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柏拉圖式的愛情」?

2021-01-21 小哲學

 

             

         (會飲,圖片來自網絡)


柏拉圖有一篇神作,英文名叫「The Symposium」,中文譯為「會飲」。原作大約寫於公元前380年,當時我們正處於戰國中期。據傳亞歷山大時期的語法家忒拉緒洛斯為作品添加了副標題「關於情愛(或論向善)」,實際上並沒有涉及善的觀念。「會飲」意思是一幫文人雅士聚在一起飲酒暢談,柏拉圖筆下的這次會飲,賓主雙方就美與愛情等若干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坦誠地交換了意見。

(會飲中的愛若斯,圖片來自網絡)

我國古代也有類似活動,比如「文人雅集」,其間曲水流觴,吟詩作賦,高談闊論,……「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對,就是這個調調!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雅集」發生於公元353年,誕生了一幅書法神作「蘭亭集序」。

(曲水流觴,圖片來自網絡)

我等粗人、俗人,呼朋引伴,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不出產神作,只做段子搬運工!……那不叫會飲,也不叫雅集,充其量叫「嘯聚」。

 

《會飲》是柏拉圖以第三人稱視角創作的對話體作品,一如其他作品,柏拉圖「附體」蘇格拉底,後者在作品中成了柏拉圖的代言人,以致分不清楚哪些觀點是柏拉圖的,哪些觀點屬於蘇格拉底。會飲的起因是悲劇詩人阿加通慶祝自己劇本獲獎,邀請幾位朋友到家裡飲酒。除了主人阿加通和蘇格拉底,還包括修辭愛好者斐德羅和鮑薩尼亞、醫生厄裡克希馬庫斯、喜劇作家阿里斯託芬,未曾到場的女先知狄奧提瑪(她的觀念由蘇格拉底轉述),以及酩酊大醉後亂入會飲現場的阿爾喀比亞德。厄裡克希馬庫斯建議所有人都圍繞對愛神「Eros」(譯為愛若斯、厄洛斯等)的頌揚展開。劉小楓考證「Eros」原意是一切強烈的欲望,但通常指強烈的愛戀,尤其指對性愛對象的愛戀,意為「愛神」時,就是那位胖乎乎,長著翅膀,拿著弓箭亂點鴛鴦譜的小男孩。

(愛神,圖片來自網絡)

劉小楓總結這次會飲的內容:「小文人天真童稚地娓述愛若斯的神性,知識分子先澄清語言用法然後啟蒙,技術專業人士在傳統與現代的緊張中語重心長地教導『情愛』專業知識,喜劇詩人深有城府地拿人性插科打諢以透顯自然人性的悲涼,悲劇詩人毫無自知之明地高亢熱烈而顯得喜劇兮兮。」

 

1.小帥哥斐德羅說愛是勇敢,因為他是少年,在愛情中處於被年長者支配地位(原因詳後),所以勇敢顯得尤為重要。2.作為阿加通的情人,鮑薩尼亞說愛是理性,因為肉體是汙穢的,要克制肉慾,追求男男之間精神上的愛情。3.厄裡克希馬庫斯先把助興的吹簫女趕出去,然後說愛情是克制,大概不受控制的情慾仿佛洪水猛獸。4.阿里斯託芬杜撰了人類起源的神話,說人類「尋找另一半」,目的是彌合分離狀態,暗含人類對於自身完整性的渴求。(1)人最初有三種性別,男人是太陽的後裔,女人是大地的後裔,陰陽兩性人是月亮的後裔。(2)每個人都是球形,所有器官都是成雙的:四隻手、四條腿、兩張臉、四個耳朵、兩個生殖器,……分別對稱地長在球形人體的兩邊。像我們一樣直立行走,跑起來像翻滾的皮球。

(雌雄同體,圖片來自網絡)

