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母親張克群女士:我小時候最受影響的三件事

2021-01-14 加油啊媽媽LUNA

今天看了一個高曉松母親的視頻,感慨良多。大家都知道高曉松的家庭環境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教授、院士扎堆啊!高曉松的母親,也是真正的出生於書香門第。

高曉松的全家福,左一張克群

高曉松的外公張維,是深圳大學的創辦者,同時也是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的雙院士,世界工程師協會聯合會副主席、知名的教育家,還是推廣輕型薄殼結構和普及殼體理論的倡導者之一。

高曉松的外婆陸士嘉是北京航空學院籌建者之一,世界流體力學權威普特朗教授唯一的中國學生。

母親張克群畢業於清華大學,是梁思成教授的學生,中國知名的建築學家和建築教育家。

父親高立人是清華大學的教授。

舅舅張克潛是清華大學的教授兼博導以及物理電子學與電子科學的科學家。

張克群女士她的小時候說,「在我們家,沒有人孩子一回家,家長就說寫作業什麼的。我爸從來不督促我的功課。初中畢業淨玩了、淨爬樹了,都沒考上高中。後來我就很慚愧,特別用功了一年,然後第二年考上101中學,那時候是北京很好的學校。」

大家可能會說,父母都不管孩子,難道就放任自流了?

她第一年沒考上高中,萬一第二年也考不上咋辦呢?

當然不像大家想的那麼簡單,張克群的父母用另外一種方法教育著自己的孩子。

張克群:「我小的時候最受影響的三件事。」

一回家,我爸我媽都趴桌子上奮筆疾書,誰也不理我,所以我就也看書

之前在我的家長課上,有的家長問我,「你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該幹點啥呢?是陪她一起寫,還是我在那兒假裝看會書?」

上面張克群女士的說法或許可以回答她的那個問題,孩子這麼的冰雪聰明,假裝在看書還是真正的學習工作,他們靈敏的鼻子嗅得比誰都準。

真正營造學習氛圍,可能比說教催促100遍還要管用。

再一個就是聽音樂,他們從德國帶回來好多唱片,所以晚上是我最快樂的時光

我之前看過一個文章,說很多音樂家為什麼具有音樂天賦,其實不是他們有什麼異於常人的地方,主要是他們多半家人是搞音樂或者是接觸音樂的。他們經常接觸,覺得這個東西不陌生,也自然不會認為它很難,潛移默化地就掌握了這個大家看似很難掌握的技能。

再就是給我訂了一份很好的雜誌,叫《知識就是力量》

我曾經有位外教,她說她家孩子會三國語言,而且完全沒有人教。我請教她方法,她說:「很簡單啊,我和孩子爸爸的母語是英語,他當然會說英語,他現在在中國生活所以中文慢慢就學會了,另外,我給他下載了很多法語的動畫片,他特別喜歡看,所以,慢慢他的法語聽力完全沒有問題了。」

