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脖子那麼長,到底哪種恐龍的脖子最長?
恐龍,特別是巨大的蜥腳類恐龍,有著地球上最長的脖子。在如此眾多的長脖子恐龍之中,哪種恐龍才是長脖子冠軍呢?
中加馬門溪龍(Mamenchisaurus sinocanadorum)
圖註:中加馬門溪龍的復原圖,RAX繪製
說起脖子最長的恐龍,中加馬門溪龍必須得到優先提名。得益於那枚長達160釐米的頸椎化石,這可是目前所有脊椎動物中最長的頸椎哦。根據其近親推測,中加馬門溪龍的整條頸椎長度至少可達17.5米,它那長達4.1米的頸肋也從側面證明它的頸椎長度是非常可怖的。
圖註:上海自然博物館中的中加馬門溪龍骨架,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電影《侏羅紀公園2》中巨大的馬門溪龍,圖片來自網絡
中加馬門溪龍化石的採集程度較差,僅有很少部分被正式描述,包括上面所提到的「160釐米的頸椎」也缺乏詳細的描述和圖片資料。另外,中加馬門溪龍的下頜骨和最前端的頸椎看起來都不是特別的大,這和它1.6米的頸椎以及4.1米的頸肋比起來顯得非常不成比例。
計算中加馬門溪龍的尺寸時直接套用近親的比例未必就是正確的,況且目前我們也尚不清楚它確切的頸椎數量。總而言之,雖然理論上中加馬門溪龍擁有所有恐龍中最長的脖子,但這其中還有許多目前無法解答的疑問,存在著一定的爭議。
圖註:勞爾·馬丁繪製的侏羅紀新疆生態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巨型汝陽龍(Ruyangosaurus giganteus)
圖註:趙闖繪製的汝陽龍生態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汝陽龍作為近年出土並且研究的超巨型蜥腳類恐龍,無論是體型還是長脖子都是非常引人矚目的,它也是除中加馬門溪龍外亞洲最大的恐龍。汝陽龍最長的頸椎可達124釐米,與新疆巨龍幾乎不相上下,但頸椎只保留了不到一半,且保存程度也比新疆巨龍差的多。
圖註:北京自然博物館中展出的汝陽龍骨架,圖片來自網絡
汝陽龍頸椎的數量也無法確定,根據其他的一些多孔椎龍類的頸椎比例關係推測汝陽龍的頸椎可達19枚,但有也一些觀點認為汝陽龍應該沒有那麼多的頸椎,所以對其整個頸椎的長度估測為13.6 -16.5 米,浮動較大。
圖註:汝陽龍的骨骼復原,paleo_king繪製,圖片來自網絡
超龍(Supersaurus)
圖註:勞爾·馬丁繪製的超龍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梁龍是我們熟知的長脖子恐龍,其實整個梁龍超科中都鮮有的以發展頸部長度為重點的種類。根據一具較為完整的超龍標本推測,其擁有14-15枚頸椎骨。其中最大的標本包含一枚長達137釐米的頸椎骨,是除了中加馬門溪龍外目前所有恐龍裡單枚頸椎最長的。
超龍完整的頸椎估測長約13.7米。雖然單枚頸椎很長,但由於受到了頸椎數量的限制,所以無法登上最長脖子恐龍的寶座。
圖註:超龍的骨骼復原,paleo_king繪製,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超龍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波塞冬龍(Sauroposeidon)
圖註:波塞冬龍的復原圖,RAX繪製,圖片來自網絡
波塞冬龍曾經一度被宣傳成「最高的恐龍」,雖然時至今日已經有了許多的競爭者,但依然在比高競賽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最新的研究顯示,波塞冬龍在分類上歸入了多孔椎龍類,不再是曾經的腕龍科,近親是帕拉希克龍(Paluxysaurus),甚至有些研究認為這兩種恐龍其實就是一種。
波塞冬龍保留下的頸椎最長的可達125釐米,雖然沒有將所有的椎體都保留下來,但一般認為波塞冬龍的頸椎為12節左右,因此它的處境與超龍類似:單枚頸椎不短,但受到了頸椎數量的限制,因此再總長度上略顯遜色。波塞冬龍完整頸椎長度估測為12米左右。
圖註:波塞冬龍的近親,帕拉希克龍。paleo_king繪製,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成群活動的波塞冬龍,圖片來自網絡
鄯善新疆巨龍(Xinjiangtitan shanshanesis)
圖註:新疆巨龍與人類的體型對比,RAX繪製
新疆巨龍是幾年前在新疆發現的一種巨型蜥腳類恐龍,其屬於馬門溪龍科。在新疆巨龍的化石中完整的保存了18枚頸椎骨,其中最長的12節頸椎骨長達123釐米,整條頸椎長度14.9米!
圖註:新疆巨龍的脖子非常長,圖片來自網絡
儘管在頸椎總長度上可能無法與中加馬門溪龍相比,但是新疆巨龍卻是目前發現的具有最長完整頸椎骨的恐龍,同時也是有確鑿證據脖子最長的動物
圖註:新疆巨龍化石線圖,可以看到包括頸椎在內的完整脊椎骨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在脖子最長的大比拼中,中加馬門溪龍無疑是最可能的冠軍,而新疆巨龍則是有確鑿完整化石證據的最長脖子,至於像謎一樣的易碎雙腔龍和巨重龍都不列入討論範圍啦。
無論如何,最長脖子都來自中國,正所謂「巨龍生中華,長頸出華夏!」
參考資料:
1.Wu, Wen-hao; Zhou, Chang-Fu; Wings, Oliver; Toru, Sekiya; Dong, Zhi-ming (2013). "A new gigantic sauropod dinosaur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of Shanshan, Xinjiang" (PDF). Global Geology (in Chinese). 32 (3): 437–446. doi:10.3969/j.issn.1004-5589.2013.03.002.
2.Paul, Gregory S. (2016). The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2nd Edition. Oxford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 207.
3. Wedel, Mathew J.; Cifelli, Richard L.; Sanders, R. Kent. Osteology, paleobiology, and relationships of the sauropod dinosaur Sauroposeidon (PDF).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2000, 45: 343–3888.
4. Turner, C.E. and Peterson, F., (1999). "Biostratigraphy of dinosaurs in the Upper Jurassic Morrison 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Interior , U.S.A. " Pp. 77– 114 in Gillette, D.D. (ed.),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in Utah . Utah Geological Survey Miscellaneous Publication 99-1.
5.newgigantic sauropo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of Ruyang, Henan, China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