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真敢窮!人均負債超12萬,這群90後快被貸款「榨乾」了

2021-01-08 觀點

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

職場90後人均負債超12萬


據華爾街早餐報導,滙豐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0後的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已經工作的90後,人均負債12萬+。


「一個90後的破產是如何開始的?」


對於曉文來說,起初只是想買一部iPhone,月還600,完全可以負擔。後來開通了信用卡、花唄、網貸...拆了東牆補西牆。


現在,她最大的願望就是:


「哪天早上醒來時,發現所有債務數字清零了,一切重新開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綜合自華商韜略(hstl8888)、融360、娛樂新青年(iiiquan)等

作者丨徐豔麗、春麗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這屆年輕人真敢窮」


起初,我只是想買一部剛上市的iPhone,

月還600,完全可以負擔得起。


後來想買的越來越多,

於是開通了信用卡、花唄、網貸,


拆了東牆補西牆,分期不行就套現。

很快,我的工資就跟每月還款額持平了……」


01


據華爾街早餐報導,根據滙豐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0後的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


已經工作的90後,人均負債12萬+。


「3號還款中信,

7號微粒貸還款,

8號還款平安,

10號花唄借唄還款,

23號還款廣發,

……」

一個90後的破產是如何開始的?


2018年11月12日凌晨,雙眼布滿血絲的曉文扔下熱得發燙的手機,一頭栽到床上。


整整兩天兩夜,她不吃不喝不睡,在今年雙十一搶了51件日化用品、32件衣服鞋帽、27份零食、17款美妝、9支口紅、6件電器、4個包以及2箱減肥藥……共計148個訂單。


48小時內,她不眠不休地花了2萬多塊錢。這個數字,相當於她三個月工資。


為了湊夠這筆預算,她趕在雙11之前申請了一筆小額網貸、綁定了兩張信用卡、還利用支付寶雙11大促提升了花唄額度。沒想到最後買嗨了,不僅所有借貸額度觸頂,還有小兩千塊錢的商品只能走分期付款。


「接下來大半年真要喝西北風了!」


按照曉文目前每月存款一千多來算,雙11一天花的錢,她需要一年半才能還完。


可是網貸不等人,花唄不等人,信用卡逾期利息翻倍,如果不能在下個還款周期按時入帳,她就要面臨罰息、催收、利滾利。


而下個還款周期,很不幸,撞上了雙12。


「雙11基本買得差不多了,雙12活動力度不行,不會花這麼大力氣了,但也要大概買一買,海淘代購是重點,有幾件彩妝要入,還有這次沒搶到的限量款……」


她拿出自己做的雙11掃貨思維導圖,對照著購物訂單,一件一件劃掉已購商品。


在確認第148單支付成功後,曉文在連日奮戰的虛脫邊緣給公司領導發了條請假簡訊,心滿意足地昏睡過去。


畢業2年半,曉文成功把自己的存款從三四千變成了三四萬,負的。


第一年,她來北京找工作,在地鐵上看到同齡人幾乎人手一部iPhone,工資還沒拿到手,就狠了狠心,在網上打白條買了一部。


上班後,老闆給新人打雞血,說要衝業績、拿融資、搞上市,鼓勵大家輪流值班、不舍晝夜。


曉文住得遠,不方便,只好搬到公司附近租了一個單間,押一付三,她負擔不起,於是開了人生第一張信用卡。


3個月後,項目死了,融資斷了,曉文一個半月工資伴隨老闆一場聲淚俱下的散夥飯,煙消雲散。她從此進入一場負負不斷的債務循環。


第二份工作,曉文進了一家大型4A公司,雖然起步低、賺得少,但是機會多、牌面好,東三環,大高層,精英出沒,金領雲集。


在這裡工作沒多久,曉文就慢慢被環境影響,以破產階級的財務實力過上了資產階級的情調生活——名字必須英文的,穿戴必須牌子的,包包最好限量的,外賣不能重樣的。


▲《北京女子圖鑑》截圖


每次在商場的試衣鏡前偷偷看吊牌上的價格時,曉文都會想起那句職場箴言:你消費了什麼就代表你是誰。


於是買,買,買。


喝水要用迷你速熱茶吧機,2000塊。大牌包包買不起,上網租,每月1800。


如影隨形的,是越來越大的債務窟窿——兩份網貸,三張信用卡,借唄花唄,分期白條。


如影隨形的,還有越來越刺耳的社交噪音,比如:


