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花》題材感動人心,禮儀師故事國際影展爭光

2021-01-10 晴姐訴說

「禮儀師是幫助亡者的人」,韓國導演高勳無意中看到這句話,2017年底開始以禮儀師為主角,寫下《紙花》的故事,更請到影帝安聖基演出。

雖然日片《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但投資人對禮儀師題材電影仍然卻步。《紙花》靠著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的獨立視頻製作補助金約196萬元,以及大型禮儀公司協助,才順利完成。

《紙花》的構想來自一篇關於禮儀師的訪問,編導高勳接受本刊視訊專訪透露:「我本來不太在意這個職業,覺得他們的工作就是處理遺體之類,但訪問中該名禮儀師說自己是『幫助亡者』的人,這個說法讓我特別有感觸。」

以禮儀師和社會弱勢族群為題材的電影,的確很難說服人會大賣。

高勳寫劇本前,針對禮儀師的工作進行田野調查,訪問老家附近經營私人葬儀社的禮儀師,「以前喪葬的事很少交給大型禮儀公司,多是找社區附近的小葬儀社處理,我們家族的後事也多是拜託他。」高勳不但將該名禮儀師所述大、小葬儀社處理後事的差異反映在劇情中,主角禮儀師「尚吉」也以他為原型,設定為年紀較長且長期接觸死亡的角色。

除了禮儀師,全片還出現遭受家暴的單親媽媽、無人關心的街友。高勳說:「我想刻畫社會上的弱者,喚起大眾對他們的關心,才將這些結合一起。」

《紙花》中的核心角色尚吉,高勳在構想劇本時,就鎖定韓國影帝安聖基。「他看起來有點頑固,好像藏著什麼故事,卻又給人安心感,具有雙面特質。」高勳2017年底開始寫《紙花》劇本,前後耗費3個月修改,完成後提給安聖基,1周後就收到回復,對方因從未嘗試過禮儀師角色,所以躍躍欲試。

由於尚吉是經驗豐富的禮儀師,替亡者處理儀容、穿壽衣的過程,必須熟練且不能有破綻,因此安聖基開拍前特別接受專業訓練,熟悉每個步驟,平常在家沒有假人可練習,還會用枕頭代替。另外他摺紙花的技巧,也讓高勳讚嘆:「他學了很多不同折法,練到跟專家一樣的水準,可以靠摺紙花賺錢了。」

安聖基點頭接演後,製作公司認為可以放手一試,鼓勵高勳投入《紙花》製作,他卻沒信心。高勳苦笑說:「以禮儀師和社會弱勢族群為題材的電影,的確很難說服人會大賣,況且我又是新導演,誰會相信我呢?」

《紙花》是高勳執導的第2部長片,為解決資金問題,他親自準備數據,申請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KOFIC)提供給獨立藝術片的補助金。「申請書中的說明電影攝製方式、劇情走向以及選角等,資料齊全才有機會獲補助。」

經過書面審查、面試之後,故事成功打動了KOFIC,獲得約196萬元的補助金。高勳為此感到慶幸,「KOFIC以現金方式補助,每年有2次申請機會。在韓國拍獨立視頻的人大多靠這筆錢,沒拿到可能拍不成,得花更長的時間奔波籌資。」

因為不知道觀眾會如何看待入殮過程這個事情,處理上得多費心思。

日本的《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也影響了高勳,確定製作《紙花》時,他把《送行者》拿出來複習,也受到啟發。他說:「《送行者》有演出入殮過程,老實說這部分我有點猶豫,因為不知道觀眾會如何看待這個事情,處理上也得多費心思。但我看了《送行者》後,認為應該要把韓國入殮儀式也放到故事裡面。」

電影裡的尚吉,因經濟壓力放棄自營的葬儀社,改與大型禮儀公司籤約,卻因是否在亡者棺木中放紙花一事與公司產生摩擦。這些劇情來自高勳訪問禮儀師得到的靈感,他解釋:「在尚吉的立場,替亡者準備紙花是一種禮儀;但用做生意的角度來看,放不放的差別只在能不能收到錢而已。」藉由這些細節,鋪陳角色的性格以及價值觀的不同。

