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咬文嚼字》挑刺馮氏春晚:血脈僨張"僨"不讀pēn
《咬文嚼字》編輯部昨天公布了對馮氏「春晚」的語言文字「挑刺」結果。
在合唱《光榮與夢想》結束後,張國立深情地說:「這雄壯的歌聲,真是聽得讓人血脈pēn張啊!」此處屏幕上未出現字幕,有人認為應該寫成「血脈賁張」,正確的寫法應該是「血脈僨張」。但無論是「賁」還是「僨」,張國立讀pēn都是錯的。
《咬文嚼字》執行主編黃安靖解釋說,「僨」讀fèn,意思是「奮」「起」;張,即擴張。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亢陽鼓蕩,血脈僨張,故筋力倍加強壯。」現在多用此詞來形容激動、亢奮。
開場歌曲《想你的365天》裡有一句歌詞:「當看過這世界的每片滄海桑田,最美的還是家的屋簷。」《咬文嚼字》認為,「滄海桑田」不能用「每片」修飾。黃安靖提出,「滄海桑田」出自東晉葛洪《神仙傳》:「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後世以其比喻世事變化巨大。可見「滄海桑田」的字面意思是「滄海變成了桑田」,而非「滄海與桑田」。(記者 姜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