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廣東人家裡常備的8種湯料,祛溼健脾,別再說不會煲湯啦

2021-01-10 黑貓的廚房

早春,廣東人家裡常備的8種湯料,祛溼健脾,別再說不會煲湯啦

聽說,關注「黑貓的廚房」的人,怎麼吃都不會胖!

廣東人喜歡煲湯,毫無疑問,只要和吃的掛上鉤的,總能在飯桌上帶出許多話題。春天來了,春季雨水增多,溼氣偏重,家常湯料裡多以祛溼和健脾為主,對應廣東的氣候特點,家常湯更不能少,湯料要備齊,收藏好了這8種湯料,別再說自己不會煲湯啦!

第一種【新鮮土茯苓】

土茯苓,也叫紅土苓,它是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根莖部位,外皮是深棕色,帶根須,不規則塊狀,有祛溼、解毒、利尿、通關節的作用。春天的時候,菜市場裡的新鮮土茯苓最多,土茯苓外皮較硬,食用時需要先把外皮削去,把土茯苓切成薄片。春季多用新鮮土茯苓煲湯、煮水、熬粥等,夏季多用曬乾的土茯苓。

第二種【幹木棉花】

木棉花,也叫紅棉,是嶺南一帶特色的花卉,也是廣州市的市花。紅木棉花自然掉落後,大家都喜歡把它們拾撿回家,晾曬乾後可以保存一季。幹木棉花有清熱、利溼氣、解毒,和胃的作用。

第三種【荷包豆】

荷包豆,因為形狀似荷包,鼓鼓的,外皮還有紅色的不規則的花紋。荷包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豆類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澱粉以及不飽和脂肪,有很好的健胃功效,另外,紅色豆類富含鐵元素,多吃荷包豆還能補血。荷包豆有祛溼的作用,同時能滋補脾腎。

第四種【赤小豆】

赤小豆,也叫赤豆,顏色與紅豆一樣,但是外形卻比紅豆細長。富含葉酸,產婦、孕婦都可食用,它常與紅豆混合在一起,同時也有利水消腫,利尿祛溼的作用。

第五種【薏米】

薏米,也叫薏仁米,白色,顆粒小,是春季常用的湯料豆類之一。薏米熱量特別低,去水腫,也常被大家用來和紅豆搭配,煮薏米紅豆水多喝能祛溼利尿的作用。

第六種【雲苓】

雲苓,也叫白茯苓,常寄生在松樹根上,許多人容易把它與土茯苓混淆,雲苓外皮和土茯苓有些相似,但切開後呈白色,曬乾為白色方塊狀,塊狀小,常與赤小豆搭配煲湯。雲苓味道較平和,對應心、肺、脾經,有安神助眠的作用,同時也能祛溼排水利尿,煲湯時多用10-20克左右的分量為宜。

第七種【白扁豆】

白扁豆,是扁豆的成熟種子,淡白色,扁圓形,有豆腥味,蛋白質含量較高,脾胃虛的人群可經常食用白扁豆,它能健胃和氣,祛溼解暑,還可以用來製作成白豆沙餡兒。日常煲湯,常用20-30克左右的分量。

第八種【無花果乾】

無花果,把新鮮無花果曬成幹後保存。無花果有潤肺止咳的作用,而且味道清甜,常被加工成果脯、果乾等,曬乾的無花果乾個頭大小不一,會有微微發黑的顏色,沒經過特別燻制,普通晾曬乾的無花果乾大都是這樣的顏色,日常煲湯取2-3顆,增加湯的清甜味,同時還特別滋潤。

以上這8種湯料,廣東人家裡家家戶戶都備著,煲湯時按照食譜和需要配上適量,健康煲湯,營養健康!收藏好了,每天給家人做不一樣的湯水!

黑貓的廚房,美食專欄原創作者,圖文原創,盜圖必究!與你分享每日家常菜和一日三餐的細枝末節,認真生活,好好吃飯!

