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謠:大公雞

2020-12-05 太平洋親子網

學童謠:大公雞

2014-09-19 10:50:4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大公雞》是一首適合1-6歲的寶寶聽的兒歌。丘丘合唱團成立於1981年,為臺灣首支流行樂團,成員包括團長兼吉他手邱晨、主唱金智娟(娃娃)、鼓手林俊修、鍵盤手李應錄及貝斯手李世傑。1982年推出同名專輯,以流暢的旋律、強勁的節奏、沙啞的唱腔、活潑的演唱方式給當時流行民歌的臺灣樂壇帶來全然不同的音樂風格;並在他們的影響之下,臺灣流行樂壇才開始出現了樂隊團體。

  午後下了一場大雷雨

  吵醒打瞌睡的大公雞

  一聲一聲叫著喔喔喔

  望著飄落的雨滴

  午後下了一場大雷雨

  吵醒泥土裡的小蚯蚓

  公雞看了一眼笑嘻嘻

  拍拍翅膀衝過去

  喔喔喔大公雞大公雞

  別吃可愛的蚯蚓

  喔喔喔小蚯蚓小蚯蚓

  我要抓它去釣魚

  啦......

相關焦點

  • 【童謠】中國民間童謠
    >【童謠】中國民間童謠2015-11-19 10:56:48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1-搖搖船  5-真稀奇  稀奇稀奇真稀奇,  螞蟻踩死大公雞,  爸爸睡在搖籃裡,  寶寶唱著搖籃曲。  6-張打鐵  張打鐵,李打鐵,  打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  我要回去打毛鐵。
  • 童謠與遊戲是對「好搭檔」
    童謠是活在兒童口頭上的文學,別具風趣的民間童謠,極具中國藝術特色,它來源於民間,強調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童謠的藝術生命能夠源遠流長,原因就在於它能不斷地被即興修改和再創造,人人都是作者,創作永無終結。實踐中,我們發現有的童謠就像遊戲,有的遊戲離不開童謠,讓童謠與幼兒最喜歡的遊戲相結合,把童謠遊戲化,成為我們的探索之路。
  • 童謠:中國民間童謠_專題文章_教育_太平洋親子網
    >童謠:中國民間童謠2015-11-30 10:56:08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1-搖搖船  5-真稀奇  稀奇稀奇真稀奇,  螞蟻踩死大公雞,  爸爸睡在搖籃裡,  寶寶唱著搖籃曲。  6-張打鐵  張打鐵,李打鐵,  打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  我要回去打毛鐵。
  • 童謠
    □徐鬥齋  童謠包括古今,內分嬰兒童謠,幼兒童謠,童年童謠,遊戲童謠,特殊童謠和近代童謠六部份。歌詞中有加點的字,是因難寫出土話讀的字,只有用土話去讀,否則不押韻。  一、嬰兒的童謠11首   尚在母親襁褓裡呀呀學語時,母親抱孩兒坐在兩腿上,握住孩兒兩手,做請或謝的作揖動作,一邊唱:   1.花麥餅   請 請 豬(念利)屙狗屙花麥餅   2.金銀寶貝   謝 謝 金銀寶貝滿槽賴(即谷籮)   3.板壁開荷花   把孩兒放在兩膝上,一邊握住孩兒兩手臂向左右擺動作推磨狀
  • 「董浩叔叔」力推童謠文化工程狙擊灰色童謠
    此行,一是與童謠專家會面,一是探討童謠的發展,「董浩叔叔」詼諧地說,「這是關著門的研討會。」背景:另類童謠流行小學校園「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打了敵敵畏,蚊子死多少」、「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來到滷肉店,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沒有錢」……目前,類似順口溜形式的童謠在一些校園裡十分流行,一些傳統童謠已被搞笑式的「脫口秀」或帶「情色」內容的另類童謠替代。
