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與中國分享超重型運載火箭參數,提議合建月球基地

2021-01-14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

近年來,中俄不斷就和平利用太空展開合作。

在6月6日-8日舉行的第二十三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Roscosmos)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稱準備與中國分享有關研製超重型運載火箭的信息,並提議兩國聯手打造月球基地。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8日報導,羅戈津表示,「現在我們正與中國朋友與舉行談判,並坦誠分享有關研製重型火箭的信息,其中包括一些參數以及有效載荷」。

此外,羅戈津還向中國提議,兩國聯手打造月球基地,打造遙感衛星群。「我們希望發展太空監測系統、研究外太空,未來在小行星和彗星安全方面實現國際合作。讓我們聯手從事這方面工作。」

羅戈津 圖自IC Photo

而據塔斯社6月8日報導,羅戈津在論壇上提出,俄羅斯的「月球-26」探月項目,將和中國的探月項目深度合作。「(探月項目使用的)飛船、裝備可以和我們中國朋友相兼容。」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與中國分享信息的超重型運載火箭,正是計劃於2028年發射的「葉尼塞」超重型運載火箭。今年1月,羅戈津在推特上發布了這一火箭的研製計劃。

據《俄羅斯報》網站1月4日報導,「葉尼塞」或將由6個配備RD-171發動機的助推器以及搭載RD-180發動機的芯級組成,長約百米,近地底軌運載能力為70噸以上,未來將用於月球和火星的遠程太空飛行任務。

中俄合作

近年來,中俄不斷就和平利用太空展開合作。

2017年11月,中俄籤署了2018年至2022年聯合探索太空的協議。協議涵蓋探月和深空探測、特殊材料研究、地球遙感等多個領域。雖然這不是中俄首次籤署類似協議,但本次協議的時間跨度是最久的,長達5年。

俄羅斯「聯盟號」MS-09火箭 圖自IC Photo

2018年2月,俄國家航天集團副總經理薩維利耶夫與中國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舉行航天合作會談。雙方就重型運載火箭及發動機、月球與深空探測等領域開展大型聯合項目合作進行深入磋商,還就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下的年度工作計劃進行溝通對接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18年3月3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與中國國家航天局當天籤署協議在探月和深空探測領域展開合作,同時還將設立中俄聯合太空探測數據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項目中,月球與深空探索,以及重型運載火箭和發動機是兩大焦點。此前報導稱,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在與俄羅斯「頂級火箭發動機製造商」動力機械科研生產聯合體進行談判,而焦點就是後者生產的RD-180型火箭發動機。

俄羅斯RD-180火箭發動機,美國採購該款發動機已經多年,用作多枚火箭一級動力

RD-180火箭發動機俄羅斯研製生產的一款雙燃燒室雙噴嘴的火箭發動機,由於其優秀的性能,美國採購該款發動機已經多年,用作多枚火箭的一級動力。但今年4月,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稱,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司令約翰·雷蒙德在眾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打算於2022年徹底放棄使用RD-180俄羅斯火箭發動機。

