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固廢網訊:碎豬骨與大塊骨頭「同垃圾不同命」
一煲湯裡不同的湯渣,分分鐘「同垃圾不同命」,各有分類去處。按照2019年版廣州市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以下簡稱「新版指南」),今天《廣州日報》垃圾分類「敲黑板」欄目,帶你看看餐廚垃圾分類有哪些易混淆垃圾。
根據新版指南,廣州垃圾分類餐廚垃圾中有眾多細分。例如一碗椰子燉湯,就包含了兩種不同類的垃圾,椰子殼在新版指南中屬於其他垃圾,碎骨、湯渣則是餐廚垃圾,所以在處理湯渣時,就要注意分類。
例如受廣州人喜愛的「紅蘿蔔玉米煲豬骨湯」,垃圾分類也考倒不少人。如果豬骨頭是大骨頭,那就屬於其他垃圾,如果骨頭被咬碎或者被切成碎骨,那就屬於餐廚垃圾。玉米粒屬於餐廚垃圾,但如果是玉米棒,則是其他垃圾,不能混入餐廚垃圾扔放。然而,大骨頭要到什麼程度才算大骨頭?多碎才算碎骨頭?新版指南沒有明確說明。
對此,廣州市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湛江就對廣州新版指南作說明時表示,為何出現上述湯渣「同垃圾不同命」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對終端處理設備作出的不同考慮,他說:「大骨頭由於體積大而且堅硬,容易造成終端處理機器損壞,因此不宜歸入餐廚垃圾。」
類似情況還有果殼和水產貝殼。新版指南中,飲食相關原屬餐廚垃圾的動物筒骨、豬羊牛頭骨等大塊骨頭,榴槤殼、椰子殼、瓜子殼等果殼,粽子葉、玉米衣、玉米棒、生蠔殼、扇貝殼等水產殼類,通通被「開除」出餐廚垃圾而歸入其他垃圾;但和植物相關聯的水培植物,以及湯渣和碎骨頭,魚、蝦、蟹和它們附屬的骨殼,依然被歸類在餐廚垃圾中。
分類提示
市民可根據新版指南和登陸廣州城管公眾號裡的垃圾分類欄目查詢系統,查詢餐廚垃圾的分類方法。
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分類管理處負責人表示,在投放餐廚垃圾時,可將水分湯汁瀝乾後再投放進餐廚垃圾桶中,並鼓勵市民將裝食物的一次性塑料餐盒洗乾淨後再投放至可回收物桶內;在投放有害垃圾時,應輕放勿讓容器破損導致有害物質撒漏;可回收物除了可投放進藍色可回收物桶外,還可集聚一定數量後讓社區資源回收點、智能回收機及APP聯繫回收機構收購,做到「能賣拿去賣」;對於不能準確判斷類別的垃圾,可視為其他垃圾並投放至其他垃圾的灰色垃圾桶中;對於大件垃圾和電子電器產品,市民應聯繫回收機構回收或者將大件垃圾和電子電器產品送至指定回收點。
對於沒收錄進指南和查詢系統的其他廢棄物,城管部門將在日後根據實際情況增補進名錄,並根據處理技術適時調整分類類別。
原標題:解讀餐廚垃圾分類中易混淆的垃圾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