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謠】中國民間童謠

2020-12-05 太平洋親子網

【童謠】中國民間童謠

2015-11-19 10:56:48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1-搖搖船

  搖,搖,搖,

  搖到外婆橋。

  外婆對我笑,

  叫我好寶寶。

  糖一包,果一包,

  吃完餅兒還有糕。

  2-拉大鋸

  拉大鋸,扯大鋸,

  姥姥家裡唱大戲。

  接姑娘,請女婿,

  就是不讓冬冬去。

  不讓去,也得去,

  騎著小車趕上去。

  3-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

  兩隻耳朵豎起來,

  愛吃蘿蔔愛吃菜,

  蹦蹦跳跳真可愛。

  4-小老鼠

  小老鼠,上燈臺,

  偷油吃,下不來,

  哭著叫著喊媽媽,

  嘰哩咕嚕滾下來。

  5-真稀奇

  稀奇稀奇真稀奇,

  螞蟻踩死大公雞,

  爸爸睡在搖籃裡,

  寶寶唱著搖籃曲。

  6-張打鐵

  張打鐵,李打鐵,

  打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

  我要回去打毛鐵。

  7-推磨搖磨

  推磨,搖磨,

  推豆子,磨豆腐,

  麼閏兒要吃菜豆腐。

  打碗米來煮,

  煮又煮不熟,

  抱著罐罐哭

  8-小小子兒

  小小子兒,

  坐門墩兒,

  哭哭啼啼要媳婦兒,

  要媳婦兒,幹什麼?

