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兒童認知發展的因素

2021-01-13 中公教師網

皮亞傑認為,影響兒童認知發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物理環境、社會環境和平衡四個因素。

成熟主要是指機體的成長,特別是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成熟。兒童的某些行為模式的出現依賴於一定的軀體結構和神經系統的機能。生理上的成熟為兒童的某些認知活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但是,單靠成熟本身並不能使兒童獲得認知方面的發展。

物理環境因素指個體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所獲得的經驗。這種經驗不同於社會經驗。皮亞傑把這種經驗分為兩類:一類是物理的經驗,是指個體作用於物體,獲得物體的特性;另一類是邏輯-數理的經驗,是指個體作用於物體,旨在理解動作間相互協調的結果。在皮亞傑看來,知識來源於動作(動作起著組織或協調作用),而非來源於物體。皮亞傑認為,物理環境是影響兒童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必要因素,但它不起決定性作用。

社會環境包括社會生活、文化教育、語言等。它同樣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皮亞傑認為,環境與教育只能促進或延緩兒童的心理發展,而不能對兒童的心理發展起決定性的作用。

皮亞傑認為,心理發展中最重要的,即決定因素是平衡或自我調節。他指出,平衡就是不斷成熟的內部組織和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它才是兒童心理發展的決定因素。這種平衡並不是一種靜態的平衡,而是動態的平衡,具有自我調節的作用。通過這種動態平衡實現兒童心理結構的不斷變化發展。

【自編單選題】1.學會石頭剪刀布的遊戲規則後,小明知道當對方出布後需出剪刀才能贏。小明能了解該規則按皮亞傑的認知理論是( )對認知的影響。

A.社會經驗 B.物理經驗 C.邏輯-數理的經驗 D.物理環境

1.【答案】C。解析:皮亞傑認為,影響兒童認知發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物理環境、社會環境和平衡四個因素。物理環境因素指個體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所獲得的經驗。這種經驗不同於社會經驗。皮亞傑把這種經驗分為兩類:一類是物理的經驗,是指個體作用於物體,獲得物體的特性;另一類是邏輯-數理的經驗,是指個體作用於物體,旨在理解動作間相互協調的結果。在皮亞傑看來,知識來源於動作(動作起著組織或協調作用),而非來源於物體。石頭剪刀布的規則是一種動作的組織與協調,故選擇C。

【真題單選題】2.皮亞傑認為知識來源於( )。

A.成熟 B.教育 C.動作 D.平衡

2.【答案】C。解析:在皮亞傑看來,知識來源於動作(動作起著組織或協調作用),而非來源於物體。

【多選題】3.皮亞傑認為,社會環境是影響兒童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必要因素。社會環境包括( )。

