大家都知道汽車有一個功能叫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那麼這個功能是有什麼用呢,就是當你踩下剎車的時候,車輪不會一下子剎死,而是慢慢的制動,制動距離也不會很短,那麼我在想以前那些沒有ABS防抱死制動系統的時候,那麼他們是怎麼樣剎車的,那麼有沒有人做到沒有ABS的車比有ABS的車剎車距離還要短。接下來的文章裡滿足大家的好奇心。(聲明:此文章內容僅作為汽車愛好者感言發布,並不作為新聞內容發布)
常常見到有人說賽車手可以踩出比ABS更短的制動距離,然而讓他拿出證據卻拿不出來,那麼世界上是否真的有人在相同條件下能夠踩出比ABS更短的制動距離?討論條件為幹柏油和溼滑柏油路面,冰雪和沙石路面不在討論範圍內
更正一下:abs的最初研發作用不是使剎車距離更短,甚至有時候,其剎車距離會略長或相當!當然,在理想乾燥狀態、特定的速度下,有時候abs的確會比沒有abs剎車短一些,但無論如何,要分速度、分路況!
一般來說,沒有abs的車,當急剎車時,由於慣性導致的前進摩擦力超出汽車的抓地力時,汽車就會打滑,而此時,你打方向時,車輛是不受控的!。
ABS得的真正作用是當發生急剎車時,當發生滑動摩擦時,用電子輔助的方式,以間斷的剎車代替恆定的剎車,其主要目的是用滾動摩擦代替由於恆定剎車導致的滑動摩擦,進而讓汽車在急剎車過程中可以保持前輪的轉向可操控性!而由於以間斷的剎車來替代恆定的剎車,因此,特殊情況下,還可能導致剎車距離會略長一點點!
ABS本身的優勢並不是剎車距離,雖然在大多數路面上它確實比輪胎抱死更能有效的避免事故。
ABS最大的特色是保持輪胎與地面重滾,不斷進行高頻率的制動鎖死和釋放開,達到輪胎在儘可能大的與地面摩擦制動的同時仍然能向前滾轉。
所帶來不同的效果主要是:
1.緊急制動的時候仍然能通過轉向躲避正前方的障礙物,如果車輛還有ESP的話還可以控制躲避時可能產生的轉向不足和轉向過度,導致車輛失控。
2.在冰雪路面上會有效的縮短制動距離。
3.在左右車輪遇到摩擦力不同的路面,比如一側壓到水或者冰時,突然緊急制動,不會導致車輛失控打轉兒。
不過至於上面那個問題嗎,我雖然相信人工點剎車制動的頻率根本沒法和ABS工作頻率和精確度相媲美。但至少有一種情況,任何人都可以比ABS制動距離短。那就是在鬆軟的沙土地面。抱死的制動會把車輪前撮出一個土堆幫助減緩車輛向前的動能,但ABS就沒這待遇了。
還有就是看您用的是什麼車,如果是熱熔胎在摩擦力很好的瀝青路面,抱死也可能會比ABS要來得剎車更高效哦。比如我們看F1賽車中雖然沒有ABS,但有時入彎轉向不足或者制動點選擇過晚就會導致入彎那一側的前輪出現鎖死,當然車手並不希望這種情況過於頻繁或者嚴重,因為嚴重的鎖死輪胎會產生平斑,導致車輛行駛震動過大,畢竟F1是很精密的賽車,即便不很嚴重的鎖死,也會導致輪胎支撐圈速和圈數的下降。
所以,如果不設定一些條件的話,人人可以做到比ABS剎車效率更高。
防止你緊急剎車時候因為一腳剎車踩死而無法轉動方向盤控制方向,主要就是方便你一腳踩死剎車的情況下能夠用方向盤控制方向而不是縮短你的剎車距離,不要誤解了abs。剎車效果最好的位置你時常去點剎應該能感覺到,沒到那個力度的時候剎車力度不夠,過了那個力度剎車力度就開始減弱了,最短的剎車距離應該是連續快速的點剎到這個為止的距離。一腳踩到那個點就不鬆開一樣會出現衰減效果延長剎車距離。另外手動擋車型可以配合快速搶檔的掛擋方式達到更快的制動效果,傳說最好可以縮減50%的制動距離,這也是手動擋車型的優勢之一。
小編總結:我摩託車騎得比較多,一般跑到100以上騎沒有ABS 的車,路面較好的情況下剎車都比較有信心,反之有ABS 的車就感覺是剎不住,剎車距離也明顯比沒有ABS 的要遠,但是兩種車給我選我肯定還是要ABS 的。正常路面下自己剎車肯定是要比ABS 好一些,主要是複雜路況和沙石路面還有壓彎,遇到情況避免神經反射一把剎死直接側滑。最主要的還是要慢,就摩託車來說,沙多的路面車子不正如果剎車的話,不管有沒有ABS ,一樣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