《心情三分靠打拼,七分靠shopping》

《聰明的女人,捨得為自己花錢》

《不給你買YSL的男孩,不配說愛你》

《20歲時喜歡的裙子,40歲穿上沒有任何意義》

《越愛花錢的人越有錢,越節省的人越沒錢》

……


曉文漸漸被說服了——自己拼命加班,沒有雙休,努力程度不比公司任何人差,「生活壓力這麼大,買點好東西愉悅自己,也沒什麼錯吧」。


可是曉文沒意識到,大城市裡的社交圈,月入5千和月入5萬的人在共享同一套消費主義。


一個月工資拿到手,交夠房東的,扣除還債的,留足人情往來的,剩下不夠活著的。這是她。


一個月收入拿到手,留夠理財的,存夠養老的,交完房貸車貸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這是她的主管、老闆、客戶,還有開跑車來上班的富二代同事。


03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除了我爸媽,這世上對我最『好』的恐怕就是銀行了。」曉文苦笑著說。


去年夏天,她借的信用卡到期還不上,打電話給發卡銀行,理財顧問幫她以「外出旅遊」的名義貸了一筆現金。


「打完電話瞬間到帳,效率賊高!」她從此學會以貸還貸,拆了東牆補西牆。


沒過幾個月,這位理財顧問又打來電話:「上次花得爽嗎?需不需要再貸一筆?」


當時正趕上北京房租大漲,房東向曉文下達最後通牒:漲租800,不續走人。她東拼西湊還是拿不出未來三個月的房租,急得熱鍋上的螞蟻,只好又貸了1萬。


到此時,她每個月需要償還的信用卡分期、消費貸款、花唄借唄和購物分期加在一起,已經逼近她每個月的工資額。


她想過節流,少買幾件外套或者少去幾次聚餐,可是這類花銷省不了太多錢不說,還會降低自己的社交存在感和參與度。


她想過搬家,住到五環外去省一筆房租,查了查地圖,超過一個半小時的通勤讓她望而卻步。她也想過跟別人合住一間,可實在沒法安置幾大箱衣服鞋子和養了半年的寵物貓。


升級的生活她憧憬過,可降級的生活她不敢想。在漲薪速度遠遠趕不上漲價、漲租和消費欲望增長時,她陷入一種被稱作「自殺式消費」的死循環。


為了讓這個循環能撐持下去,曉文把自己逼成了一個滴水不漏的財務高手——


最開始,她只有1萬塊錢的花唄額度,2萬的借唄額度,兩張信用卡,A卡能刷1萬,B卡能刷1萬2。


日常花銷,花唄優先,因為花唄有一個月免息期;


花唄滿額,再刷信用卡,但最好別刷滿,怕影響評級;


A卡帳期臨近,如果還沒發工資,可以先從借唄取現轉到A卡;


B卡到期,如果沒錢可還,可以向B銀行申請旅遊/留學/醫療等等隨便哪種好通過的消費貸款,解燃眉之急。


每月工資拿到手,先還借唄,它是浮動利率,越早還上利息越低,然後再還銀行貸款。花唄不用管,開通自動還款後,帳期一到,它會像一隻爬蟲,自動「搜刮」你綁定在支付寶上的全部銀行卡,你連密碼都不用輸。


一頓操作猛如虎,很快,曉文的花唄提額至2萬,借唄提額至3萬,A卡、B卡都變成2萬。


一切看起來嚴絲合縫。


梳妝檯上的化妝品越來越多,柜子裡的新款越來越多,可以透支的錢越來越多。


▲《北京女子圖鑑》截圖


直到有一天,曉文用借唄取現還花唄,被支付寶檢測到,把她的花唄封停了。


鏈條的一端斷裂,信用卡還不上,銀行貸款到上限,工資遙遙無期,可是TF口紅不能不搶、辦公室聚餐不能不去、健身房私教課不能不上……


曉文被迫開闢了網貸這個第三戰場。



「秒級審批,3分鐘到帳,20萬額度,無抵押貸款!」



她找了一家被水軍評為五星的網貸平臺,借了6500元,結果實際到手只有5900元,手續費扣了600,加上利息要還7900元。


「太坑了!」


她趕緊從別處湊錢補上窟窿,換了另一家額度較小但日息穩定在萬分之五的網貸平臺,繼續這種「透支-借錢-還錢-透支」的循環。


截至今年雙11結束,曉文的各平臺債務累計超過4萬,大概等於她半年的工資。「信用卡明年春天能還完就不錯了,其他分期已經排到19年12月份。」


「最起初,我只是想買一部剛上市的iPhone,月還600,完全可以負擔得起。


後來想買的越來越多,於是開通了信用卡、花唄、網貸,拆了東牆補西牆,分期不行就套現。


很快,我的工資就跟每月還款額持平了……」


這樣花錢的年輕人,曉文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數據表明,90後的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


以2018年應屆生平均薪資5429元計算,第一批95後一出校門就平攤了人均10萬元的債務。而已經打拼了幾年的90後更慘,人均負債12萬以上。


今年雙11之前,曉文的信用卡銀行又給她打電話,說她已經成為本行VIP用戶,可以一次性申請一筆12萬元的無抵押貸款。


她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我一個沒車沒房沒有存款的人,一下子可以拿12萬的貸款?」