看來營造學習氛圍,創造學習的機會,並且提供學習的資料。想必這就是張克群父母的教育方法吧。

相關焦點

  • 梁思成弟子、高曉松母親、「清華奶奶」……張克群的「標籤」不只...
    張克群的第一個標籤是「高曉松母親」,她不滿意;第二個標籤是「清華奶奶」,她咂吧咂吧嘴,嘿嘿一樂:「這個不錯!」張克群熱愛建築、繪畫、音樂,因其子高曉松而為大眾所知。她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家學淵源深厚,交遊亦廣,親朋中名人輩出,為建築界中之佼佼:父親張維,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土。
  • 對兒女實行放養式教育,與前夫離婚無所謂,高曉松母親的瀟灑人生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句話其實是出自於高曉松的母親張克群女士之口,她希望兒子能夠在面對不如意生活的同時,要對未來有美好的憧憬和期待。 她出生於清華世家,父親張維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還是深圳大學的創始人之一;母親陸士嘉是著名的流體力學專家和教育家。 張克群出生於德國,不過在她四歲那年就跟隨父母回到了中國,從小住在清華大學家屬院裡,與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是鄰居。 她之所以後來從事建築學研究,就是因為受到了梁思成的影響,是被他「忽悠」進去的。
  • 作為母親,她只給孩子削過2根鉛筆,卻教出了高曉松這樣的大咖
    按說老高這樣的人生閱歷,早已讓人羨慕得個個都成檸檬精,可若跟他母親一比,直接被秒得渣渣都不剩……出身名門、飽讀詩書的張克群早年間受梁思成「忽悠」痴迷古建築,是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做了大半輩子和建築相關的工作。學識出眾的她,還有著讓兒子自豪的顏值——高曉松曾不止一次在節目和文章裡說母親「頗有民國才女林徽因之風」,並把自己的頭像設置成父母年輕時的合影。
  • 專訪|高曉松之母張克群:梁思成點燃了我的古建築熱情
    採寫:新京報記者 徐學勤每次在「脫口秀」中談及自己的母親,高曉松總是一臉幸福和驕傲。他稱母親頗有民國才女林徽因的風範,而且年輕時容貌也毫不遜色。母親從小教他琴棋書畫,他學會了前三樣,並以此為生,而那句歌詞「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同樣出自他的母親之口。
  • 高曉松之母:解不開的建築情結
    高曉松與母親張克群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後來,高曉松多次說過,這句話源於自己的母親張克群。 此前,高曉松為母親張克群新書《紅牆黃瓦》作序,他讚嘆母親,「媽媽生在德國,長在中國,現在住在美國,讀書畫畫、考察古建,頗有民國大才女林徽因之風。」 出身名門、師從大家,不少人或許會好奇,張克群究竟是怎麼的「奇女子」?
  • 高曉松說碩士在他家基本算文盲,最可氣的是:他說的還沒啥毛病
    就算你沒有聽說過高曉松的名字,你也一定聽過高曉松的名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這句詩完美地戳中了當代大部分人在高壓的生活環境下期盼美好生活的心態,一度被文藝青年奉為至理名言,連帶著對高曉松的才華也認可不少,但是鮮為人知的是,這句話並不是高曉松創作的,而是出自他的母親。高曉松的母親名叫張克群,是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師從梁思成,曾經是清華大學建築系的教授。
  • 高曉松的家世,被誤傳了!
    最近幾年,高曉松的《曉說》、《曉松奇談》一直在網絡熱播,點擊量節節攀升。2015年7月,在高曉松加盟了馬雲創辦的阿里巴巴集團,擔任阿里音樂董事長後,大量的媒體在報導「矮大緊」多才多藝多金的同時,往往會給大家介紹高曉松顯赫的家世,但在報導的過程當中,很多媒體望文生義,以訛傳訛,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高曉松的家世背景。
  • 曝高曉松朱丹阿朵的神秘關係 高官家族背景揭秘
    高曉松的母親張克群(後排右四)  母親 張克群  張克群,生於德國柏林,4歲時隨父母回到中國。1961年考入清華大學建築系,畢業後一直從事建築設計,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現退休定居美國。作品有《高低樓房若干》,小說體傳記《飛》、《藝術人生》等。
  • 高曉松家出了多少院士,出了多少清華教授,出了多少「文盲」?
    退學清華、報考北影1988年,高曉松考入了清華大學,這是無數人奮鬥一生也未必能夠圓得了的夢,但高曉松卻在大三那年選擇了退學,選擇了另一所頂尖高校,去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研究生預備班。高曉松的母親張克群先讓我們看看高曉松的母親是什麼樣的人。她出生於德國柏林,名字叫張克群,跟音樂人、吉他手撈仔吳立群差兩個字,跟歌手吳克群差一個字。她從小便在清華附小上學,之後順利考入了清華大學建築系,退休前曾經是清華大學的教授。
  • 名人扎堆的家族,難怪高曉松如此出色,外公外婆才是高知識分子
