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刊登文章《正山堂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江元勳:讓中國紅茶重回世界之巔》,原文如下:
人物小傳
江元勳,正山小種第二十四代傳承人,福建正山堂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福建省人大代表,兼任福建省茶葉學會理事、武夷山茶學會理事、張天福茶學思想研究會會員、中國國際商會武夷山商會副會長等,曾獲素有茶界奧斯卡之稱的「陸羽獎」,以及「2010福建年度人物」「2010年福建十大茶葉人物」等榮譽稱號。出生於紅茶世家的江元勳,以「製作最好紅茶」為使命,帶領團隊創新研發出高端紅茶金駿眉,推動中國紅茶走向重生和振興,實現由下裡巴人到陽春白雪的轉變。如今,江元勳攜駿眉工藝走出桐木關,將強大的技術和品牌優勢從福建武夷山拓展到全國多個紅茶主產區,推動中國紅茶走向新的巔峰。
江元勳
正山堂茶業有限責任公司位於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星村鎮桐木村的廠區。薛志偉攝。
紅茶自明末清初出現以來,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但始終是牆內開花牆外香。英國皇室開創的下午茶風尚讓歐洲上流社會乃至全球茶客對紅茶趨之若鶩,立頓紅茶更是在全球紅茶市場獨佔鰲頭。而在國內,即便普通紅茶的品質也不遜於立頓,但長期以來紅茶一直是大眾茶的代名詞,品質再好的紅茶也只能勉強在林林總總的烏龍茶、綠茶、普洱茶的夾縫中艱難生存,市場接受度低,價格也上不去,廣大茶農只能長期守著「金飯碗」,過著苦日子。
2005年,全新的高端紅茶品種——金駿眉橫空出世,填補了中國長期以來沒有高端紅茶的空白,一時間成為茶葉市場新寵。它的誕生和發展,一舉打破了茶葉市場格局,讓紅茶在高端茶葉市場佔有了一席之地,也讓喝紅茶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潮流,更讓千千萬萬的茶農告別苦日子,加速奔小康。為中國紅茶寫下這濃墨重彩的一筆的,正是金駿眉創始團隊帶頭人江元勳。
匠心傳承振興正山小種
盛夏的福建,處處酷暑難當,位於福建江西交界處、海拔800多米的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星村鎮桐木村卻舒爽宜人。這裡是正山小種紅茶的發源地,也是世界紅茶的發源地。每年的春末夏初,山上山下處處都是忙碌的身影。眼下,忙碌的採茶制茶已經告一段落,年近六旬的江元勳總算有了片刻閒暇,沒事就在茶室裡接待登門的訪客,向他們講述紅茶復興的故事。
「江家祖先來到武夷山定居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世世代代以茶為生,堅守著制茶技藝,到我這裡已經是第24代。」江元勳說,他從小就開始與茶葉打交道,9歲上山採茶、13歲跟著祖父學習精製紅茶,從採茶到制茶,每一個步驟都沒落下。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紅茶市場低迷,茶農日子難過,山上茶園荒蕪,村民們甚至砍掉茶樹改種毛竹,桐木村只剩下兩家茶廠堅持生產正山小種,其中一家就是江元勳創辦的元勳茶廠。他一直牢記著祖父臨終前所說的「正山小種是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不能丟,一定要把它繼承下去」的囑託,鄭重地接過了振興正山小種紅茶的接力棒,先是創辦了桐木村首家精製茶廠、出任桐木村第三任茶葉精製廠廠長,又在1997年創立了元勳茶廠。更在茶山逐漸荒蕪、茶葉生產工藝瀕臨失傳、紅茶廠接連倒閉的情況下,於2002年將當時的元勳茶廠改建為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山茶業有限公司,堅持使用傳統生產工藝,專門生產正山小種紅茶,並在此後成立福建正山堂茶業有限責任公司。