獨特的韓國殯葬文化,讓外國人好奇,而得到海外影展肯定。

韓國近年對禮儀師的觀感逐漸轉為正面,甚至有學校設置殯葬禮儀科系培養專業的禮儀師。高勳為了拍片,實際拜訪學校,也獲準使用該科系的實習地進行拍攝。

此外,片中尚吉籤約的大型禮儀公司「Happy Ending」,是實際存在的公司,高勳籌資時接觸不少殯葬業者,這家公司欣然答應贊助,不僅出借公司名稱,更提供道具、技術指導等,省下一筆費用。

《紙花》拍攝期約1個月,接著進行後制,從籌備到全片完成超過7個月。雖然還算順利,但排片又是個難關。根據KOFIC公布的《2019年電影產業決算報告》,2019年共有121部韓國本地製作的獨立藝術片上映,總票房為226億3千萬韓元(約新臺幣6億元),佔當年度所有上映獨立藝術片的3成5。但以整體市場來看,去年1,740部上映作品中,韓國獨立藝術片上映數量僅佔7%,觀影人次更只佔了全體的1.3%。

高勳表示:「目前韓國的影城還是優先安排大型片商的電影,其他業界人士雖提出異議,但大片商獨佔市場的狀況仍是現實。」為此,《紙花》轉攻影展路線,先取得影展關注,提高視頻的曝光率。

《紙花》去年10月入選釜山影展,今年5月獲休斯敦影展最佳外語片與最佳男主角,甚至與《屍速列車2:感染半島》《魔鬼對決》等片一起列入代表韓國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視頻的候選名單。今年10月在韓國正式上映時,宣傳與排片的機會比其他獨立視頻多,版權還賣到海外,讓高勳受寵若驚。

高勳原以為《紙花》的故事「很韓國」,得到海外影展的肯定後,他表示:「或許因禮儀師題材,加上獨特的韓國殯葬文化,讓外國人好奇,還有社會底層人物也吸引大家關注。」電影中的每位街友都各有故事,高勳強調:「我想賦予這群人存在的意義,用故事告訴觀眾,他們曾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我們不該忽視他們的人生。」

