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講解金剛經:能淨業障分第十六至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2020-11-28 歇即是菩提

南無西方三聖
南無阿彌陀佛

圖片來自百度(接2018.2.10轉慧律法師講解金剛經無為福勝分第十一至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經文:【複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複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有人輕視你,有人毀謗你。【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所以,罵你的人跟你消災啊!人家來侮辱你,是拿功德來給你賺啊!有人侮辱你、傷害你,記得啊!他是拿功德來給你賺啊!你要是接受、忍耐,你就賺到這個功德了。跟你過意不去的是來成就你的啊!要這樣觀想,是不是?所以這裡就說:如果有人輕賤你,你本來要墮惡道,因為持誦《金剛經》,惡業就消滅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也一定會成佛的。 【此謂若人受持讀誦此經。應合得人恭敬。】應該受人恭敬。【今復有疾患】「疾患」就是病苦。【貧窮諸衰。】「諸衰」就是衰退之相,【及為人所憎惡。】人家看到你就痛恨了。【世人不達先業。將謂誦經為善。即無應驗。】誦經,認為是一種善事,怎麼樣?即無應驗,所以,只要沒有感應,【遂生疑惑。殊不知若非經力。應墮惡道。】因為你誦經的功德,所以免惡道。因此記得!只要你學佛,把一切的逆境,當作統統在跟你消災。知道嗎?內心不要動一個念頭瞋恨,把所有人家侮辱你的、攻擊你的,傷害你的,謾罵你的,統統觀想他在成就你,內心不難過,你也解脫,他也快樂,你也快樂,他來給你消災啊。謝謝(師雙手合十稱言),感謝消災。所以,有人說:哎呀!師父啊!某某人傷害您、毀謗您。我都這樣講:哎呀!(師雙手合十稱言)感謝消災,感恩喔!一句話就解決了,我們也不要辯什麼。對不對?誤會不是靠解釋可以處理的,這個世間,很多東西是沒有理性的,不是用道理可以講的,不是大家可以坐下來說,用理性可以交談。不一樣了,每一個人的角度不同,背景不一樣,思想觀念不一樣,強迫對方來接受你的觀念,是痛苦的。我告訴你一句話,要牢牢記住,這一句話如果你記得起來,一生一世都解脫:你想要痛苦嗎?很簡單,把你的觀念強加在別人的身上,保證你活得痛不欲生。真的,我沒有騙你們,試圖改變對方的,是大愚痴的人,夫妻就這樣子,還沒有結婚,結婚以後,老婆想要改變老公,老公想要改變老婆,就演布袋戲,吵,爭吵,每天吵…好,大家冷靜一下,兩個都為對方好,先生為老婆好,老婆為先生好,要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別人的身上。我告訴你,你一生一世都會活得痛苦不堪。師徒也是這樣,夫妻也是這樣。所以我不會把我的觀念強加在我的徒弟的身上,我給他更大的時間、更大的空間,因為他的人格發展、背景叫Background is different.不一樣,不能用畫一道線說:徒弟一定要怎麼做,不會的,所以跟著我的徒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各人的角度、學歷、思想觀念不一樣,我不會強迫你一定要怎麼做,我不會這樣子。你能發揮,那最好了,我尊重你。所以,我今生今世不會活得很痛苦,有看法跟我不一樣的,我就是回答一句話:很正常。對不對?世界那麼美麗,為什麼那麼美麗,因為有樹啊,有高大的樹,有花、有草、小橋、流水,千差萬別,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這叫做美嘛!一片都是草皮,漂亮嗎?在沙漠當中,一棵大樹,很大的樹,底下光禿禿的,沒有小草,漂亮嗎?不漂亮。所以記住!尊重別人的看法,可以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世界。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間,人應當互相尊重。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間,人應當受到尊重。把你的觀念強加在別人的身上,保證你活得痛不欲生,生命不是想要改變別人,是要徹底的改變自己,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就這樣子。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降伏別人不如降伏自己。把你的觀念強加在別人的身上,為什麼不能包容更多意見不同的人呢?所以,聖人活得很快樂,大徹大悟的人活得很快樂,讓你自生,自己生長嘛,自己調整嘛!你我的時空背景、立場完全不同,我不一定要畫一線。譬如說:我們這個山,如果統統只有樹,沒有草,不漂亮;只有草,沒有樹,不漂亮,各安其分,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我們在不同千差萬別的當中,有相同之處,就是尊重。在座諸位面相不一樣、身分不一樣、背景不一樣:可是我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互相尊重,這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個人有這樣的雅量,就值得人家尊敬。respect值得尊敬的一個人, Love is eternal愛是永恆的。見性就是永恆的,開發了內心世界,聖人是完全不一樣,他過的日子跟你過的日子是完全不同。【以今世人輕賤,故折三途之報。】「折」就是除去三途之報。【速得無上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這「阿僧祇」就是不可數,沒辦法數,數不盡了,無量無邊不可數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就是無量無邊,碰到那麼多的佛陀,釋迦牟尼佛過去供養這麼多佛。【悉皆供養承事。】都供養他們。【無空過者。】就是盡心盡力的供養諸佛。這功德大不大?很大!做個比較呢,就這樣子了: 【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那大了!【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我所供養的諸佛的功德,【百分不及一。】讀誦受持《金剛經》的人,【千萬億分。】不及讀誦受持《金剛經》的人。我供養無量阿僧祇劫,又無量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這麼多佛,這麼長久遠,供養得多不多?多!不如一個持誦《金剛經》的人。不如一個持誦《金剛經》的人百分之一、千萬億分之一,都比不上。因為供養是有形相的,心性是由內心開發出來的。【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算數譬喻是沒有辦法達到的。 【阿僧祇劫者。梵語也。唐言不可數。供養阿僧祇恆河沙佛。施寶滿三千大千世界。捨身數如微塵。】「微塵」就是無量無邊,生生世世都在布施,把生命都交出來。【所得功德。】大不大?大!但是,【不如有人於此經典。得悟真性。】了悟清淨真性,絕對【勝前所得功德。百千萬倍。達摩對梁武帝雲。造寺寫經供養布施功德。只獲人天小果。】你布施,那個是生滅意識心態,執著的心、分別的心,不是清淨自性展現出來的,【實非功德也。】功德是由明心見性,清淨自性展現出來的,這不是布施可以得到的,要去體悟。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馬上就受不了,狂亂了。【狐疑不信。】狐狸是最容易懷疑的,叫作:狐疑不信。因為《金剛經》功德太大了,末世的人沒有善根。如果只要有受持《金剛經》,我說這個人所得的功德,我講出來,打死你不相信,你心就發狂、發亂。【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這一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明心見性這個義理是不可思議的。你誦《金剛經》,持誦受持,【果報亦不可思議。】 所以,我都鼓勵人家誦《金剛經》,因為《無量壽經》很長,我鼓勵人家誦《金剛經》比較短,因為我們出家、在家,事情有時候很多,事情比較多,《金剛經》比較短,功德又大。又可以在這個經典裡面迴光返照,哪一天不小心,碗公,啪!開悟了!以前人就這樣子,以前的人開悟,都是很不小心的。在吃飯時,不小心,碗打破了,大徹大悟,啊!這樣子。開悟,大徹大悟。有一個參禪的人,參…有一天大徹,恍然大悟,第一句話講什麼呢?啊!原來我的媽媽是女人。意思就是:原來就是本來的面目的意思,我的媽媽是女人。就是說:本來就是女人了,悟到本來的面目,就不用再說了。聽懂嗎?我媽媽本來是女人,我以前怎麼沒想到我媽媽是女人?我大徹大悟的時候:原來就不離當下嘛!這大徹大悟的人第一句話講:啊!原來我的媽媽是女人。不過,你們可不要自作聰明,假裝開悟:啊!原來我爸爸是男人。算了吧你,這個不是你的境界,亂扯一通! 【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我如果具說,【謂說悟後淨妙境界也。】我開悟以後,清淨不可思議的境界。【前為樂小法者。】喜歡小法的人。【謂說降住小乘之法。】因為不乘人有小乘人的根器符合。【欲令悟入。尚猶不信。】小乘的根器就是這樣子啊!樂於小法嘛!大乘大法沒辦法。【若便為說見性大乘之法。】究竟義,見性才能成佛嘛!【解通人曠。】做一下筆記,解通,如果是悟解(開悟的悟喔)、體悟、解了,解就怎麼樣?貫通了,解就是道理。道理貫通了。人曠,這個人的心量就廣大無邊。所以一個大徹大悟的人不著相,什麼相都礙不著他,他的度量很大。有一句話你們聽過嗎?世間人講:宰相肚裡能撐船。哎呀!這個如果在佛教裡面,(日語)不算什麼。這個算什麼東西啊!宰相肚裡能撐船?我告訴你:大徹大悟,胸量如虛空,撐什麼船?你開太空船怎麼都飛不到。大徹大悟就無相,你怎麼搞,無量無邊際的。所以,世間人就是:他度量很大,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這不算什麼。在佛法來講,這小case,佛法一念之間,大徹大悟,胸量如虛空,無量無邊。【得必無涯。】「涯」就是限量,無涯就沒有限量。

