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作品市面上真跡不足5% 畫馬眼睛有絕招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中國一代畫馬大師徐悲鴻已離世60載

  徐悲鴻及作品研究專家、徐悲鴻家人好友、《百家講壇》主講呂立新接受成都商報獨家專訪

  ■徐悲鴻畫馬,絕在眼睛和鬃毛

  ■大師作品在市面上真跡不足5%

  成都商報記者 謝禮恆

  馬年說馬,當徐悲鴻(1895~1953)筆下的駿馬不斷刷新拍賣紀錄時,我們不禁要問,他的馬為何世上最貴?他的馬,又為何成為國畫的標誌性形象之一?面對層出不窮的徐悲鴻假馬,如何鑑別?

  徐悲鴻及作品研究專家、徐悲鴻家人好友,《百家講壇》主講、著名文化學者呂立新在新春之際,接受本報獨家專訪,詳解徐悲鴻與馬的淵源,徐悲鴻畫馬絕招,如何鑑別徐悲鴻作品,並透露目前徐悲鴻作品在市面上的真跡不足5%。

  巨大難題

  徐悲鴻作品

  真跡不足5%

  呂立新介紹,徐悲鴻的作品一共有3000件左右存世。「作品存世量不大,一是因為他本身短壽,再就是他經歷的多是戰爭時期,安心作畫的時間不多。」

  呂立新考證,徐悲鴻的作品在徐悲鴻紀念館藏有1200多件,「民間流傳的真跡也就是幾百件。我有一個推測,雖然大家都在拍,也賣得很貴,但目前藝術品市場上徐悲鴻作品的真跡可能不足5%。有人把在拍賣會上幾百萬買的『徐悲鴻』給我看,也是假的。」

  呂立新說,很多收藏家以藏一件徐悲鴻作品為榮,他們好不容易得到的作品一般都不會輕易再出手。真正好的徐悲鴻真跡,價值不菲,「如果你花個三五十萬想買徐悲鴻作品,不靠譜」。針對目前市面上越來越多徐悲鴻偽作出現的情況,呂立新說,「我不知道在哪兒做的這些假畫,但我知道肯定有人在做這些假畫,而且現在呈現出了集團作偽的趨勢。」對於鑑定,呂立新憂慮地說:「我們現在整體的辨偽能力落後於作偽的技術。能看徐悲鴻先生畫的人我心裡清楚,只有很少的幾個。特別是現在出現了一種新的印刷技術作偽,印完之後,在上面著墨添色,再加上用的是老紙,很難辨別。當然,要靠徐家人的努力是遠遠不能改變這種現狀的,這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徐悲鴻的馬是個標誌性符號,家喻戶曉,畫得特別準確。準確就是鑑定徐悲鴻作品的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呂立新一開始就將徐悲鴻作品的特點點到了。第二個特點是「有力」。呂立新說徐悲鴻的馬是一種藝術馬,而不是完完全全的寫實,「他把一種精神畫在裡邊,所以說是否有力,也是鑑定徐悲鴻作品的很重要的一個因素,『鐵骨龍魂』、『神駿展龍蹄,風雷動九州』,非常有力量。」

  徐悲鴻畫馬 眼睛是按出來的

  呂立新透露,其實畫馬的眼睛徐悲鴻是有竅門的,「往往徐悲鴻的馬圖中看不到它的眼睛,沒有具體的畫個眼眶,但我們仍然能明顯感覺到。這個他不是畫的,他是在畫完眼部,落墨完了之後,馬上用一張宣紙攥在手裡邊,用手按出來的。手一按,眼眶的這個骨骼的輪廓都出來了。」

  「另外呢,他的馬給人感覺非常有力量,呼嘯帶風,咆哮而來。從哪能看出來了?就是它的鬃毛。」畫鬃毛是徐悲鴻的絕活。「他在畫的時候,先把毛筆搓開,這和傳統的畫家畫畫不一樣的,別的畫家如果筆劈開了還要聚一聚筆毛。搓開之後,他就用淡墨先在底下畫了一層,大家可以看到。淡墨是下邊有一層的,然後等趁著墨沒幹的時候,晾一會兒,然後再用焦墨畫第二層,這樣才出現了飄揚的感覺。」