曉文腦子裡飄過一條前不久看到的新聞:一名碩士生因為借了5萬貸款還不起,留下遺書自殺了。


她背後一陣發涼,跟對方說:我暫時不需要。


無抵押貸款、零息貸款和只要一張身份證就能過審的網絡貸款,這些都是曉文入不敷出時的「救命稻草」。可現在,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哪天早上醒來時,「發現所有債務數字清零了,一切重新開始」。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根據融360發布的消費調查數據,90後在借貸市場上的佔比高達49.31%,在亞洲同齡人中排第一。不僅如此,這其中有29.6%的人使用消費貸款,就是為了償還其他貸款。


在這批早早就負債前行的年輕人中,每4個人中就有1個人使用花唄,每3個買手機的就有2個使用分期付款,每2個人中就有一個沒存款。


「辦公室裡三代人,70後存錢,80後投資,90後負債。而90後的父母在替孩子還貸。」這是一句戲謔,也是一個普遍性真相。


「只要我自己還能應付,真的不想跟父母要錢。」曉文說,她家境普通,爸媽都還沒退休,因為是獨生女,家裡人總是在各種形式上接濟她。


「我也希望能多賺點錢,最好每月都能往家寄點兒。可沒想到啊,連養活自己都這麼難。」


曉文說,她本來還幻想過四五十歲之前就能攢個幾百萬,辭職養老,逗貓遛狗……


「算了,還是靠國家養老吧。」


90後的貸款觀:近半數90後貸款消費

47.2%的人產生過逾期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顯示:


中國近1.7億「90後」中,超過4500萬開通了花唄,平均每4個「90後」就有1個人在用花唄進行信用消費。


近40%的90後把花唄設為支付寶首選的支付方式,比85前高出11.9個百分比。





據融360調查,從年齡上看,貸款人群中90後(含95後)佔比最高,達49.31%。也就是說,在使用消費貸款的人群中,將近一半都是90後。可以說,90後已經成了消費貸款的主力軍。









90後中,因為錢不夠,而選擇消費貸款來滿足自己的提前消費需求的人群,已經佔到36.95%。


我們不得不感嘆,儲蓄在90後這裡已經成為了一個「老古董「的代名詞,他們到手的工資都沒有捂熱就要開始償還信用卡、花唄、白條等帳單。


據融360不完全統計:








49.15%的用戶每月的消費貸款(不含房貸、車貸)佔當月收入的三成以上。


更有4.25%的用戶每月貸款額度佔實際到手收入的100%以上。


而加上房貸、車貸後,有5.44%的用戶每月貸款金額比到手工資還高。





也就是說他們中有的人即使把全部工資都拿來償還當月的應還貸款,都不夠!









現在社會的發展推動了經濟市場多樣化產品的衍生,網際網路金融順應社會大潮出現在大眾眼前。便利的操作方式,簡單的審核流程,快速放款,都成為了年輕人選擇網絡借貸的原因。


然而,他們中有的人在借款時並沒有衡量自己的還款能力,只圖一時花得痛快,卻忽略了剁手後的痛。


據融360調查發現,在90後的貸款人群中,已經有近47.2%的人產生過逾期,而逾期次數高於10次以上的人群,佔比達到4%。









其中,90後貸款人群中超過64%的人在4個以上平臺進行借貸,而在20個以上平臺借貸的人已經達到9.6%!









此前,除了償還房貸、車貸以外,有29.6%的90後貸款的原因是要償還其他欠款。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近幾年,90後人群中因以貸養貸而發生的惡性事件屢見不鮮。


















月薪3千,欠款3萬

這樣的生活真的精緻嗎?





貸款所帶來的看似瀟灑的消費,其實都是裝出來的有錢。


實際上讓自己在吃土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最後看著富翁,自己負翁。









太多人用貸款工具承受著不該承受,承擔不起的高調,還安慰自己,沒事人生就該及時行樂。








YSL新出了口紅,買!


戴森新款捲髮棒好魔性啊,不行我得有!





明知道有些東西,買了不止剁手還可能斷指,仍然視死如歸地點擊支付。


然後衝動褪去,一臉不屑地處理殘局。


這些信貸軟體可以給你借錢,但不會替你還錢。


辛苦工作一個月,工資剛到帳,還沒來得及多嗅幾下,就要馬不停蹄分到花唄、信用卡......


也有人說,每次看到帳單心也很痛,flag一立,大喊著我一定要戒掉貸款!


