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天氣真的是多變,說好的晴天變陰天,一個禮拜都有可能下雨,特別是這個月龍舟天,早上還是太陽天的,中午已經黑天下大雨了,又不是一下就下完了,一個中午起碼下十幾場,出去都很困難,時不時就下一場,讓你措手不及,沒有一點點的防備,有時候還會下太陽雨,從而溼氣就會很重,很多北方的人下來都受不了這裡的天氣,溼氣真的好重,都說好難適應。陰雨的天氣就會導致溼氣很重,
所以廣東人都會去選擇煲湯的方式去一去體內的溼氣,廣東人真的好愛煲湯,會去煲一些鯽魚湯、土茯苓瘦肉湯、茯苓紅豆蓮子湯、冬瓜薏米湯、冬瓜薏米祛老鴨湯、沙葛豬骨湯、豬橫脷煲夏枯草湯、淮山扁豆煲雞腳湯、白朮陳皮豬肚湯、土茯苓薏米湯等等之類的煲來喝去體內的溼氣,溼氣重會表現為體型肥胖、脾虛胃口差、出油冒痘痘、食慾會下降、頭髮油膩、消化不良、渾身乏力、提不起精神會有這些表現,那麼我們不能去除溼氣,我們只能煲湯去除體內的溼氣,讓整個人沒那麼的乏、困、吃東西都能吃的棒棒的。又能健脾、又祛溼,一舉兩得。
夏天溼氣重,天氣又反反覆覆的,容易生病,煲一些祛溼湯給家人喝,祛祛溼氣就沒那麼容易生病。
茯苓薏米湯是用豬骨、土茯苓、薏米、陳皮、玉米、胡蘿蔔、薑片、赤小豆、鹽煲成的。
準備食材,把玉米、胡蘿蔔清洗乾淨,把25克薏米、50克赤小豆泡一個小時,把300克的豬骨洗淨,放到鍋中大火燒開煮一分鐘再撈出來備用,再把陳皮泡一下,把土茯苓洗乾淨,切成一小塊小塊,然後把陳皮刮一下,然後準備一個煲湯的鍋,把土茯苓、薏米、赤小豆、陳皮、豬骨放進去鍋裡再切3、4片薑片放進去加入適量的清水,把鍋蓋蓋好,大火煮滾後就可以轉小火一點煮了大約1.5小時左右,等到時間了,就可以下入適量的鹽進去調味即可撈出來喝了,好喝又祛溼。
小貼士:薏米也可以放進去鍋裡炒一下,但是鍋裡不可以有一滴水,幹炒,就沒那麼的寒性,注意不是紅豆噢,要看清楚。可以每周煲兩次,也不建議天天煲。也可以放點杞子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