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職面試場合,面試官經常會提出一些靈活的題目,藉此考察求職者的反應能力。其實,題目不一定會有固定的答案,但是,如果求職者按照常規思路作答的話,很可能難以脫穎而出。
在某公司的面試現場,來了3位求職者,競爭同一個崗位。面試官對大家的個人情況作了全面的了解,隨後便進入到綜合考核階段。面試官提了幾個問題,三人均給予了認真而謹慎的回答。
突然,面試官問道:「一頭公牛加一頭母牛,猜三個字?」
3人面面相覷,都沒料到面試官竟然會提這樣的問題。3人均陷入了沉默,各自揣摩面試官的真實意圖,到底是為了考察什麼呢?
略作思考後,第一位求職者回答道:「我仔細斟酌了一下,我認為這道題目跟職場無關,且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所以我拒絕問題。請您開始更專業的提問吧!」面試官有些尷尬。
第二位求職者回答道:「一頭公牛和一頭母牛在一起,這是要生小牛的節奏啊!我猜,答案應該是:生小牛。您認為對不對呢?」面試官笑了笑。
第三位求職者是一位「90後」,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兩頭牛。」
最終,第三位求職者被錄用。在作陳述總結時,面試官說道:「這只是一道腦筋急轉彎,我主要想看看你們的反應能力。顯然,第三位求職者更勝一籌,恭喜你。」
看到這個題目,有人可能會覺得很好笑,甚至像第一位求職者一樣,認為和面試沒有任何關係。其實,面試現場,就是一個考場,包羅萬象,不一定非要用過專業知識來檢驗求職者。試想,大家如果都學的同一個專業,專業能力都差不多,如何檢驗呢?通過不用的題目,測試求職者的反應能力,這也是一種重要方式。廣大求職者一定要引起重視。
(圖片摘自網絡,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