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脖子最長的恐龍,在中國發現,名字還給叫錯了

2020-09-05 Recur奇趣動物說


恐龍是極富神秘色彩的一種古生物,它們曾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是非常成功的物種。

恐龍之所以這麼出名,除了存在的時間長,更重要的是它們的外形千奇百怪,引人遐想。在恐龍家族中,有的體型巨大,有的長有頭冠,有的則擁有尖牙利爪。

在巨大的蜥腳類恐龍中,很多擁有長長的脖子,來幫忙取食更多樹葉,那麼在它們當中,究竟誰的脖子最長呢?

形態各異的恐龍


脖子最長的恐龍

馬門溪龍的化石首次發現於我國四川宜賓,它是我國發現的最大蜥腳類恐龍,也是目前發現的脖子最長的恐龍,長達11~14米,佔到體長的一半,它們脖子裡的頸椎數量也特別多,達到驚人的19個。而現在脖子最長的長頸鹿也才7個頸椎骨,和人的頸椎骨數量一樣。

長脖子的馬門溪龍


每天吃個不停

最大的合川馬門溪龍每天要吃掉大約1000斤的植物,相當於一個成年人兩年多的飯量,它們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咀嚼、吞食和消化樹葉。

為了最高效地進食,它們常常一整天都不挪動腳步,而是利用長長的脖子擴大自己取食樹葉的範圍,它們的脖子不僅能上下運動,左右擺動的幅度也相當大。

馬門溪龍取食樹葉


名字的由來

很多恐龍的名字都和它們的特性有關,比如霸王龍是白堊紀晚期的肉食霸主,三角龍頭上長有3個大角,甲龍身上長著厚厚的甲殼。

而馬門溪龍這個名字就沒那麼好猜了,其實它的命名方法和阿根廷龍一樣,都是按照發掘地點來取名。但我們查馬門溪龍的發掘地卻會發現,那個地方叫做馬鳴溪,而非馬門溪,這一字之差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原來當時負責這一考古項目的教授是陝西人,說話帶有方言口音,馬鳴溪就被誤傳為了馬門溪,根據國際動物命名規則,定好的名不能改,馬門溪就沿用了下來。同樣有此遭遇的,還有竊蛋龍,被誤認為偷的蛋其實是它自己的。