可惜,表決心的時候十分鏗鏘有力,但打雞血的狀態往往只會持續不到一周。








我有一同學,用的都是最高級、最火的化妝品,每次出現在品牌店,刷信用卡的時候,眼睛都不眨。


然而,她和別人在城中村合租的三居室,家裡堆滿雜物。


每月還完帳單,剩下的日子就要默默吃方便麵。


每天嘻嘻哈哈吃喝玩樂,人前光鮮亮麗,人後窮到哭泣。


我問她,何必讓自己這麼辛苦。


她跟我說:


我沒有愛馬仕包包,擔心在職場會被人看不起,沒有TF口紅,Lamer面霜,會感覺自己很廉價。





她用不虧待自己的方式,靠信用卡度日,過著看似體面的生活,然而在有錢人眼裡,微不足道。


真正的精緻是什麼?


限量款包包、高跟鞋,大牌口紅?


總是活在別人的價值體系下,拆東牆補西牆地不理性消費,這並不是真正的精緻,只是打臉充胖子。





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

職場90後人均負債超12萬


據華爾街早餐報導,滙豐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0後的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已經工作的90後,人均負債12萬+。


「一個90後的破產是如何開始的?」


對於曉文來說,起初只是想買一部iPhone,月還600,完全可以負擔。後來開通了信用卡、花唄、網貸...拆了東牆補西牆。


現在,她最大的願望就是:


「哪天早上醒來時,發現所有債務數字清零了,一切重新開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綜合自華商韜略(hstl8888)、融360、娛樂新青年(iiiquan)等

作者丨徐豔麗、春麗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這屆年輕人真敢窮」










「起初,我只是想買一部剛上市的iPhone,

月還600,完全可以負擔得起。


後來想買的越來越多,

於是開通了信用卡、花唄、網貸,


拆了東牆補西牆,分期不行就套現。

很快,我的工資就跟每月還款額持平了……」









01







據華爾街早餐報導,根據滙豐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0後的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


已經工作的90後,人均負債12萬+。








「3號還款中信,

7號微粒貸還款,

8號還款平安,

10號花唄借唄還款,

23號還款廣發,

……」





一個90後的破產是如何開始的?


2018年11月12日凌晨,雙眼布滿血絲的曉文扔下熱得發燙的手機,一頭栽到床上。


整整兩天兩夜,她不吃不喝不睡,在今年雙十一搶了51件日化用品、32件衣服鞋帽、27份零食、17款美妝、9支口紅、6件電器、4個包以及2箱減肥藥……共計148個訂單。


48小時內,她不眠不休地花了2萬多塊錢。這個數字,相當於她三個月工資。


為了湊夠這筆預算,她趕在雙11之前申請了一筆小額網貸、綁定了兩張信用卡、還利用支付寶雙11大促提升了花唄額度。沒想到最後買嗨了,不僅所有借貸額度觸頂,還有小兩千塊錢的商品只能走分期付款。








「接下來大半年真要喝西北風了!」





按照曉文目前每月存款一千多來算,雙11一天花的錢,她需要一年半才能還完。


可是網貸不等人,花唄不等人,信用卡逾期利息翻倍,如果不能在下個還款周期按時入帳,她就要面臨罰息、催收、利滾利。


而下個還款周期,很不幸,撞上了雙12。


「雙11基本買得差不多了,雙12活動力度不行,不會花這麼大力氣了,但也要大概買一買,海淘代購是重點,有幾件彩妝要入,還有這次沒搶到的限量款……」


她拿出自己做的雙11掃貨思維導圖,對照著購物訂單,一件一件劃掉已購商品。


在確認第148單支付成功後,曉文在連日奮戰的虛脫邊緣給公司領導發了條請假簡訊,心滿意足地昏睡過去。






02







畢業2年半,曉文成功把自己的存款從三四千變成了三四萬,負的。


第一年,她來北京找工作,在地鐵上看到同齡人幾乎人手一部iPhone,工資還沒拿到手,就狠了狠心,在網上打白條買了一部。


上班後,老闆給新人打雞血,說要衝業績、拿融資、搞上市,鼓勵大家輪流值班、不舍晝夜。


曉文住得遠,不方便,只好搬到公司附近租了一個單間,押一付三,她負擔不起,於是開了人生第一張信用卡。


3個月後,項目死了,融資斷了,曉文一個半月工資伴隨老闆一場聲淚俱下的散夥飯,煙消雲散。她從此進入一場負負不斷的債務循環。


第二份工作,曉文進了一家大型4A公司,雖然起步低、賺得少,但是機會多、牌面好,東三環,大高層,精英出沒,金領雲集。


在這裡工作沒多久,曉文就慢慢被環境影響,以破產階級的財務實力過上了資產階級的情調生活——名字必須英文的,穿戴必須牌子的,包包最好限量的,外賣不能重樣的。









▲《北京女子圖鑑》截圖




每次在商場的試衣鏡前偷偷看吊牌上的價格時,曉文都會想起那句職場箴言:你消費了什麼就代表你是誰。


於是買,買,買。


喝水要用迷你速熱茶吧機,2000塊。大牌包包買不起,上網租,每月1800。


如影隨形的,是越來越大的債務窟窿——兩份網貸,三張信用卡,借唄花唄,分期白條。










如影隨形的,還有越來越刺耳的社交噪音,比如:


《心情三分靠打拼,七分靠shopping》

《聰明的女人,捨得為自己花錢》

《不給你買YSL的男孩,不配說愛你》

《20歲時喜歡的裙子,40歲穿上沒有任何意義》

《越愛花錢的人越有錢,越節省的人越沒錢》

……





曉文漸漸被說服了——自己拼命加班,沒有雙休,努力程度不比公司任何人差,「生活壓力這麼大,買點好東西愉悅自己,也沒什麼錯吧」。


可是曉文沒意識到,大城市裡的社交圈,月入5千和月入5萬的人在共享同一套消費主義。


一個月工資拿到手,交夠房東的,扣除還債的,留足人情往來的,剩下不夠活著的。這是她。


一個月收入拿到手,留夠理財的,存夠養老的,交完房貸車貸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這是她的主管、老闆、客戶,還有開跑車來上班的富二代同事。






03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除了我爸媽,這世上對我最『好』的恐怕就是銀行了。」曉文苦笑著說。





去年夏天,她借的信用卡到期還不上,打電話給發卡銀行,理財顧問幫她以「外出旅遊」的名義貸了一筆現金。








「打完電話瞬間到帳,效率賊高!」她從此學會以貸還貸,拆了東牆補西牆。





沒過幾個月,這位理財顧問又打來電話:「上次花得爽嗎?需不需要再貸一筆?」


當時正趕上北京房租大漲,房東向曉文下達最後通牒:漲租800,不續走人。她東拼西湊還是拿不出未來三個月的房租,急得熱鍋上的螞蟻,只好又貸了1萬。


到此時,她每個月需要償還的信用卡分期、消費貸款、花唄借唄和購物分期加在一起,已經逼近她每個月的工資額。


她想過節流,少買幾件外套或者少去幾次聚餐,可是這類花銷省不了太多錢不說,還會降低自己的社交存在感和參與度。


她想過搬家,住到五環外去省一筆房租,查了查地圖,超過一個半小時的通勤讓她望而卻步。她也想過跟別人合住一間,可實在沒法安置幾大箱衣服鞋子和養了半年的寵物貓。


升級的生活她憧憬過,可降級的生活她不敢想。在漲薪速度遠遠趕不上漲價、漲租和消費欲望增長時,她陷入一種被稱作「自殺式消費」的死循環。


為了讓這個循環能撐持下去,曉文把自己逼成了一個滴水不漏的財務高手——










最開始,她只有1萬塊錢的花唄額度,2萬的借唄額度,兩張信用卡,A卡能刷1萬,B卡能刷1萬2。


日常花銷,花唄優先,因為花唄有一個月免息期;


花唄滿額,再刷信用卡,但最好別刷滿,怕影響評級;


A卡帳期臨近,如果還沒發工資,可以先從借唄取現轉到A卡;


B卡到期,如果沒錢可還,可以向B銀行申請旅遊/留學/醫療等等隨便哪種好通過的消費貸款,解燃眉之急。


每月工資拿到手,先還借唄,它是浮動利率,越早還上利息越低,然後再還銀行貸款。花唄不用管,開通自動還款後,帳期一到,它會像一隻爬蟲,自動「搜刮」你綁定在支付寶上的全部銀行卡,你連密碼都不用輸。


一頓操作猛如虎,很快,曉文的花唄提額至2萬,借唄提額至3萬,A卡、B卡都變成2萬。





一切看起來嚴絲合縫。


梳妝檯上的化妝品越來越多,柜子裡的新款越來越多,可以透支的錢越來越多。









▲《北京女子圖鑑》截圖




直到有一天,曉文用借唄取現還花唄,被支付寶檢測到,把她的花唄封停了。


鏈條的一端斷裂,信用卡還不上,銀行貸款到上限,工資遙遙無期,可是TF口紅不能不搶、辦公室聚餐不能不去、健身房私教課不能不上……


曉文被迫開闢了網貸這個第三戰場。








「秒級審批,3分鐘到帳,20萬額度,無抵押貸款!」





她找了一家被水軍評為五星的網貸平臺,借了6500元,結果實際到手只有5900元,手續費扣了600,加上利息要還7900元。


「太坑了!」


她趕緊從別處湊錢補上窟窿,換了另一家額度較小但日息穩定在萬分之五的網貸平臺,繼續這種「透支-借錢-還錢-透支」的循環。


截至今年雙11結束,曉文的各平臺債務累計超過4萬,大概等於她半年的工資。「信用卡明年春天能還完就不錯了,其他分期已經排到19年12月份。」







04













「最起初,我只是想買一部剛上市的iPhone,月還600,完全可以負擔得起。


後來想買的越來越多,於是開通了信用卡、花唄、網貸,拆了東牆補西牆,分期不行就套現。


很快,我的工資就跟每月還款額持平了……」





這樣花錢的年輕人,曉文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數據表明,90後的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


