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大概得了一種,你不看下去就治不好它的病。
今天是國際禁毒日,然而跟我們並沒有什麼關係。
因為————沒!錢!吸!毒!
有錢也不要吸!有錢也不要吸!有錢也不要吸!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畢竟愛迪生說過:吸毒幹嘛~不如聽歌~
呵呵,好吧,其實他的原話是:音樂是唯一可以縱情,而不會損壞道德和宗教觀念的享受。
所以,聽歌可不就比吸毒強多了!!!
不過,大家戴著耳機聽歌時,有沒有遇到過耳機偶爾會發出「砰砰」、「呲呲」或「沙沙」的聲音?
本來聽的正嗨,突然出現一陣不和諧的噪聲,聲音雖不大,但也夠掃興!
這時,你或許以為,耳機必然是壞了的!
扔!換新的!!
你有錢你隨意!小編沒錢,小編選擇知識改變耳機。。。
實際上,這種噪音其實只是耳機常見的一種現象 — 聽診器效應。這種聲音特別像醫生戴著聽診器聽到聲音的那種感覺,所以這樣叫。
並不是所有耳機都會有聽診器效應,最常見於入耳式耳機。
現在市面上小耳機中最受歡迎的,就屬入耳式耳機了,因為它密閉隔音很好,音質好,也不會漏音。
比如坐公交時,戴上它,基本就與世隔絕了。。。
有利自然也有弊,入耳式耳機佩戴起來可能會有脹痛感,最重要的是會有聽診器效應。
聽診器效應產生的原因是,耳塞線或者單元處,受外界碰撞或者空氣摩擦,產生的振動通過耳塞線直接傳遞到耳道內,產生讓人很不愉快的摩擦聲。(入耳的線一般硬度較大,有利於傳導振動)
一般線材越硬,聽診器效應越明顯。既然這樣,為什麼耳機廠家還要用硬線呢?
很簡單,通常好的線材,比較硬,能更好地保護裡面的銅線芯。
而線材對音質影響比較大,所以換線不但不能完美解決聽診器效應,還可能會讓音質變差,實在得不償失。
聽診器效應主要原因是耳機與衣服的摩擦,而我們又不可能在聽歌時一動不動的。摩擦是必然會有的,所以我們只能想辦法,通過減少摩擦,來緩解聽診器效應。
好了,說到這必須來點乾貨了,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辦法,可以有效減小聽診器效應,下次耳機再出現噪音,大家可以試一試。
1.
使用耳掛
現在好多耳機裡面都配有耳掛,耳掛是用在繞耳式戴法上的,正常戴法不需要耳掛哈。
它不僅可以改善聽診器效應,還能使佩戴更牢固。(徠聲入耳式耳機都配有耳掛哦)
Just like this
2.
使用線夾
買耳機時,有時你會發現耳機配件中有一個小夾子,這個夾子不是讓你做裝飾的,它是用來將耳機線夾在衣服上的。
當然也不是夾著好看,而是將耳機線往衣服上一夾,就固定住線了,你晃動,線隨你動,有效減少了線與衣服的摩擦。
當然,除了夾子外,用橡皮筋綁住線的終端也可以。
又或者在線的終端打上一個結,繩結打的越緊,聽診器效果越不明顯。
3.
縮短耳機線的長度
不是要你把耳機線剪短!!!
你可以將靠近播放器一段的耳機線向上提,拉近與耳塞的距離,比如將播放器放在胸前衣袋裡,這樣減少了線的長度,避免了過多的接觸和摩擦。
4.
改變走線
一般我們佩戴耳機都是從前面走線,如果你的耳機線夠長,你可以試試像運動式耳機那樣的走線方式,背後走線,這樣也有助於緩解聽診效應,而且還不容易拉扯到線材。
或者將耳機線從衣服內繞出來,也能有效地減少晃動。
5.
使用C套
全稱Comply套,簡稱C套,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海綿套。我們知道C套可以改善耳機的聽感,其實它對耳機的聽診器效應也有一定的緩解哦。
6.
改變衣著
這個方法一般用在跑步運動時。你去跑步時,穿無領的衣服,就減少了衣服與耳機線的摩擦;穿防震鞋,整個身體的振動減小了,摩擦也會減少。(所以穿背心不只是為了涼快。。。)
摩擦減少,聽診器效應自然也減少啦。
下次耳機再出現摩擦聲,不要急著換了,也不要忍著聽,試試這些簡單的方法。
不過如果這些方法都試過一遍還是木有用,你的耳機可能是真的壞了,那就只能換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