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研院」及島內8位學者,為打造「桃花源」,集結500會員、12億元(新臺幣,下同)資金,買下基隆、汐止山坡地,興建「學人社區」;隨後卻碰上林肯大郡、保育動物棲息等問題,築巢夢一波三折;一轉眼27年過去,去年終於陸續交屋,許多會員等到白髮蒼蒼,甚至撒手塵寰。
◆「學人山莊」的居民走路就能到當地知名景點泰安瀑布觀瀑,自然美景猶如國畫。但山莊距最近便利商店需開車10分鐘,站在山莊大門外,手機信號「零格」
連遭三個關卡,停擺13年
1988年,臺灣房價飆高,臺灣「中研院」及島內8學者有感房價暴漲、一屋難求,組成「學人社區」籌委會。
委員會八成會員為「中研院」學者,也有臺大、政大、師大、「清大」教授,自力造屋消息一出,吸引500會員加入。他們之後成立了開發公司,分3期在基隆、汐止買下85公頃山坡地,公司營運以農地買賣、建案交易為主,並提供會員以股份折抵9折現金優惠價。
學者嚮往美式花園「House」,原規劃1公頃土地建10戶,每戶150坪(一坪約3.3平方米,下同)綠地,造價僅當時市價四成,會員以認購坪數繳納150萬至200萬元不等,預計3到5年完工交屋,孰料,難度比想像的高。「學人社區」籌建過程接連遭遇3大關卡,一是保育類動物棲息地問題,二是當時臺北縣府停審汐止山坡開發案,三是「集村農舍」法條限制;但學者們憑藉專業一一面對,並克服難關。項目一度被迫中斷,「停擺13年後,才出現一絲曙光」。2011年以「集村農舍」名義申請社區開發七堵泰安,並通知500名會員認購,輾轉以「社區」形式建5棟共11戶的「學人山莊」,去年完工後陸續交屋,也算一圓夢想。
85公頃土地仍無法開發
「學人社區」打造臺灣版陶淵明「桃花源」,完工後,卻傳出康姓、王姓會員積欠20%股金及委員會變更設計等爭議,現任主委華昌宜憤而提告,新北地院判華勝訴。華昌宜說,雖有投資客擔心利益不保,但前景瑕不掩瑜。
不過,當初買下85公頃土地,迄今無法開發,部分會員陸續離世,也衍生土地繼承問題。「桃花源」後續問題仍將是一場考驗。
相關新聞
一般民眾想效法行不通
臺灣房價高、地價貴,學者專家、科技新貴自力造屋打造人間桃花源,成功案例少之又少,一般民眾如想效法,可行嗎?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退休教授華昌宜坦言:「行不通!」
華昌宜說,「政府」以「矯枉過正」心態,嚴格限制山坡地、農地開發,卻沒有配套措施,未來恐「無地可建」。
華昌宜表示,如基隆山地多於平地,可用建地不多,應在不影響水保、安全前提下,鬆綁山坡地開發建築管理辦法,而非一味限制;此外,農舍回歸農地農用,公平正義實屬合理,但適度鬆綁法令才可呼應有實際需求者。
華昌宜認為,「修法」有其必要性,但話鋒一轉又說,法令鬆綁勢必引來如同蒼蠅般的建商、投資客進入市場,「政府」如何發揮「蒼蠅拍」功能,除匡正地價稅、加重房地合一稅外,應避免土地資源被少數人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