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我省奮力實現「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五年,編制好我省「十四五」規劃意義重大。大眾日報開設「為『十四五』規劃獻計策」高端訪談欄目,邀請各界權威專家談對編制「十四五」規劃、推動山東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建議。
我省「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加快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打造一批專業化、特色化職業院校。優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和培養模式。」
「『十四五』期間,我省應該建立起包括中職、專科、本科在內的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這是滿足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的重要途徑。」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丁文利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建立層次完善、結構齊全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能夠補齊人才鏈短板,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目前,山東經濟面臨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新要求,工作過程去分工化、人才結構去分層化、技能操作高端化、工作方式研究化及服務與生產一體化成為企業和技術新特徵,產品設計者和智能生產系統管理者成為崗位人才新需求。
進入新時代,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前不久,我們專題調研了濰柴動力、萬華化學、歌爾股份、中國中車四家公司的用人情況。」經過調研,丁文利發現,在用工定位上,研發設計用高等院校的學生,一線用工找高職院校;在用工需求上,一線用工普遍需要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創新型技術人才需求數量大;在用工要求上,由「體力+技能」型、向「技能+技術」型、再向「技術+創新」型人才轉變,崗位要求工人從熟練使用工具、向利用信息技術控制應用工具、再向利用工業網際網路技術控制管理整個車間的轉變。
數據顯示,2019年,我省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經濟增加值佔比達2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達40.1%,產業結構加速升級要求技術技能人才層次向上延伸,但目前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規格、培養層次不能完全適應崗位需求的變化。
對此,丁文利認為,建立完善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培養具備紮實理論基礎和較強精專能力、跨崗位複合能力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與學術型、應用型人才相互補充,可有效形成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人才鏈,助力新舊動能轉換。
「具體到『十四五』規劃,有三個建議。」丁文利教授說,「首先是加強部門聯動,進一步完善有利於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配套政策。」「十四五」期間,要加快修訂山東省職業教育條例,從法律層面強化地方政府發展職業教育的職責。加強職業院校與企業銜接,注重發揮行業組織人才需求預測、用人單位職業能力評價作用,建立產業用人信息發布平臺。
其次是統籌協調,共同推進產教融合,構建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發展格局。這其中包括,要同步規劃產教融合與經濟社會發展,將教育優先、人才先行融入各項政策;要統籌職業教育與區域發展布局,按照我省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規劃,引導職業教育資源逐步向產業和人口集聚區集中,引導各地結合區域功能、產業特點探索差別化職業教育發展路徑;引導我省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
第三是探索多種路徑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加快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丁文利建議,鼓勵開放大學二級學院轉辦職業教育本科、有條件的大企業舉辦企業大學,形成多種路徑大力發展職業高等教育的格局;系統謀劃「十四五」期間高職院校的設置,同時,鼓勵建設一批辦學規模適當、辦學特色鮮明的高職院校;加快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建立中等與高等、專科與本科等不同層次職業教育之間上下銜接、分段貫通的人才培養體系;對接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建設一批服務企業職工技能提升、服務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大型公共實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