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去一家寺廟散心,剛好碰到一些人在佛前祈福。我就在附近聽了一下,剛好聽到有這麼幾段話:
第一個人是個婦女,她神情緊張,嘴裡念叨著:「佛祖一定要保佑我的兒子順利考上理想的大學啊!這裡是300塊錢,您一定要記得保佑我的兒子!」說完就把錢扔進了功德箱,走了。
第二個人是個女孩子,她眼珠都是紅的,看起來哭過很久。她祈求佛祖保佑她不要再遇到渣男,而且她還希望佛祖可以懲罰她的前男友,讓他得不到幸福,整天被煩惱困擾。
聽完這兩個人的「願望」,我有點感觸。學習佛學這麼久,我深知他們的願望都是會「落空」的。按照佛家「慈悲為懷」的宗旨,他們兩個的願望一個是企圖跟佛做交易,一個是希望佛幫她做損人利己之事。
這兩個願望會得到佛的庇佑嗎?我把這個現象和疑問都跟寺內的一位老僧敘述了一遍。老僧說:「當然不會,首先佛也只是普通人,他是修行之人追求的最高境界,並沒有法力。其次,這樣與佛交易和損人利己的行為是得不到佛的祝福的!」
老僧還說:「其實在寺廟裡燒香拜佛,有3種願望是不能許的,切記!不然有損功德。」
01損人利己的願望
損人利己很好理解,就是損害他人的利益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就比如那個女生許下的願望,她的出發點就是要懲罰那個背叛她的男人,企圖找回自己的心理平衡。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其他的例子。
總的來說,損人利己的事出發點很簡單:為了自己好。他們一旦有了損人利己的想法時,做事說話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絲毫不顧他人的利益和感受。
這樣的心願如果還拿到佛那裡去說,那會得到回應嗎?佛學講究的是:慈悲、利他、無礙。意思是佛學希望人們可以「慈悲為懷」還要「有利他人」、「不阻礙他人」。自己不做到還祈求佛祖來幫他損人利己,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是與佛教的精神相違背的。
如果心存惡念,企圖做損人利己的事,出發點就是邪惡的。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也會有相應的行為,祈求佛祖只是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甚至是希望自己「損人利己」的行為成功,既然是有這個想法甚至是有了相關的行動。
那麼在生活中,他的所想所做會影響他人和自己的生活,一旦對方知道了誰是「始作俑者」,那麼他的麻煩就來了。因此,這樣「損人利己」的願望,在佛祖面前祈求再多也無濟於事,只會自損功德。
佛學講究「善良」,要時時有善心,事事存善念。生活中遇到有需要幫助的人就要伸出自己的援手,做好事就是在「利他」,這樣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喜愛,同樣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別人也會回報他。這樣心存善念,去佛祖面前祈願,才會得到回應。也是在積累自己的功德啊!
02與佛做交易的願望
生活中總有些人「利慾心」太重,他們把金錢看成是萬能的,甚至是拿出來跟佛做交易,企圖用錢財「賄賂」佛祖來實現自己的心願。就像是那位婦女,「明碼標價」地跟佛祖祈福。佛是有無上的智慧的人,他不會受限於錢財。
寺廟裡香火旺盛,那都是虔誠的佛教信徒表達自己的感恩,真心修行的人會樂於捐贈且不要求佛做什麼事,因為佛只是一種境界,一種「空」的境界,它要求人們把世間萬物視若「無物」,更何況這最有世俗氣的幾枚銅錢呢?
生活中時刻帶著貪心和私慾的人,在世間人們都「敬而遠之」,更不用說來佛祖面前祈福了。他們把這個活動當作一場交易,佛法的恩澤是無價的又是免費的,對於虔誠有善心的人,佛法就是免費的,對於有著貪心和私慾的人,佛法的境界他們永遠領悟不到。
而且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也時常會得罪別人,因為他們會認為這世間眾生都是跟他們一樣用錢就能買通。這樣的心思會把別人放在一個膚淺庸俗的定位上,但凡是有一點正義心和善心的人,都不會買他的帳。這樣「利慾心」重的人在生活中會處處碰壁,這也是自己的「不善之心」帶來的後果,也是在折損自己的功德。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不要把錢看得太重,更不能把這樣的想法帶到佛的面前,祈願不是一場交易,它是一個用自己的「善心」換一個「如願以償」的結果的過程,這中間不存在金錢交易。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淡泊名利的人,不一定是完全不在乎金錢,只要不是痴迷和著魔就行。
03違背因果的願望
細看佛經千萬卷,到頭來就「因果」二字。「因果循環」是每一個信佛的人首先要弄明白的,也是最後要明白的。什麼意思呢?
就是一個人明白「因果」的含義,那他就可以漸漸領悟佛學的道理,一個人漸漸領悟了佛學的道理,並在生活中始終遵循「因果」,那他就能領悟到「佛」的至高境界。
可見因果對於佛學的重要意義,那麼一個不遵循「因果」的願望拿到佛祖面前,會得到回應嗎?顯然不能。佛教最講究「善惡有報,因果循環」。
佛學認為:「一個人要有好的福報,就要心存善良,多行善事。而一個經常為非作歹的人終將會得到相應的果報。」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做好事,會得到身邊朋友的肯定和信任,那我們一旦需要幫助,朋友也會毫不推辭,人都是有感恩之心的。而那些經常做壞事的人,身邊的朋友都會害怕自己被利用或者是受傷害,會主動遠離他們,哪怕還在一起的朋友,也是沆瀣一氣。
做了壞事,傷害了別人,社會和對方的家庭都會幫忙出面解決,不光是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很多麻煩,還會影響自己在社會中的聲譽。久而久之,積累的惡行會報應在自己身上,這也就是在折損自己的功德啊!
我們要了解「因果」的道理,更要謹記,平時在生活中要多做好事,要用一顆善良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帶著一顆這樣的「善心」去佛祖面前祈願,總會心想事成,其實不是佛祖庇佑我們,是我們自己在為自己積攢福氣,該得到的回報總會得到的,因為我們有一顆善良的心。
佛祖也是凡人,修行其實就是修心,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常存善念,多行善事,去除自己的「名利心」,且信因果,就會得到庇護,這樣在佛祖面前許下的心願也就會心想事成。
而那些「損人利己」的、「與佛交易」的以及「不信因果」的願望都是「失道者寡助」,佛是不會回應的,更是有損功德的行為,切記。
(作者:千面修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