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又叫羊肚菜、羊蘑、羊肚蘑,因為它的外觀像羊肚固得其名。羊肚菌是一種珍貴的食用品種,營養價值很高,由於需求量大,市場價格一直在上漲,已發展成人工種植。讓我們來看看如何種植羊肚菌。
1.種植模式
種植羊肚菌最常用的方法是覆蓋。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防止積水和保溼。雨水可以沿地膜向溝渠流動,即使下雨很長時間,也不會破壞溝上的菌絲。此外,它還能避免強光的影響,這有利於土壤絕緣,而且對羊肚菌的生長非常有利。
2.增長條件
羊肚菌需要種植在中性或微鹼性土壤中,土壤ph值在6.5-7.5左右需要肥沃,透氣,易於保溼。 還要注意溫溼度,羊肚菌適合生長溫度在20度左右,溼度在70%左右%。 羊肚菌的發育不需要任何光照,強光可能會影響菌絲的正常生產,因此需要提供弱光環境。
3.栽培配方
配方參考:75%木屑、20%麩皮、1%磷肥、1%石膏、3%腐殖質、1%益福源蘑菇生態珍品。調整配方後,按1:1.3的比例混合水,再用專用塑膠袋發酵20天,每袋裝500克左右。裝完後進行高溫殺菌處理,然後在接種菌絲中,一般採用兩種接種方法。然後將菌絲體放在22~25度的養殖室中,1個月後即刻種植。或直接購買菌種。
4.耕地整理
先用鬆土機松耕地,鬆土深度在20釐米以上,再作床。 正常邊界寬100cm,排水溝寬30cm。 羊肚菌種植在溝面上,溝面挖兩個種植溝,種植溝之間的距離為50釐米,溝深6-10釐米,溝寬約20釐米。種植溝的培養材料為2-3厚cm,製作培養材料的方法是利用楊樹,橡樹,果樹等的木屑經高溫殺菌後澆水溼潤,含有大量的碳元素,氮元素和微量元素,有助於羊肚菌菌絲,菌核和果實實體的生長。
5.播種方法
時間通常是每年的10月至12月,在文化材料上傳播這種壓力。 播種前將菌种放入鍋中攪拌,使菌種能夠播種。 菌種的種量為每畝200公斤,播種時應將菌種均勻準確地撒在培養料上。 播種後菌株可覆蓋,覆蓋厚度3-5cm,覆蓋後澆水結束。
6.蘑菇生產周期管理
最適生長溫度為12℃至15℃,當溫度低於10℃或高於18時,羊肚菌結實℃生長減慢。 蘑菇期要求*土壤相對含水量控制在50%-70%,使羊肚菌能順利生長。 除*土壤溼潤℃外,菇棚還應保持溼潤的環境,空氣相對溼潤℃在85%-90%為菇產最佳。
7、雜草管理
羊肚菌可以和雜草共生,日常可以不做鋤草工作,原因是第一鋤草難度較大,容易傷害到土裡的菌絲,影響其生長。第二因為雜草可以為子實體的生長起到遮陰的作用,鬆土和除草一樣可能會破壞羊肚菌的菌絲,影響出菇。
羊肚菌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生長,目前我國發現的羊肚菌的種類有二十多種,不過目前人工進行種植的羊肚菌主要是梯稜羊肚菌和六妹羊肚菌,大家可以根據當地環境,選擇適宜的品種栽種。
本文由飛龍大棚保溫被整理髮布-如有雷同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