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縣木雕匠人:一刀刀刻出「百鳥朝鳳」

2021-01-11 紅網

上午,歐陽勝來到自己的工作室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紅網時刻7月9日訊(湘潭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楊建 剪輯 吳思靜)在湘潭縣,有位叫歐陽勝的木雕匠人,他用刀尖賦予一塊塊普通木頭以藝術的靈性,也成就了自己不一樣的人生。

正在雕刻百鳥朝鳳。

上午,歐陽勝來到自己的工作室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這一段時間,他在雕刻百鳥朝鳳。經過半年的精心打磨,作品已初具雛形。歐陽勝告訴記者,木雕匠人要會「因材施刀」,作品才能鮮活有靈性。

歐陽勝介紹說:「這些工序裡面最常用的(刀)就是坦刀,大概五釐米寬的那種。我們去大料的時候,刀很靈巧,不用怎麼換刀。」

作品已初具雛形。

歐陽勝手裡的刀具不停地更換著,刀隨手動,在木料上留下長短粗細疏密深淺不同的雕痕。匠人的技藝和風格,蘊藏於清楚細密的雕琢中,刀跡或圓滑、或板直、或粗獷,順應木材的紋理,準確轉達作品意圖,人的心境和堅守被灌注其中。

各種大小不一的刀具。

他告訴記者:「像我現在做的百鳥朝鳳,一共大概有八十來把刀,每一道工序都要用到不同的刀,所以說每一把刀都是缺一不可。」

歐陽勝創作的木雕作品活靈活現。

歐陽勝。

木雕工藝技法還在不斷創新。歐陽勝結合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手法,不斷融入現代審美觀念,創作出既具有傳統木雕韻味又包含現代理念的作品。通過自己的原創設計,他目前已製作出500餘件木雕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我從事木雕十六年,從十七歲到現在,木雕已經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我一定會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相關焦點

