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走在深圳的街頭,發現很多商鋪都關門了,去年才重新裝修的一家中型超市,這幾天也在打折促銷清理貨物。找導購一問,才知道也是選擇了「關門大吉」。周邊的街區,很多店鋪剛盤下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換一個LED廣告牌簡單裝修後,卻發現根本沒有生意,於是馬上又將店鋪脫手止損。
按道理說,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1343.88萬,面積為1996.85平方公裡。由此可以計算出人口密度為:6730(每平方公裡),人口密度超越北上廣,位列全國第一。從平時的地鐵、公交和街頭來看,人流量都非常的充足。一個個晃動的人頭那都是行走的錢包,深圳實體店鋪的生意,應該不至於這麼艱難才對。
現在的華強北,早已不復當年
但從實際效果來看,深圳人的消費十分的低,看著人流量很大,但是基本都只是路人。上下班行色匆匆,三過門店而不入,即便進門店消費了大多也是「簡約型」消費,遠遠沒有成都、重慶這些二線城市的人消費那麼豪爽、灑脫。說好的「深圳掙錢,深圳花,一分別想帶回家」,怎麼就都不消費了呢?
數據會說話:深圳人存款總額為16327億,而貸款總額卻有22408億,按照1343.88萬人口計算,深圳人均負債16.67萬。深圳人的長期貸款類型,幾乎百分之百都是住房貸款。如果同金融中心上海對比就會發現,上海人存款2.8萬億,貸款卻只有2.2萬億,人均存款2.47萬。而且房貸佔僅佔上海人所有貸款中的60%,遠沒有深圳人那麼喜歡加槓桿買房。
深圳福田,平安大廈
深圳的中產都把存款用來買了房,那深圳的普通人群呢?普通人群或許比中產還要卑微。2019年,深圳人平均薪酬為9443元,但預計花費在房租水電上的費用就超過2000元,工資的20%都要用來給房東「納稅」。深圳的「包租公」賺錢後,會將這些錢會用來幹什麼呢?
可想而知,要麼奢侈消費,要麼再次置業房子用來收取更多的租金,唯一不會做的可能就是投資實業。僅憑著房地產就能夠讓日子很滋潤的過下去,何必要去做風險那麼大的實業呢?深圳倒閉這麼多實體門店,但是租金是照常收,生意好還可以漲房租,何樂而不為。
今年不少寫字樓空置率大幅上升
年輕人每個月發工資後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房租或房貸給預留起來,30%的收入都用來還貸或交租,剩下的才能想怎麼用來消費。這導致的後果,就是深圳的人均消費只佔GDP的27%,別說跟北上廣比,即便是全國44%的平均水平也差距巨大。
從22歲大學畢業到60歲,一個人一生最佳的賺錢年限不過38年。但如果買房,以動輒30年的還貸周期計算,一個人的一生基本都在給房地產打工,成為人肉乾電池。年輕人是中國的未來,但是將年輕人榨乾了後,中國還有未來麼?
不屬於普通人的繁華
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中國城鎮住房自有率為96%,而深圳的住房自有率僅佔23.7%,7成多深漂是真正漂泊無依的人。同時,「北上廣深」四個城市中,深圳是唯一戶籍人口未達50%的城市。深圳人寅吃卯糧,加槓桿貸款買房,房地產佔據了家庭總資產的80%以上,可以說扣除了房子,他們幾乎已經窮得一無所有。
2018年,深圳房地產總值已經超過22.5萬億,這些資金都被樓市鎖定,即便釋放些許出來,也能拉動不少消費。這就似乎不難解釋為什麼深圳的生意那麼難做了,房價高企不敢說是讓深圳消費萎靡、內需不振的罪魁禍首,但至少也是主要因素。
高端製造
好在,國家提出「房住不炒」後,又加上了「三道紅線」的緊箍咒,房價大幅上漲已經基本不可能。水庫論壇被永久封閉,也是「炒房時代」被終結的標誌。相信房地產最終會回歸其居住屬性,也唯有堅持發展科技,扶持高端製造業,才能讓國家持續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