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高品質教育,建高品質學校。今年西夏區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持續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綜合素養和教育質量,推動轄區教育高質量發展。 隨著網際網路+教育不斷推進,西夏區各學校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在銀川市中關村中學的智慧教室裡,通過搭建基礎的網絡環境和智能設備,打造了一個智能化、可視化的智慧課堂。學生們完成老師布置的習題後,可以通過人手一臺的平板電腦,將自己的習題答案上傳至老師的大屏。老師可以及時查看到所有人的答案,並通過答題情況進行更加精準化的教學。「這樣的上課方式很有趣,我們很喜歡。希望能有更多的課程到智慧課堂裡來上。」銀川市中關村中學學生蔡嘉誠說。
銀川市中關村中學數學老師張婷婷告訴記者,以前的課堂教學主要是以老師講述為主,在課堂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度、學生的反饋都比較單一。有了智慧課堂之後,學生可以自己當講解員,當小老師。「學生在這個活動中更多的是參與者,真正讓學生主動去學。」張婷婷說。
如果說網際網路+教育讓西夏區的教育教學更「智慧」,那麼「首都帶首府、海澱帶西夏」教育合作則讓西夏區的教育教學有了質的提升。
周芳是銀川市中關村小學的一名數學老師,去年10月,在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一小的學習經歷,讓她感覺收穫頗豐。周芳告訴記者,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一小的老師會帶領孩子去動手操作,並通過小組合作,以及學生獨立思考等多種方式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這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回來之後我也開始更多地帶領孩子們用動手操作、小組合作這些形式進行課堂教學,現在孩子們的思維越來越活躍了,解題思路也越來越多了。」
受益的不止周芳。自2019年以來,銀川市中關村小學共選派13名老師到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一小進行跟崗培訓,同時還邀請北京的老師走進學校進行指導,讓先進的教學理念、優化的教學模式、科學的教育方法惠及全校師生。「現在學生們的觀察思辨、表達能力以及創新的意識都有了明顯的提高。通過『首都帶首府、海澱帶西夏』教育合作,老師把北京的先進經驗,運用到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中,這樣我們就縮短了與一線城市的教研水平差距。」銀川市中關村小學副校長胡向亮說。
據了解,今年西夏區完善「N+1」京銀教育合作模式,依託寧夏教育雲平臺,建設了37個主講教室,所有中小學建成1間以上在線互動課堂,轄區中小學校教育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同時,西夏區還將持續發揮轄區16所大中專院校、21家科研機構及銀川中關村等人才資源優勢,努力打造「好教育在西夏」的發展品牌,不斷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下一步西夏區教育局將繼續深入實施開展集團化辦學,大力推進優質資源的輻射,不斷完善集團化辦學機制,另一方面大力推進網際網路+教育。在「海澱帶西夏」教育合作方面,將進一步擴大合作面,通過5個孵化基地校和8個三名工作室,以點帶面進一步促進西夏區學校的內涵發展,進一步促進西夏區教育高質量發展。」西夏區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謝小梅介紹。(銀川日報 記者 侯濤 張斌斌 付慧穎)
【來源:寧夏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