(3)他們精力旺盛、力大無比,竟然想要衝上天與諸神一較高下。宙斯與諸神商議,宙斯說:「我想出了一個辦法,既能讓人繼續活著,又讓他們不會再搗亂,現在我就把人們個個切成兩半,這樣,他們就會虛弱,……如果他們依然那麼張狂,繼續搗亂,那麼就把他們再切一次,讓他們只能晃晃蕩蕩用一隻腳蹦跳著走路。」(4)人被切成兩半後,宙斯讓阿波羅把每個人的臉轉向切面(即每個人的正面),把切面處理平整,再把傷口縫合起來,形成肚臍眼。(5)「每一半都急切地欲求自己的另一半,緊緊抱住不放,互相交纏,恨不得合到一起,由於不願分離,飯也不吃,事也不做,結果就死掉了。要是這一半死了,另一半還活著,活著的一半就再尋另一半,然後擁纏在一起,管他遇到的是全女人劈開的一半(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女人),還是全男人劈開的一半。這樣,人就漸漸死光了。」(6)由於人是由球體切開的,臉又被阿波羅轉向「前面」,生殖器自然就像尾巴一樣生在「後面」。宙斯看不過去,就把生殖器移到前面,「就是讓人可以交媾,通過男人進入女人。……要是男人抱著女人,馬上就會生育,傳下後代;要是男人抱著男人,至少也可以靠這種抱著來平洩情慾。」(7)我們每個人都只是人的一塊符片,像被切成兩片的比目魚,所以人人總在尋求自己的另一片,這又分三種情況:①凡是由雙性別的人,也就是一半男,一半女切開而成的男人,就形成追求女人的男人,這種情況下形成的女人,形成的是追求男人的女人。②「由兩個男人劈開而形成的人,尋找的就是男的,……這種男人通常最優秀,因為他們的自然最具男人氣。有人說,這些男孩無恥,其實搞錯了,因為,他們的行為並非出於無恥,而是出於勇敢、雄壯、陽剛,被同聲同氣的人吸引。」他們到了壯年就成為男童戀者,他們對結婚生子沒有興趣,要不是迫於法律和習俗,他們寧願和男人廝守在一起。③由兩個女人劈開形成的人,對男人沒有興趣,只眷戀女人,這就是女同性戀。5.阿加通說愛若斯正義、明智、勇敢、智慧,熱愛美和善,遠離一切邪惡。6.蘇格拉底明褒暗貶地詰難阿加通,「論證」了愛若斯既不美,又不好,然後轉述女先知狄奧提瑪的觀點,長篇大論地說了三大問題:阿芙洛狄忒出生的時候,眾神設宴慶賀,豐盈之神波洛斯(Poros)喝多了(那時酒還沒有發明出來,《會飲》原文說喝的是「瓊漿」),信步來到宙斯的花園,倒頭就睡,貧乏女神佩尼亞(Penia)希望和波洛斯生下一個孩子,於是睡在他身邊,懷上了「Eros」,也就是愛神。愛若斯是豐盈之神與貧乏女神之子,所以他不可能豐盈或貧乏,同理,不可能美或者醜,不可能好或者不好,……只能處於兩者之間。這為反詰阿加通提供了另一個角度的論證。追求愛就是追求美好的東西(意思是美的東西和好的東西),使美好的東西「成為自己身上的一部分」,「愛若斯就是欲求自己永遠擁有美好的東西」。蘇格拉底轉述狄奧提瑪的方法「要在美中孕育,生產(孩子),憑身體,也憑靈魂。……受孕生育可是件神聖的事情,是會死的生命中不死的(方面)」。生育是神聖的,只有美的東西才能與神聖相匹配,所以人們只願意在美中孕育和生產,所以追求美和追求愛是一體兩面的,追求愛就是追求美,反之亦然。愛神的作用就是使情投意合的男女交合,孕育後代,從而使自己身體和靈魂不朽。《會飲》原文說「凡會死的,都是靠這個方法保存自己。」所以「每個生命在天性上都珍視自己的後代。」「身體方面生育旺盛的人……都喜歡接近女人,他們通過生育子女使自己永活。」但這並非真正的永恆。蘇格拉底接著說:「靈魂方面生育旺盛的人卻不然,……因為這些人生育上的強烈欲望在靈魂而非身體,憑靈魂來傳宗接代。什麼叫憑靈魂生育?就是憑睿哲和其他美德,……當然,最重要、最美的是睿哲,是用於治國齊家的,名稱叫做明智和正義。」所以通過男女交合生育後代的「不朽」,不過是用新的代替舊的,只是不朽的「影子」,算不上真正不朽。而「靈魂方面生育旺盛的人」,通過孕育美好的品德達到不朽,因為美好的品德比任何人生育的子女更美,更不朽。為此,必須從小開始對美的追求,在此過程中逐漸意識到所有美都是貫通一氣的,於是把對具體美的關注推廣到美的共性上,這就看到了美的知識,以這種方式不斷學習,最終他將發現無比奇妙的美,這就是「美本身」,此處姑且稱之為「形而上的美」。

 

