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保健食品監管簡介

2020-12-05 食品夥伴網

 

  一、健康食品定義

 

  根據臺灣《健康食品管理法》,「健康食品,指具有保健功效,並標示或廣告其具該功效之食品。本法所稱之保健功效,係指增進民眾健康、減少疾病危害風險,且具有實質科學證據之功效,非屬治療、矯正人類疾病之醫療效能,並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者。」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保健食品》,中國大陸對保健食品的定義為:「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由此可見,臺灣與祖國大陸所稱的保健食品類似,均要求有一定功效,且不以治療為目的。


  二、健康食品重要管理機制介紹

 

 

  臺灣地區負責食品安全監管的主要部門是「衛生福利部」下屬的「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藥物管理署」全面負責臺灣的食品、藥品、化妝品的管理,也肩負著臺灣保健食品的監管,包括其許可、生產、進出口、抽檢、風險評估等多個方面。


  2、法規依據

 

  臺灣的《健康食品管理法》於1999年發布並實施,主要規定了健康食品的許可、衛生管理、標示及廣告、稽查及取締、罰則等相關內容。它的發布明確了健康食品在臺灣的定義和法律地位。《健康食品管理法》從法律層面規範了市場上的健康食品。為使該法更好的執行和落地,臺灣主管部門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法規,包括《健康食品管理法施行細則》、《健康食品申請許可辦法》、《健康食品查驗登記審查原則》、《健康食品安全性評估方法》、《健康食品工廠良好作業規範》,這些法規包括了健康食品從科學性評估、到申請許可、到生產的全過程,至此,臺灣在健康食品的管理上形成了自己的法律法規體系。


  3、申請許可

 

  依據《健康食品管理法》的相關要求,在臺銷售的健康食品,必須向「衛生福利部」登記,取得許可證後,才可以製造和進口,許可證有效期為5年。企業若未經許可擅自製造和進口健康食品,不僅需要繳納罰金,還可處以最高3年的有期徒刑。製造商或者進口商申請許可的主要依據是《健康食品申請許可辦法》和《健康食品查驗登記審查原則》,首先需要向「衛生福利部」遞交審查費用、完整樣品和各項資料,所交各項資料如表1所示。

 

  表1 申請許可資料清單

  「衛生福利部」對所提交的資料進行初審後,將相關的資料交由健康食品審議小組委員,從安全性以及科學性的角度對產品進行評估,獲得通過後,頒發健康食品許可證。

 

  健康食品的審查登記實行雙軌制,第一軌為上面提及的個案申請,需要提交科學的評估報告。第二軌為已經具有規格標準的產品申請。臺灣對已經具有長久食用歷史,安全性經過充分驗證,成分與科學功效明確的健康食品制定了規格標準,目前已經公告的有魚油和紅曲。如果企業申請這兩種產品,則無需再提交上表中提及的產品保健功效評估報告、相關研究報告文獻資料和產品保健功效成分鑑定報告。具體流程如圖一所示:

  圖一  健康食品申請許可作業流程圖

 

  4、安全(毒理學)評估方法和保健功效評估方法

 

  申請健康許可,除了一般申請文件外,最重要的便是科學評估報告,包括安全性評估與保健功效評估。從而證明產品無害人體健康,以及具有明確和穩定的保健功效。「衛生福利部」為給予企業評估提供指導,規範管理,制定了安全(毒理學)評估方法和保健功效評估方法。

 

  (1)安全性評估方法

 

  健康食品的安全性評估與毒性試驗和方法需要依據《健康食品安全性評估方法》開展,針對健康食品使用的不同原料和加工方式,按照風險性不同,評估分四個類別:

 

  第一類為使用傳統食用原料且經過通常加工方式,具有食用記錄和完整的毒理學安全性文獻報告,原料組分及製造過程與文獻完全相符的健康食品;

 

  第二類為使用傳統食品原料且以非常用加工方式生產的健康食品;

 

  第三類為使用非傳統食用原料生產的健康食品;

 

  第四類為使用非傳統食用原料且含有致癌物或類似物生產的健康食品。

 