A.社會生活 B.文化教育 C.語言 D.邏輯-數理的經驗

3.【答案】ABC。解析:皮亞傑認為,影響兒童認知發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物理環境、社會環境和平衡四個因素。社會環境包括社會生活、文化教育、語言等。它同樣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皮亞傑認為,環境與教育只能促進或延緩兒童的心理發展,而不能對兒童的心理發展起決定性的作用。故選擇ABC。D選項,皮亞傑將物理環境分為兩類:一類是物理的經驗,是指個體作用於物體,獲得物體的特性;另一類是邏輯-數理的經驗,是指個體作用於物體,旨在理解動作間相互協調的結果。故不選。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影響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培養兒童的親社會行為?
    01影響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因素 環境因素:家庭(父母)和同伴對兒童親社會性行為的影響,主要是通過與兒童的交往而發生作用的。兒童的親社會性行為,如分享、謙讓、協調、幫助、友愛、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等,就是在與父母的交往中,在父母的要求和指導下逐漸形成與發展的。 早期親子交往的經驗對兒童與他人包括同伴的交往也有極為明顯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兒童以後的人際交往態度、行為。 研究指出,嬰兒最初的同伴交往行為,幾乎都是來自於更早些時候與父母的交往。
  • 影響兒童難治性強迫症治療相關因素大盤點
    核心提示:難治性強迫症定義為即使接受了足夠時長的認知行為治療(CBT),並且至少使用了 2 種足夠劑量的選擇性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或氯米帕明),卻沒能成功地減輕症狀。那麼哪些患者屬於難治性強迫症患者?而且又有哪些因素可影響治療效果呢?
  • 學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影響因素
    學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影響因素這類題目在歷年教師考試試題裡也經常遇到,很多考生和學員也經常在這個題目中摔跤絆跟頭,所以中公教師今天特意為大家準備了關於學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影響因素這個知識點的相關練習題,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對這個知識點有一個更深入的理解和記憶,以防於未然:攻擊性行為作為幼兒社會性這一章節中重要的知識內容,在以往的教師招聘考試中考過選擇和案例分析題型。
  • 兒童社會性發展——攻擊
    Holmerg(1977):12~42個月兒童社會交流形式研究: 12~16個月:嬰兒之間大約有一半行為是破壞性的和衝突性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之間的衝突行為呈現下降趨勢。 2歲半:兒童與同伴之間的衝突行為只有最初的20%。
  • 影響胎兒「腦發育」的4個因素,一定要注意了!
    對胎兒的影響包括:出生體積大於或小於胎齡兒、增加早產風險和兒童期肥胖風險。、行為、情緒發展有關。且會增加兒童期發生行為和認知缺陷的風險。 所以,孕媽們在孕期的體重增長一定要合理。萬不可為了讓寶寶長得大、長得壯就胡吃海喝;也不可以為了保持身材過度控制飲食。
  • 淺談繪本故事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摘要]  繪本故事在幼兒的成長道路上有著很大的影響。繪本自身的圖畫性、形象性特點,十分符合幼兒的認知發展、人格養成和情感涵育,在幼兒的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影響幼兒遊戲因素知多少
    (三)遊戲時間遊戲時間是開展遊戲活動的重要保證,遊戲時間的長短會影響幼兒遊戲的質量。在較長的遊戲時段(約30分鐘)幼兒才有時間逐漸發展成社會和認知層次較高的遊戲形式。(三)年齡差異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他們的認知水平、運動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都不同,因此,也會表現出不同的遊戲水平,從感覺運動遊戲、象徵遊戲到規則遊戲,從單獨的遊戲到多人合作的遊戲,從內容的單一化到主題的多元化,從形式上的簡單化到複雜化,都體現出年齡差異對於幼兒遊戲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遊戲發展的不同水平或層次,但隨幼兒年齡的增長,遊戲的水平、內容和形式都會不斷地發展。
  • 影響寶寶腦發育的4個因素,孕媽們可要注意了!