回憶起紅茶產業最低谷的那幾年,江元勳的語氣裡帶著一絲絲的沉重。他說:「在最困難的那幾年,每每看著倉庫裡堆積的茶葉,想著公司面臨的困境,也有過些許動搖。可是每次一想到要放棄祖宗留下的遺產、自己堅持了半輩子的事,心裡就像針扎一樣難受。」
憑著血液裡流淌著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江元勳在保證紅茶質量的基礎上,不斷摸索著正山小種紅茶的出路,鑑於紅茶在國際市場深受歡迎,他首先著手從品牌和認證入手,大力開拓國外市場。
2001年,武夷山市決定從幫扶龍頭企業來振興紅茶,振興正山小種,向江元勳當時所在的元勳茶廠下派了民營企業廠長助理祖耕榮幫助經營管理。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他意識到了品牌的力量,一方面籌集資金儘快恢復生產,另一方面申請註冊品牌「元正」。
同時,江元勳還積極推動有機茶認證。2001年6月,元勳茶廠拿到了德國BCS有機食品認證證書,使得正山小種紅茶出口有了綠色通行證。憑著這一張通行證,江元勳之前囤積的100噸紅茶銷售一空,讓原本搖搖欲墜的企業一下就活起來了。趁著這股勁頭,江元勳又通過了日本JAS、美國OCIA等多家國際權威有機認證機構認證,2002年12月成為武夷山市民營企業率先擁有也是唯一擁有紅茶進出口經營權的生產企業,並從國家質檢局取得了正山小種紅茶原產地域保護標識……如今,江元勳有60%的紅茶出口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歐美地區,中國紅茶再次成為國際市場高端紅茶的代名詞。
開拓創新打造金駿眉
「自己辦廠的出發點很好,但是沒有達到預期目的,整體市場還是沒有得到有效推動。」江元勳說。雖然解決了茶山荒蕪、老百姓賣茶難的問題,但是國內市場並沒有得到改善。2000年至2005年,江元勳想了很多辦方拓展國內市場,成立頂級紅茶製作研發小組,試製高端龍井茶、西湖龍井等新產品,但是效果都不盡如人意,這讓他有些氣餒和不解。「這麼好的紅茶,這麼好的生態,找不到出路不應該啊。」
鑑於這種情況,江元勳就想著還是要立足傳統工藝優勢,繼續研究新口感的紅茶以適應國內快速發展的消費市場。2005年夏末,北京茶友那一句「不如多增加點成本用芽尖像生產綠茶一樣做些高端紅茶」的提議讓江元勳茅塞頓開。於是他從茶農手中收購了1.5斤的茶葉芽尖,帶領梁駿德等人按照紅茶製作工藝進行萎凋、搓捻、發酵、炭焙,製作出了色澤黑黃相間、呈海馬狀的幹茶,這就是金駿眉的雛形。研製成功的幹茶經過沸水衝泡,湯色金黃透亮,滋味甘甜爽口,回味悠久,得到了茶友們的一致肯定。
1.5斤的茶葉芽尖僅做出了幹茶3兩,這個昂貴的成本讓江元勳咋舌,但是也收穫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開始,只是少量生產,供北京、福州等地的朋友品鑑;2007年根據朋友們的反饋意見進一步完善,開始批量生產;2008年,金駿眉正式推向市場,一經上市就引發了一陣紅茶消費熱潮,成為國內炙手可熱的高端茶種。
說起金駿眉名稱的由來,江元勳回憶起了當時和茶友們集思廣益的的過程。他說:「『金』的由來是這個茶8000元一斤,而且原料還很難採到,價值堪比黃金,且它的外形和茶湯顏色均為金黃色;『駿』則是因其原料由全村人跑遍崇山峻岭採集而來,且參與制茶的江駿生、江駿發、梁駿德等人名字中都有一個」駿「字,同時也希望此茶上市如同駿馬奔騰、市場前景廣闊;『眉』指的是做出來的茶葉形狀像眉毛,而且歷史上單芽製作的茶類裡有壽眉、珍眉等。這樣,最終新茶被確定為金駿眉。」
金駿眉的誕生,為中國紅茶和正山堂都帶來了可喜的變化。作為一款創新紅茶,正山堂金駿眉不僅打響了一個屬於中國人的紅茶品牌,更為市場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消費產品和消費理念,帶動了整個紅茶產業的變革與發展。
不過金駿眉獲得巨大成功後,由於缺乏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江元勳沒有及時註冊金駿眉商標,等到2007年向國家商標總局提出註冊申請時,才發現已被其他公司搶註。在之後數年的商標之爭過程中,全國各地茶企都先後推出了各色各樣的金駿眉。最終,直至2013年末,這場官司才以「『金駿眉』已作為一種紅茶的商品名稱為相關公眾所識別和對待,成為特定種類的紅茶產品約定俗稱的通用名稱。」的判決結束。
