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網訊(記者 熊瑛 馬逢萃)1月14日上午,中共安寧市委召開首場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安寧市委六屆十二次全會精神。
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宣傳部部長劉婕介紹了《中共安寧市委關於制定安寧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後簡稱《建議》)的起草過程、主要考慮和基本框架。
「結合安寧作為全省縣域經濟排頭兵的發展基礎和條件,規劃建議提出,到2035年,安寧要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成為中國西部縣域高質量發展標兵的遠景目標。」劉婕介紹。
安寧市委辦公室、市發展和改革局、市工業和科學技術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教育體育局、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參會,並就安寧「十四五」期間目標取得綜合發展實力、城鄉發展水平、民生保障能力、生態文明成效、市域治理水平五個方面 「明顯提升」的具體舉措回答記者提問。
問題一:
將重點在哪些方面踐行「新發展」理念?
建設滇中最美綠城
《建議》堅持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為統領,立足安寧實際、回應群眾期盼,踐行新發展理念。
安寧市委辦公室副主任樊巍表示,安寧將把新發展理念作為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髮展優勢的行動指南。
努力成為中國西部最具發展潛力的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打造滇中產業引擎、昆明工業脊梁;加快建成昆明新型城市化先導區;創建成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推進環境治理「五大戰役」,建設滇中最美綠城;推進共建共享,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構築現代民生體系;推進社會文明,重塑和發揚安寧精神,推動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邁進;創新社會治理,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
問題二: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包含哪些內容?
著力點在實體經濟上
「十三五」時期,安寧不斷培育壯大新的發展動能,形成了一大批經濟發展新支撐,實現了縣域綜合實力全省第一、西部前五、全國百強。
安寧市發改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忠介紹,「十四五」期間安寧將始終把經濟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抓鏈條、強主體、拓開放、促融合,夯實產業基礎,堅定不移實施「工業立市」戰略,做大做強現代服務業,做精做優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持續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著力培育技術先進、鏈條完整、競爭力強的「124」綠色現代工業集群。
進一步發展壯大城市經濟,以城聚產、以產興城、產城融合,以高端化、專業化的生產性服務業支撐先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以高品質、多樣化的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
圍繞有機農業、數字農業、品牌農業、觀光農業,抓特色產業、建數位化智能化園區、培育龍頭骨幹農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打響農產品品牌,推動高原特色城市型現代農業發展。
問題三:
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怎樣突破瓶頸?
堅持創新驅動
「《建議》中涉及工業的布局是:構築以青龍、祿脿、草鋪為主的現代工業發展區,打造石油化工、冶金及裝備製造、新材料為主的先進產業集群,著力把工業園區打造國家級石化基地、先進位造業基地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安寧市工科信局黨組書記、局長查春來介紹,按照布局,需要全力破解要素瓶頸制約、持續增強工業園區發展後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並進一步為企業做好服務。
具體而言,推進以工業園區為重點的基本農田數量調減工作,統籌市域全要素全空間布局,不斷消除基本農田碎片化分布。完善工業企業「畝產論英雄」體制機制,通過對企業畝均效益的綜合評價,推動資源要素向優質高效領域集中。
加快推進工業園區申報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創新區。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雙鏈融合,加快高端製造業發展。推進科技新政、人才新政,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扶持企業技改擴建,服務企業股改上市。鼓勵支持規模以上企業與高職院所共建企業研發機構,構建產學研協同發展格局。依託重點骨幹企業,支持企業申報院士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
建立和完善產業預警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工業經濟運行中的問題和企業生產經營的問題。加大工業企業「小升規」和「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完善中小企業「助企貸」等政策,充分撬動銀行貸款更多投向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積極為企業協調爭取各級各類政策及扶持資金。
問題四: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將有哪些新思路新舉措?
出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股、入市辦法
「創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路徑,繼續探索農村集體土地(含宅基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實施辦法和經認證的土地使用權、經營權抵質押融資貸款制度,出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股、入市辦法。」
安寧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光耀介紹,2021年,在強化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合作社管理資產+下設全資公司管經營」模式的實踐經驗,啟動全市10個試點村建設;積極探索農村宅基地管理新機制,走出一條「利用集約、布局合理、保障權益、管理高效」的農村宅基地管理新路子。
圍繞把南部地區建成雲南鄉村文化博物館、田園文化展示區、周末旅遊目的地和新興產業聚集區目標,抓好交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農業生產基礎、生態建設根基、集體經濟建設,發展生物技術、綠色食品加工等十大多元產業,建設「5個萬畝」,加快南部地區發展。
全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積極爭取「四位一體」、省級規劃示範村、美麗鄉村省級重點村等項目,推進「雙節雙利用」試點建設,建成一批試點示範村,深入推進全國鄉村治理試點工作專項實施方案,形成全國鄉村治理創新的「安寧模式」。
問題五:
教育事業如何融入並促進區域發展?
構建完善終身教育體系
近日,安寧市被教育部確定為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範區。以此為契機,安寧將推進全市教育從「基本均衡」轉向「優質均衡」,從「學業水平」轉向「育人質量」,從「教育管理」轉向「教育治理」。
安寧市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黃雪飛介紹,「十四五」期間將建設與區域發展相適應的現代教育體系,推進教育現代化和中國西部縣級教育強市建設。
具體而言,重點推進實施「教育現代化」「教育質量提升」兩大行動,並穩步實施「九大工程」。到2025年,構建具有安寧特色的「五育並舉」新格局,主要的教育教學質量指標達到全省一流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安寧將構建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立健全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的社區教育協調發展機制。統籌區域內各類學習資源,推進學習資源的社會化。暢通終身學習通道,建設終身學習服務平臺,推進各街道、社區教育網絡運行。重視老年教育工作,提高老年大學建設水平,提高老年教育覆蓋面。到2025年,目標人均受教育年限達13.5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2年,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率不少於65%,社區居民與社區教育培訓率達50%以上。
問題六:
文旅融合發展如何深化?
提升旅遊景區文化內涵
「深度挖掘和整理景區的人文資源,把文化元素植入景區景點、融入城市街區及休閒娛樂空間,講好安寧歷史文化故事,將安寧歷史文化融入旅遊開發,強化文化記憶,營造文化氛圍,彰顯城市文化魅力,著力開發現有旅遊資源,做優文化旅遊品牌。」
安寧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唐科介紹,2021年,安寧市將圍繞中華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大力保護、挖掘、開發、利用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遺址、遺蹟、遺產、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策劃、建設一批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景區。以奧特萊斯、吾悅商業廣場等商業綜合體為先導,布局開發一批以現代科技為支撐、以時尚消費為業態、以購物市場為目標的綜合性文旅產品。
打造東部以鄉村民族元素、生產元素和田園元素為主的「金太」都市田園旅遊線路。打造西部以休閒觀光、戶外拓展、房車露營、科普教育、農家美食為一體的「草祿」生態野營旅遊線路。
打造南部以紅色玫瑰花海、紅色革命遺存、農耕體驗、野營體驗,尋訪革命遺蹟,傳承紅色基因為目的「縣八」紅色研學旅遊線路。
打造北部以生態觀光、自然探索、運動體驗、文化傳承、健康養生、休閒度假為主的「溫青」休閒康養旅遊線路。
重點推動摩崖石刻博物館等建設和利用,鼓勵和支持非國有博物館和新類型博物館建設,打造建設安寧博物館集群。
推動文創集聚區成為安寧文旅消費目的地,推動各街道文化旅遊節慶活動,形成一批省內知名的文化旅遊節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