以2018年應屆生平均薪資5429元計算,第一批95後一出校門就平攤了人均10萬元的債務。而已經打拼了幾年的90後更慘,人均負債12萬以上。


今年雙11之前,曉文的信用卡銀行又給她打電話,說她已經成為本行VIP用戶,可以一次性申請一筆12萬元的無抵押貸款。


她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我一個沒車沒房沒有存款的人,一下子可以拿12萬的貸款?」





曉文腦子裡飄過一條前不久看到的新聞:一名碩士生因為借了5萬貸款還不起,留下遺書自殺了。


她背後一陣發涼,跟對方說:我暫時不需要。


無抵押貸款、零息貸款和只要一張身份證就能過審的網絡貸款,這些都是曉文入不敷出時的「救命稻草」。可現在,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哪天早上醒來時,「發現所有債務數字清零了,一切重新開始」。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根據融360發布的消費調查數據,90後在借貸市場上的佔比高達49.31%,在亞洲同齡人中排第一。不僅如此,這其中有29.6%的人使用消費貸款,就是為了償還其他貸款。


在這批早早就負債前行的年輕人中,每4個人中就有1個人使用花唄,每3個買手機的就有2個使用分期付款,每2個人中就有一個沒存款。


「辦公室裡三代人,70後存錢,80後投資,90後負債。而90後的父母在替孩子還貸。」這是一句戲謔,也是一個普遍性真相。


「只要我自己還能應付,真的不想跟父母要錢。」曉文說,她家境普通,爸媽都還沒退休,因為是獨生女,家裡人總是在各種形式上接濟她。


「我也希望能多賺點錢,最好每月都能往家寄點兒。可沒想到啊,連養活自己都這麼難。」


曉文說,她本來還幻想過四五十歲之前就能攢個幾百萬,辭職養老,逗貓遛狗……


「算了,還是靠國家養老吧。」











90後的貸款觀:近半數90後貸款消費

47.2%的人產生過逾期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顯示:


中國近1.7億「90後」中,超過4500萬開通了花唄,平均每4個「90後」就有1個人在用花唄進行信用消費。


近40%的90後把花唄設為支付寶首選的支付方式,比85前高出11.9個百分比。





據融360調查,從年齡上看,貸款人群中90後(含95後)佔比最高,達49.31%。也就是說,在使用消費貸款的人群中,將近一半都是90後。可以說,90後已經成了消費貸款的主力軍。









90後中,因為錢不夠,而選擇消費貸款來滿足自己的提前消費需求的人群,已經佔到36.95%。


我們不得不感嘆,儲蓄在90後這裡已經成為了一個「老古董「的代名詞,他們到手的工資都沒有捂熱就要開始償還信用卡、花唄、白條等帳單。


據融360不完全統計:








49.15%的用戶每月的消費貸款(不含房貸、車貸)佔當月收入的三成以上。


更有4.25%的用戶每月貸款額度佔實際到手收入的100%以上。


而加上房貸、車貸後,有5.44%的用戶每月貸款金額比到手工資還高。





也就是說他們中有的人即使把全部工資都拿來償還當月的應還貸款,都不夠!









現在社會的發展推動了經濟市場多樣化產品的衍生,網際網路金融順應社會大潮出現在大眾眼前。便利的操作方式,簡單的審核流程,快速放款,都成為了年輕人選擇網絡借貸的原因。


然而,他們中有的人在借款時並沒有衡量自己的還款能力,只圖一時花得痛快,卻忽略了剁手後的痛。


據融360調查發現,在90後的貸款人群中,已經有近47.2%的人產生過逾期,而逾期次數高於10次以上的人群,佔比達到4%。









其中,90後貸款人群中超過64%的人在4個以上平臺進行借貸,而在20個以上平臺借貸的人已經達到9.6%!









此前,除了償還房貸、車貸以外,有29.6%的90後貸款的原因是要償還其他欠款。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近幾年,90後人群中因以貸養貸而發生的惡性事件屢見不鮮。







月薪3千,欠款3萬

這樣的生活真的精緻嗎?