  這四類不同的產品所需進行的毒性試驗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類別的健康食品需要進行的毒性試驗

  《健康食品安全性評估方法》對毒理學試驗的操作進行了規範,明確6種試驗的各項具體要求,包括劑量範圍、給藥途徑、試驗步驟、測試方法、動物品種與數量、計量結果等。

 

  (2)功效評估方法

 

  健康食品的功效性評估方法由「衛生福利部」制定並發布,目前已經發布的保健功效有13項,主要包括胃腸道功能改善、調節血脂、護肝、骨質保健、免疫調節、輔助調整過敏體質、不易形成體脂肪、調節血糖、輔助調節血壓、抗疲勞、延緩衰老、促進鐵吸收、牙齒保健。每種功效都有具體的評估辦法。

 

  例如,《健康食品之促進鐵吸收功能評估方法》中提到:鐵可用率評估方法分為體外測量法、動物試驗法與人體試驗法三種。並且針對改變鐵的形式、提供促進鐵吸收的成分、去除抑制鐵吸收的成分這三種不同的健康產品,規定了與之適用的評估方法,並且詳細列明了每種評估試驗方法的具體要求與步驟。

 

  目前臺灣市銷的健康食品,只允許宣稱其許可的保健功效,且不得涉及具有醫療效能的相關內容。《健康食品管理法》規定:如若違規標示或廣告,將進行罰款,情節嚴重的,將廢止其健康食品許可證,多次違規的企業,將廢止其營業或工廠登記證照。

 

  5、標籤要求

 

  《健康食品管理法》對標籤內容作了明確規定,健康食品應以中文及通用符號在包裝、容器或說明書上顯著標示如下十項內容:品名;內容物名稱及其重量或容量;食品添加物;有效日期、保存方法及條件;廠商名稱、地址,進口產品應註明國內負責廠商名稱、地址;核准之功效;許可證字號、「健康食品」字樣及標準圖樣;攝取量、食用時應注意事項及其他必要之警語;營養成分及含量;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指定之標示事項。

 

  2015年「衛生福利部」又發布公告,明確健康食品應該在產品容器或外包裝明顯標示與保健功效相關的成分含量。具有兩種以上功效的產品,不能僅標示一種,必須將各種功效完整標示。

 

  三、取得許可的保健食品概況

 

  食品夥伴網從「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獲悉,截止2017年7月20日,取得衛生福利部許可的健康食品共有398種。

 

  從功能上分析,涉及調節血脂功能的最多,達到了160種;其次涉及免疫調節功能的也比較多,有31種;另外,涉及抗疲勞、調節血糖、減肥與延緩衰老等功能的產品也均有通過審核。

 

  從企業角度分析,目前共有182家企業的產品取得許可,其中多家企業擁有5項以上認證產品。取得產品許可較多的企業為佳格食品和統一企業。現將取得產品許可數量排名前5的企業列出,詳見表3。

 

  表3 產品許可數量排名前5的企業

  四、結語

 

  綜上,臺灣的健康食品監管與大陸有相似之處,產品銷售和製作前都需要經過註冊許可,產品的製作都需要符合良好作業規範,產品功能聲稱必須在許可範圍內,產品的標示和廣告不能涉及有醫療效果。企業若違法,則要面臨罰金、取消許可、甚至刑罰。

 

