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群雄割據天下大亂,各個國家對於文武大將更是求賢若渴。縱觀魏、蜀、吳三個大勢力都不缺謀士,謀士在國家早期的建設和發展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曹操也是出了名的「唯才是舉」,曹操活著時曾經提拔了無數人,對許多人都有知遇之恩。他的一生雄才大略,打下了曹氏江山,然而最終卻為司馬懿做了嫁衣。那麼司馬懿奪權造反時,為什麼這些人都沒能站出來反對呢?
從曹操開始,一直到司馬懿奪權時,曹氏政權經歷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王,曹操在世時,留下不少人才給曹丕,當初曹丕跟曹植爭奪世子大位時,曹丕麾下就有陳群、賈詡、曹洪、司馬懿等人出謀劃策,而曹丕登基之後,這些人自然成為他的忠臣。
而司馬懿的心機很深,雖說也曾經為了曹魏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他的野心勃勃,一直想要取曹魏而代之。曹操當然能發現司馬懿隱藏在暗中的野心,但是曹操在世之時,還能壓制住司馬懿。
等到曹操垂死之際,曹操叮囑後人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因此曹操後人都在心裡謹記這句話,曹丕也對他多加防備,司馬懿一直都沒有實權。但是誰都沒想到的是,曹丕只當了幾年皇帝就死了,他死後曹叡繼位,曹丕給兒子留下陳群、曹真、曹休、司馬懿等輔政大臣,這些人也給曹叡不少幫助,可惜曹叡也命不好,35歲就死了,曹叡給兒子曹芳留下的輔政大臣是曹爽、司馬懿。
司馬懿歷經幾朝皇帝,一直都是在輔政大臣的位子上。可其他的人漸漸不再了,比如曹丕麾下的陳群、賈詡等人,到曹芳時期已經去世了,而曹真、曹休也經不住歲月的打磨,也相繼去世,就單單還剩下司馬懿。曹氏江山三代留下的忠臣,竟然沒有一人能活得過司馬懿。
而在曹芳執政時期,只有曹爽是忠於曹氏江山的。因為曹爽本來就是曹氏家族的人,所以當時基本上是曹爽掌握著曹氏江山的大權,而司馬懿只有扳倒曹爽,一切就可以搞定了。
而後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其實冒著極大的風險,因為當時大部分軍權及宮廷內軍都被曹爽把持了。例如駐守雍涼之地的十萬大軍,其指揮官是夏侯玄,而夏侯玄是曹爽的表弟。但是慶幸的是,曹爽之前改革得罪了許多曹魏上下許多人,尤其是像王凌、陳泰這種兩朝、三朝老臣都因為曹爽的改革靠邊站了,而曹爽和夏侯玄之前發動的伐蜀之戰又以慘敗而告終,這就更加深曹魏元老重臣「曹爽乃禍國小人」的印象。
而且在政變之初,司馬懿一再聲明,只是剝奪曹爽兵權,別無他意。打著這樣的旗號,那些對曹爽反感的人怎麼又會出來反對?雖然也有部分人出來反對,但是這些人對於司馬懿來說都已經不足為慮了。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