  • 童謠: 爛漫無邪蘊真知
    童謠傳承著兒童文學亙古不變的主題——愛與美的追求,它演繹了一個以最小的容量包容最博之愛的神話。童謠是愛心傳承的信物,是童年美好時光的見證,優美的童謠在生命的情感時空中永恆。童謠如一葉滿載著愛的扁舟,帶領著兒童駛向成長的港灣。如童謠《草原夜歌》:  流水淌夜歌,晚風輕輕搖白楊。羊兒歸來了,夜鶯在歌唱。解放軍巡邏隊,已經出營房。睡吧,睡吧,我的小巴郎。
  • 童謠--武義新聞網
    □徐鬥齋  童謠包括古今,內分嬰兒童謠,幼兒童謠,童年童謠,遊戲童謠,特殊童謠和近代童謠六部份。歌詞中有加點的字,是因難寫出土話讀的字,只有用土話去讀,否則不押韻。  一、嬰兒的童謠11首   尚在母親襁褓裡呀呀學語時,母親抱孩兒坐在兩腿上,握住孩兒兩手,做請或謝的作揖動作,一邊唱:   1.花麥餅   請 請 豬(念利)屙狗屙花麥餅   2.金銀寶貝   謝 謝 金銀寶貝滿槽賴(即谷籮)   3.板壁開荷花   把孩兒放在兩膝上,一邊握住孩兒兩手臂向左右擺動作推磨狀
  • 閩南童謠傳承人傾盡一生保護傳承 擔心童謠沒了著落
    前日,他們師徒三人齊聚泉州市機關幼兒園,與小朋友一同唱童謠。  李老師執教二十餘年,一直堅持將閩南童謠編成音樂、配上舞蹈,帶入課堂,深得學生喜愛。「天黑黑要落雨,阿公仔舉鋤頭要掘芋。掘仔掘掘仔掘,掘著一尾旋留鼓(泥鰍的意思),依呀夏都真正趣味!阿公要煮鹹,阿媽要煮淡,二個相打弄鼓鼎,依呀夏都鄉當差槍!娃哈哈!」
  • 【我是浙大大公雞成員喔喔喔,叫你起床啦!】
    我找到了這個活動的發起人——浙江大學大二女生小高。 她穿短袖白襯衫,背帶褲,戴黑框眼鏡,聲音軟,帶尾音。小高試著用自己這種聲音通過電話或微信為同學叫早,並很快徵集到四個「合伙人」——學金融的小裴、學計算機的小張、學數學的小倪、學自動化的小吳。 他們的微信公眾號名譯成漢語就是「浙大大公雞」。
  • 童謠:童謠的內容
    >童謠:童謠的內容2015-12-04 10:22:3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1、童謠的內容取材貼近生活和自然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感知到模仿,最終學會誦唱童謠,並從中獲得審美享受。童謠的內容往往十分顯淺,易為幼兒所理解,或單純集中地描摹、敘述事件,或於簡潔有趣的韻語中表明普通的事理。例如,聖野的童謠《布娃娃》:「布娃娃,不聽話,餵她吃東西,不肯張嘴巴。」於天真稚氣中表達了幼兒對周圍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時,孩子們在誦唱這首童謠時馬上就會聯想到自己吃飯的情景,懂得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 寶寶練習模仿:大公雞,喔喔叫!
    ●室內或戶外●遊戲時間:5分鐘材料準備:動物的圖片或玩具遊戲步驟1、媽媽拿出寶寶的大公雞圖片或者公雞毛絨玩具,告訴寶寶:「這是大公雞,它有紅紅的雞冠,美麗的羽毛,多漂亮啊。它怎麼叫呢?」2、引導寶寶學公雞叫:「喔喔喔。」
  • 童謠:童謠的定義
    >童謠:童謠的定義2015-01-05 15:40:3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古人說:「童「童子歌曰童謠,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楊慎《丹鉛總錄》卷二五)。  大體說來,「童謠」是指傳唱於兒童之口的、沒有樂譜、音節和諧簡短的歌謠。它的叫法很多,如清人杜文瀾在《古謠諺·凡例》中,把「兒謠、女謠、小兒謠、嬰兒謠」等都歸入「童謠」一類。此外,其他古籍中還有稱「孺子歌」、「童兒歌」、「兒童謠」、「孺歌」、「小兒語」、「女童謠」等的。名稱雖不同,內容都是一樣的。
