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懷孕期間,孕媽媽自然是小心呵護著自己的小寶貝,生怕胎寶寶受到一點傷害,但有時候,胎寶寶就像故意和媽媽開玩笑一樣,越是小心,胎寶寶就越容易出現問題。
孕期保胎治療,會不會保出「胎兒畸形」?
小黃在自己懷孕2個月的時候,就出現了「見紅」的情況,被醫生診斷為「先兆流產」,讓她接受保胎治療。
回到家裡,婆婆聽說小黃要保胎的消息,就覺得是醫院在故意賺錢,說:「是兒不死,保什麼胎!再說保胎還得用藥打針,影響胎兒,容易生下畸形兒」。
小黃聽到婆婆這麼說,自己頓時也沒有了主意,上網查發現確實也有因為孕期保胎治療而生下畸形兒的新聞,所以對於要不要保胎,自己也開始拿不準了。
哪種情況下需要保胎?
「保胎」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是很陌生,在孕期,當胎兒出現流產或者早產跡象時,醫生會通過藥物來認為幹預,讓胎兒可以繼續在母體子宮內妊娠。
就像明星徐若瑄在孕期,由於自己年齡過大,整個孕期都需要在床上保胎,而且還打了300多針的保胎針,最後才成功生下了兒子。
對於孕期保胎用藥會出現胎兒畸形,其實是有歧義的。科學的保胎和生出畸形兒沒有必然的聯繫,這是因為保胎使用的保胎藥物,就是我們常說的「黃體酮」。
尤其像那些孕早期保胎的孕婦,很多都會由於自己黃體酮功能不足,無法產生足夠的孕激素,導致的出現「先兆流產」的情況,而注射黃體酮是保證胎兒繼續發育的直接辦法,而不會對胎兒有影響。
而且,保胎的時間也是有要求的,原則上為兩個星期,如果保胎兩個星期之後,胎兒的情況還是不好,那麼很可能是胚胎發育異常,需要進一步檢查,再做處理,最壞的結果就是終止妊娠。
保胎針也並非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
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把握,保胎的成功也很很多因素有關,並非是百分之百的,只有在保胎過程中多方努力,才能提高保胎效率。
1)臥床休息
在保胎期間,醫生都會叮囑要注意休息,但並非是完全臥床,可以小範圍地動,但像長時間的中高強度的運動,還是要避免。
2)不增加腸胃負擔
在保胎期間,飲食方面也要注意,多吃一些營養的食物,既能保證營養,又能利於藥物的吸收。
3)保持良好的心態
孕媽的精神狀態直接關係到保胎的成功率,所以在保胎期間一定要有一個穩定的心態。
拓展閱讀:這幾種情況下,不要強行保胎
1. 胚胎發育異常
生命都有優勝劣汰的原則,孕期先兆流產,有80%-90%的原因都是染色體異常,這樣的胚胎自然不能在子宮內發育成熟,絕大對數都在早期就自然死亡了。
所以這樣的胚胎即使保胎,也沒有生存的意義,強行保胎,還容易危及母體,所以還是順其自然比較好。
2. 子宮環境不佳
很多女性經歷過多次人流,子宮內膜嚴重受損,不利於胚胎的發育,所以也不建議強行保胎。
3. 孕激素分泌不足
孕激素缺乏主要是黃體酮缺乏,這個時候使用保胎治療是正確的,但不能盲目地使用保胎藥,用藥過度也會對胎兒有影響。另外,補充黃體酮也有時間段,如果一段時間後情況沒有改善,那麼很可能也是胚胎的質量不好,最好也要選擇放棄。
寫在最後:
保胎是孕期使用恰當的保胎藥物來幫助胎兒發育的,不會造成傷害,所以一旦在孕期出現「流產」的情況,孕媽還是要遵醫囑,儘快地保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