  徐悲鴻畫的「馬」,雖借用西畫素描法十分寫實,但在筆墨上卻仍注重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寫意,借用西畫的解剖思路,把「中國畫」自然寫意的傳統美學理論,融進微觀具象世界。可以說,「徐悲鴻塑造的」奔馬藝術形象是對中國傳統筆墨畫的突破和發展,創造了一代新的畫風。

  呼籲重視人才 畫《九方皋相馬》

  提到徐悲鴻的代表作,不得不提到《九方皋相馬》。這是徐悲鴻創作的一幅非常重要的作品,也是他創作的幾乎是最大的國畫作品。

  徐悲鴻1927年從歐洲留學回來,接受了西方的教育,看到當時的社會對人才不重視,後來就畫了這張《九方皋相馬》,呼籲社會重視人才。「這幅畫畫得非常有意思,中間站著的老先生氣宇軒昂,就是九方皋。他前面黑色的公馬就是要找的千裡馬。徐悲鴻畫的所有的馬,都沒有用韁繩的,在他所有作品裡只有這一張畫,他給馬套上了韁繩。他把這匹馬戴上韁繩表現什麼意思呢?就說馬像人一樣,為識己者用,這匹馬也遇到了知音。馬夫為什麼要低下頭?自己養的一匹好馬,居然不知道它是千裡馬,為自己的這種愚鈍低頭。」這幅代表作有三米多長,現藏於北京徐悲鴻紀念館。

  徐悲鴻最重要的油畫沒有被毀

  呂立新在接受專訪時,首次談及關於徐悲鴻的一個「世紀謎案」。徐悲鴻最重要的60餘幅油畫作品本以為已經被毀,但目前看來,他們是落入了私人藏家手中並逐漸回流,出現在近兩年的拍賣市場上,「它們沒有毀掉,沒有遺失,謝天謝地。」

  為了支援抗日,徐悲鴻曾在南洋(現新加坡、馬來西亞一帶)義賣募捐。但日本人佔領新加坡之後,「看到誰的家裡邊掛著徐悲鴻的畫,都要殺頭,當時很多人為了藏他的畫,都把他的款兒(落款)撕掉了,現在我們還能看到一些畫,從新加坡回到中國的這些畫沒有款兒,就是當時撕掉的。」呂立新透露,徐悲鴻畫過大約一百張油畫,其中六十多幅最重要的作品丟在了新加坡,成了世紀謎案。當時徐悲鴻把這些畫藏在新加坡一個學校的一個枯井裡。「徐悲鴻和廖靜文的兒子徐慶平、廖靜文跟我說,他們都去新加坡找過,但都沒有音信。但非常可喜的是,近幾年在拍賣會上,(這些作品)陸陸續續地出來了。可見這些作品沒有毀掉,沒有遺失,還是落在了一些私人的手裡。」呂立新提到,《奴隸與獅子》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油畫作品,在這幾年的拍賣會上已經出現了。

  畫鬃毛:

  畫鬃毛也是徐悲鴻先生的一絕,他畫的鬃毛層次豐富、飄動飛逸。他首先做筆,用手把筆毛搓開,然後再蘸上淡墨畫第一層,等淡墨幹得差不多時再用焦墨畫第二層,這樣就達到了層次分明的效果。

  畫眼:

  徐悲鴻在畫完後會把宣紙墊在馬眼部位,用手指使勁按一下,這樣馬眼看上去就會有立體感。

  用墨:

  徐悲鴻畫畫不用墨汁,他用的墨都是好墨研出來的,又黑又亮。研出來的墨比現在的墨汁質量要好很多,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如果這畫是用墨汁畫出來的,那就肯定不是徐悲鴻畫的。

