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顧名思義是保護健康的產品,買保健品本質上是一種健康行為。說到保健品,我們可能就會聯想到大爺大媽被忽悠購買的一大堆「包治百病」的保健品。
實際上,生活中很多補充劑,比如鈣、鐵、維生素等不全是藥品,也有的是保健品(以下文章主要講保健食品)。比如我們去藥店買的部分魚油、鈣片、葡萄籽精華等。
同樣是補鈣補鐵
怎麼區分藥品和保健食品
家裡有小朋友的寶爸寶媽,對市場上的一些鈣片、鐵劑牌子並不陌生,在給寶寶挑選這些補充劑的時候,我們看的是品牌、含量等。
但很少有人關注,這是藥品還是保健食品。
實際上,同樣是補鐵補鈣,也有藥品和保健食品之分,我們該如何區分呢?
1、使用目的不同
藥品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
保健食品用於人體的機能,提高人體抵禦疾病的能力,改善亞健康狀態,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但是不以預防、治療疾病為目的。
藥品能夠預防、治療疾病,而保健食品屬於給健康「錦上添花」。藥品和保健食品相當於警察和保安的區別,遇到壞人保安只起輔助作用,但是警察卻可以把壞人抓起來。
2、適用人群不同
藥品的適用於有疾病的人群,而保健食品適用於特定的人群。
比如寶寶去醫院,醫生診斷寶寶缺鈣了,這個時候醫生給寶寶開的藥品鈣劑,給寶寶治療缺鈣。
而保健食品適用哪些情況下呢?
比如寶寶日常飲食不均衡,平時只吃肉不吃蔬菜,可以適當吃吃維生素來保持營養平衡;寶寶不缺鈣,但是從飲食中獲得的鈣不夠,可以給寶寶吃點保健型的鈣來「助攻」。
3、使用期限不同
藥品通常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不能長期吃,病治好了就不吃了,長期吃的藥也是遵醫囑。
而保健食品,國家規定不能有任何毒副作用,不能對人體產生任何急性或者慢性的危害,可以長期吃。
但即使保健品可以長期吃,也不能代替藥品,老年人往往怕吃藥有副作用,被忽悠吃保健品,該吃藥還是得吃藥。
4、生產要求不同
藥品,需要經過大量臨床驗證,並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審查批准,有嚴格的適應症,治療疾病有一定療效。
保健食品沒有治療作用,僅檢驗汙染物、細菌等衛生指標,就可以上市。
維生素類藥品,在製藥廠生產,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要求高,比如空氣清潔度、無菌標準、原料質量等,需要達到GMP標準(藥品生產質量規範)。
而保健食品,可以在食品廠生產,生產標準比藥品標準低。
2、如何區分藥品和保健食品?
說了這麼多區別,我們給孩子吃的鈣劑是屬於藥品,還是保健食品呢?
首先,看標識!
保健食品標識認準「藍帽子」,國家規定保健品在包裝或標籤上方必須標有「藍帽子」標識,沒有藍帽子就是虛假的保健品。
而藥品在包裝上可以看到「國藥準字」,藥品分處方藥(標識Rx)和非處方藥(標識OTC)。
其次,看批准文號!
保健食品包裝上可以看到國家藥監局的批准文號:國食健字G(J),字母G代表國產,J代表進口,或者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准文號:衛食健字或衛食建進字(進口)。
而藥品的包裝上可以看到批准文號:國藥準字H(或Z.S.J.B)+8位數字,字母H代表化學藥品、Z代表中成藥、S代表生物製品、J代表進口藥品國內分包裝、B代表保健藥品。
所以,可以查看下包裝哦!如果想要辨別買的藥品或保健品真偽,還可以登錄CFDA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