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購兒童藥品保健品盲目使用添風險

2021-01-07 齊魯網

  奶粉、玩具、衣服……今年初剛當上媽媽的楊女士早在女兒出生之初就在網上「海購」了一大堆國外的嬰兒用品。最近,聽說一位閨蜜將到澳洲出差,楊女士又列出了長長一串嬰幼兒非處方藥和保健品清單,想請閨蜜代購。記者發現,時下無論淘寶還是其他網絡銷售平臺都有很多從事海外藥品代購的商家,尤其是一些經營母嬰產品的商家,魚肝油、DHA、鈣劑、退燒藥、止咳藥等,都賣得很火。對此,不少兒科專家表示,絕不鼓勵海購藥品的做法,「當中有很多潛在風險和安全隱患。」
現象
海購退燒藥和國產藥成分一樣
劉女士的兒子2歲,和眾多80後媽媽一樣,劉女士自懷孕起就熱衷「海購」、「海淘」,在朋友圈裡可謂「達人」。前幾年,含有布洛芬的退燒藥美林,因為致盲而在美國遭遇天價索賠。這一事件讓眾多家長對這種退燒藥產生了畏懼。因此,為了兒子的安全,劉女士專門託英國的親戚,給兒子購買了一種名為CALPOL的退燒藥,這種非處方藥的說明中特別聲明「不含布洛芬」。
上個月,兒子發燒,體溫達到了39℃,劉女士趕緊拿出了英國買來的退燒藥給兒子服用。然而服藥一個多小時後,孩子的熱度仍然沒有退下來,按照藥盒上的說明,劉女士在隨後的8個小時裡又給孩子用了兩次藥,依舊無效。當天夜裡,看著體溫竄到40℃的孩子越來越難受,劉女士趕緊帶著孩子到醫院急診。當劉女士拿出「英國退燒藥」向醫生諮詢時,醫生看了一眼說:「怎麼這麼多家長迷信這個藥,你已經是今天第三個問我的人了,這種藥雖然不含布洛芬,但其實和我們常用的泰諾林或泰諾混懸液成分是一樣的,都含有對乙醯氨基酚。而這類退燒藥的退燒效果有時就是會慢一點。」
聽著醫生的話,劉女士傻了眼,自己不辭辛苦買回來的海外退燒藥,竟然就是普通的「泰諾」,在國內藥店,20元錢左右就能買到。
問題
海購藥品,出了問題追責難
近年來醫生幾乎都碰到過家長拿著海購保健品或藥品來諮詢。該科的崔其亮主任認為,海購藥品的做法絕不值得提倡 。「很多家長此舉的初衷是擔心國內的藥品安全,但其實海購藥品風險更多,隱患更大。」崔其亮分析說,首先這些所謂海購藥、代購藥都是沒有經過國家藥品監管部門的許可和法定程序而進入中國的,萬一在使用過程中發生了不良反應,追責和索償不知從何談起。尤其是一些在網絡上銷售的海外藥品,是真貨還是假貨,保質期是否可靠等都讓人生疑。而很多藥品對運輸和保存條件是有比較嚴格要求的,而家長託親戚朋友遠道重洋帶回來的藥物,是否符合運輸要求值得商榷。
其次,海外購買藥品的英文說明書,對於沒有一定藥理專業背景的人來說,要完全讀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說明書上往往有大量關於藥品副作用、不良反應和使用注意事項的信息,不仔細閱讀的話,無疑為用藥安全埋下了隱患。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西方人種和亞洲人種體質、體格不一樣,他們體重普遍比亞洲人重一些,藥的劑量、給藥的方法、給藥的途徑、療程都會有差別。
崔其亮認為,目前經過國家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後上市,並在臨床上使用了很多年的兒科藥物,其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雖然含布洛芬的退燒藥在美國出現過較嚴重的不良反應,但目前國內還沒有過類似的報導。」
提醒
海購保健品
使用前要做足功課

至於海購的保健品,廣醫三院兒科副主任醫師譚小華說,最常見的是魚肝油和鈣劑。雖然比起海購藥品,海購保健品的風險相對沒那麼高,但譚小華認為,家長在給孩子使用前也一定要做足功課。「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劑量會不會超標。」譚小華舉例說,像維生素A,國內嬰幼兒一天的攝入量一般是1000~1300國際個單位,但有些國家在地域、飲食特點的影響下,保健品為了加強作用,維生素A的含量會達到2300個單位,而一般的嬰幼兒配方奶中,通常也含有維生素A,兩者疊加起來,每天的量肯定超過了1500個國際單位。「雖然距離維生素A中毒量還差很遠,短期來說,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但長此以往,肯定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有影響。」
除了維生素A,維生素D也存在類似問題。例如有不少家長愛給孩子吃一些進口的維生素D鈣片,但如果孩子同時還在吃魚肝油等,那就要注意每天攝入的總維生素D含量是否會超標。因此,家長在給孩子使用海外購買的保健品時,一定要把成分弄清楚,並仔細計算劑量。
支招