馬門溪龍復原圖

相關焦點

  • 恐龍脖子那麼長,到底哪種恐龍的脖子最長?
    恐龍脖子那麼長,到底哪種恐龍的脖子最長?恐龍,特別是巨大的蜥腳類恐龍,有著地球上最長的脖子。在如此眾多的長脖子恐龍之中,哪種恐龍才是長脖子冠軍呢?,無論是體型還是長脖子都是非常引人矚目的,它也是除中加馬門溪龍外亞洲最大的恐龍。
  • 新疆發現的巨無霸恐龍,脖子長16米,腿以上全是脖子
    而最大的馬門溪龍要數在我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被發現的,同為馬門溪龍科屬的鄯善新疆巨龍了,該生物的體長保守估計在30米以上,脖子的長度就超過了14米,號稱亞洲侏羅紀最大的恐龍。2012年,吉林大學聯合瀋陽師範大學以及新疆的地質學家在鄯善縣吐魯番–哈密盆地附近進行地質考察時發現了一具蜥腳類恐龍的化石
  • 「2019新恐龍」中國發現擁有霸氣名字的羽毛恐龍
    中國發現擁有霸氣名字的羽毛恐龍卻沒有腦袋取名真的是一門藝術,不僅對人,對恐龍也是一樣。熟知萬事萬物,都得從它們的名字開始。一種恐龍有一個朗朗上口的名字,自然會更容易被大眾所記住。一般來說,恐龍的命名是根據自身的特徵、發現地點,或者是當地的神話傳說,今天要介紹的這種恐龍就得名於我國的神話典故。
  • 長脖子的除了長頸鹿還有它,恐龍中的「大高個」
    腕龍科是蜥腳類恐龍的一個代表,它們的脖子非常長,前肢也長於後肢,這是與別的蜥腳類恐龍都不一樣的身體構造。這些圓形的石頭最初在雪松龍體腔內被發現,最早被解釋為是這個有鳥一樣的胃的蜥腳類恐龍的胃磨,這個說法最近被否認了。目前的研究將蜥腳類恐龍與其他四足動物相比較,最大的可能依靠一種簡單的細菌發酵過程和一個緩慢的消化過程來從食物中獲得營養。而雪松龍體內發現的石頭,可能只是它一不小心吞下去的。
  • 每日科普|大塊頭恐龍的纖長脖子到底有何用?
    研究表明,它們與肉食性恐龍和原蜥腳類恐龍是近親,在侏羅紀早期進化,侏羅紀晚期達到鼎盛,在白堊紀時期滅絕。巴塔哥尼亞新出土的化石,即屬於蜥腳類恐龍,研究人員把它命名為「巴瓜爾黎明」。「巴瓜爾」源自具體出土位置阿根廷巴瓜爾峽谷,「黎明」表示這種恐龍生活的年代很早。阿根廷埃希迪奧·費魯利奧古生物博物館主要研究人員迭戈·波爾等人推測,它身長40米。
  • 大塊頭恐龍的纖長脖子到底有何用?
    長脖子的植食性蜥腳類恐龍,也曾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當今世界上所有已發現的化石以及所有現存動物,都無法出其右。即使身長超過30米也不是個事,可它們的腦袋很小,頸和尾很長,粗壯的四肢支撐著巨大軀體。「巴瓜爾」源自具體出土位置阿根廷巴瓜爾峽谷,「黎明」表示這種恐龍生活的年代很早。阿根廷埃希迪奧·費魯利奧古生物博物館主要研究人員迭戈·波爾等人推測,它身長40米。
  • 蜥腳類恐龍為何進化出纖長脖子
    巴塔哥尼亞新出土的化石,即屬於蜥腳類恐龍,研究人員把它命名為「巴瓜爾黎明」。「巴瓜爾」源自具體出土位置阿根廷巴瓜爾峽谷,「黎明」表示這種恐龍生活的年代很早。阿根廷埃希迪奧·費魯利奧古生物博物館主要研究人員迭戈·波爾等人推測,它身長40米。  化石顯示,「巴瓜爾黎明」下頜強壯,牙齒比那些已滅絕植食性恐龍粗7倍。這種生理構造使它們能以針葉樹堅硬似皮革的樹葉為食。
  • 你對恐龍在中國了解多少?盤點一下中生代中國中的恐龍
    3、沱江龍生活在中國的沱江龍與生活在北美洲的劍龍密切相關。從沱江龍的頸部、背部和尾部,有15對三角形的背板,他們比劍龍的脊梁鋒利,他們的功能是抵禦敵人的攻擊。在短而有力的尾巴末端,有兩對向上的尖刺,沱江龍可以用尾巴攻擊所有敢靠近的掠食性敵人4、馬門溪龍他是在中國中發現的最大的蜥腳類動物恐龍之一,化石是在宜賓市馬鳴溪渡輪上發現的,他屬於亞馬級。
  • 中國發現有彩虹羽毛的恐龍 彩虹羽毛是為了吸引異性?
    中國發現有彩虹羽毛的恐龍圖註:彩虹龍的復原圖,作者趙闖就在不久之前,中國的古生物學家又發現了一種長羽毛的恐龍,這種恐龍最獨特的地方就是長有彩虹般絢爛的羽毛,這種恐龍也因此被命名為彩虹龍。古生物學家是怎麼還原出距今1.6億年前恐龍羽毛顏色的呢?讓我來告訴你。
  • 考古專家發現有些恐龍長的脖子的秘密
    恐龍長脖子可以讓它夠到高高的針葉樹,在吃東西的時候呆在一個地方,因為移動如此巨大的身體消耗大量的能量那麼這些長脖子恐龍是怎麼變得這麼大的呢?在南美洲巴塔哥尼亞發現的化石為這個謎團提供了新的線索。一個古生物學家小組發現了已知最早的大型蜥腳類動物之一,恐龍化石周圍巖層中的植物化石為新鑑定的恐龍物種所生活的氣候和生態系統提供了證據。
  • 侏羅紀的名字咋來的?為啥它在恐龍史上這麼有名?
    侏羅紀電影中的霸王龍原著小說的鍋白堊紀是恐龍時代跨度最長的一個紀,長達8000侏羅紀之所以這麼出名,和文藝作品對它的青睞是分不開的,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的原著作者麥可·克萊頓,為什麼要把白堊紀恐龍聚集的島嶼叫做侏羅紀公園呢?
