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廣東人家裡常備的8種湯料,祛溼健脾,別再說不會煲湯啦
聽說,關注「黑貓的廚房」的人,怎麼吃都不會胖!
廣東人喜歡煲湯,毫無疑問,只要和吃的掛上鉤的,總能在飯桌上帶出許多話題。春天來了,春季雨水增多,溼氣偏重,家常湯料裡多以祛溼和健脾為主,對應廣東的氣候特點,家常湯更不能少,湯料要備齊,收藏好了這8種湯料,別再說自己不會煲湯啦!
第一種【新鮮土茯苓】
土茯苓,也叫紅土苓,它是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根莖部位,外皮是深棕色,帶根須,不規則塊狀,有祛溼、解毒、利尿、通關節的作用。春天的時候,菜市場裡的新鮮土茯苓最多,土茯苓外皮較硬,食用時需要先把外皮削去,把土茯苓切成薄片。春季多用新鮮土茯苓煲湯、煮水、熬粥等,夏季多用曬乾的土茯苓。
第二種【幹木棉花】
木棉花,也叫紅棉,是嶺南一帶特色的花卉,也是廣州市的市花。紅木棉花自然掉落後,大家都喜歡把它們拾撿回家,晾曬乾後可以保存一季。幹木棉花有清熱、利溼氣、解毒,和胃的作用。
第三種【荷包豆】
荷包豆,因為形狀似荷包,鼓鼓的,外皮還有紅色的不規則的花紋。荷包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豆類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澱粉以及不飽和脂肪,有很好的健胃功效,另外,紅色豆類富含鐵元素,多吃荷包豆還能補血。荷包豆有祛溼的作用,同時能滋補脾腎。
第四種【赤小豆】
赤小豆,也叫赤豆,顏色與紅豆一樣,但是外形卻比紅豆細長。富含葉酸,產婦、孕婦都可食用,它常與紅豆混合在一起,同時也有利水消腫,利尿祛溼的作用。
第五種【薏米】
薏米,也叫薏仁米,白色,顆粒小,是春季常用的湯料豆類之一。薏米熱量特別低,去水腫,也常被大家用來和紅豆搭配,煮薏米紅豆水多喝能祛溼利尿的作用。
第六種【雲苓】
雲苓,也叫白茯苓,常寄生在松樹根上,許多人容易把它與土茯苓混淆,雲苓外皮和土茯苓有些相似,但切開後呈白色,曬乾為白色方塊狀,塊狀小,常與赤小豆搭配煲湯。雲苓味道較平和,對應心、肺、脾經,有安神助眠的作用,同時也能祛溼排水利尿,煲湯時多用10-20克左右的分量為宜。
第七種【白扁豆】
白扁豆,是扁豆的成熟種子,淡白色,扁圓形,有豆腥味,蛋白質含量較高,脾胃虛的人群可經常食用白扁豆,它能健胃和氣,祛溼解暑,還可以用來製作成白豆沙餡兒。日常煲湯,常用20-30克左右的分量。
第八種【無花果乾】
無花果,把新鮮無花果曬成幹後保存。無花果有潤肺止咳的作用,而且味道清甜,常被加工成果脯、果乾等,曬乾的無花果乾個頭大小不一,會有微微發黑的顏色,沒經過特別燻制,普通晾曬乾的無花果乾大都是這樣的顏色,日常煲湯取2-3顆,增加湯的清甜味,同時還特別滋潤。
以上這8種湯料,廣東人家裡家家戶戶都備著,煲湯時按照食譜和需要配上適量,健康煲湯,營養健康!收藏好了,每天給家人做不一樣的湯水!
黑貓的廚房,美食專欄原創作者,圖文原創,盜圖必究!與你分享每日家常菜和一日三餐的細枝末節,認真生活,好好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