  順勢療法
可以借鑑但不可依賴
不少熱衷「海購」的媽媽們發現,海外代購兒童藥品經常會使用一個宣傳詞——順勢療法,其中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大約90%以上的藥品都是順勢療法的藥。
譚小華說,順勢療法、自然療法等在國外確實很流行,而所謂的順勢療法藥物,很多時候就是維生素。作為兒科醫生,她鼓勵家長們多了解這類療法。「中國父母與外國父母在對待孩子生病這件事上,認知和態度確實有很大的差異。」譚小華說,中國的孩子一生病,大多數父母恨不得馬上給他們吃藥,讓他們快快好起來,一發燒就趕緊退燒,一咳嗽就趕緊止咳。但國外的孩子生病後,父母和醫生的理念都是儘量不用、少用藥物幹預,通過喝水、休息等自然的療法,讓孩子的身體自己痊癒。
不過譚小華同時也提醒,順勢療法可以借鑑,但不能依賴。孩子生病了,家長最重要的是注意觀察。同樣是發燒,如果孩子出現精神不好、氣促、呼吸困難等症狀,就要及時就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

0531-81695052

,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重金海購兒科藥 體質不同盲目添風險
    重金海購兒科藥 體質不同盲目添風險 時間: 2014-04-17 10:44  來源: 廣州日報   編輯: 家長都覺得國內藥品不好,都去國外買,亞洲人與西方人體質不同,海外購藥不見得好用,盲目更添風險。
  • 海購兒童藥受熱捧 海淘藥品4大隱患
    專家:海淘藥品隱患多、追責難  記者在廣州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兒科採訪時了解到,近年來醫生幾乎都碰到過家長拿著海淘保健品或藥品來諮詢。該科的崔其亮主任認為,海淘藥品的做法絕不值得提倡。崔其亮說:「很多家長此舉的初衷是擔心國內的藥品安全,但其實海淘藥品風險更多,隱患更大。」
  • 全身麻醉和鎮靜藥品說明書變更 警示3歲以下兒童使用風險
    中國網財經7月18日訊 昨天,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來自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消息,消息稱批准全身麻醉和鎮靜藥品的說明書變更,警示3歲以下兒童的使用風險。修改內容包括:1.增加新的警告信息,提示長時間或在多次手術或操作中暴露於這些藥品可能會對3歲以下兒童的大腦發育產生不良影響。2. 在「孕婦和兒童用藥」部分增加以下信息:動物實驗發現,動物幼崽和妊娠動物暴露於全身麻醉和鎮靜藥品3小時以上,會導致處於發育狀態的大腦丟失大量神經細胞,這一現象將對幼崽的行為或學習產生長期的不良影響。
  • 美國警示全身麻醉和鎮靜藥品影響兒童大腦發育風險
    千龍網北京3月6日訊 日前,2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發布警示信息,在小於3歲兒童和孕晚期女性手術或其他操作過程中重複或長時間使用全身麻醉和鎮靜藥品可能影響兒童大腦發育。
  • 鈣也分藥品和保健品?給寶寶補鈣,買哪種更好?
    保健品,顧名思義是保護健康的產品,買保健品本質上是一種健康行為。說到保健品,我們可能就會聯想到大爺大媽被忽悠購買的一大堆「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實際上,生活中很多補充劑,比如鈣、鐵、維生素等不全是藥品,也有的是保健品(以下文章主要講保健食品)。比如我們去藥店買的部分魚油、鈣片、葡萄籽精華等。
  • 保健品是藥品嗎?和藥品又有什麼區別呢?
    市場上所賣的保健品其實就是保健食品,主要用於調節人的生理機能。那麼保健品屬於藥品嗎?和藥品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1、保健品適用範圍比較全面,適宜各類人群服用。藥品適用範圍比較狹窄,只適宜疾病類人群服用。
  • 我們平常吃的保健品到底是「藥品」還是「食品」?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來越注重養生,鹿茸、冬蟲夏草、雪蓮等經常被作為滋補保健品食用。但對於這些可食用的保健品,到底是藥品還是食品,很多消費者並不了解,遇到相關的權益糾紛也無所適從。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我們身邊的「保健品」。
  • 肽與藥品、保健品之間有什麼聯繫,區別又在哪裡?
    那麼在應用之前,我們還需要有一定的辨別能力,即弄清楚肽與藥品、保健品之間有什麼聯繫,它們的區別在哪裡? 首先,從概念入手了解肽與藥品、保健品的不同之處 肽:肽類可分為蛋白飲料(粉劑、液劑)和藥品。
  • 蚌埠市三院兒科專家:千萬不要盲目迷信海淘兒童藥物
    迫不得已選擇海淘兒童藥品採訪中,淮河晨刊記者了解到,一些家長選擇海淘、代購兒童藥品一方面是「朋友推薦的」,另一些家長表示自己更信賴國外的藥品,認為相對安全,副作用更小,還有一部分家長則是提心弔膽地在使用。「孩子一生病,最忙的是家長,特別是給孩子餵藥的時候,跟打仗一樣。」
  • 寶寶貨架保衛戰:如何正確區分兒童藥品與保健食品?
    >寶寶貨架保衛戰:如何正確區分兒童藥品與保健食品?究其真正原因,主要是因為很多父母對藥品與保健食品的理解有一定偏差,將保健食品當做藥品服用,並沒有科學的概念和系統的認知。  今天,我們一起來跟隨育兒專家探討關於兒童營養補充劑,到底該選擇藥品還是保健食品呢?