  點燈說**,吹燈作伴兒,

  到明兒早晨,梳小辮兒。

  9-五指歌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沒打到,見到小松鼠。

  松鼠有幾隻?讓我數一數。

  數來又數去,一二三四五。

  10-排排坐

  排排坐,吃果果,

  幼兒園裡朋友多。

  你一個,我一個,

  大的分給你,小的留給我。

  11-新年到

  新年到,放鞭炮,

  噼噼啪啪真熱鬧。

  耍龍燈,踩高蹺,

  包餃子,蒸甜糕,

  奶奶笑得直揉眼,

  爺爺樂得鬍子翹。

  12-哪邊高

  哪邊高?這邊高。

  哪邊矮?這邊矮。

  一鍋豆腐做成十二塊。

  嫩豆花,好的菜,

  今天做來明天賣。

相關焦點

  • 童謠:中國民間童謠_專題文章_教育_太平洋親子網
    >童謠:中國民間童謠2015-11-30 10:56:08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1-搖搖船
  • 童謠:民間童謠諺語_專題文章_教育_太平洋親子網
    >童謠:民間童謠諺語2016-01-12 12:15:49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001、摩挲摩挲肚兒
  • 童謠:童謠介紹
    有中國童謠和外國童謠。  按照年代劃分:傳統童謠和新童謠。傳統的童謠是靠口頭傳誦。新童謠是新文化運動稱之為「童謠」。有人把它譜曲,用它編操,以它作畫成為一種能誦能唱,能舞能練的作品,並且可以通過廣播、電視、網際網路傳播。  按照地域劃分:有方言童謠和普通話童謠。
  • 童謠與遊戲是對「好搭檔」
    童謠是活在兒童口頭上的文學,別具風趣的民間童謠,極具中國藝術特色,它來源於民間,強調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童謠的藝術生命能夠源遠流長,原因就在於它能不斷地被即興修改和再創造,人人都是作者,創作永無終結。實踐中,我們發現有的童謠就像遊戲,有的遊戲離不開童謠,讓童謠與幼兒最喜歡的遊戲相結合,把童謠遊戲化,成為我們的探索之路。
  • 童謠:童謠的內容
    >童謠:童謠的內容2015-12-04 10:22:3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1、童謠的內容取材貼近生活和自然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感知到模仿,最終學會誦唱童謠,並從中獲得審美享受。童謠的內容往往十分顯淺,易為幼兒所理解,或單純集中地描摹、敘述事件,或於簡潔有趣的韻語中表明普通的事理。例如,聖野的童謠《布娃娃》:「布娃娃,不聽話,餵她吃東西,不肯張嘴巴。」於天真稚氣中表達了幼兒對周圍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時,孩子們在誦唱這首童謠時馬上就會聯想到自己吃飯的情景,懂得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 童謠:童謠的定義
    >童謠:童謠的定義2015-01-05 15:40:3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古人說:「童「童子歌曰童謠,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楊慎《丹鉛總錄》卷二五)。  大體說來,「童謠」是指傳唱於兒童之口的、沒有樂譜、音節和諧簡短的歌謠。它的叫法很多,如清人杜文瀾在《古謠諺·凡例》中,把「兒謠、女謠、小兒謠、嬰兒謠」等都歸入「童謠」一類。此外,其他古籍中還有稱「孺子歌」、「童兒歌」、「兒童謠」、「孺歌」、「小兒語」、「女童謠」等的。名稱雖不同,內容都是一樣的。
  • 兒童節一起細說北京童謠
    明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您還記得兒時傳唱的童謠嗎童謠,陪伴我們走過了美好的童年時光文旅君帶您回憶記憶中的老北京童謠國家級非遺·北京童謠北京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積澱,曾出現了大量的童謠,在民間兒童中傳唱。
  • 童謠: 爛漫無邪蘊真知
    童謠,被譽為「嬰幼兒專用的精神食糧」,是嬰幼兒最早接觸、最易接受的文學形式。中國是「詩謠」的國度,經歷了時代變化而流傳下來的童謠無不折射出人類的智慧、美德與思想。  童謠傳承著兒童文學亙古不變的主題——愛與美的追求,它演繹了一個以最小的容量包容最博之愛的神話。童謠是愛心傳承的信物,是童年美好時光的見證,優美的童謠在生命的情感時空中永恆。童謠如一葉滿載著愛的扁舟,帶領著兒童駛向成長的港灣。如童謠《草原夜歌》:  流水淌夜歌,晚風輕輕搖白楊。羊兒歸來了,夜鶯在歌唱。解放軍巡邏隊,已經出營房。睡吧,睡吧,我的小巴郎。
  • 「另類童謠」只是順口溜而已