  隨著兩岸貿易往來的日趨密切,未來在保健食品方面不排除也會有進一步的互通和輸入輸出,希望本文能夠對大陸相關企業向臺灣地區出口保健食品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中國市場監管報:保健食品標準體系解讀
    保健食品企業標準,則首先要遵循通用標準GB 1674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保健食品》,可以嚴於通用標準。原註冊申請或批准證書內容與現行國家標準衝突的,需及時調整,使之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規定。包含於藥食同源名單、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禁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原國家食藥總局、原衛計委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保健食品原料目錄》,2019年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保健食品備案產品可用輔料及使用規定(2019年版)》其他相關公告。日常還需關注一些徵求意見稿,如2019年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輔酶Q10、褪黑素、魚油、破壁靈芝孢子粉以及螺旋藻等5種保健食品目錄、技術要求(徵求意見稿)等。
  • 嚴監管下重塑行業標準 保健食品企業跨界求變
    為了維護公眾利益,促進保健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今年,相關部門制定了「百日行動」等一系列的監管措施,對保健食品行業的混亂狀況進行整治。保健食品行業由此進入調整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主動跨界求變。保健食品市場監管趨嚴據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去年,我國保健食品市場規模約為4000億元,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保健食品市場。然而,去年底出現的「權健事件」讓我國保健食品行業承受了巨大的輿論壓力。越來越多的保健食品企業被曝出涉嫌虛假宣傳、傳銷等問題。
  • 市場監管總局:列入保健食品目錄原料不能用於其他食品生產
    來源:市場監管總局《輔酶Q10等五種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解讀  普通食品原料納入保健原料目錄的使用監管問題的解讀保健食品原料目錄中的原料、用量、功效是一一對應的關係原料目錄的制定,有助於規範保健食品產品管理,為實施註冊與備案相結合的管理制度奠定良好基礎。雖然部分普通食品原料納入了保健食品原料目錄,但保健食品原料目錄中不僅規定了原料名稱,還規定了原料的用量和對應的功效,因此,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的原料及用量和對應的功效只能用於保健食品生產,不能用於其他食品生產。
  • 市場監管總局關於保健食品有關註冊變更申請分類辦理的公告
    2020年第53號為深入推進保健食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妥善解決新舊法規和證書銜接問題,優化審評審批程序,提高審評審批質量和效率,保健食品註冊人按照現行規定減少保健功能、更改產品名稱、修改標籤說明書內容(限刪減前言、減少保健功能
  • 市場監管總局和廣東合作首個保健食品實訓基地項目啟動-市縣新聞...
    保健食品實訓基地建立後,將重點圍繞審評和核查人員的理論培訓、駐廠實踐、學術交流、課題研究等開展工作,為技術審評、註冊核查、食品檢查和監管等儲備人才,並依託實訓基地平臺開展相關科技研究,打造理論和實踐操作培訓、技術論壇和研發信息交流等為一體的全國性保健食品信息交流平臺。周石平對保健食品實訓基地的建立表示祝賀。
  • 牛樟芝保健品涉嫌違規銷售 市場呼籲食藥監介入監管
    中國保健協會一位不願具名的高層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目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並未批准牛樟芝為保健食品或者藥品的原料進入中國,目前其任何宣稱有治療、保健功能在國內銷售的,都屬於違法行為,他呼籲CFDA應該對牛樟芝市場進行監管,避免消費者被不法商家所欺騙。
  • 牛樟芝保健品涉嫌違規銷售 市場呼籲食藥監監管
    中國保健協會一位不願具名的高層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目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並未批准牛樟芝為保健食品或者藥品的原料進入中國,目前其任何宣稱有治療、保健功能在國內銷售的,都屬於違法行為,他呼籲CFDA應該對牛樟芝市場進行監管,避免消費者被不法商家所欺騙。
  • 新版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12月起實施 保健食品迎來史上最嚴監管
    各種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將在《條例》實施後,迎來最嚴厲的監管。對比2015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條例》內容上從10章64條擴充至10章200條,對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處罰到人」、保健食品監管等內容進行了細化,凸顯了我國對於食品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告5批次食品不合格 4批次為保健食品
    中國網財經5月15日訊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今日消息,近期,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抽檢保健食品和蜂產品等2類食品222批次樣品,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217批次,不合格樣品5批次。其中保健食品141批次,不合格樣品4批次。蜂產品81批次,不合格樣品1批次。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個別項目不合格,其產品即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 食品藥品監管局關於螺旋藻保健食品問題的回應