    8月16日,在第四屆東方婦產科學論壇母胎醫學分論壇上,來自江蘇省人民醫院的孫麗洲教授就帶來了《孕期影響胎兒腦發育的風險因素》的演講。 詳細地闡述了哪些因素會影響胎兒的智商,甚至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 胎兒腦發育的時期,你知道嗎?
  • 全身麻醉對兒童神經心理和行為學預後的的影響——梅奧兒童麻醉...
    宮內發育最後3個月及出生後幾年(尤其是出生後3個月內)稱為大腦發育的突進期或突觸發生期,是CNS基本網絡和數億突觸連接形成的關鍵時期,受神經遞質,特別是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 GABA)和穀氨酸的嚴密調控,是CNS發育、認知功能發展的基礎。
  • 早期兒童教育工作者對道德發展方面的常規概念歸納
    早期兒童教育工作者要知道在兒童道德發展方面有一些常規概念(比如說,對社會規則的理解以及對於正確和錯誤的理解)。下面將就此作一些歸納。1所有的文化都認為讓兒童了解道德標準和規則是一項基本任務,也是成人的職責。
  • 兒童早期發展和回應性照護
    即從孕期至8歲期間的兒童,在體格、運動、語言、認知、社會和情緒等多方面的綜合發展。其中,0-3歲階段是兒童大腦發育、早期學習、看護人和兒童之間依戀關係形成的關鍵時期,對兒童一生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 才兒坊:兒童期同伴關係發展特點及規律
    今天才兒坊分享兒童期同伴關係的發展特點。童年期兒童同伴交往主要表現在友誼和同伴群體兩個領域。(1)童年期兒童的友誼在整個幼兒階段,兒童通過遊戲開展同伴之間的交往,同時也在遊戲中逐漸發展他們的友誼。友誼是和親近的同伴、同學等建立起來的特殊親密關係,對兒童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兒童正式進入小學後,他們的主要活動是學習。
  • 葉海林:身份認知偏差對中印關係前景的影響
    本文認為中印的身份認知偏差主要體現在雙方的國際地位和戰略角色想像以及互動的成果預期方面,進一步討論了身份認知偏差對中印兩國產生的不同影響,並就中印關係的最優前景和次優前景做出了展望。2020 年是中印建交 70 周年。70 年以來,中印雙邊關係幾經波折,跌宕起伏,畫出了一條蜿蜒輾轉的軌跡。
  • 淺析學前兒童的攻擊性行為
    學前兒童的攻擊性行為是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因為它最常見於兒童特別是學前兒童的行為之中,所以也是歷年的幼兒教師資格和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那麼今天我們就專門針對於學前兒童的攻擊性行為這一個知識點進行解析。
  • 電視對兒童的影響
    他指出電視快速變換的速度比真實生活的腳步快許多,電視錄像帶影像快速的變換對看電視的小嬰兒而言變成「正常」的步調。讓小嬰兒看電視可能造成過度刺激,永久的改變嬰兒正在發育的神經中樞。心理學家及小孩腦部研究專家珍·黑利則認為電視所帶來持續的噪音影響了小孩「內心的聲音」的發展,這是一種小孩學習如何思考問題及計劃,並且約束自己不要有衝動行為的能力。
  • PISA測試:影響學生幸福感的因素有哪些
    幸福感測試與學生的學業成績測試相互關聯目前,國際上對涉及學生身心健康的幸福感關注並不多,主要有世界衛生組織每4年發布一次的學生健康行為報告,內容主要是歐洲和北美青少年兒童的健康幸福測評結果。而目前世界上運用最多的幸福感測量工具是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制定的幸福感測量表,測量指標包括個體、物質和可持續三個層面。
  • 孩子BMI值低,會損害認知發展!
    孩子BMI值低,會損害認知發展! 科學家指出,世界各國需要更重視孩子在兒童時期(包括學齡期至成年期)健康營養的需要,以幫助大腦的發展。相關研究的共同作者馬吉德·埃扎蒂說,這種幹預措施將幫助兒童長高,而不會過度增重。
  • 微生物群對三大過敏性疾病發展的影響
    從構建微生物開始,到影響微生物的因素,過敏機制的闡述以及預防過敏的措施等都有了基本的認識。本文將對微生物在過敏性疾病(食物過敏、特異性皮炎、哮喘)中的作用進行逐一介紹,尤其是微生物在兒童食物過敏這種常見的疾病中的發病機制進行詳細闡述。
  • 2020山東教師資格考試:淺析學前兒童的攻擊性行為
    2020山東教師資格考試:淺析學前兒童的攻擊性行為 學前兒童的攻擊性行為是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因為它最常見於兒童特別是學前兒童的行為之中,所以也是歷年的幼兒教師資格和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高頻考點。那麼今天我們就專門針對於學前兒童的攻擊性行為這一個知識點進行解析。
  • 負性社會關係之攻擊的影響因素
    攻擊的影響因素大體包括:厭惡事件,喚醒水平,媒體和群體環境。厭惡事件能誘發攻擊的事件不僅包括挫折,還包括一些令人厭惡的體驗,比如疼痛,炎熱,受攻擊或過度擁擠等。疼痛諸多的動物實驗表明疼痛會引發攻擊行為,疼痛越強烈,攻擊就越猛烈。對人類來說,不光是生理疼痛,心理疼痛也會提高我們的攻擊性。這裡的心裡疼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