  • 《百鳥朝鳳》:匠人精神
    關於《百鳥朝鳳》這部電影的爭論有很多,有人說它是一部講述對「匠人精神」傳承的文藝片,也有人說它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爛片。說它是爛片的主要觀點有,電影畫質粗糙,演員演技極差,臺詞幼稚虛假;劇情支離破碎;思想內涵膚淺、媚俗。說它好的人,說它表達了吳天明導演不向電影市場低頭,如焦師傅堅守嗩吶一般堅守著自己心中的電影藝術。
  • 央視聚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莆田木雕傳承人林建軍微雕...
    編者按:  7月1日,央視10套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播出《匠人匠心:微觀手工技藝 盈寸之間「藝精於微」》專題,圍繞內畫、微雕、微刻三項微觀手工技藝特點,呈現了在盈寸之間,獨具匠心的匠人們所勾勒出的藝術世界。
  • 「老二次元」匠人走紅B站,百萬網友感嘆:這才是「中國手辦」!
    只要拿起鑿子和木槌,「篤篤篤」幾下,就能精準刻畫出二次元的靈魂。  在B站的評論區,不少年輕人還「跪求」小盧開網店:「花千八百買個手辦,還不如買木雕。」  02 曾是最火的木雕匠人  玩起木雕相當有一套的小盧一開口,就是「老莆仙了」。  盧正義來自福建莆田的仙遊縣,而此地正是明清古典家具四大流派之一「仙作」的發源地。  莆田出巧匠,尤其以木雕最為突出。
  • 《百鳥朝鳳》:一曲百鳥,代代相傳
    電影《百鳥朝鳳》改編自作家肖江虹的同名中篇小說,是吳天明導演最後的絕唱。影片講述了老一輩嗩吶藝術家焦三爺與其徒弟兩代人對於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映射了傳統文化在現代文化的衝擊下,不斷沒落的窘境。本文將結合電影中的意象表達,從現實主義角度出發,分析該片對於民俗傳承的思考。
  • 電影《百鳥朝鳳》,讓我想起猴子搬玉米的故事
    2電影《百鳥朝鳳》主要講嗩吶王焦三爺與徒弟遊天明兩代嗩吶人,在新舊時代的更迭下,堅守匠人精神,不忘初心,誓死傳承嗩吶文化的故事。1982年,中國陝西,吹嗩吶是一門非常受歡迎,受人尊敬,能養家的技術活。天明父親從小就夢想著當一名嗩吶匠,可惜沒成功。
  • 形神兼備,妙不可言,寬川木雕就是這麼牛
    寬川鎮人口相對較多,歷史悠久,民風樸實,生態環境優越,群山環繞,有著獨特的西北風韻,這裡不但有豐富的物產,更有美麗的寬川木雕。實木木雕家具,是中國古代農村百姓家稀罕物件,但如今走進寬川百姓家,壁櫃、屏風、卷桌、香桌、衣帽架等精美的古式木雕家具(器具)已成為常用物件,被視為真正健康、環保的家具。
  • 匠心的煉成—「國寶級大師」熊應華:雕非遺之美 琢匠人之心
    通山木雕雖然大多應用於木質結構的民居、祠堂、家具裝飾,但同時吸收了石雕、磚雕的雕刻之長,兼收其他木雕流派技藝手法,構圖飽滿大氣、層次細膩豐富,圖像靈動秀雅,享有「木板上的刺繡」之美譽。這種精細到極致的技藝,也要求匠人必須有木工、建築、繪畫的基礎功底,掌握製圖、選料、打坯、細刻等全套製作工藝,三年都未出師的人不在少數。
  • 閩南工藝美術面面觀之木雕
    現存最早的惠安雕刻作品是南宋張仕遜參與重建泉州開元寺大雄寶殿時所作的屋頂24尊「飛天樂女」木雕,充分體現出了宗教文化與建築雕飾精妙的結合。明清時期,惠安木雕更趨成熟,藝術風格開始從粗獷流暢轉向精雕細琢,成為惠安雕刻藝術的代表。寺廟、宗祠及民居建築的木製梁柱、撐拱、雀替、垛頭、兜肚、垂花等部件均大量使用木雕裝飾。
  • 非遺紀錄片《木雕熊》:通山木雕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故事
    紀錄片《木雕熊》近日,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山木雕國家級傳承人熊寶杏、鹹寧市檔案館館長李城外受湖北省廣播電視臺邀請參加《匠心的煉成》欄目錄製。該欄目是為進一步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良好社會主義風尚,營造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濃厚社會氛圍而在五一期間特別推出的系列訪談節目。
  • 榆社:木雕大師梁俊維用木雕展現「白三孩巧奪日軍大洋馬」
    新聞連結:木雕大師梁俊維雖然梁俊維的家地處深山,他的祖上卻是從清乾隆年間就開始從事木雕行業。梁俊維出生後,木雕技藝日漸衰落,父親雖然學會了木雕手藝,卻不能再以此維生,只能改為耕田種地,閒暇時在家裡雕些小物件聊以自慰。即使這樣,梁俊維還是喜歡上了這門手藝,生計所迫,他不能按部就班地系統學習。兒時的梁俊維仿佛血管裡流著木雕的血液,放羊時,他經常仔細觀察身邊的小動物,不由自主地就拾起樹根,用羊鏟刻成小人、小鳥的模樣。
  • 張洛滔:每件手工木雕都獨一無二
    27載收藏光陰   秋日的一個早上,記者走進張洛滔古樸的收藏室,室內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木雕,有花板、花方、建築構件、擺件,千姿百態,歷史悠久,以清代的滇南木雕為主。這些木雕非常精緻,有傳統吉祥圖案、傳說故事等題材,且木雕材質各異,體現出當年雕刻者的個性與激情,也彰顯著民間精妙的手工技藝。