相關焦點

  • 雞肉這個部位煲湯最好,廣東人叫祛溼湯,健脾胃,祛暑
    雞爪別只會紅燒,用它煲湯清香甘甜,祛溼、祛暑、健脾、夏天要多喝。這種湯,廣東人叫祛溼祛暑湯,全家老少都愛喝。適合廣東這種潮溼悶熱的天氣。都說廣東人喜歡喝湯,喝湯已經成為了一種飲食文化。煲湯會根據季節天氣,選擇適合家人調料的湯料煲湯。
  • 學會這碗「穀雨祛溼湯」,一周煲上兩、三回,祛溼健脾又能抑肝火
    在廣東的節氣氣候裡,春季是潮溼多雨的季節,在春末夏初交接之際更是,早晚有溫差,天氣漸回暖,溼度增大,稍不注意,溼氣侵入體內肌肉和關節,所以我們的飲食從開春的時候就強調要「祛溼」。祛溼的方法有許多,但最簡單的莫過於餐桌上媽媽用心準備的那一碗「祛溼湯」。廣東人餐前飯後愛喝湯,因為和飲食習慣有關係。
  • 老廣東教你煲湯,搭配兩種常見的藥材,祛溼健脾有奇效,清香甘甜
    老廣東教你煲湯,搭配兩種常見的藥材,祛溼健脾有奇效,清香甘甜。相比它的功能,它的味道更是出色,拿來煲湯,一點難聞的中藥味道都沒有,反而清香回甘,讓人喝得很舒服。如是平時煎炸食物吃多了,熱氣上火,或者通宵熬夜肺熱水腫,喝一碗牛大力湯最適合不過。
  • 夏天溼氣重,和廣東人學煲「祛溼湯」,每周喝2次,氣色佳體質好
    夏天溼氣重,和廣東人學煲「祛溼湯」,每周喝2次,清甜滋潤不上火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今年夏天的雨水尤其多,隔三岔五就來場雨,空氣很是潮溼。另外夏天天氣熱,還會經常喝點冰鎮的啤酒、飲料啥的,再吃點雪糕、冰淇淋,這樣會導致人體內溼氣更重。
  • 立秋將至,喝這湯最養人,健脾補胃,祛溼潤燥,立秋不懂吃可惜了
    值得一提的是立秋後一些雜糧豆類食物要多吃,健脾養胃很有幫助。我們當地人愛喝湯,立秋也不例外,不同節氣煲的湯也不盡相同。立秋主要是以健脾養胃為主,所以在煲湯食材的選擇上一般會選擇一些豆類搭配瘦肉或者魚肉來煲湯,這樣煲出來的湯鮮香滋補,還健脾養胃。這裡要分享的立秋養生湯是:五豆滾魚尾湯。這裡的五豆分別是:炒扁豆、荷包豆、赤小豆、黃豆、眉豆。
  • 抵禦南方溼熱,最適合喝健脾祛溼湯,煲湯的時候加上它,奶香濃鬱
    此湯清潤可口,祛溼除煩、健筋強骨、補中益氣,且為春末夏初的周末家居靚湯,男女老少皆宜。五指毛桃名字是桃,但是實物跟桃子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因其葉子長得像五指,而且葉片長有細毛,果實成熟時像毛桃而得名。用它煲湯味道類似椰子的香氣,讓湯的味道更上一層樓。
  • 健脾祛溼湯的做法
    很多人會選擇煲湯去祛除體內的溼氣,家常都會煲的祛溼湯都有冬瓜薏米湯、土茯苓瘦肉湯、鯽魚湯、土茯苓薏米湯、豬橫脷夏枯草湯這些煲了喝都能祛除溼氣。我們今天來煲的是健脾又祛溼的,是用豬肚、澱粉、薑片、胡椒粉、茯苓、薏米、蓮子、山藥、芡實一起煲成的。豬肚對脾胃不好的人吃了很好的。豬肚又含有蛋白質、維生素、鈣這些。準備食材新鮮的豬肚用食用鹽、醋澱粉一起洗乾淨。裡面和外面都要洗。
  • 80後廣東媽媽都會煲的祛溼湯,別只會用薏米,這4種食材更實用
    每一個地域有當地人做菜的特點,東北人喜歡亂燉,所有食材放在鍋裡煮上一大鍋,東北的天氣寒冷不容易壞,吃的時候隨盛隨吃,四川人喜歡吃火鍋,如果一天不吃火鍋,日子好像白過了,其他地方的人常吃火鍋會上火,可是對於四川人來說,怎麼吃也不會上火。
  • 春天溼氣重,教你煲廣東祛溼湯,隔三差五喝一碗,臉色紅潤氣質佳
    春天溼氣重,教你煲廣東祛溼湯,隔三差五喝一碗,臉色紅潤氣質絕佳!廣東的春天細雨綿綿,陰冷潮溼,有時候連牆壁都出水,更不要說人體的溼氣了。廣東人喜歡喝湯,根據不同季節,煲各種湯,不僅好喝,對身體特別好。扁豆薏米煲雞爪,每天一碗,健康一年。祛溼健脾,實惠味美,老小愛喝。
  • 《秋姐煲湯課》:淮山薏米茯苓湯,赤小豆的祛溼效果非常好
    導語:大家好,歡迎來到秋姐煲湯小課堂,煲湯是一種樂趣,把自己煲湯的方法傳遞給大家!對於生活在廣東的朋友們來說,每當到了現在這個季節的時候,就是令人十分頭疼的時候到了,因為在這裡季節裡,我們的身體經常會感到非常熱,並且是悶熱的那種感覺,這樣就會令人感到非常不適,感覺整個人都黏黏膩膩的。
  • 健脾祛溼的食物有哪些
    健脾祛溼的紅豆糯米湯你不需要按照任何比例一次抓一個。洗完之後,把它放在鍋裡,用水煮沸。煮熟後,是祛溼健脾的最佳產品——薏米紅豆粥。薏苡仁紅豆粥煮後不會粘稠。底部總是有腐爛的紅豆和薏苡仁,頂部是紅色的湯,大多數有效成分都在湯裡。