    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自2008年履行監管職責以來,針對市場上存在的突出問題,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好監管工作。比如持續開展嚴厲打擊假冒偽劣、非法添加、虛假宣傳等突出問題,2011年全國各級食品藥品監管系統檢查抽驗保健食品15627種次,發現並移送有關部門查處違法保健食品廣告17375個。
  • 藥師告訴你:如何區分保健食品與藥品!
    此外,保健食品僅口服使用,而藥品可以注射、塗抹等途徑使用。藥品一般需要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中成藥及中藥飲片建議辨證施治,保證用藥安全。保健食品廣告應當顯著標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2)中國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藥品 《醫藥產品註冊證》證號的格式為H(Z、S)+8位數字,其中H代表化學藥品,Z代表中藥,S代表生物製品。(3)進口藥品分包裝 國藥準字J+ 8位數字。
  • 天津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實行分級分類管理
    原標題: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實行分級分類管理  為落實「四個最嚴」和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關於「2020年在全國建立起比較完善的食品藥品企業分級分類監管體系」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保健食品安全監管效能和水平,推進保健食品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天津市市場監管委依據相關規定與要求,結合全市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實際
  •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秘書長呂燕妮:正確認識保健食品三步曲
    說起保健食品,老百姓第一反應:騙人的!淨忽悠!  那保健食品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老百姓對保健食品會有如此印象呢?這要從保健食品的歷史沿革說起。截至2003年,原衛生部共批准保健食品5100餘個,保健食品管理體制初步建立。  2003年後,保健食品註冊審評職能由原衛生部劃轉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5年《保健食品註冊管理辦法(試行)》《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禁止傳銷條例》出臺,明確對保健食品申請與審批等工作的具體規定,並開始對保健食品廣告內容的規範性進行審查。
  • 保健食品有了「示範」店!
    ,保健食品專區不擺放其他的藥品或者食品;店內張貼的誠信碼可以查閱保健食品註冊、備案的情況,以及其他的資質證明;店員正在整理準備免費向消費者提供的保健食品科普知識與防騙指南資料。該店出售的保健食品由公司統一採購,嚴格按照索證要求進行審核,保證保健食品質量可追溯。在驗收環節,主要看保健食品外包裝是否無明顯破損和受潮,不符合保健食品運輸溫度、溼度條件的拒收。包裝上的標籤、說明書清楚、有明顯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顯著標識,無脫落現象。
  • 官宣:保健食品是最安全的一種食品!
    此外,國家對於保健食品也有一系列專門的監管規定,據統計,保健食品監管涉及的法規有400多部。由此,保健食品的監管也非常嚴格。所以保健食品的安全性不容置疑。但是對此,大多數消費者不知道。
  • 保健食品怎麼叫?有了規矩
    記者從市市場監管委獲悉,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日前制定並發布了《保健食品命名指南(2019年版)》,其中,對保健食品名稱命名的基本原則和不得含有的內容進行了明確規定。據了解,該指南根據《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和《保健食品註冊審評審批工作細則》(2016年版)及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規範和標準制定,旨在規範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產品名稱命名,避免誤導消費。其適用於在我國境內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產品的命名。
  • 市市場監管局組織觀看保健食品科普宣傳線上直播
    11月25日下午,按照安徽省市場監管局統一安排部署,市市場監管局組織轄區各縣區局和被監管單位人員觀看了保健食品科普宣傳線上直播。此次線上直播由安徽省市場監管局主辦、省藥品零售行業協會承辦,主題是「科學認知保健食品、明白理性放心消費」。
  • 山西省禁售5種保健食品
    商報訊 (記者 蔡文華通訊員 李凱) 10月25日記者獲悉,為規範保健食品廣告發布秩序,嚴厲打擊違法保健食品廣告宣傳行為,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山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對藍美牌清清膠囊等5種保健食品實施全省禁售。
  • 新規已實施 部分保健食品包裝上仍難覓「不是藥」警示語
    為了指導保健食品警示用語標註,使消費者更易於區分保健食品與普通食品、藥品,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2019年8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外發布了《保健食品標註警示用語指南》。按照這一針對保健食品的新規,從今年1月1日起,保健食品標籤要設置警示用語區及警示用語。
  • 保健食品與其他產品的主要區別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楊品)筆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獲悉按照國家市場總局的要求,結合廣西柳州柳東新區實際情況,開展保健食品「五進」專項科普宣傳。根據活動現場反饋情況,針對如何區別保健食品和其他產品進行以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