    一個家庭的影響是很重要的,家庭的氛圍對後人有著極大的影響,為什麼很多高知識分子的家庭養育出來的孩子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家裡面都是優秀的人,孩子也會有樣學樣,而娛樂圈就有怎麼一個人,家裡知識分子一個比一個強。高曉松是圈裡非常有名的音樂人,主持人和導演,高曉松有著很多頭銜,沒人敢反駁高曉松的優秀,是公認的全能藝術家。
  • 高曉松說碩士在他就家是文盲,看完他家庭背景後,網友竟無法反駁
    提起高曉松大家都知道,他憑藉著自己學富五車的知識儲備,和風趣幽默的主持風格成為內地脫口秀第一人,他所講的從歷史人文到娛樂八卦每個領域都講得非常好。不過「網癮少年」們肯定都知道高曉松是自拍界的泥石流,無濾鏡無美顏怎麼臉大怎麼拍,真正的詮釋了「有顏任性」這四個大字,果然是不靠臉靠才華。高曉松1969年出生於北京的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裡,1988年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而他在大三那年,自動在學校裡退了學,和老狼一起背著吉他開始了他的音樂之路。留下了像《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等膾炙人口的經典。
  • 高曉松說:碩士在我們家基本等同於文盲,仔細一查,不是開玩笑
    為子三遷的孟母、精忠報國、忍痛刺字的嶽母,家徒四壁教子畫荻等一個個經典育兒故事無不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正是在父母的教育和引導下,才成就了孟子、嶽飛、歐陽修等一個個名人志士。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父母的榜樣力量亙古不變。父母的言傳身教,就像茫茫大海裡的一座燈塔,為孩子照亮前行的方向。不論走再遠、漂再久,父母的影響已經深深篆刻在骨血裡揮之不去。終其一生,貫穿始終。
  • 高曉松家世到底有多顯赫 高曉松家親屬關係圖父母職業學歷介紹
    娛樂圈裡有很多明星家世背景都非常的好,比如今天要說的高曉松,提到高曉松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了,也都看過他主持的節目了。那麼高曉松家世到底有多顯赫?下面來看一下。高曉松家世到底有多顯赫  說到高曉松相信好很多人都在熟悉不過了,雖然長得不太帥吧!但是非常的有才華。據悉,高曉松畢業於清華大學。
  • 高曉松竄改詩詞惡搞流氓體 顯赫背景揭秘
    母親 張克群張克群,生於德國柏林,4歲時隨父母回到中國。1961年考入清華大學建築系,畢業後一直從事建築設計,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現退休定居美國。其實,作品中總帶著詩人氣質的高曉松,最著名的一段感情,反而不是那段很藝術、很戲劇的「三日閃婚」,而是和歌手阿朵的戀情。形象性感,作風大膽的阿朵,和高曉松相識,源於兩人的合作。高曉松為阿朵寫過歌,而兩人相戀的消息也隨之傳開。
  • 高曉松家世不凡,沒曾想他的媽媽更是厲害,敢按梁思成嘴上的痦子
    作為音樂人的高曉松可以說是比較成功地帶起了校園民謠,他這一系列的成功歸根結底離不開他母親張客群的以身作則。張客群,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原清華大學教授,畢業於清華大學,師從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著作主要有《紅磚黃瓦》,《晨鐘暮鼓》等。
  • 外祖父母都是科研家,母親是梁思成學生,高曉松畢業清華,顯赫家世
    在公眾的印象中,高曉松總是帶著黑框眼鏡,下巴蓄著鬍子,手裡總是拿著一把扇子,若不是他身材不太好,定是古代的文人墨客,明史漢歷,信手拈來;唐詩宋詞,出口成章。高曉松接受採訪時說:"碩士在我們家是文盲。"平常人聽了心裡一定會想,這個人太狂妄了。但他的家族,確實有說出這句話的資本。
  • 高曉松家庭名人扎堆,只有他的外婆才是真正的名門望族
    可是大多數人對於高曉松的記憶更多的還是停留在他是一個優秀的音樂人,一個極富才華的製作人,一個才華橫溢的胖胖的中年大叔。 鮮少有人知道,在高曉松的家中,他恰恰是最沒有名氣的那一個,高曉松的每一個親人皆是出身名門望族,為祖國的各個事業在源源不斷的輸出著各種優秀而頂尖的人才。
  • 高曉松談馬雲唱歌 高曉松家親屬關係圖背景顯赫
    高曉松談馬雲唱歌11月30日的2019中國人力資本國際管理論壇上,高曉松表示自己曾為馬雲和王菲創作歌曲。馬雲不解為何王菲聲音比自己大,高曉松回答他:你倆聲音其實一樣大,但王菲的聲音更有感染力,這是老天爺賞飯吃,就和你演講、看人能力一樣。
  • 高曉松家人的學歷有多牛?全家包攬頂級名校,清華本科還拖後腿了
    然而,這個消息後來被楊晨煜的母親證實是假的,她和愛人畢業於廣西大學,全家人也都只是普通人,並非什麼名校出來的。楊晨煜家人全是名校出身已經被證實是謠言了。那麼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有沒有可能存在?別說,還真有。在娛樂圈裡,就有這麼一個人,他高考的時候考入了清華大學,但是清華本科這種學歷在他們家只是墊底,因為他們全家包攬了世界頂級名校,他就是高曉松。
  • 高曉松:在49歲這一年,我原諒了自己
    父親高立人是清華大學教授,母親張克群更是師從梁思成。這個從小住在清華園的男人,耳濡目染著老一輩知識分子的情懷長大,對讀書有著天然的熱情和執著。正是這樣的讀書熱情,得以讓他在今後的創作生涯裡「滿腦子都是文字,信手捏來不需要靈感。」,助他在《曉說》《奇葩說》裡妙語連珠、金句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