  紙質:

  儘管在用紙上徐悲鴻先生非常講究,但由於他有很長一段時間所處生活環境差,如抗日戰爭期間,用過很多質地粗糙的皮紙和高麗紙(過去百姓家糊窗戶用的紙)進行創作,所以,不能因為某幅畫紙張差就斷然否定。同時期其他畫家很少用這類紙。

  題款:

  徐悲鴻不喜歡在畫上題太多的字,而且題款都在畫的最邊上,這樣既不會破壞畫面,同時又顯得畫面豐富。

  最近市面上出來了許多有「靜文」上款的畫,可以說這些畫都不是真跡,因為那些真跡都被廖靜文先生捐給了國家,完好地保存在徐悲鴻紀念館。

  以偽作《馬》為例,此畫乍看很像真跡,卻禁不住推敲:馬的耳朵,明顯長得靠後,右耳甚至挨到了脖子;馬的眼睛往下垂,好像熊貓眼;肚子又明顯偏脹;後面的一條馬腿也畫得超出實際長度。這些錯誤在徐悲鴻的作品中是絕對不會出現的。

  如何鑑別徐悲鴻作品真假?

  呂立新:徐悲鴻筆下的走獸飛禽身體結構比例分配十分準確

  與作品價格同樣快速增長的還有徐悲鴻的假畫。除了民間私下流通的徐悲鴻作品外,近幾年拍賣過的徐悲鴻作品的數量就有5000件左右。那麼,假畫這麼多,怎麼才能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辨別徐悲鴻作品的真偽呢?呂立新道出了自己的「秘訣」:準確、有力。

  「鑑別徐悲鴻的作品,首先要了解他的創作特點。徐悲鴻創作的最大特點是,準確。徐先生深得西方寫實主義精髓,獨鍾寫實,將西方繪畫中的寫實技巧與中國繪畫的傳統筆墨,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是中國近代畫壇中西畫法兼備的第一人,他的繪畫筆墨精湛,結構準確。」

  1947年,徐悲鴻給當時的小學生劉勃舒寫過一封信,講了自己練畫的方法:學畫最好以『造化為師』。畫馬必以馬為師,畫雞必以雞為師。最簡單的方法是用鉛筆或碳條對鏡自寫,務極神似。我愛畫動物,皆對實物用過極長時間的功。即以馬論,速寫稿不下千幅,並學過馬的解剖,熟悉馬之骨架肌肉組織,然後詳審其動態及神情,乃所有得。

  「總之,要想看懂徐悲鴻先生的作品就要多看原作,慢慢體會。徐悲鴻的走獸、禽鳥類作品,在形象刻畫上精細入微,眼、鼻、嘴、耳朵等都栩栩如生,身體結構比例分配十分準確,給人一種健壯、結實之感。在用墨上豐富多變,暈染極為講究,黑白虛實處理得當,身體的體積與明暗表現極其充分,特別是在一些細小的關鍵部位,極見功力。」

  徐悲鴻作品

  拍賣大事記

  ■2010年 北京傳是秋拍 《秋風立馬圖》 3360萬 (創「單馬」畫最貴紀錄)

  ■2011年 北京傳是秋拍 《五駿圖》 4600萬

  (難得之處在於匯合徐悲鴻一生中畫的馬的姿態:飲水馬、回首馬、立馬、奔馬,一應俱全)

  ■2011年 北京保利秋拍 《九州無事樂耕耘》2.668億 (創個人拍賣紀錄)

  ■2012年 北京隆榮春拍 《春山十駿圖》(鏡心 紙本)1.05億

  (問鼎「奔馬」主題繪畫作品最貴,這幅作品是徐悲鴻的力作之一,是他唯一一幅「一畫十駿」作品)

