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文如其人」,說的是一個人的文章風格與寫作者的性格特點相似。
在「創作者群體」中,有這麼一群人,常常以天馬行空、詭異多變的風格著稱,沒錯,他們就是「小學生」。
看小學生寫作文,你時而捧腹大笑、時而忍俊不禁,相信看完下面這些文章,你對「小學生」群體的認知又會「更上一層樓。」
小學生作文:都是人才!
01膽大包天型
小學生一本正經地表達對語文老師的同情,乍一看孩子還挺貼心,可結尾一句點睛之筆卻讓人不得不懷疑作者的「初心」,「不幹這個,你吃什麼呢?」原來是在這等著呢,老師看完笑出眼淚,人才啊!
02囫圇吞棗型
這篇作文成語倒是沒少用,孩子也很認真的在寫,可是,成語用到走火入魔,過猶不及,老師評語:多看看成語故事,說的很中肯。
03丟三落四型
小朋友都有丟三落四的習慣,生活中常常有大人提醒,可是寫作文,完全是自說自話,因「一字之差」引起誤會,老師看完捧腹大笑,網友評價:「果真都是人才,你爸白疼你了!」
04自鳴得意型
這是一篇看圖作文,孩子看到圖畫很自然的就聯想到自己的老師,你也不能說啥,可是把老師寫的這麼慘,你是忘了卷子是寫給誰看的了嗎?
看了上面這些作文,發現「家長」和「老師」常常是孩子文章中主要的人物角色,小學生筆下,純真與魔幻共存,這樣的作文,可以當成是小學生「成文」路上的奇聞軼事,但絕不應是孩子模仿的寫作對象,那麼,優秀的「小學生」作文又是什麼樣的呢?
好作文的標準
上面這篇三年級小學生的作文《我的家》,怎麼看怎麼舒服,正如老師的評價:「能發揮奇妙想像、文章生動具體,不失為一篇佳作!」。
說實話,看了這篇文章,連我都自愧不如,仔細分析,發現其中有一些亮點值得學習:
字跡工整
文字寫的端正,首先能給人一個好印象,有了好印象讀者才能深入去了解文章的內容,就像一個穿著邋遢的人,大多數人看第一眼都會打「退堂鼓」是一個道理。
條理清晰
這篇文章語言很流暢,短短篇幅有頭有尾,整體邏輯通順,由此可見,好文章一定是首尾連貫,能讓人一口氣讀到底的。
引經據典
好的文章有三重標準,一是敘事、二是有亮點、三是寫的生動有趣。對於小學生來說,能把一件事情完整敘述下來應是基本功,但是這樣還不夠,在這篇文章中,小學生經典名著信手拈來,既給文章增色不少,又讓人讀來感覺意猶未盡,此乃好文也!
有人說:「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都是孩子,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小學階段是鍛鍊孩子寫作能力的關鍵期,那麼,如何提升孩子的寫作水平呢?
小學生寫作水平提升從以下三點入手
01養成閱讀的習慣:從圖畫書入手
唐代大詩人杜甫一生留下很多名篇,他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由此可見要想寫出好作文,功夫應在寫作之外,簡單說就是一定要養成閱讀的習慣。
小學生培養閱讀習慣,家長要從源頭把好關,具體就是「給孩子選擇看什麼書籍?」根據我給孩子挑選書籍的經驗,有以下幾點建議:
圖畫書必備,小孩讀書跟大人不一樣,大人都是看字,孩子卻是看圖,所以建議父母給孩子入手一些經典的獲獎圖畫書,有些書圖大字少,孩子記憶力強,往往看過幾遍就能將故事完整的複述下來,這對培養表達能力很有幫助。
經典名篇必備,像上面提到的滿分作文《我的家》中,孩子將家庭成員匹配到《西遊記》的角色中,如果沒有對名著的心領神會,是不可能將書中的人物角色和家庭成員緊密聯繫起來的,所以,家長一定要陪孩子熟悉名篇,記住:經典是根、童心是田,讀書就是灌溉。
名人傳記必備,小學階段的孩子應該多讀一些名人傳記,這樣對孩子的志向培養和性格養成都有很好的引導,多從名人的故事中汲取一些人生的養分,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面對學業和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增長見識的同時如果能將名人的經歷運用到作文寫作中,文章必定會論據充足、豐富有趣。
02保持寫作的興趣:隨時記錄靈感
小學生作文大部分都是「命題作文」,這樣的題材對於孩子來說往往「無話可說」,因為不知道寫啥,所以有些孩子就敷衍了事,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出現,家長在平時要多留心觀察,如果孩子出外遊玩或者對某一件事情感興趣,應提醒孩子及時將感受記錄下來。
「吾手寫吾心」,通過長時間的鍛鍊,孩子的寫作能力慢慢就會提升,此時,再來寫「命題」作文,就很少會出現「不知道寫啥」的情況了。
03恰到好處的點評:保持寫作的動力
小學生作文寫完,是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評價和肯定的,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在這一點上,一定要做到「積極關注」,具體就是多誇讚孩子的優點、對於缺點不要直接指出,應提出具體的期望和要求,這樣孩子在以後的作文中才能更好的進步。
關於小學生作文,你有什麼要聊聊的?歡迎評論區留言。
——感謝閱讀——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