對於《紙花》這種題材的電影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韓版《送行者》《紙花》:體現生命尊嚴「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集中了韓國實力派演員安聖基、柳真、金彗星等人的電影《紙花》,宛如韓版《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除了演出禮儀師專業的職人精神,也帶出韓國人面對生死的儀式文化。本片為導演高勳自編自導之作,能在有限的預算下請來國民影帝安聖基主演,讓他感到非常榮幸。
  • 臺灣葬禮禮儀師增至近千人 女性禮儀師逐年增加
    中新社臺北8月10日電 以「禮儀師」特殊職業為題材的日本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令許多觀眾印象深刻。據臺灣當局相關主管部門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臺禮儀師人數為929人,較2014年底增逾六倍。此外,女性佔比也連兩年逾四成。
  • 李威學當禮儀師 《送行者》亞洲唯一入奧斯卡
    李威向禮儀師學遺體化妝李威向禮儀師學遺體化妝李威  東方網2月11日消息 清洗遺體的禮儀師工作,本身很具挑戰性,演員要演得像禮儀師,更是挑戰中的挑戰,今年打敗《海角七號》,唯一代表亞洲入圍奧斯卡的日本外語片《送行者》演的就是禮儀師的故事,而臺灣區代言人--偶像李威特別前往葬儀社學習替遺體化妝
  • 梁詠琪產後新作《骨妹》澳門國際影展世界首映
    對此梁詠琪透露:「本來我生孩子後都不想離開家,不過導演監製他們拿劇本到我家跟我談完後,我便被劇本感動了,覺得這是個有情懷、有人性的故事,而且角色很有挑戰性,值得離開家去演。」  電影《骨妹》通過展現兩位骨妹十多年的生活變遷揭示澳門所經歷的變化,梁詠琪坦言,片中澳門人對於澳門轉變的緬懷,自己也很有共鳴。
  • 劉傑拍商業片入圍國際影展:《捉迷藏》是我一次「出軌」
    藝術片導演拍商業片入圍國際影展     曾經憑藉《馬背上的法庭》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獎,後又憑藉《碧羅雪山》和《德蘭》兩奪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影片獎的導演劉傑,日前攜《捉迷藏》現身首屆澳門國際影展,該片是入圍影展「競賽單元」的唯一一部內地影片。
  • 國際直通車 | 亞新獎獲獎影片《分貝人生》亮相澳門國際影展
    12月13日晚,馬來西亞電影《分貝人生》在澳門影展環球影展全覽單元舉行了特別放映,導演陳勝吉和主演陳澤耀驚喜現身,與影迷朋友在映前見面會上熱烈互動。該片曾在今年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斬獲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最佳攝影和最佳男演員三項大獎。值得一提的是,它也是本屆澳門國際影展最熱門影片之一,在開票第一天,《分貝人生》的影票就很快被搶購一空。
  • 劉傑秦海璐攜《捉迷藏》亮相澳門國際影展
    《捉迷藏》製片人Ellen Ellasoph、演員秦海璐、導演劉傑出席首屆澳門國際影展  首屆澳門國際影展第三天  劉傑讓秦海璐內心的惡魔找到出口 霍健華盛世美顏下更有演技  首屆澳門國際影展唯一入圍的中國內地電影《捉迷藏》今由製片人Ellen Ellasoph、導演劉傑、演員秦海璐共同亮相影展紅毯,並吸引內地數十家媒體爭相採訪,除了要在12月13日比拼「競賽單元」的各種大獎外,電影《捉迷藏》今也正式與澳門觀眾見面,一連舉行了新聞發布會與公映。
  • 第二屆澳門國際影展 甄子丹等人擔任明星大使
    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多位影壇國際巨星新星和導演加盟影展,包括國際動作巨星甄子丹、韓國影壇新星DO 成為明星大使,國際級導演吳宇森擔任影展大使;並於會上介紹影展嶄新和令人矚目的內容。而兩位澳門電影新力量陳嘉強(本土電影《堂口故事》系列導演)、 和徐欣羨(其作品《骨妹》入圍「第一屆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競賽單元影片)亦同場分享,看看年青人的國際思維跟今天電影實際的市場有什麼衝擊。
  • 90後殯葬禮儀師 生命最後的擺渡人
    有一群人,他們每天都經歷著不同的生離死別,穿梭在一個又一個傷感或遺憾的故事裡,他們被叫做殯葬禮儀師。而現在從事這個職業的,大多為90後。一群20出頭的社會新鮮人,在工作中看生死交替。上班時第一件事就是換裝,西裝筆挺,莊嚴肅穆是一個殯葬禮儀師應展現的形象。
  • 「澳門國際影展」成為「We Are One」 線上電影節華語唯一代表
    作為亞洲三大參與其中的電影節(展)之一的「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IFFAM)共從參與以往四屆的作品之中選送《暴裂無聲》、《媽閣是座城》、《骨妹》、《冬寂》、《洗衣機》五部華語佳作參與展映。為期10天的線上影展甄選了來自全球範圍內21個知名電影節(展)的優秀電影作品。通過這些作品的展映,使全球範圍內的觀眾聯繫起來,也為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的觀眾提供娛樂和一絲寬慰。