最富畫面感的一幕是大政治家伯裡克利的侄子阿爾喀比亞德亂入會飲現場,引發了史上最扯爭風吃醋。

(阿爾喀比亞德,圖片來自網絡)

他到來之前,阿加通憑藉東道主的「特權」,安排蘇格拉底躺在自己身邊(你沒看錯,的確是「躺」),以便「沾點你(蘇格拉底)在隔壁前院剛剛發現的智慧」。作為知名帥哥,阿爾喀比亞德頭戴花冠,裝飾著飄帶,一屁股坐在蘇格拉底和阿加通之間,飄帶擋住視線,沒看見蘇格拉底。先轉身擁抱阿加通,給他戴上花冠,纏上飄帶。阿加通吩咐下人給他脫鞋。之後回頭看見蘇格拉底,馬上醋意大發,跳起來嚷嚷道,「哇,(他媽的)赫拉克勒斯喲,怎麼回事?蘇格拉底在這裡,……你算得太精了,居然挨著滿屋子最漂亮的一個身邊躺。」蘇格拉底衝阿加通說:「這傢伙的情愛已經讓我不堪其擾!自從我愛上了這傢伙,我就再也不能看哪個美人一眼,更別說跟他扯上幾句,否則,他馬上醋勁上來,忌恨我,想出鬼招整我、罵我,就差動手打我了,瞧,這會兒他(醋勁)又來了,謹防他又要幹什麼,趕緊給我倆調解調解,他要是動手動腳,你得拉住他。他的瘋狂和當有情人的狂熱勁,簡直讓我怕得不行。」據傳蘇格拉底狂熱地追求過阿爾喀比亞德,因為蘇格拉底迷戀阿爾喀比亞德的美色,而阿爾喀比亞德中意蘇格拉底的智慧,但是阿爾喀比亞德發現蘇格拉底一毛不拔,自己的美貌沒有換來蘇格拉底的智慧。時過境遷,此情此景,阿爾喀比亞德把纏在阿加通頭上的飄帶要回來,「給這傢伙神奇無比的腦袋纏上,免得他怪我替你纏,沒有給他纏。」等等,這三人,蘇格拉底、阿加通、阿爾喀比亞德,不都是男的嗎?爭的什麼風?吃的哪門子醋?

 

《會飲》有個「(男)同性戀文化」背景,這是流行在雅典上層貴族圈子,最高尚的「愛情」類型,其次是男女之間的愛情,最卑下的是女同性戀。當時男同性戀文化主要是成(中)年男人和12至17歲男孩之間的「戀愛」關係,男人是愛的一方(即「愛人」),男孩是被愛的一方(即「情人」),由於古希臘人認為少年發育的黃金時段是青春期至長出體毛為止,因此12—17歲的男孩被認為最具吸引力,愛上小於12歲和大於17歲的男孩都不道德。這種文化的形成可能與少年成長需要長者教誨有關,少年付出身體,長者付出智慧,通俗說就是用身體換知識。所以斐德羅才會說愛是勇敢。同性戀文化在《會飲篇》中有著極為清晰的呈現,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堪稱「國民老公」,另有三個「情人」。不懂這個背景,就不能理解對話內容。腦補文字背後高朋滿座,高談闊論的場景,瀰漫其間的竟是奇奇怪怪的曖昧,莫名其妙的爭風吃醋,這不是「愛情」又是什麼?也許「類似愛情」更合適!

 

如果真的認為柏拉圖創作《會飲》目的是同性戀恐怕太小看這位大哲學家了。作品中蘇格拉底轉述狄奧提瑪的話說,「誰要是由那些感官現象出發,經正派的男童戀逐漸上升,開始瞥見那美,他就會美妙地觸及這最後境地。自己或者經別人引導,遊於愛欲的正確方式是這樣子的:先從那美的東西開始,為了美本身,順著這些美的東西逐漸上升,好像爬梯子,一階一階從一個身體,兩個身體上升到所有美的身體,再從美的身體上升到美的操持,由美的操持上升到美的種種學問,最後從美的各種學問上升到僅僅認識美本身的學問,最終認識美之所是。」這是從現實世界中具體可感的事物入手,經過一系列認知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最後認識到美的本體,也就是「美本身」,柏拉圖所謂理式世界中的美。愛亦如是,故所謂「柏拉圖式的愛情」,極大可能就是「愛本身」,理式世界中的愛!

