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道一年級數學題目
7個小朋友玩「老鷹捉小雞」
已經捉到了3隻小雞
問:還有多少只「小雞」
學生填寫的答案是「2」,但老師認為是錯的,對此,家長不解,帶著疑問發了朋友圈,引起不少爭議。
「這道題是我教孩子做的,錯了我很不理解」,林女士(化名)說,她的想法是7個小朋友1個扮演老鷹,1個扮演老母雞,5個扮演小雞,在捉到了3隻小雞後,理應剩下2隻小雞。
對此,老師的解釋是:新版的數學書沒有老母雞這個角色。
這一回答不禁讓林女士發問:沒有老母雞的「老鷹捉小雞」怎麼玩,那麼老鷹從第一個小雞抓起,不就全抓到了嗎?學校是否可以考慮一下帶領學生實踐該遊戲。
對於林女士的建議,老師表示會在體育課上開展實踐。
林女士發的此條朋友圈,收到了60多條評論,還有些家長認為這樣的題目設置是有問題的,出題者是否考慮了——有孩子沒玩過這個遊戲。
並且提出這種有爭議的題目不應該有標準答案,「填『2』的孩子錯了,那孩子就不可能滿分,填『3』的孩子對了,但他並未真正的理解題目和遊戲」,「這樣的題目和教育是否有意義」……
除了爭議正確答案外,有家長調侃,「這樣的題目是教育孩子從小自力更生,自我保護」,也有吐槽現在當家長的不容易,「小學生題目就是玩家長」、「輔導作業就是崩潰的一件事」……
對於新版數學書是否改版,正確答案到底是什麼,一位小學數學老師說:「看了題後自己也不是很確定,確實有爭議,很能理解現在家長的焦慮。」「但從數學的角度來說,這道題裡只涉及老鷹和小雞兩個關係,老母雞不用除,答案應該是3。」
在輔導作業這件事上,家長除了被娃氣到崩潰,還有奇葩作業題勞心費神,一群本科生拿著小學生題目束手無策是常有的事。
正確答案是第五個,外面有三隻腳,裡面有一個三角形。
正確答案是3×2;1×4;3×2;2×3。
正是這些奇葩題目困擾孩子寫作業,家長也因此需要輔導孩子作業。可家長有時也被這些題目難住,怎麼給孩子講解更是難上加難。在反覆給孩子講解的過程中,容易火大衝著孩子發脾氣,導致孩子更加不願意寫作業。
人們常用「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些作業雞飛狗跳」來形容輔導作業對親子關係的破壞和家長的無奈。
但是智慧的父母會變幹預為協助,幫助孩子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孩子升學後,不僅學習環境變化很大,學習方法和思維上也面臨巨大挑戰,「家長輔導功課時,不能急,要循循善誘,多一些互動學習課程,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而不是害怕家長輔導寫作業。」
一等父母用眼神就能教育孩子,二等父母用吼,三等父母用拳頭。成功發展的孩子,有兩個重要的特徵,即主動性強、自制力強。
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好習慣。
教育孩子是個用心的技術活,正確的陪伴姿勢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還會有效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家長應該制定嚴格的時間規劃,明確孩子學習、玩耍和休息時間,獎懲分明。
即使看到孩子作業有問題,也不要第一時間打斷思路,等孩子專注寫完再說,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家長還可以鼓勵孩子自己發現錯誤,並及時改正。
年幼的孩子對於新學的知識往往不理解題意,不知道解決路徑,沒有建立處理問題的方法。
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題目要求,幫孩子梳理解決問題的思路、框架,而不是狂躁發怒。因為家長上火只會打壓孩子的積極性,導致他們否定自己,不利於孩子平靜地思考和解決問題。
可是一些家長卻因為一些客觀原因沒時間,無法親自陪伴孩子輔導作業,這又如何解決呢?
這裡推薦一個作業輔導神器「天天輔導」。家長僅需一鍵拍照上傳孩子作業,即可迅速得到遠端專家的在線批改報告,歸集知識點,分析孩子出錯原因,多維度分析孩子在學習上的問題,給父母最專業的教育建議!天天輔導,不僅僅給孩子一個對錯及答案,真教育非培訓。
智慧的父母不是幹預孩子的學習,而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予以指導、協助,幫孩子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助其養成主動學習、獨立學習的能力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