  • 平遙影展第四天佳片不斷 舉辦梅爾維爾主題論壇
    平遙電影宮一整天高密度放映影片數十場,其中,法國影片《伊斯梅爾的幽魂》和國產片《何日君再來》的主創分別在電影宮召開新聞發布會,闡述自己的創作歷程;入圍第41屆蒙特婁世界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協會獎處女作競賽單元的《疲城》,第22屆釜山電影節新浪潮獎提名獎影片《西小河的夏天》,第22屆釜山電影節展映影片《追·蹤》,以及第70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得主《驚慌媽媽》則分別在放映結束後進行了觀眾交流。
  • 巫女說故事-蝴蝶飛呀-感動人心的故事
    訓練要求:頭馬高階演講訓練之講故事,第4講的名稱為「感動人心的故事」,要求是講述一個使用對話和描述喚起聽眾情感的原創故事。靈感來源:想起童年裡的一個小情景,又想起了現在在身邊的好姐妹,忽然湧起了很多感動。於是就想到了一個主題和表現形式,通過比喻,將兩個女孩的成長比喻成毛毛蟲結繭成蝶的過程。故事主題:感恩那些曾經給過我們陪伴、溫暖和鼓勵的朋友。
  • 好慷在家憑什麼上國際影展?這些照片真的很感人!
    並攜手三影堂這個有國際影響力的攝影美術館作為專業背書,共同開啟「家的記憶」影像計劃,把家庭影像升華成藝術品,作為對用戶、員工的感恩回饋。元旦期間(2021年1月1日-2021年1月3日),「家的記憶」影像計劃在「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上順利呈現。
  • 這個影展全是超高分電影
    7月26日至8月4日,海南島國際電影節2019「義大利之夏」影展活動如期而至。繼主視覺海報後,攜著夏日的狂熱與激情,影展主宣傳片和完整片單也震撼來襲!本片以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兩個孩子交往作為線索,透過常見的門不當戶不對題材,如實反映義大利社會現況。隔閡產生想像,距離產生懷疑,只要真誠以對,任何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當然包括尋得真愛!
  • 龔蓓苾擔任金雞國際影展專家評審獨到眼光為佳作發聲
    近日,2020年金雞國際影展「最受廈門觀眾喜愛外國影片」評選單元入圍名單正式公布,共十二部佳作一同入圍。龔蓓苾作為專家評審,與其他六位影視行業領軍人一同在廈門集中看片,以專業的評審標準為金雞國際影展「最受廈門觀眾喜愛外國影片」評選單元最受觀眾喜愛影片、導演、男女主角等榮譽投出寶貴一票。
  • 2020青年導演海上影展|繼續看,一點光,總會找到方向
    我們用「一個藏族歌手十八歲出門遠行」這樣的音樂故事開幕,也是希望用音樂的力量振奮一下這一年的士氣。隨後的兩天,《棒!少年》《野馬分鬃》《平靜》《撥浪鼓咚咚響》《飛越光年》《夏夜騎士》將陸續登場,最後,影展將以《回南天》作為閉幕片,度過寒冷的冬日,就會回到溫暖的時刻。繼續看,一點光,總會找到方向。
  • 華夏盛德第256/257期IPA《國際註冊禮儀師專業班》課程圓滿結束
    01熱烈祝賀第256期、257期IPA《國際註冊禮儀師專業班》課程圓滿結束!11月11日至11月15日,第256期、第257期IPA《國際註冊禮儀師專業班》在西安和上海兩地開班結業,花開並蒂。雖然地點不同,但課程內容同頻同段,落地性極強,都是為學員們量身定製的,兩期課程設計立足國際化視野下的國際禮儀標準體系,採用引領禮儀教育培訓行業數十年的專業實戰禮儀導師團隊集中授課,教材配套學習,全真實戰帶練,經過5天4夜完整的專業輔導,全面開啟了學員們的人生逆襲成長之路。
  • 線上影展能否取代電影節?國際電影節報以尷尬但不失禮貌的微笑
    5月1日至5日,此前已經確定延期舉辦的北京國際電影節,舉辦了春季線上影展,陳凱歌、佟大為、譚卓受邀擔任特邀策展人。5月6日,香港電影金像獎在線上頒發,整個過程歷時25分55秒;5月7日,第九屆上海國際電影論壇暨展覽會宣布延期。
  • 金雞國際影展18日將在廈門這裡開啟,首波片單發布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11月13日訊 據廈門廣電微信報導 11月18日,金雞國際影展將在萬象影城拉開帷幕。其間,還將有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部國際影片精彩展映。
  • 日本新片展開幕片《北齋》:講述浮世繪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12月11日晚,作為2020年上海影展的年末重磅活動,由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共同主辦的第四屆「日本新片展」在天山電影院-虹橋藝術中心旗艦店拉開帷幕,《北齋》作為開幕影片率先與影迷見面。作為上海影迷一年一度摩拳擦掌的「盛事」,今年的日本新片展一如既往的難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