  • 導演跪求排片的電影:一曲百鳥朝鳳,傳統藝術的生存空間在哪裡
    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學會師傅的手藝「百鳥朝鳳」。據說嗩吶活有四臺和八臺之分,而八臺之上,最頂級的就是「百鳥朝鳳」。這首曲子一般在白事上吹奏,而且只能是德高望重的人,才配享用。焦三爺是整個無雙鎮唯一一個會吹百鳥朝鳳的人。為了父親的期望,遊天鳴也告誡自己必須要學會百鳥朝鳳。就這樣,他每天練習著用蘆葦吸水的技巧。這天,焦三爺又收了一個叫藍玉的小徒弟。
  • 百鳥朝鳳原著作者:鄉間早已沒人能吹百鳥朝鳳
    「堅持,是匠人的本錢,只有把嗩吶吹到骨子裡,才能傳承下去。」肖江虹表示,在這個速度決定一切的時代裡邊,需要慢下來的一種工匠精神。索良柱對記者說:「大家去讀一下原著小說就知道,焦師傅在遊天鳴第一次說自己吹不出百鳥朝鳳時,就已經向生活投降了——把嗩吶折斷,去了當年沒看上的徒弟藍玉廠裡看大門。」這也正是肖江虹和電影導演吳天明最大的分歧所在。在電影後半段,吳導卻把遊本盛的故事嫁接到了焦師傅身上。肖江虹和索良柱都認為,焦師傅的放棄,其實是生活的常態,而非人們想當然覺得老手藝人就理應這樣。
  • 深圳彌勒佛佛像木雕大擺件
    深圳彌勒佛佛像木雕大擺件深圳彌勒佛佛像木雕大擺件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種雕塑,是介於圓雕和繪畫之間的藝術表現形式。隋唐時代,當權者大肆修建宮殿和寺廟,在題材上擴大了佛教藝術的內容在宗教題材中,更滲透了現實的氣息,藝術上趨向真實感,唐代佛教木雕中,力士形象塑造精湛洗鍊,表現的剛柔相濟,肌肉誇張得體。
  • 湘潭縣:智慧課堂讓教學「活」起來
    湘潭市小學智慧教育課改成果展示活動在湘潭縣雲龍小學舉行。軸對稱圖形課。兩型課《有趣的動物》。語文課《司馬光》。紅網湘潭縣分站11月27日訊(記者 彭圓)為全面展示湘潭市小學智慧教育課改特色及成果,挖掘智慧教育課改經驗與典型案例,探討多元課程實施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11月27日,「智慧教育推進課改,核心素養成就未來」湘潭市小學智慧教育課改成果展示活動在湘潭縣雲龍小學舉行。來自省教育廳、市縣教育局、全市五個縣市區(園區)的學校負責人等參加活動。
  • 印度老山檀香木雕擺件,拜佛何謂禪途遠
    此木雕擺件以細密醇正的印度老山檀香雕刻,由名家親工雕刻,以求佛為題材,採用清刀的雕刻技藝造型大氣、雕工精細層次分明,通景浮雕手法雕琢。龍龜端莊霸氣,昂揚向前之勢,身形隱匿於雲海,兩名佛陀或坐或立于波浪之上,表情慈祥和睦,營造出了一種緊張的動態感,以披荊斬浪姿態,表達出前往拜佛的虔誠。底座以黑檀木雕刻,起三足矮腳,上面雕刻海浪紋與檀香海浪相配。
  • 湖北鹹寧:非遺紀錄片《木雕熊》入選省臺《匠心的煉成》
    《中國紀錄》新媒體 周少華 湖北鹹寧報導近日,湖北鹹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山木雕國家級傳承人熊寶杏、市檔案館館長李城外受省廣播電視臺邀請參加《匠心的煉成》節目錄製。2019年鹹寧市檔案館聯手著名導演葛馳飛精心錄製非遺紀錄片《木雕熊》,該片紀錄了鹹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山木雕國家級傳承人熊應華大師潛心鑽研、堅守匠人精神,使通山木雕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故事。該片榮獲湖北省禮讚新中國成立70周年2019網絡視聽作品大賽最佳網絡非劇情(紀實)片、最佳網絡紀錄片。
  • 以可愛倉鼠陪伴擁抱著你——陳佩吟的溫潤療愈木雕藝術
    圓滾滾的身材、烏黑晶亮的眼神,可愛繽紛的小倉鼠永遠為人帶來療愈的力量──這是年輕的木雕藝術創作者陳佩吟的一系列倉鼠作品,她目前於苗慄三義開設工作室,擅長以溫馨平凡的題材,創造讓人第一眼便想捧起直呼可愛的木雕作品,希望帶給大家,如你我的日常一般,平實而有溫度的藝術。陳佩吟大學於臺藝大雙主修雕塑與圖文傳播,她接觸到木雕,從此為這個材質傾倒。
  • 木頭變藝術品,百年工藝手工木雕師傅的藝術人生
    以天然香樟木作為創作載體,利用電鋸進行整體結構塑造到運用細小的雕刀進行細節刻畫,邱水金用自己對木雕的精益求精和一絲不苟的態度向大家詮釋了匠心精神的真諦。▲邱水金手拿雕刻刀,或圓滑、或板直、或粗狂,將木雕作品的五官刻得十分逼真百年工藝,傳承經典。
  • 大二女生三個月刻出漂亮橡皮印章 有動漫人物藝術字體在校園裡很搶手
    原標題:大二女生三個月刻出漂亮橡皮印章 有動漫人物藝術字體在校園裡很搶手   中國江蘇網11月6日訊 一塊橡皮,一把刻刀,一支鉛筆,這簡單的幾種工具,在南京醫科大學大二女生周琳琳的手中,已經足以締造出精美絕倫的藝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