「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福建省種植業技術推廣總站高級農藝師蘇峰表示,這樣的結果對金駿眉創始團隊是一大損失,但對整個紅茶行業是一大貢獻,中國紅茶從此擺脫質優價低的窘境,實現了鳳凰涅槃般的重生。
技術輸出帶動紅茶復興
由於對中國紅茶發展的突出貢獻,江元勳在2008年獲得茶界最高榮譽「陸羽獎」,正山堂公司也在2009年開始成為中國銷量第一的紅茶企業。不過對江元勳而言,最欣慰的是因為紅茶的振興而帶動了廣大茶農致富。
江元勳說:「茶青從最早辦廠時的一塊多一斤,到現在幾十塊一斤;金駿眉的芽頭最高的時候900多塊一斤,成幾十倍的翻翻,茶農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桐木村一改昔日的貧窮面貌,茶農們蓋起了新房、買上了汽車、辦起了農家樂,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小小的一片茶葉變成了茶農們脫貧致富的「金葉子」。
江元勳還把紅茶創新工藝帶到保護區內的其他茶區,帶動茶農3200多戶人均增收5000餘元,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可選模式;實行「公司+農戶」的運作方式,除自家200畝茶山外,還帶動地方茶農1500餘戶,解決12000餘名茶農的生計問題,讓桐木村全體村民均成為受益者……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放眼全國,眾多優質紅茶產區還掙扎在質優價廉的困境中,大量茶農還在守著「金飯碗」,過著苦日子。江元勳意識到,只有帶動更多的紅茶產地走向振興,才能實現中國紅茶的全面復興,讓廣大茶農過上好日子。因此,從2010年開始,正山堂通過輸出標準化的紅茶生產加工技術--駿眉工藝,和全國9大經典優質紅茶產區如河南信陽、浙江紹興、四川雅安、貴州普安、湖南古丈、湖北巴東、雲南高黎貢山、安徽黃山等地展開了合作,打造駿眉中國紅茶產業體系,進一步推動茶葉綠色經濟和生態經濟發展。以金駿眉工藝為核心,信陽紅、會稽紅、普安紅、正山堂蒙山紅、巴東紅、古丈紅、新安紅、高黎瑞貢等駿眉系列紅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短短幾年來,正山堂金駿眉工藝從武夷山走向全國,帶動這些茶產區6萬多戶茶農增收,累計直接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2100多戶,均實現增收脫貧目標,有力促進了貧困地區茶產業升級。
以貴州黔西南國家級貧困縣普安縣為例,正山堂與普安縣合作開發正山堂·普安紅產品後,當地茶農茶葉種植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已實現平均每家貧困戶每年增收1萬多元,推動500戶貧困戶、2322人脫貧。
金駿眉的成功,讓江元勳更加熱愛桐木這片山水。他積極響應政府「百企幫百村」號召,出資改造桐木村廟灣地區夜間照明設施,新建、改建、擴建道路4公裡,投入15萬元購買專業的環衛車和環衛設備用以保護閩江源區域生態環境,在山道旁設立巨型公益生態宣傳牌……為保護區內生態環境保護做出特別的貢獻,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正是好的生態環境、好的生態優勢和創新工藝的成功,使正山小種紅茶獲得了新生。」江元勳說,正山堂的成功離不開以桐木關為中心的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未來,正山堂將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動更多紅茶產地在做好生態保護的同時提升紅茶品質,帶動中國紅茶開創更加廣闊的天地。
來源 | 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編輯 | 陳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