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手是一隻成年的純種越南「鬼子雞」,身價5000元。它伸長了脖子立在那裡,像一個高傲的角鬥士。
竹籤嘴在場地邊來回踱步,它是一隻雜種鬥雞。上一個回合中,它的上嘴殼被對手踢斷,周圍觀眾沒一個看好它。
蘇起林一把抱住竹籤嘴,灌了一口水,「噗」地噴到竹籤嘴身上,清洗羽毛。再用醫用膠帶做「拳擊套」,纏住竹籤嘴的爪子。
「他們都瞧不起你,你爭口氣。」
話音未落,竹籤嘴已經掙脫了蘇起林,撒腿衝向場地中間,飛身抬腿,猛地踩在「鬼子雞」的背上。「鬼子雞」措手不及,又被竹籤嘴的尖嘴咬住了脖子,節節敗退,落荒而逃。
竹籤嘴一戰成名,身價也隨之翻了好幾番。
方圓幾個鎮上,有人上門出6000元想買竹籤嘴,蘇起林沒捨得賣。他的雞圈裡,常年養著100多隻鬥雞,通過淘寶店賣給全國各地的鬥雞愛好者。
可竹籤嘴是他的寶貝,無價。
白天是公務員,晚上是鬥雞人
鬥雞始於春秋,盛於唐宋。蘇起林小時候就聽長輩間流傳,「古代皇帝都愛鬥雞,唐玄宗讓500多個年輕人啥都不幹,專給他養鬥雞。」
到當代,只有廣西、貴州、安徽、河南等地的農村 ,仍保留著鬥雞的傳統。
蘇起林出生在80年代末的安徽亳州。童年時,鬥雞是村裡為數不多的娛樂活動。白天大家各自忙農活、上學,晚上抱著鬥雞,在收割過的麥子地集合,隨意圍出一個圈就是場地。
像打擂臺一樣,打輸了退場,打贏了晉級。「大家不玩錢,贏的是面子。」
拿了冠軍的鬥雞,在村裡聲名鵲起,主人臉上有光,一手抱雞,一手輕輕撫摸雞羽毛,在灣子裡轉來轉去,給冠軍做個巡迴遊行。
蘇起林上中學後,村裡玩鬥雞的人少了,青壯年都湧進大城市謀生,手機、電視替代鬥雞成為主流娛樂。
2007年,蘇起林中專畢業,在外打了5年工之後,回老家找機會。他同一輩的玩伴裡,不少都從大城市回來了。
這些逃離都市快節奏生活的小鎮青年,回鄉養家餬口之餘,更懂得享受生活。
2012年前後,蘇起林發現,村裡、鎮子上,從十幾歲的年輕人,到五、六十歲的大爺,手上都抱著鬥雞。不同的是,年輕人玩鬥雞時,更喜歡拿著手機拍下鬥雞比賽,發到短視頻APP裡,能小漲一波粉絲。
回鄉後,蘇起林在當地派出所基層做文職工作。
期間,他認識了50多歲的忘年交老徐,老徐養了幾十年的鬥雞,有一隻花了4000元買來的越南「鬼子雞」。「鬼子雞」的戰績突出,名氣不小。配種了不少種雞蛋,老徐送了蘇起林10顆蛋,蘇起林拿回家孵化出了7隻小鬥雞。從此過上了白天當公務員,晚上變身鬥雞人,訓練、培養鬥雞的雙面生涯。
「竹籤嘴」成名和退役
一隻鬥雞的職業生涯在2年左右,這期間,往往是「雞生」最光輝的日子。
這些年,蘇起林手裡出過幾隻「稱霸一方」的鬥雞,就數竹籤嘴的名氣最大。
前年,蘇起林從朋友那抱回一隻對方看不上的黑色鬥雞,乍一看不起眼,但身材高挑,嘴巴細長。蘇起林給這隻黑色鬥雞取外號「竹籤嘴」。
蘇起林覺得「菜雞也有潛力」。訓練了幾個月,蘇起林讓竹籤嘴和家裡其他的鬥雞比試,竹籤嘴贏了。在村裡和其他鬥雞比試時,竹籤嘴連贏四場,其中三隻鬥雞的肺部被竹籤嘴踩傷,沒過多久就死掉了。
在竹籤嘴的鬥雞生涯中,勝率極高,一般的鬥雞都不敢輕易和它對陣。
但真正讓竹籤嘴的成名的,還是和越南「鬼子雞」的那場比賽,那也是它的退役戰。
那場比賽是專業鬥雞人組織的友誼賽。現場用紅布圈了一塊場地,場中央還鋪了紅地毯。周圍密密麻麻站了一百多號看客,比賽還沒開始,他們憑肉眼就分出了心中的勝者。
呼喊聲一邊倒地向著對手的「鬼子雞」,竹籤嘴不被看好,有人毫不客氣地評判它:「這隻雞不行。」
「鬼子雞」是難得一見的純種鬥雞,往那兒一站就威風凜凜,通身紅毛髮亮,毛短而稀,脖子光禿粗壯,骨骼強健,還比竹籤嘴重半斤。「在鬥雞裡,差一兩,差的就是實力。」