    巴山雨  目前在寧波小學生中很流行根據唐詩宋詞或流行歌曲「改編」的「另類童謠」,內容涉及學生學習、生活和娛樂各個方面,對此現象,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受到不良影響。(據21日《寧波日報》報導)  「另類童謠」早就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了,全國各地到處都在流行,隨便就可以找出一大堆,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
  • 兒童閱讀系列談:童年需要童謠
    古代有專門收集童謠、民間故事的機構和個人,明清都有童謠彙編。民國十一年上海世界書局還出版了《繪圖童謠大觀》,輯錄各地童謠近300首編為四冊,字大,有精美插圖,感覺很像是今天的圖畫書。現在的童書中真得很少見真誠為兒童繪製的傳統童謠讀本,多是急功近利的技能閱讀。好在有像金波、周翔、熊亮這樣的老中青兒童文學工作者們還在默默地創作著。
  • 「灰色童謠」悄然流行校園 學生自編童謠抵制
    說起童謠,大家都會想到一些熟悉的旋律,比如「小呀小兒郎,背著書包上學堂……」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在小學生中竟然開始流行這樣的順口溜:「上學苦,上學累,上學還得交學費……」甚至在上學、放學路上,有的同學都以會唱這些「童謠」而自得。為了抵制這種「灰色童謠」對學生思想的侵襲,二七區劉樓小學在學生中開展了以自編童謠拒絕「灰色童謠」的活動。
  • 這些老欽州童謠,你還記得嗎?
    童謠特色民間童謠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它來源於民間,中國傳統鄉土民間文化的傑出代表。它篇幅短小、 童趣盎然、 富有節奏、 聲韻的美感, 幼兒在吟誦中潛移默化,逐漸增長知識、 了解民俗文化,提高人文素養。
  • 恐怖童謠,遠不止一首小白船
    1950年,這首歌被翻譯成「小白船」傳入中國,歌詞大意沒有變化,但傳達出的意境卻不相同:在「小白船」中,桂花樹、白兔、晨星,無一不描繪了孩子們對天空的美好想像;而在「半月」中,晨星是一座燈塔,指引亡靈飄向西天,靜謐緩慢的旋律,也處處流露出安撫的氣息。如果這一首童謠就讓你不寒而慄,那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幾首童謠,恐怕會讓你夜不能寐。
  • 閩南童謠的「生活歌」 見證深厚「兩岸記憶」
    如今,這些一度被遺忘在歲月角落的童謠,已經在我們耳邊重新唱響。作為泉州市級非遺泉州歌訣傳承人,今年84歲的傅孫義老先生經過長期的搜集和創作,到2016年底,已經整理出3200多首閩南童謠。這種古老的僅靠口口相傳的民間文化,已經重新煥發新的生命力。
  • 成都春節習俗之童謠
    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從臘八開始就有了年的徵兆。而在成都,除了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灑掃屋子,裝飾街鋪,而那些我們曾經很熟悉的童謠,也從大街小巷孩子們的口中開始唱出來;那輕快歡樂的調子,也很快把我們帶入對春節的期盼中,帶到兒時的騰鬧回憶中。
  • 粵語童謠你仲識唔識唱?
    昨日,由佛山市文聯等單位舉辦的「佛山童謠、童話徵文活動」公布得獎名單。《佛山好》、《滴滴答》等一首首具有童年氣息的童謠獲得獎項。佛山不少70、80後網友也在ttx等論壇上發帖感嘆,童謠評選勾起了他們不少快樂的童年回憶,尤其是粵語童謠《月光光》等,更是勾起了他們無數美好記憶。不過記者採訪發現,新一代的「00後」對這些童謠非常陌生。
  • 「董浩叔叔」力推童謠文化工程狙擊灰色童謠
    此行,一是與童謠專家會面,一是探討童謠的發展,「董浩叔叔」詼諧地說,「這是關著門的研討會。」背景:另類童謠流行小學校園「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打了敵敵畏,蚊子死多少」、「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來到滷肉店,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沒有錢」……目前,類似順口溜形式的童謠在一些校園裡十分流行,一些傳統童謠已被搞笑式的「脫口秀」或帶「情色」內容的另類童謠替代。
  • 童謠背後那些少兒不宜的故事……
    ——《麗茲玻頓拿起斧頭》童謠這首童謠赤裸裸地描述了一起謀殺,一個富家女名叫麗茲玻頓。她爸取了後媽之後,她與父親不和,就殺了他爸媽(後媽),雖然大量證據表明是其女兒犯的罪行,但人們難以想像一個瘦弱的女人如何在家裡揮舞著斧頭把自己的父母砍死,最終法院無視大量證據釋放了麗茲玻頓。這首童謠正是根據這件真人真事編出來的,最後收錄進《鵝媽媽童謠》裡。
  • 童謠背後那些少兒不宜的故事
    這首童謠正是根據這件真人真事編出來的,最後收錄進《鵝媽媽童謠》裡。《鵝媽媽童謠》是英國的著名童謠集,英國當時處於資本主義末期,貧富差距嚴重,導致謀殺等事司空見慣。05《妹妹背著洋娃娃》哪個真相都讓人害怕
  • 快快樂樂唱童謠
    活動共分為「快快樂樂唱童謠」、「 開開心心誦童謠」、「 自自在在說童謠」、「 高高興興演童謠」四個篇章,並對評選出的2019年滁州市優秀童謠獲獎作品進行了頒獎。,《好孩子》等9篇童謠作品為三等獎,《改革歡歌》等12篇童謠作品為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