相關焦點

  • 徐悲鴻以畫馬聞名於世,他卻說道:其實我的貓比馬畫得好
    徐悲鴻 《貓趣》徐悲鴻 《貓石圖》徐悲鴻 《貓石圖》眾所周知,徐悲鴻以畫馬聞名於世,他筆下的馬精到、傳神,把馬的動態展現的淋淋盡致,但今天我們不說馬,來說說徐悲鴻筆下另外一種不為人知的動物——貓。徐悲鴻平時特別喜歡養貓,對貓有著特別的感情,他筆下的貓嬌敏機靈,凝聚貓的瞬間動態與神情,雖似信手拈來,卻又盡顯功力非凡。
  • 徐悲鴻的馬圖「鴻雁悲鳴 駿馬悲嘶」
    並學過馬的解剖,熟悉馬之骨架,肌肉組織,夫然後詳審其動態及神情,乃能有得。」所以,悲鴻先生畫中之馬,神形皆具。徐悲鴻《馬》自古畫馬名家輩出,如唐之韓幹、宋之李公麟、元之趙孟俯諸家畫馬作品名震當朝,雖面目各異,卻一脈相 承。至清之西人朗世寧畫馬獨以形取勝,而神韻不足。自近代悲鴻大師畫馬面世,真可謂:「一洗萬古凡馬 空」。
  • 徐悲鴻畫的最好的不是馬而是貓
    藝醬正說:1943年7月中央大學舉行二十八周年校慶師生美術展,陳志華因作品出眾,備受徐悲鴻的認可與讚譽。展畢,陳志華便將展品作為畢業禮物贈予恩師徐悲鴻。次年,即1944年,徐悲鴻畫《貓戲圖》予陳志華,算作回贈。
  • 世人知徐悲鴻擅畫馬,卻不知他才是畫馬界的祖師爺!
    徐悲鴻,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以畫馬聞名。他筆下的馬充滿熱血而奔騰不息,有著"一洗萬古凡馬空"的美譽,那幅《八駿圖》更是婦孺皆知。《八駿圖》然而,世人只知徐悲鴻擅畫馬,卻不知在畫馬界,韓幹才是古今畫馬的第一人。
  • 徐悲鴻畫馬
    中國畫對馬進行描繪的歷史可謂非常悠久,有專門的鞍馬畫分科,出現過不少以畫馬著稱的傑出畫家,如東晉的顧愷之,唐代的曹霸、韓幹,宋代的李公麟以及元代的趙孟頫家族等等。他們筆下的馬風格面貌多樣,有的著力表現獨馬的秀骨清像,有的注重表現群馬的馳騁野趣,有的力圖展現馬的瘦健神採,有的盡力描繪馬的氣勢精神,這些作品分別體現了不同時期的審美和文化。
  • 此人畫了一匹馬,賣了470萬,徐悲鴻也畫了一匹,結果賣出2875萬
    中國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史上有數不勝數的優秀畫家,在古代時期,民間的優秀畫師,會受到宮廷的「詔安」,成為皇宮人士的御用畫師。宋朝時期是中國畫的輝煌時期,這個時期誕生了許多優秀的畫家,到了清朝時期,清朝的宮廷畫師開始為皇帝的審美服務,不再能自由的創作作品。
  • 徐悲鴻畫了一頭驢,賣出6720萬元,放大10倍,專家稱這根本不是畫
    徐悲鴻是中國畫馬的一位大師,他筆下的馬栩栩如生,力量無窮,仿佛下一秒就要從畫紙之上躍出,從人們的眼前奔走似的。他的功力有目共睹,見識過他筆下的馬的人都讚不絕口,認為徐悲鴻畫出了馬的神韻。 在徐悲鴻最為出名的《八駿圖》中,八匹馬各有不同的神態和風採,這十分考驗一位畫家的想像力和創作能力。徐悲鴻的真跡只有一幅,可要說起來的話,其實有不少人家裡都掛著《八駿圖》,因為這幅畫的複製品實在是太多,盜版也有非常多,以至於辦公室,客廳裡幾乎隨處可見。
  • 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誰的藝術價值更高?
