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貓咪身價上萬?一隻狗去趟醫院做小手術花費3000元,養寵物家庭在愛寵身上花費能達到多少?據介紹,2015年,江蘇全省寵物平均年消費為1600元/只,寵物經濟規模已超過300億元。記者走訪了解到,養寵家庭中的寵物花銷在家庭支出中佔比龐大。寵物食品、保健、美容甚至是榮譽等精耕細分,對不少家庭來說,寵物消費已成為堅挺的生活剛需。根據抽樣調查,全國現有主要寵物約2億隻,其中有1.2億隻寵物狗、8000萬隻寵物貓。江蘇擁有寵物的數量在全國排前三,佔總量的1/10左右。
備有專門的衣服和籠子 帶狗狗看病花費3000多元
養寵帳單
秦大爺這幾天心情格外好,因為寵物狗樂樂又回來了。事情還要從一年前說起。一次偶然的機會,秦大爺的朋友家因為兒媳婦懷孕了,打算把家裡養了好幾年的寵物狗樂樂送人,秦先生跟老伴一商量,女兒女婿都在外地工作生活,平時就他們老兩口,退休後的生活確實比較空閒。
「我們以前沒養過寵物,特地上網搜索了一下看怎麼養,你別看衣食住行還挺講究。」樂樂的到來給老兩口的退休生活增色不少,樂樂是一隻日本秋田犬,雪白的毛,大大的眼睛,十分可愛。「夏天基本上每天都會給它洗澡,冬天一個星期洗一次,還專門買了籠子和衣服,還有狗糧。但是發現它對狗糧不是很感冒,還是喜歡啃骨頭什麼的,所以隔三差五家裡就會買點骨頭。」
雖然洗澡和食物都可以DIY,但是半年前樂樂的嗓子裡長了一個囊腫,老兩口帶著它去了寵物醫院,幾趟下來,花掉了3000多塊錢。節省慣了的秦大爺和老伴兒心疼了很久,再加上由於家住老小區,因為要帶樂樂大小便以及遛彎兒,每天都要爬7樓,這讓本來腿腳就不是很方便的秦大爺有點吃不消。幾次猶豫之後,秦大爺把樂樂送回了原來的主人家,但卻沒想到,「感覺像一個家庭成員突然離開了一樣」,老伴兒更是成天唉聲嘆氣,秦大爺說這個時候他才理解了別人說的「輕易不養寵物」這句話的意思。最終,秦大爺還是從朋友那裡抱回了樂樂。
養貓兩個月電費上千元
生病還給按摩穴位
南京本地「貓咪發燒友」趙銳瓊在南京開設了一家叫做瀟文名貓的寵物店,已經是3歲孩子媽媽的她告訴南京晨報記者,自己在貓身上花費的心血可能比孩子還要多。
因為擔心成品貓糧含防腐劑,小貓入口的東西她全部自製:澳洲進口牛肉、海魚、新鮮雞肉,和南瓜、土豆一起打泥蒸製,再加入價格不菲的寵物營養品,有時對牛肉品質不滿意,她甚至直接把給女兒買的嬰兒食用牛肉泥當貓糧原料。
趙銳瓊跟記者算了一筆帳,給貓買的進口k9高檔貓營養糧500g要150元,一個月一隻貓要吃掉1500多元,而貓的「如廁」問題也燒錢,咖啡貓砂、豆腐貓砂、松木貓砂,維他命洗浴液等等,貓咪的清潔費用也要大幾百元。有的專門購買供貓洗澡烘乾的「桑拿房」要近萬元。
「最主要是感情和經歷的投入。」趙銳瓊參加比賽的貓是自己精心繁育的斯芬克斯貓,樣子很概念化,全身沒有毛髮,乍看像一隻被剃光了毛的粉色羊羔。因為沒有皮毛保溫,這種貓對溫度溼度的要求特別高,家裡必須常年24小時開著空調並且不能關,春節兩個月電費1000多元。「有一次停電,小貓挨個凍生病了,連續4個晚上沒法合眼看著,把跟爸爸學的中醫推拿用上,給貓按足三裡穴位,每隻都要數81下才放心。」趙銳瓊唏噓道。
南京貓咪大賽104隻名貓 平均身價超2萬
貓咪經濟
上周末,南京江寧一家商場內,來自全國多個城市的貓咪繁育人,帶著十多隻名貴品種的貓趕來參加第四屆南京CFA國際名貓賽:布偶貓、英國短毛貓、斯芬克斯貓、挪威森林貓、美國卷耳貓……賽程兩天,賽場外圍被趕來觀賽的南京市民擠得水洩不通。在不到300平方米的參賽空間裡,參賽貓咪們在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的國際裁判手中過關斬將,根據純度、毛色、性格等逐一打分,這些貓的顏值在貓中屬於可以「爆表」的,如英短藍貓,毛色灰藍,身體渾圓,臉部扁平呆萌神似卡通;再如緬因貓,這種體型巨大的貓身長可達到1米以上,有的甚至超過大型犬。
大賽主辦方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南京賽的規模並不算大,參賽的104隻貓平均價值在2萬以上,有一隻在此前大賽中已經獲得世界排名第七的「明星貓」,身價甚至高達30萬以上。
「超級大冠軍」貓的後代
身價能暴漲幾倍
比賽中,得分高的貓咪可以領到屬於自己的獎花,但沒有任何獎金,反而每隻貓要繳納2000元的參賽費用,貓主人食宿自理。記者了解到,貓主人帶著愛貓跑全球各地參賽,一隻貓的參賽成本一年要數十萬,是什麼驅動繁育人去追著掏錢參賽?
主辦方說,這裡參賽的貓咪幾乎在一出生就都有屬於自己的血統證明,上面不僅有品種的定性,還能查詢到這隻貓強大的族譜和榮譽史,如果一隻貓的曾祖父獲得超級大冠軍的頭銜,那麼作為它的後代,身價也會暴漲好幾倍。在「貓圈」裡,好的血統代表著穩定的基因,也是擁有參賽資格的入場券。而知名貓舍的冠軍貓一窩小貓帶繁育權出售,就代表著一年的辛苦都能回本。
在大賽的參賽隊伍裡,趙銳瓊精心挑選了5隻貓赴賽,官方報名費用就要1萬元。她的貓總共奪得了5朵獎花,比賽結束,她小心翼翼地將這些紙質的獎花收好。記者 黃歡 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