  • 童謠:童謠介紹
    有中國童謠和外國童謠。  按照年代劃分:傳統童謠和新童謠。傳統的童謠是靠口頭傳誦。新童謠是新文化運動稱之為「童謠」。有人把它譜曲,用它編操,以它作畫成為一種能誦能唱,能舞能練的作品,並且可以通過廣播、電視、網際網路傳播。  按照地域劃分:有方言童謠和普通話童謠。
  • 點讚「最美浙童謠」第12期:紅黃綠 三兄弟……
    4月20日起
  • 20首兒歌童謠,老祖宗的幽默,孩子的寶貝,家長要收藏!
    賞析:原是流傳於北方的童謠,後經周翔做了部分改編,成為現在的模樣。這首童謠有童話色彩,想像奇特,風趣幽默。02.從前有座山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鍋,鍋裡有個盆兒,盆裡有個碗兒,碗裡有個碟兒,碟裡有個勺兒,勺裡有個豆兒,我吃了,你饞了,我的故事講完了。
  • 睡前故事【美麗的大公雞】
    從前,有一位農夫養了一隻漂亮的大公雞。可是每天早晨起床後,大公雞卻不叫鳴,只顧著打扮自己。你看,他繫著領帶,扎著蝴蝶結,多像一位高雅的王子呀!他對著鏡子,自言自語的說:啊!大公雞來到小溪邊,聽到對岸有蛐蛐的叫聲。大公雞特別喜歡吃蛐蛐,恨不得一下子飛過去,飽餐一頓,可是他不會遊泳,怎麼辦呢?這時小馬從後面跟上來,見大公雞在發愁,就跑過去問:「大公雞,你怎麼了,需要我幫忙嗎?」
  • 大母雞和大公雞呀」
    大母雞和大公雞呀。一隻白天忙下蛋呀,哎嗨喲哎嗨喲,一隻清早嗚嗚啼呀……」不少網友立馬表示「一臉黑線」。據悉,《餵雞》是由作曲家王健在上世紀50年代創作的一首歌曲,並不是童謠,而是歌頌國家發展的歌曲。劉歡翻唱並收錄在其2003年發行的專輯《六十年代生人》裡,這張專輯裡所有被翻唱的歌曲都是1978年以前的老歌。金龜子和董浩也曾在節目中演唱過這首歌。
  • 童謠小能手 演·寫·唱俱佳
    隨著時代的發展,孩子們喜歡又流傳很廣的粵語童謠並不多見,本地兒歌有逐漸式微的現象。面對這樣的情況,弘揚童謠精粹,創新童謠形式,勢在必行。近年來,建設大馬路小學師生創新承傳廣府文化,逐步將童謠、粵劇、粵藝鑼鼓、醒獅、押花等引入學校,結合校園廟會、特色社團等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受到各界讚賞。
  • 全國優秀童謠評選結果揭曉共有80首優秀童謠獲獎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 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婦聯開展的全國優秀童謠評選活動揭曉。經各地推薦上報、網上投票評選和評委會評審,「忙壞老出租」等10首童謠獲得優秀童謠一等獎,「小企鵝上學」等10首童謠獲得優秀童謠二等獎、「量詞歌」等20首童謠獲得優秀童謠三等獎,「竹簡」等40首童謠獲優秀獎。
  • 「另類童謠」只是順口溜而已
    巴山雨  目前在寧波小學生中很流行根據唐詩宋詞或流行歌曲「改編」的「另類童謠」,內容涉及學生學習、生活和娛樂各個方面,對此現象,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受到不良影響。(據21日《寧波日報》報導)  「另類童謠」早就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了,全國各地到處都在流行,隨便就可以找出一大堆,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