相關焦點

  • 繼「黃賭毒」後,又一行業正拖垮年輕人,未成家就已經負債十幾萬
    文丨陽光 排版丨陽光 「傳統觀念中,年輕人受『黃賭毒』的影響最大,然而隨著超前消費理念的形成,很多年輕人習慣性負債,90後平均負債12萬元,
  • 寅吃卯糧,深圳人均負債16.67萬,扣除房產後便窮得一無所有
    最近走在深圳的街頭,發現很多商鋪都關門了,去年才重新裝修的一家中型超市,這幾天也在打折促銷清理貨物。找導購一問,才知道也是選擇了「關門大吉」。周邊的街區,很多店鋪剛盤下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換一個LED廣告牌簡單裝修後,卻發現根本沒有生意,於是馬上又將店鋪脫手止損。
  • 「負債者聯盟」豆瓣小組爆紅 數據顯示90後成負債主流人群
    創建於2019年12月的「負債者聯盟」是數以萬計身背負債的年輕人聚集地,「無節制消費、遭遇詐騙、網貸」等是該小組簡介提及的負債原因,同樣也是現今大多數年輕人背負債務的原因。網貸8萬變10萬 還款路漫漫負債者紛紛選擇在這裡講述自己的負債之路,打卡還債。
  • 創業這「3個坑」不能踩,開特色小吃店,90後創業小夥負債200多萬
    現在是個人人創業的時代,即使你不在創業隊伍當中,很多人心中也有一個創業的夢想,90後的劉明就是其中的一個。劉明一直在私企工作,待遇一般,工作不穩定,晉升空間小,還經常被老闆針對,在這樣的環境壓力下,2018年底他選擇了辭職創業,正式加入所謂的創業軍團。他想的是先註冊一個公司,公司下面做餐飲,然後一個一個的打造品牌,爭取做成未來的海底撈。
  • 人均住房面積超28.81平方米將停止公積金貸款
    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29日通知要求,自即日起對新受理的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業務(含個人住房組合貸款)進行調整。二套房公積金貸款的發放對象僅限於現有人均住房建築面積低於28.81平方米的家庭,第二套住房為公寓、別墅及其他高檔住宅的購房者將不予放款。
  • 4個月失戀2次負債9萬,父母收入4千,25歲女生:反正寫啥火啥
    貼主提到,她負債9萬,但父母一個月的收入是4千多。第二部分,貼主交代了自己超前超高的消費觀念和習慣是如何養成的:因為刷某書刷多了,感覺愛馬仕和帆布包一樣平常,她的朋友們也是這樣的消費風格。第三部分,回復部分網友的惡評,表示自己絕不會為了錢被包養,說自己只是負債沒有逾期,沒有違法。這一部分,網友其實可以看到貼主設立的好些討巧的人設:2萬8練出來的馬甲線美女;無限貼合年輕人群體的「顏控、脾氣暴躁、愛幹架、不會做飯做家務」特質;潔身自好絕不賣身的自愛女孩。
  • 信用卡違約超百億,人均負債約3.9萬,如果一夜之間停卡會怎樣?
    相應的我國出臺了許多宏觀政策來幹預房地產市場,因此,國內個人房屋貸款餘額的增長速度同比逐步回落。根據E-House Research的統計數據,在2017年第二季度之後,個人抵押貸款餘額的同比增長速度已開始逐漸下降,從當時的30.8%降至去年第四季度的16.7%。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養成「提前消費」的習慣,逾期信用卡的總數也在不斷的增加。
  • 年輕人的現實困境,這部劇捅破了
    三個人,看似毫無關聯,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負債青年。《大債時代》說的是這屆年輕人背上債務有多容易。又是有多容易,一腳踏空。01樊仲良、楊大器和周詠晴三人認識。曾是高中補習班最好的夥伴。一千七百萬的房子,籤好合同的那一刻,她瞬間從有幾百萬積蓄,變成負債千萬。背房貸,這經歷大概你有。而這段話,你爸媽估計也對你說過。
  • 這屆90後,向來都是icon界的扛把子
    面對著社交網絡上動不動就喊自己為「老阿姨」、「老叔叔」的00後與10後,wuli這群90後「兵馬俑們」只能45度仰望天空,任憑心頭一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再心疼地抱住的無奈的自己。面對著即將報到的三旬,是時候給我們這群正在不斷變老的90後寫篇回憶錄了。
  • 樓市現狀:3.5億套房子,75.9%房貸負債……
    1過剩的房子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城鎮家庭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超6000美元,折合人民幣42487.8元。中國城鎮化率超60%,城鎮住宅存量超3.5億套,家庭戶均住宅1.2套,人均居住面積超過40平米。