  • 保健品、保健食品、藥品如何區分?專家走進校園開展科普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馮松齡)「保健品不都是食品,保健食品有藍帽子,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保健食品不能代替均衡膳食。大家記住了嗎?」6月28日,在2019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主題日活動上,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李可基教授為現場師生傳授保健食品及營養健康知識,教授大家如何區分保健品、保健食品、藥品。↑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現場,北京育才學校的師生把自己選取的保健品檢測樣品交給執法人員,目睹現場檢測,以進一步認識保健品特點。
  • 兒童藥品說明書語焉不詳 家長很糾結
    近年來,隨著在藥店選購非處方藥的人越來越多,沒有問診醫生「囑咐」後,藥品說明書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然而「不良反應、禁忌和注意事項」,本應是藥品說明書的重要內容,卻寫得模糊不清,有的直接標註「尚不明確」,意思是讓病患者自己去琢磨。
  • 775萬瓶日本「網紅」感冒藥被召回:海淘藥品風險有多大?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深度丨775萬瓶日本「網紅」感冒藥被召回:海淘藥品風險有多大?跨境購買的漢方藥品也出事了。據央視財經報導,近日,日本一款廣受本土和海外市場歡迎的「兒童感冒糖漿」系列產品,宣布要大規模召回約775萬瓶。
  • 輔酶Q10是保健品還是藥品?
    先說一下答案:輔酶Q10是一個「跨界產品」,既有藥品,也有保健品,在化妝品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堅果類: 如花生、胡桃、腰果等另外如果想補充輔酶Q10,國內的朋友,建議還是選擇國藥準字號的OTC類產品購買服用,保健品質量參差不齊,有的連「國食健字」都不是,只是普通的通過QS的食品級,研究不充分,質量要求不高,很難選到真正好的健字號。
  • ...藥水 出境遊不宜盲目購買「網紅藥」-網紅藥 出境遊 麵包超人...
    原標題:出境遊不宜盲目購買海外「網紅藥」  「咳嗽藥、眼藥水、減肥藥、抗過敏藥……」春節是出境遊的高峰時節,不少社交媒體上熱傳的購物清單,寫滿各類出境遊「必買」的「網紅藥」。如今的出境遊,除奢侈品、化妝品外,越來越多消費者將海外藥品加入購物清單。  這些「網紅藥」真有這麼神?事實上,不少網友曾吐槽海外購藥遭遇的「坑」。
  • 家長要警惕風險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藥學部藥師譚勝藍說,孩子出現發熱咳嗽的情況很常見,如果沒有與可疑或者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接觸,通常是由普通感冒病毒引起的,為了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在家觀察兩天的做法是可取的。但如果是3月齡以下的孩子或者孩子症狀很嚴重,就一定要及時就醫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一些家長因不敢去醫院,自行購藥給孩子吃,甚至給孩子濫用成人藥物,其實暗藏很大風險。
  • 挑選保健品?你必須Get的核心知識!
    據速途研究院發布的《90後養生報告》,國內長時間使用保健品的90後佔比21.9%,偶爾使用和有意向使用保健品超過7成,只有絕小部分人排斥保健品。保健品,即「保健食品」。在美國被叫做膳食補充劑(Dietary Supplement),歐盟稱之為食品補充劑(Food Supplememt)。
  • 氯黴素滴眼液危害由來已久 自行使用風險大
    使用頻繁副作用大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召回天津萬嘉藥業生產的16批次氯黴素滴眼液。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眼科專家柯寧稱,幾年前,氯黴素滴眼液對人體的危害已頻見學術界報刊雜誌。
  • 對保健品市場不是一棍子打死,但要乾乾淨淨
    讓保健品市場清清爽爽,監管部門該出手時要出手。   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為便於保健食品與普通食品和藥品的區分,今年將研究借鑑菸草標籤管理方式,在保健產品標籤顯著位置標註「保健食品不具有疾病預防、治療功能」「本品不能代替藥品」等警示語。   市場監管總局強調,食品安全監管將堅持嚴字當頭、重典治亂。
  • 考拉海購推出會員定製寵物盲盒,9.9元專享
    考拉海購推出會員定製寵物盲盒,9.9元專享 「我不知道我買的是啥,但就是樂意買」。近年來,盲盒既是現象級消費,也是青春哲學。不僅年輕人愛玩,連寵物界也開始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