相關焦點

  •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
    愛情一直是男女之間亙古不變的話題,經常聽一些單身朋友說渴望有一份柏拉圖式的愛情,那麼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呢
  • 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什麼愛情
    但這則故事揭示了一個事實,人們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面臨著天然的巨大的信息不對稱困境。那麼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什麼愛情? /2/參加了一個網上讀書會,最近的活動是讀柏拉圖的《理想國》,然後心得交流。(這個國家是浪蕩子、登徒子、色鬼子的天堂吧)那麼,柏拉圖式的愛情呢?決不是這樣的啊。我在《理想國》裡面又找到這樣的話:「真正的愛者與被愛者決不與淫蕩之徒同其臭味」「一個愛者可以親吻、暱近、撫摸被愛者,像父親對兒子一樣;如要求被愛者做什麼也一定是出於正義。
  • 情感攻略|柏拉圖式愛情的意義是什麼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柏拉圖式愛情的意義是什麼相信大家都一定聽說過柏拉圖式的愛情,但是卻又不知道柏拉圖式的愛情具體是什麼意思。我們都知道,現在的人們談戀愛已經不僅僅是精神上面的感情。很多人都是因為生理上面的需要。
  • 柏拉圖式的愛情與蘇格拉底式的愛情
    柏拉圖式的愛情與蘇格拉底式的愛情柏拉圖不僅僅接受同性戀為其社會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持一種浪漫的觀點,並在兩方面走得更遠。
  • 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什麼
    提到柏拉圖,大家日常生活中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觀念中,這位古希臘哲學家的名字和精神戀愛結合在一起。那麼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什麼呢?他的名字為什麼會和精神戀愛聯繫到一起?後人牽強附會的「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符不符合柏拉圖的本意呢?我們今天從他的思想開始聊起,最後再揭曉答案。柏拉圖,出身於雅典的一個貴族世家。
  • 何謂「柏拉圖式愛情?」
    其實題目也是我跟幾個策劃人員一起想出來的,故意選了一個比較誘人的題目,叫《柏拉圖式愛情》。當然我還是希望回到嚴肅的學術問題上,我的目標比較簡單,就是給大家把柏拉圖式的愛情原原本本地還原一下,看看柏拉圖的愛情觀究竟是什麼樣的?以及對於我們有什麼意義?如果我們願意從裡面汲取一些什麼東西的話。
  • 柏拉圖式愛情(精神愛情)
    愛你是曾經不愛你是以後至尊寶說: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精神戀愛:柏拉圖式愛情,也稱為精神戀愛,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愛情,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
  • 柏拉圖式的愛情
    如果大部分的愛情是在風趣的午後談天裡產生的,情侶在交談時微笑著拾起對方掉落在肩膀上的頭髮,偶爾溫柔地執起對方的手,離別時雙方互換一個頰吻,不用擔心那個吻會太潮溼或火熱,那麼,我們一般會以「柏拉圖式的愛情」來形容那種關係。這其實是天大的誤解,因為柏拉圖關於理想而真實的愛情的看法是多面性的,絕對不能化約為不帶任何性慾的心靈關係。
  • 「柏拉圖式愛情」到底是什麼樣的?
    當時的宗教勢力如日中天,柏拉圖儘量少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保護自己。柏拉圖的思想內容涵蓋的面積非常廣,包括對世界的本質的看法、對自身心靈的關注,還有對愛情、對美學、對國家、對法律的諸多討論。
  • 「柏拉圖式的愛情」
    人們以為愛情只是男男女女,如痴如醉,金錢,衣服,相貌與身體。古希臘推崇知識與美德的交流,認為最高貴的是男人之間的愛。男人具備兩種生育能力。一種是身體的生育能力,一種是心靈的生育能力。身體的生育能力是平凡生命期望實現永生的途徑,而心靈的生育能力孕育智慧和美德,詩人和劇作家、哲學家因具備這種能力而令人欽慕。
  • 有誰能懂柏拉圖式的愛情?