  • 北京拓思:「年輕人負債」是出於什麼心理
    #年輕人為何超前消費#相信很多人都逐漸擺脫了現金支付的習慣,取而代之則是行動支付。同時,「超前消費」的概念也逐漸走向我們生活中。而,年輕人則是「超前消費」主要群體。現在走在街上,隨便問一個年輕人,都能發現要麼在用信用卡,要麼在用花唄等等超前消費的方式。當然,這種方式也並不是不好,及時歸還即可。但不少的年輕人過度超前消費,甚至不惜負債來滿足現有的物質享受,這種方式就不太可取了。
  • 這屆年輕人,愛交智商稅?
    相關報告顯示,燕窩2019年整體市場規模達到了300億元左右,在滋補品中的佔比最高達到25%左右,成為近兩年在滋補品中銷售增速最快的品類。其中90後、00後佔比接近40%,已經成為絕對的消費主力軍。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小仙燉以超過4.56億元的銷售額,創下燕窩行業最新售賣紀錄。
  • 第一批90後剛滿30歲!錢都去哪兒了?
    近日,滙豐銀行的一項調查也從側面實錘了90後負「重」前行的艱難窘境。根據數據,中國90後一代人的債務與收入比達到1850%,該群體欠各種貸款機構和信用卡發行機構的人均債務超過17433美元,即90後人均負債多達12萬元人民幣。為何如此債臺高築,90後都拿錢買了些什麼?基金君找出了2019年90後消費「六宗最」。
  • 貓咪經濟、顏值經濟、悅己經濟、盲盒經濟……這屆年輕人在消費什麼?
    怪不得去年波士頓諮詢公司去年就敢大膽預測,2020年的中國的消費市場規模可能將達到6.5萬億美元,而95後消費超過了其中的50%。那麼問題來了,這屆年輕人為什麼會選擇吸貓養貓?除了貓,他們還愛消費什麼?他們消費的原因和目的有什麼共同點?
  • 豬豬俠爆紅背後:這屆年輕人到底在聽什麼?
    人均網抑雲,這屆年輕人需要一針興奮劑除開作為童年回憶本身的特點,《豬豬俠》這首歌在內容上也做到了和當代年輕人情緒上的共鳴,如果認真去分析這首歌會發現,它旋律輕快活潑、歌詞積極向上。隨著這屆年輕人越來越忙,要看的內容越來越多和時間的越來越少……選擇快節奏的內容消費成為一種趨勢——電影只看3分鐘的影評、電視劇2倍速才能看、聽歌只聽30s主旋律……豬豬俠BGM的爆紅,就剛好借著這陣東風起來了。
  • 套路貸盯上年輕人 深淵凝視、上岸有多難?
    可是,沒人知道我負債22萬。」通過微信好友後,小穎給記者發來這段自我介紹。她匯總了將近20個平臺的貸款信息,大吃一驚:「我以為只欠了十來萬。」這是一筆糊塗帳。小穎始終算不明白,自己沒有明顯的大額消費,為何會欠下這麼多錢?2020年12月以來她停止了還貸,各處貸款陸續逾期,隨之而來的是每天不少於20個電話的轟炸。對她的一個小時採訪,接連4次被討債電話打斷。
  • 困在消費貸裡的年輕人:生活中越失落,消費上越失控?
    小穎的遭遇,是年輕人借貸消費的一個縮影。如果說70後、80後的壓力來自房貸和車貸,90後乃至00後年輕人背負的則是消費貸。「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作用越來越凸顯。目前90後、00後約佔總人口的24%,他們將主導未來5~10年中國乃至全球的消費格局」。
  • 這一屆90後已經破產了
    網上稱,90後的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人均負債12萬。一時間破產的90後成了熱議。   隨著90後慢慢步入社會,他們也成為了消費群體的中堅力量,工作穩定後的他們也背負了穩定的債務。當90後「被出家」,「被禿頂」,「被離婚」後,他們再次被冠以「破產」的命運。這屆90後真的很委屈。
  • 這屆年輕人,愛上了90年代影視劇穿搭
    0390年代繁榮的影視劇市場,是影響這代年輕人時尚觀念的直接因素。「90年代美學」小組成員@桃子21歲,是廣州地區一名大四學生。因為高中時喜歡張學友的歌,她開始間接地了解90年代香港影視作品,從TVB刑偵系列,到王家衛電影。此外,還有美劇《老友記》等。圖:《老友記》日常生活中,和很多同學的穿搭話題也會圍繞這些影視作品展開。
  • 逛遍豆瓣小組,終於讀懂了這屆年輕人的「圈子文化」和「標籤哲學」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替你逛了逛豆瓣上的小組,帶你看看小組的神奇生態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又為什麼獨得這屆年輕人的青睞?萬物皆可成組這年頭,沒有什麼局是年輕人組不起來的。約學習嗎有個流傳已久的段子這麼說:「現在的年輕人,微博百度,知乎八卦,B 站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