  • 第三期:廣東人到底吃什麼之煲湯喝湯篇
    廣東的老火湯種類會隨季節轉換而改變,深諳煲湯之道的廣東人會告訴你,夏天喝清涼的冬瓜薏米赤小豆煲排骨湯可以降火,冬天則要喝滋補的花旗參燉雞祛寒,湯是廣東飲食文化全部底蘊。  這款湯在廣東幾乎人人都會煲,胡蘿蔔玉米信手拈來,豬骨要先放滾水裡燙一下去血水,再加上蜜棗(湯水煲好會變清甜)和薑片(去腥提味),耐心等上兩個鍾,一鍋熱騰騰香噴噴的老火靚湯就做好了,胡蘿蔔有清肝明目作用
  • 冬瓜煲湯時,到底要不要去皮?老廣人告訴你正確答案,別再做錯了
    冬瓜煲湯時,到底要不要去皮?老廣人告訴你正確答案,別再做錯了。才剛入夏,我們當地這幾天連續的高溫天氣,實在是熱得不行了,離開空調的地方都是「遠方」。這麼炎熱酷暑的夏季,防曬一定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還要多喝水,對防暑降溫很有幫助。
  • 清補涼湯,清潤健脾祛溼,四季皆宜的湯水
    是一道清潤健脾祛溼,四季皆宜的湯水。原料:沙參、玉竹、蓮子、百合、雪耳、薏米、芡實、瘦肉、雞骨架、鹽。做法步驟:第1步、雪耳泡發,去蒂撕小塊。第2步、沙參,玉竹,蓮子,百合,薏米,芡實放水泡半小時,清洗乾淨。第3步、瘦肉,雞骨架飛水,洗淨浮沫。(雞骨架是我做咖喱雞切下的雞背部分,沒什麼肉,我就用來煲湯了。沒有隻放瘦肉就行。)
  • 清明前後溼氣重,這湯要煲給家人喝,一周喝2次,祛溼養人體質好
    清明前後溼氣重,這湯煲給家人喝,一周喝2次,健脾祛溼氣體質好。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到到三月底了,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我們當地的氣溫已經很炎熱了,清明節一過,這夏天就算是真正到來了。因此當氣溫開始漸漸變熱的時候,也是要開始祛溼的時候了。說到祛溼,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薏米和赤小豆,薏仁米卻是有不錯的祛溼作用,但在使用上需要注意一下,先幹炒去掉寒性再煲湯煮水,這樣祛溼效果才是好的,直接煮寒性大會起反作用的。說到祛溼,我們當地人也是自有一套方法,煲藥膳湯是最普遍的做法。煲祛溼湯除了會搭配薏米之外,在我們當地還有兩樣食材對祛溼也是非常友好的,那就是木棉花幹和五指毛桃。
  • 土茯苓和什麼一起煲湯最好?土茯苓煲湯有什麼營養?
    土茯苓,是一種較為常見的中藥,具有不錯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很多人都用來煲湯飲用,那麼土茯苓和什麼一起煲湯最好?土茯苓煲湯有什麼營養?生地土茯苓湯生地土茯苓湯具有一定滋陰祛溼的作用,因為土茯苓可以解毒散結、祛風通絡有利水滲溼、健脾調中的作用,而生地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兩者搭配燉湯飲用,有利於滋陰祛溼。食材:土茯苓、生地、薏米、蜜棗、雞肉、鹽。做法:1、先將生地、土茯苓,倒入清水中浸泡15-20分鐘,之後濾水撈起待用。
  • 這10款祛溼湯味道好,回家就煲起來!
    今年春天,相信廣大廣東人都已經感受到回南天了吧?天氣潮溼,人也跟著溼氣重,「祛溼」就成了家庭廚房的頭號大事!今日,煲湯小能手上線,帶大家煲祛溼湯,這種天時記得飲多兩啖。1、赤小豆粉葛鯪魚湯材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陳皮1/4個、鯪魚400克、生薑3片。
  • 秋雨連綿祛溼有道 四類人群如何祛溼
    【功效】助男士補腎固精,活血祛溼。【食療解讀】:蓮須是蓮子的雄蕊,味甘微澀,性平,廣東人習慣將它用來煲雞蛋給孕婦生產前飲用,有去胎毒、美白胎兒皮膚的功效。其實蓮須還有固腎益精、烏鬚髮等效,可以治療夢遺、痔瘡、久瀉、女性崩漏等疾病,可謂男女皆宜。
  • 土茯苓薏米祛溼湯做法
    廣東的天氣真的是多變,說好的晴天變陰天,一個禮拜都有可能下雨,特別是這個月龍舟天,早上還是太陽天的,中午已經黑天下大雨了,又不是一下就下完了,一個中午起碼下十幾場,出去都很困難,時不時就下一場,讓你措手不及,沒有一點點的防備,有時候還會下太陽雨,從而溼氣就會很重,很多北方的人下來都受不了這裡的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