    1.理想式2.純精神3.雙方平等4.完美5.自由1.理想式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一種理想式的愛情觀。理想式的愛情觀比喻極為浪漫或是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第一個觀點最常被使用,但其實是一個誤解。這誤解來自於柏拉圖的一個有名的著作「理想國」。該書探討如何建構一個理想的國度,因其或許過於理想化而難以實現,故有人以此來詮釋何謂柏拉圖式的愛情。不過後來大家都這麼用,也算是另一個意義了。另一個意義就是,站在愛人的身邊,默默地付出,默默地守候。
  • 這是只屬於柏拉圖式愛情的浪漫
    你認為最好的愛情是什麼?是對一個人的全部佔有,還是兩個靈魂的深度容納?一直很喜歡安妮寶貝在《薔薇島嶼》裡寫的一段話:「最好的愛情是兩個人彼此做個伴。不要束縛,不要纏繞,不要佔有,不要渴望從對方身上挖掘到意義,那是註定要落空的事情。
  • 你了解柏拉圖愛情嗎,當今社會是否真實存在柏拉圖式愛情。
    並稱為「古希臘三賢」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三個人在哲學方面的造詣都很大。有一種戀人之間的關係叫做柏拉圖式戀愛不知道你是否聽過?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這種只追求精神上的戀愛在當今社會能存在多少?
  • 柏拉圖式愛情——是精神戀愛,還是同性戀?
    說到「柏拉圖式愛情」,人們總是和「精神戀愛」畫上等號。15世紀時期,義大利哲學家馬爾西裡奧·費西羅(Marsilio Ficino)最早提出「柏拉圖式愛情」這一術語,並作了相應解釋:柏拉圖式愛情是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而後,這種說法被廣為流傳。
  • 柏拉圖式的愛情:我們需要一個靈魂伴侶
    她說,她愛上的這個大叔純粹是柏拉圖式的愛戀,就像是一場靈魂的遭遇。我很耐心的聽她講完她的困惑問道:「你覺得什麼是愛呢?」她猶豫了一下說到:「愛,就是互相心動頻率的契合。」我又問她:「既然你愛這個大叔,你們以後準備在一起嗎?」她說,她不知道。當我們當代人在面臨很大的社會壓力下很難找下一個心動的時刻,更何況這個女孩如果選擇和這個大叔在一起可能會面臨來自各個方面的輿論壓力。
  • 愛情深探:如何正確理解柏拉圖式愛情?
    柏拉圖式愛情,一般指精神戀愛,沒有肉體的接觸。但實際上,柏拉圖並不排斥身體的愛欲,柏拉圖式愛情,並非人們通常以為的那樣,而是有著不一樣的內涵。柏拉圖關於愛的討論多見於《會飲篇》《菲德羅篇》。《會飲篇》中,多位當時有名的人物聚在一起歡飲,依次對愛發表見解。這裡面,喜劇作家阿里斯託芬的表述很有意思。
  • 柏拉圖式的愛情,你羨慕嗎
    影片以動漫式的動態圖加柏拉圖《會飲篇》中的句子開啟,「古希臘人認為,人類曾經有四條胳膊、四條腿,並且由兩張臉形成了一個頭,那時的我們很幸福,我們是完整的,因為太完整了,神害怕,我們的完整性會妨礙我們對神的崇拜,於是就把我們一劈為二,讓分開的兩個自己在地球上痛苦地遊蕩,無休止的渴望著我們靈魂的另一半,據說人們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時,會有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來合二為一,沒有比這能讓孤獨的一半更加喜悅了
  • 柏拉圖式愛情:無關風花雪月,只有精神戀愛,你們相信這種愛情嗎
    相信大家都曾經聽說過柏拉圖式的愛情,但是卻有很多的人都不懂他的意思,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許多的人更多的只是因為生理需求,可能兩個人之間沒有感情上的交流,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生理需求的這種戀愛更加符合現代化城市的人的步伐,因為沒有多少人有時間有精力去談一場戀愛,進入社會並不像在學校的時候,有大把的青春和時間可以和喜歡的人一起春花雪月
  • 通俗解讀愛的本質以及柏拉圖式愛情的現實意義
    那什麼是完美的愛情?我認為很簡單,在愛情中的兩個人都能認識到愛的本質,並仍然在一起,那麼這兩個人的愛情就是完美的。每年的214情人節,七夕情人節情侶們異常熱衷,因為這背後悽美的愛情故事,是每一對情侶對美好愛情的期許。但是,有的情侶過了情人節怎麼就分手了呢,原因五花八門,男朋友不浪漫,沒買花,沒買巧克力,沒給她發紅包。
  • 蔡琴長達十年的無性婚姻,哪有什麼柏拉圖式的愛情!
    可是婚後,楊德昌卻對蔡琴說:我們不應該褻瀆愛情,愛情應該是柏拉圖式的。精神與心靈溝通,才是純潔的愛情。蔡琴深愛著楊德昌,也尊重楊德昌的想法與做法。兩人在公共場合彼此恩愛,回家確是各回各房。直到1995年,楊德昌向蔡琴攤牌,自己愛上了鋼琴家楊凱立。隨後二人離婚,便爆出了這段長達十年的無性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