    徐悲鴻和齊白石都是中國現代赫赫有名的繪畫大師,徐悲鴻擅長畫馬,齊白石擅長畫蝦。而且這兩人還頗有淵源,齊白石初來北京時,困頓不堪,租不起房子,住在法源寺,畫價低得可憐。在《白石老人自述》中,他說:「我的潤格,一個扇面定價銀幣兩元,比平時一般畫家的價碼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問津。生涯落寞得很。」
  • 徐悲鴻畫的馬人盡皆知,但是你見過他畫的狸貓圖嗎
    徐悲鴻的大名在中國就算是一個小學生也能夠準確的喊出,為什麼?這是因為他畫的馬太有名了!小時候在畫冊上就見過他的馬,馬的形體準確生動,一種凜冽的氣勢撲面而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對於徐悲鴻的喜愛,是小時候就開始的。
  • 徐悲鴻不僅是出色的畫家,還是教育家,提出學中國畫必須學素描!
    但有些人可能並不知道,這條理論其實是徐悲鴻提出來的。提到徐悲鴻,很多人想到的是個畫家,尤其擅長畫馬。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徐悲鴻除了有畫家的身份,還是位出色的教育家。徐悲鴻《奔馬》徐悲鴻的教育家身份在歷史上是有據可考的,他從1927年開始,先後擔任了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位。
  • 以《十二生肖冊》見徐悲鴻動物畫:睿智生趣(圖)
    徐悲鴻雖以畫馬而著稱於世,但他無疑是近現代動物畫的絕頂高手。據館藏資料和流傳有序的民間囊括,徐悲鴻畫過的動物有:馬、鷹、牛、雞、貓、麻雀、鶴、喜鵲、虎、獅、鷺鷥、鴿子、鹿、驢、鵝等,加上這套冊頁中的新見的龍,共計四十餘種,品類之多,在同時代畫家中極為少見的,同時,在藝術家當中能夠像徐悲鴻這樣精熟於動物畫更是絕無僅有。
  • 為何徐悲鴻的「馬」受世人追捧,他在書畫界的地位怎麼樣
    徐悲鴻的畫好,是公認的好,而不是現在一些所謂的名畫家,圈子裡互捧的說好。即使再過百年,找畫馬的畫作,肯定繞不開徐悲鴻的馬。這是藝術的天賦,也是那個時代滋養的藝術家的專業素質。我們知道徐悲鴻畫馬好,很可能是從小時候的語文課本裡知道,但上課的課本往往都是介紹一部分,對於要重點突出的畫家,同樣也會簡化他的其他方面,只看畫作。從徐悲鴻畫馬的大小寫意中,馬臉,馬腿各細節,以及飄逸的鬃毛運筆出神入化。
  • 鄭板橋一幅古畫,被徐悲鴻添加6筆後,身價暴漲,一舉拍賣3500萬
    清朝有這樣的一名畫家,他非常的執著,他這一生只願意畫蘭、竹、石,他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這位畫家就是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所謂揚州八怪,指的不是八個怪物,而是清朝時期的八位畫家,這八位畫家的畫風相近,但是卻與一般人有很大的區別。
  • 現當代藝術大師徐悲鴻的貓
    【悲鴻畫貓】  作為一位在國畫、油畫兩個藝術領域均有卓越成就的大師,徐悲鴻在創作上以「師法造化,尋求真理」為原則,作品多取材現實生活。他自己也說:「鄙性以好寫動物……實我託興、致力、造詣、自況……日速寫之,積稿迨千百紙……未易此嗜。」徐悲鴻畫馬,獨創一格,前無古人,「託興」之用意,在抗日戰爭時期明顯而深刻。而在馬之外,他畫得最多的就是貓。
