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區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大會現場。
深圳晚報訊 (記者 石丹) 1月10日上午,光明區召開首次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大會,標誌著光明全面吹響從「有學上」向「上好學」的進軍號角。本次大會以現場和電視電話會議結合的形式,設置一個主會場和四個分會場同時開展。光明區委書記劉勝,深圳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立,光明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周榮生、光明區政協主席李世清等出席會議。光明區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負責人、光明集團企業代表,區各學校幼兒園代表參加。會議由區委副書記、區長候選人、區政府黨組書記蔡穎主持。
到2025年,光明區將新增基礎教育學位6.88萬座,包括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4.94萬座、新增幼兒園學位0.8萬座、新增公辦普通高中學位1.14萬座。
劉勝表示,基礎教育承載民生幸福、關乎千家萬戶、關係光明未來。全區上下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以超常規的速度,加快打造與世界一流科學城相稱的高品質教育,以奮鬥者的姿態趕超奔跑,全力推動光明基礎教育實現高質量高顏值發展,打造一批質量高、叫得響的名校,培育一批有能力、有水平的名師,創建一批有影響、有分量的名課,產出更多有理想、有追求的優秀學子,做不負光明教育的追夢人。
藍圖
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4.9萬座
會議對《光明區公辦義務教育和公辦幼兒園學位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5年)》進行解讀。
為進一步優化公辦中小學及幼兒園布局結構,增加學位供給,推動區域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光明區根據全市基礎教育發展總體規劃並結合區內實際情況,制定了《方案》,提出「到2025年,光明區將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4.9萬座,新增幼兒園學位0.8萬座,全面實現基礎教育優質發展」。學位建設目標分為兩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從2020到2022年,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約2.8萬座,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約0.5萬座。將全面消除超國家標準班額現象,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擴充,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取得重大進展。
第二階段是從2023到2025年,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約2.1萬座,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約0.3萬座。將全面消除學校超核定規模辦學現象,形成資源充分、選擇多元、質量一流的基礎教育發展新格局,實現較高水平的教育現代化。
《方案》提出,要把公辦義務教育和幼兒園學位建設納入光明區「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為學位建設提供保障;優化教育布局,科學合理規劃中小學及幼兒園,促進各片區教育均衡發展;優化存量、擴展增量,創新土地供應機制,確保用地供給;加快專項規劃審批進度;改善交通環境,滿足教職工以及學生家長的出行需求。
當天下午,光明區教育系統分成八個討論組,圍繞「「強化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改革創新,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打好民辦教育規範提質攻堅戰,推進高端特色發展」「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鍛造『四有』好老師」「提升學前教育保教質量,奮力交出『幼有善育』教育民生滿意答卷」「建設一流教育服務體系,奮力交出『學有優教』教育民生滿意答卷」「打造高顏值、高品位、高質量的『百年名校』」「實施基礎教育學位保障攻堅行動,教育公平縱深推進」等主題展開充分研討並召開座談會,凝聚共識、集中智慧,共繪教育高質量發展藍圖。
跨越
區域教育高地雛形初現
光明行政區建立兩年來高度重視基礎教育發展,把基礎教育作為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石,推進力度、投入力度、質量提升成效實現「三個空前」,區域教育高地雛形初步顯現。
優質學位建設實現大跨越。兩年來,光明區新增中小學學位2萬餘個,新增幼兒園學位近1.8萬個,學位增量超過過去十年學位增量的總和。全市率先完成公辦幼兒園建設「5080」任務,引進6所市屬優質幼兒園分布在全區6個街道。高起點開辦華中師大附屬光明勤誠達學校、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深圳實驗光明學校,掀起了「光明名校潮」。
教師隊伍建設實現大提升。兩年來,光明區公開引進名校長10名,引進優秀骨幹教師107名。引進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外名校畢業生503人,研究生佔比85%以上。成立光明區教師發展中心,打造五級教師成長體系,累計開展培訓近5萬人次。光明區教師先後取得「全國優秀教師」「深圳市年度教師」「廣東省最美教師」零的突破。
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大突破。成立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光明分院,配齊配強教研隊伍,指導各學校有效開展線上線下教學,實現高效學習、科學備考。2019年全區公辦高中本科上線率首破80%,高考績效排名全市第二。2020年全區公辦高中本科上線率84.36%,穩中有進。2020年中考成績總分超過430分的考生增幅36.6%,區實驗學校一考生奪得全市唯一最高分。同時,光明區還率先在全市掛牌勞動教育實踐基地,6所學校獲評國家、省級特色學校。
光明教育將始終與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同頻奮進,打造深圳區域教育高地,全力推進新一輪跨越式發展,為光明區「爭做深圳參與未來科技競爭的第一艘「衝鋒舟』」深化根基,創造優越條件,培育一流資源,儲備未來智力,厚植「科技·生態·幸福」理念,探索出加快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的「光明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