而竹籤嘴是只雜種鬥雞。黑紫毛,外表平平無奇。
對手雞的主人也是個年輕男孩,匹配對手時,他不屑和蘇起林對戰,無奈現場其他鬥雞匹配不上,也沒人願意讓自己的鬥雞冒險,和5000元的雞打架。
比賽分4個回合,打了一個小時,竹籤嘴出人意料地贏了。看客們驚訝於竹籤嘴四兩撥千斤的戰鬥力,同時又無比滿足看了場絕殺比賽。
戰士的養成
竹籤嘴成名之後,蘇起林的雞圈都快被鬥雞人踏破了,有人想一睹竹籤嘴風貌,也有的想買下竹籤嘴,有人出價800元,有人叫價1000元,還有人願意出6000元。
竹籤嘴的第一任主人也來了,想要回竹籤嘴,蘇起林沒同意。
不想,打了勝仗的竹籤嘴也許是「殺紅了眼」,好鬥心沒完全平復下來。一天夜裡,竹籤嘴趁籠子沒關牢,跑了出來,一看到其他籠子裡的鬥雞就往上撲,腿反覆撞在鐵籠子上,皮開肉綻。蘇起林晨起一看,竹籤嘴的腳心腫大,他難過地想,竹籤嘴再也不能上戰場了。
白天在派出所上班,晚上「擼雞」的蘇起林,被家人抱怨了好久的不務正業。一天,媳婦一邊刷著淘寶,一邊對蘇起林說,「你天天玩鬥雞,怎麼不靠這個掙點錢?」
蘇起林反問媳婦:「你天天在淘寶買東西,怎麼不在淘寶賣點東西?」
夫妻倆靈機一動,要不,上淘寶賣鬥雞?
前年,蘇起林的鬥雞店正式開起來了。他起初只打算將鬥雞做「食用肉」賣,「玩鬥雞的人畢竟佔少數,吃雞肉的人更多。」
蘇起林專收「戰敗」鬥雞,這類鬥雞輸了比賽之後,鬥志下降,往往不敢再戰,下場只能是「上餐桌」。但是因為好動,鬥雞的瘦肉率高,脂肪少,肉質細膩勁道,口感類似牛肉。
賣了一段時間的鬥雞肉,蘇起林發現,進店詢問的人,大部分都不是想吃雞肉,而是想買戰鬥力強的鬥雞。
去年1月,蘇起林又賣起了專注比賽的鬥雞。他走遍方圓幾個鎮子,拜訪養鬥雞的人,挑選骨架大,有潛力的鬥雞,買回家自己訓練一個月,然後上架淘寶店。
一個月的訓練期尤其關鍵,蘇起林要關注鬥雞的運動量和進食量。每天早上6點,蘇起林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直奔雞圈,給鬥雞們餵水,觀察它們的身體情況。再把鬥雞放到院子裡,讓它們「晨跑」。晚上回家再給鬥雞洗澡、按摩,訓練肌肉,一直到半夜。
鬥雞的飲食,也是決定它能否成為一個「好戰士」的重要因素。「不能太胖,也不能太瘦。」蘇起林偶爾會給鬥雞「減肥」、「增肌」。減肥期的鬥雞要吃粗纖維的水稻、牛肉,還要控制飲食。
畢竟,只有那些跑得快,有力量,比試能贏的鬥雞,才能賣出高價。但是,往往幾百隻普通鬥雞裡,才能挑出一隻有天賦、有潛力的鬥雞。
前陣子,五十多歲的鬥雞迷老周,託蘇起林給他挑一隻厲害的鬥雞。
鬥雞是老周退休之後的唯一樂趣。他從蘇起林這兒買過種雞蛋,拿回家自己孵化,結果沒孵出來。又買過好幾隻鬥雞,但都輸了,老頭子一氣之下,就把自己的鬥雞給賣了。
普通的打鬥型鬥雞,市場價一般是500—800元一隻,蘇起林賣給老周的這隻7斤的紅毛鬥雞,形似鴕鳥,喙如鷹嘴,大骨架脖子粗,「一看就是能打的。」老周為此花了2000塊錢。
這隻鬥雞是蘇起林重點訓練的越南品種,在村子裡比試過幾場,戰無不勝。他希望自己的客戶也能場場都贏。
這幾年,鬥雞活動在農村、小鎮明顯復甦之後,蘇起林所在的亳州政府也開始支持鬥雞活動,過年過節組織的友誼賽,都是鬥雞出名的好機會。
蘇起林的客戶,大多來自貴州、福建、河南、雲南等地的鄉鎮,這些地方節奏緩慢,與鋼精水泥搭建的大城市,沒有過多的共鳴和交集。他們固執地保留著傳統的玩法,從鬥雞裡找到生活的滿足感,鬥雞是這群人獨特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