  • 徐悲鴻善畫馬,更善畫女人畫,這1個女子是他女人畫的第1主角!
    徐悲鴻說到徐悲鴻,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畫家很會畫馬,甚至有人能夠準確地說出他的幾幅以馬為對象的作品的名字。毫無疑問,他畫的馬也確實不錯,但是徐悲鴻最好的作品當真是馬嗎?如果不是馬又是什麼呢?徐悲鴻的馬獨步畫壇,無人能與之相頡頏,《八駿圖》在他個人畫馬的藝術成就中更是卓著。由於徐悲鴻畫的馬在國人之中幾乎家喻戶曉,以至於我們錯誤地認為他的馬才是最好的,其實不然。那麼,徐悲鴻最好的是他的什麼畫作呢?事實上,徐悲鴻最好的是他的油畫,尤其是女人畫。
  • 《八十七神仙卷》全卷真跡高清大圖賞
    公眾可從徐悲鴻的書畫收藏角度,管窺徐悲鴻的藝術觀——重寫實畫風,所藏人物畫居多;輕名重品——徐悲鴻所藏作品不太看重是否出自名家之手,而是看作品的藝術水平高低。此次展覽從他所藏12000餘件中國歷代書畫中,精選60餘幅精品,涵蓋從唐、宋、元、明、清,直至徐悲鴻同時代的名家作品。其中有充滿傳奇色彩、藝術價值極高的《八十七神仙卷》。
  • 貓有多大的魅力?連擅長畫馬的徐悲鴻都說自己最愛畫貓!
    先說這徐悲鴻,說起這徐悲鴻來說,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馬,但是其實徐悲鴻也很喜歡貓,也沒少給貓畫畫,據說他認為自己畫得最好的就是貓。從1930年的時候,徐悲鴻特意畫了一隻貓送給他的好朋友徐志摩,因為在這之前,倆人因為學術上的問題發生了分歧,導致了不和諧。然後徐悲鴻就畫了一隻貓送過去作為禮物,表達了一下重歸於好的意思。為什麼要是重歸於好?
  • 徐悲鴻逆行人生的灰暗與悲劇,終成一代大畫家
    身上的錢用光了,吃飯都成了問題,徐悲鴻只好把身上的布褂和鋪蓋送到典當行,勉強換來兩三天的口糧。此時,徐子明來信了,說是拜託商務印書館的惲鐵樵為徐悲鴻找工作,讓徐悲鴻趕緊去見他。這樣,徐悲鴻帶著自己的畫,來到了商務印書館。惲鐵樵看了徐悲鴻的畫,讓他畫幾張人物畫。徐悲鴻趕緊回去用了兩天時間專心地畫了幾張人物畫,然後又去找惲鐵樵。惲鐵棕看了很滿意。
  • 藝術公開課|聽策展人講述徐悲鴻畫馬背後的故事
    他在當時的畫壇上就像一個伯樂,展廳中8位中國畫大家中,好幾位與他有密切的有關係,前面介紹的齊白石《尋舊圖》,就見證了徐悲鴻對齊白石的幫助和扶持。對於張大千,徐悲鴻極為推崇,甚至寫下一句廣為人知的評價:「五百年來一大千」。傅抱石是徐悲鴻提攜、介紹,才得以去日本留學,回國後徐悲鴻又為他提供工作機會,這才有了之後的傅抱石。李可染,是徐悲鴻親自領著上門,請齊白石收他為徒。
  • 真馬為師,一騎長空奔玉箋——中國當代畫馬大師宮春虎
    那時藝術成就最高的畫家韓幹就是從寫生入手的:「這個在歷史上是有記載的,韓幹畫馬必與馬相對,然後決定形骨、毛色等,由於他的寫生基礎深厚,以至於他開創了以《照夜白圖》為代表、個人風格濃厚的韓式畫馬。而在同時期的張萱等人對於馬的表現形式都是以身軀雄壯、四肢瘦精的『韓幹馬』為藍本的。除了唐代,李公麟是宋代『畫馬第一人』,他也是寫生派畫家。李公麟會去皇帝的馬廄寫生,終日對馬,無暇理會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