  • 世界上脖子最長的烏龜,蛇頸龜(脖子最長30cm)
    蛇頸龜的脖子最長能夠達到30釐米,甚至不能夠像一般的烏龜那樣把脖子縮進烏龜殼裡面,是烏龜中極為奇葩的存在。蛇頸龜,烏龜中的長頸族蛇頸龜的名字由來,自然是因為它長長的脖子,如果你只看到了蛇頸龜的頭,肯定會誤以為世界上居然有,沒長鱗片的「禿頭蛇」。
  • 它熬死了恐龍,如今卻成為人類的寵物,名字霸氣
    今天我們要講的生物,一聽名字就讓人覺得十分霸氣,並且還是被公認的生物活化石,它的名字就是佳朋鱟蟲,什麼這名字不怎麼霸氣?它還有一個別稱「三眼恐龍蝦」,這樣叫起來瞬間讓該生物高大了起來。而三眼恐龍蝦則在地球上生存了三億年,它的族群經歷三次的生物大滅絕卻仍然生活至今,並且分布的十分廣泛,對於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來講,大滅絕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比如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的生物滅絕,地球生態差點沒恢復過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物種都永久的消失了。
  • 中國發現迄今最古老帶毛四翼恐龍
    北京時間9月28日消息,據美國連線網站報導,始祖鳥生活於侏羅紀,同時有著鳥類及恐龍的特徵,以往被公認為是鳥類的祖先,從恐龍進化而來。然而,最近在中國的遼寧省發現了比始祖鳥還要更古老的有翅生物化石,有力地填補了恐龍與始祖鳥之間的進化空白。
  • 從長相到名字都拉風,巴西發現新恐龍「長鬃矛神龍」
    光是「長鬃矛神龍」這名字,就夠在人們心中留下一點印象,但除此之外,長鬃矛神龍更有難以錯認的外形。新恐龍:「長鬃矛神龍」最近,德國科學家仔細分析幾塊巴西發現的化石後,證實發現一種全新、外形又搶眼的恐龍「長鬃矛神龍」(Ubirajara jubatus)。
  • 它曾是遠古時期最長的恐龍,後被震龍所取代,喜歡用尾巴鞭打動物
    眾所周知,震龍是遠古時期最長的恐龍,也是地球最長的動物,雖然藍鯨的體型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論起體長而言,那麼藍鯨只有33米,而震龍最大可以達到36米。因為體長極長,所以被考古學家發現的時候,被認為是一種走起路來都讓地球震動的動物。
  • 恐龍時代最著名的十種恐龍,霸王龍上榜,而它是最大的肉食性恐龍
    恐龍,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恐龍有的很大也有的很小,其中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米,而最小的蜂鳥可能還不到10釐米。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兇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 身高不矮,脖子更長 蜥腳類恐龍為何進化出纖長脖子
    視覺中國供圖蜥腳類恐龍,是侏羅紀早期地球的王者。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為何侏羅紀早期蜥腳類恐龍就已演化出纖長脖子和巨型身軀?從古地質和古氣候,以及在全球相繼發現的一塊塊頸椎化石,古生物學家們開啟了一場探秘之旅。只有長脖子才能躲過滅絕?覓食差異化因素導致蜥腳類恐龍演化出「長脖子」,這種解釋不是很準確。牙齒和頭骨的一些結構改變,更有利於它們覓食。
  • 澳大利亞發現稀有恐龍
    西卡·帕克在澳大利亞發掘的化石已被確認為是一種稀有的無齒恐龍,距今已有1億1千萬年的歷史。 無齒恐龍的名字叫「輕足的蜥蜴」,與霸王龍和迅猛龍有關。2015年,在維多利亞州奧特韋角附近的一次挖掘中發現了五釐米的椎骨化石,它是澳大利亞有史以來第一個發現的龍骨。該化石是由志願者傑西卡·帕克發現的,他參加了由墨爾本博物館領導的年度挖掘活動。當時它被認為是來自一種叫做翼龍的飛行爬行動物。但是當墨爾本斯威本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進一步研究化石時,他們意識到這是一隻精緻的恐龍。
  • 雷龍(恐龍):名聲頗大的恐龍之一
    雷龍曾經與許多非常出名的恐龍生活在一起,包括蠻龍、異特龍、角鼻龍、嗜鳥龍、腕龍、梁龍、圓頂龍、劍龍、橡樹龍等。雷龍這個名字是它的發現者美國古生物學家奧斯尼爾·查爾斯·馬爾什取的,關於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