提升為「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據新華社6月5日報導,中俄元首5日決定將兩國關係提升為「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商務部6月6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高峰介紹,中俄兩國元首5日在莫斯科舉行會晤期間,見證籤署了一系列務實合作文件,取得多項成果。高峰表示,除了傳統的能源和資源領域以外,中俄在高新技術、醫藥、電子商務等新興領域的合作也取得了積極進展,步伐不斷加快,顯示出中俄務實合作蘊含的巨大潛力和機遇。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美國重返月球,阿爾忒彌斯計劃,欲在月球建基地,以此進軍火星
    美國的阿波羅計劃虎頭蛇尾地結束後,月球冷清了不少。時間來到了21世紀,正在崛起的東方大國——中國,在2004年開始了自己的探月工程——「嫦娥工程」。經過中華兒女的不懈奮鬥,2019年1月「嫦娥四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的馮卡門撞擊坑附近。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在月球背面成功軟著陸的國家。
  • 去月球「挖土」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月球適合人類居住嗎?英國機器蜘蛛2021年探秘月球洞穴
    所以有很多科學家建議,如果人類要長住月球,最好在地下建立永久基地。在月球地下建造人類居住地可以利用天然的熔巖洞。月球地下40米的深度可以找到很多直徑300米以上的熔巖洞,有一些特別大的熔巖洞甚至能容納一座城市。這些熔巖洞是怎麼來的呢?
  •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對於我國有多重要?胖五大揭秘,了解一下!
    長徵五號長徵五號作為我國長徵火箭系列家族中新生代火箭的代表,被國人賦予了厚望,在我國航天事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長徵五號相比於發射神舟飛船與天宮實驗室的長徵二號F以及讓嫦娥三號四號月球著陸的金牌火箭長徵三號乙,大家可以從視覺中就能看出來,長徵五號比它們胖得多,芯級中間那一部分,直徑達到了驚人的5米,但同時5米直徑的火箭芯級帶來了新的問題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44期:中國「十三五」期間航天成績斐然
    NASA協議草案提議龍飛船「免費」搭載俄太空人NASA向美國政府報送一項協議草案,提議允許俄羅斯太空人於明年開始乘用美載人飛船。作為回報,俄將繼續用聯盟號飛船來運送美方和其它國際太空人,但是美方不會為此支付任何費用。NASA載人航天部門負責人稱協議將允許美俄兩國航天局在每艘飛船上都搭乘至少一位對方機組人員。
  • steam新遊《月球基地》,成為一隻貓咪冒險家,探索月球建立基地
    嗨嘍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叄思而後行,說到月球我們並不陌生月球就相當於地球的衛星,一直陪伴著地球,那麼小夥伴們是否幻想著成為冒險家,前往月球探險,成立自己的月球基地那,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款遊戲叫做《月球基地》MewnBase是一個太空貓生存和基地建設遊戲。
  • 月球上的土,為什麼這麼珍貴?
    原創 好奇實驗室 好奇實驗室24日凌晨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月球傳來一封喜訊,她拽住了她!
    本次嫦娥奔月之旅   一路驚喜   又一路在意料之中   11月24日4時30分   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月球3號給月背拍照,沒有直飛月球,而是慢慢靠近,在等待什麼?
    2019年俄羅斯國家檔案館向媒體公開「月最後,「月球3號」不負眾望,拍下了月球背面首張照片。巧妙的軌道設計雖然拍攝和傳輸工具不怎麼樣,探測器的飛行軌道還是經過了精心安排。拜科努爾火箭發射場「月球3號」的發射地在拜科努爾火箭發射場,位於哈薩克斯坦中部沙漠地區,曾經是世界最先進的航天基地。
  • 二戰中最可怕的老鼠:納粹德國188噸的鼠式超重型坦克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 謝謝美女攝影師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 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44期可怕的老鼠,終於看到你的真容了。 二戰德軍的鼠式超重型坦克。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新成員登場
    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長徵一號、長徵二號、長徵三號、長徵四號等系列十多種型號,具有發射從低軌到高軌、不同質量與用途的各種衛星、載人太空飛行器和月球探測器的能力。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運載工具,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長徵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
  • NASA在月球發現水分子!更厲害的是,俄羅斯在44年前已發現
    在得到該發現之前,NASA的月球探測器就在月球極地地區發現冰水混合物,而此次在月球正面的土壤中發現水分子的存在,說明了水分子的存在似乎不需要特殊條件。其次,月球上出現水分子說明地球並不是宇宙中唯一擁有水分子的星球,這為將來開發月球、建造永久居住基地創造前提條件。
  • 嫦娥五號進入環月軌道,月球沒有人,為什麼會出現96包「屎」?
    當探測器到達月球後,會擇機實施軟著陸,其中軌道器、返回器留在月球軌道環繞月球飛行,而著陸器、上升器組合模塊就會登陸到月球表面。在著陸階段,著陸器搭載的1臺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進行減速,最後讓著陸器穩穩地停在月球表面。所以,並不是整個探測器都登陸到月球。
  • 當年阿姆斯特朗留下的腳印依然在月球,甚至能一直存在幾十萬年
    自1961年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到太空的人類後,兩國冷戰便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美國不惜一切代價耗資255億美元開啟了阿波羅計劃,甘迺迪更是宣稱在60年代前將美國太空人送入月球,時光如梭,1969年7月16日三位太空人踏上了前往月球之路,在巨大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助推下,阿波羅11號載著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以及科林斯奔向了月球,經過長達五天時間的飛行,於7月21日成功登陸月球的靜海基地
  • 拿扳手拆月球基地?這劇太能扯
    上司宣布總統要成立太空部隊,目標是在2024年佔領月球。看到這兒,觀眾覺得可笑,就連奈德也忍不住笑出了聲。沒想到,下一秒,他就笑不出來了。他被任命為太空部隊的領導人。本想在空軍有一番作為,沒想到卻被調到了新成立的太空部隊。看似升級,實際上是被負責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發揮價值的部門。
  • 中國成功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遙感三十三號衛星
    2020年12月27日23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搭載的1顆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至此,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十三五」期間發射任務圓滿收官。  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微納技術試驗衛星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產品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 去月球「挖土」咯!「嫦娥五號」今日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幕!
    好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航天小劇場」上演了「真人模擬嫦娥五號任務」,火箭發射、近月制動、著陸器攜上升器分離等等,全過程一看就懂。▼ 在此次任務中,嫦娥五號將經歷11個飛行階段,20餘天的在軌飛行過程,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 普京提議中俄結盟,美發出強硬警告:俄羅斯10年內最大對手是中國
    隨著中國近年來軍事實力的全面提升,美國方面也對中國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可以看出美國對於不斷發展自身綜合實力的中國是抱有相當的警戒心的,在日前召開的記者會中,美國太平洋空軍及印度洋空軍司令—威爾斯·巴赫更是提到,在未來10年到20年的軍事行動中,中國的空軍將成為最大的威脅。
  • 俄羅斯運動委員會提議 運動員出場用《喀秋莎》替代國歌
    北京時間1月15日,據俄羅斯媒體「塔斯社」報導,當地時間14日,俄羅斯運動委員會向俄奧委會提出建議,用著名歌曲《喀秋莎》代替俄羅斯國歌,作為俄羅斯運動員出場奏響的樂曲。根據國際體育仲裁法庭於去年年底做出的裁決,俄羅斯運動員在2022年年底之前將不能代表國家比賽,只能以中立運動員身份參賽,因此俄羅斯國歌也不能被奏響。因此俄羅斯奧林匹克委員會(ROC)運動員委員會提出了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俄羅斯最受歡迎的歌曲「 Katyusha」來代替奧運會國歌的想法,該委員會主席兼奧林匹克冠軍索非亞-維利卡亞(Sofia Velikaya)提出了這一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