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原創作者:茄子講歷史
歡迎來帶百家號茄子講歷史,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講講中世紀,而中世紀是什麼呢?在哪個時間段呢?據小編所知中世紀從公元5世紀持續到公元15世紀,是歐洲歷史三大傳統劃分的一個中間時期。中世紀開始於5世紀下半葉西羅馬帝國的滅亡。羅馬與野蜜世界(日耳曼人、凱爾特人、斯拉夫人)的相遇是西歐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開端,這開啟了中世紀時代。拜佔庭中世紀歷史開始於4世紀,即東羅馬遷都君士坦丁堡後中世紀與近代的時間界限問題比較複雜。
國外歷史學家通常認為是15世紀中葉或者15世紀末,以印刷術的普及、君土坦丁堡的陷落、地理大發現為標誌。從社會形態變化方面可分為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第一種觀點認為近代社會開始於18世紀末,以法國大革命為標誌;第二種觀點以第一次資本主義革命即1640~166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標誌;第三種觀點則認為1618~1648年三十年戰爭時期資本主義在西歐已佔據統治地位。現代俄羅斯史學出現了新動態,它首先是釐清「中世紀」和「封建主義」的概念,認為中世紀結束於15世紀末16紀初。
20世紀末的歷史學關注「結構危機」和「人的歷史」。15、16世紀之交西歐出現的人文主義宗教改革和地理大發現,導致社會生活發生深刻變化,與中世紀的決裂催生了新世界。現代學者認為,16~17世紀的過渡時期也可以被稱為「近代早期」根據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西歐中世紀可以分為三個時期。(1)5世紀末至11世紀中葉為中世紀早期在封建國家形成初期,封建主義僅以社會體系的形式確立起來。農業在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地中海區域的城市成為經濟中心,是溝通東西方貿易的橋梁。
(2)11世紀中葉至15世紀末是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這一時期,城市大量出現,商品、貨幣關係得到發展。以前分裂的小王國組合成中央集權國家,君主和特權階層成為新型國家的權力中心。隨著城市文化的發展,宗教出現世俗化傾向,這為文藝復興和早期人文主義思想奠定了基礎。(3)16~17世紀是封建社會晚期或者稱為近代早期,是封建社會瓦解和早期資本主義初創時期。反封建鬥爭此起彼伏,資本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形成絕對君主制國家。17世紀是自然科學迅猛發展的時期。
中世紀的不同歷史發展階段都伴隨著歐洲區域內的民族遷徙:4世紀和6~7世紀匈奴、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的遷徙;斯堪地那維亞部族(諾曼人)、阿拉伯人在第一時期、第二時期的遷徙11~13世紀在亞歐間遷徙的十字軍東徵;15-16世紀,西歐人佔據東方、非洲和美洲。西歐中世紀在世界歷史進程中佔有獨特地位,其間蠻族文明與基督教在西歐相互融合。羅馬帝國晚期對西歐社會的影響表現在法律機構、奴隸制度、高度發達的文化等方面。東西基督教會在教義上的分歧,導致基督教分裂為兩大派別,即羅馬公教和東方正教(即東正教)。西歐居民都信仰羅馬公教即天主教,羅馬教廷數個世紀以來控制著宗教生活。在拜佔庭則是東正教佔據主導地位。
最後小編對中世紀在進行總結一下,中世紀時期經常被描繪成一個「無知和迷信的時代」,「宗教的言論置於個人經驗和理性活動之上」。但西歐完善了建立在人文思想和法律體系基礎上的個人觀念。中世紀不僅存在西歐人的記憶中,而且在現實生活也留下了許多印記。中世紀時期,眾多歐洲民族、城市、國家、民族語言和文化得以產生,民族特徵也開始形成。中世紀的社會、政治經驗為現代西歐民主、法制社會奠定了基礎。中世紀的文學、藝術、哲學、政治、歷史孕育了現代歐洲的精神和文化生活。西歐城市的羅馬式和哥德式建築風格是中世紀時代的見證。時代的記憶使中世紀不僅得到科學研究的重視,而且可以為解決現實問題提供答案。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