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新聞東方今報實習記者 黃亞芳 張曉玲/文圖/視頻 | 記者 張霓/剪輯
傳統的動物救助站多以救助流浪狗為主,針對貓咪的卻很少。為了給動物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今年4月,鄭州一群愛心人士在工作之餘建立了一個貓咪「救助站」,專門救助生病、受傷的無主貓咪,記者獲悉,目前該「救助站」已救助貓咪100餘只。
建立貓咪「救助站」為生病、受傷的流浪貓找到「家」
鄭州滎陽廣武鎮有一個名為「喵星救援友好營地」的動物救助站,和其他動物救助站不同,這裡只救助貓咪。
11月27日,記者來到這裡時,遠遠就聽見一聲又一聲的貓叫聲。姚晨陽是營地的貓咪養護人,記者到來時,他正在安撫一隻受傷的貓咪。姚晨陽告訴記者,這隻貓咪是在今年夏天被志願者送到營地的,疑似是被狗咬傷。在工作人員的精心照料下,如今這隻貓咪已經恢復了不少。
談起該救助站的建立,姚晨陽告訴記者,現在城市流浪貓狗越來越多,但傳統的救助站都以救助流浪狗為主,救助貓的救助站卻很少,「我們想建立一個只有貓的救助站,做到犬貓分離,也是為了給動物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 姚晨陽介紹說,由於救助站的容納量有限,原則上,這裡只能接收生病、受傷等確實需要幫助的無主貓咪,健康的流浪貓咪不在接收的範圍之內。
「以前曾有志願者把健康的流浪貓送過來,卻發現送過來不適應,有的流浪貓不習慣被束縛或者害怕見到很多生人,會出現厭食躲避的行為。」 姚晨陽介紹說,他們希望通過救助站為生病、受傷的流浪貓咪提供一個安身之地,也希望隨後能為他們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已救助100餘只流浪貓咪 每一隻貓都有自己的名字
記者了解到,目前該「救助站」已經救助了100多隻貓咪,而這100多貓咪都有自己獨特的名字。和其他一些小動物救助站不同,這裡的貓咪不是圈養的,它們有相對自由的生活環境,健康的貓咪可以自由活動。
姚晨陽介紹說,領養者從「救助站」領養貓咪時需要先在這裡和貓咪進行一定時間的接觸,了解貓的習性,掌握照顧貓的方法。並且要擁有自己獨立居住的空間,在徵得家人同意的情況下,才符合領養條件。「一旦領養者不能滿足這些條件,可能這些貓被領養走之後還是不能擺脫成為流浪貓的命運,」姚晨陽說道,領養後領養人須每月要向「救助站」主動告知貓咪的狀況,同時「救助站」的工作人員也會不定期進行回訪,若回訪不合格或領養人屢次不配合回訪,將帶回被領養貓咪。
據悉,隨著近段時間氣溫越來越低,年齡偏小的貓成為了該「救助站」的重點接收對象,據該「救助站」負責人韓先生介紹,因為小貓生存能力較弱,在戶外可能會熬不過這個冬天。 「我們希望有更多喜歡小動物的愛心人士加入到志願者行列,去救助更多的生病、受傷貓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