【狂亂不信。徒使其狐疑也。】《金剛經》的功德,無量無邊,根器不夠的人不相信,只能增加他的懷疑。 【義者。般若之義。】大智慧的義理。你誦《金剛經》持誦奉持,每天迴光返照,功德愈大。慢慢地體悟。 【果報者。所得功德也。由智慧而悟真性。】真正的智慧,悟到清淨的自性。【三世諸佛。理應不異。不可思議。】三世諸佛空性的道理,是沒有改變的,悟到萬法皆空,不可得,是不可思議的。 所以我告訴諸位:開悟的人、大徹大悟的人就是這樣子:無是無非,無來無去,無增無減,無垢無淨,無善無惡,簡單講:不要落入觀念。注意師父這一句話:千萬不要在相上落入觀念,落入觀念,你就會痛苦。我再講一遍:譬如說,什麼叫落入觀念?你現在搞不清楚,譬如說:有一個人你很痛恨他,給你倒了好幾千萬,你很痛恨他,注意聽喔!你非常痛恨他的時候,很恨,我的幾千萬給他倒了,惡性倒閉,注意看!有沒有這個人,你要冷靜分析,你所痛恨的那個人,用X光照照看,剩下骨頭;一百年以後不存在;現在雖然存在,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你會找到沒有一個可恨之人。世間人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佛道的人就是說:可憐之人沒有可恨之處。當體即空嘛!佛法跟世間人完全不同。世間人叫:可憐之人,必有怎麼樣?可恨之處;佛法不是,可憐之人,沒有可恨之處,當體即空,你找不到這樣的人。所以師父剛剛告訴你的:不要落入觀念,相不可得,對不對?千萬不要恨他,記住,傷害你的清淨自性。世尊說:愚痴的人,每天都在做傷害自己的事情。我們每天都在傷害自己的清淨自性,因為沒有開悟嘛!貪,染汙了清淨自性;瞋恨,對你不滿,就是一直攻擊你、傷害你,無中生有,白的講黑的,黑的講白的,對不對?學佛的人是福報最大的。所以說:記得!你看那個政治生態就知道,很可怕的。對立。 (合掌,眾隨法師誦偈)合掌,跟著師父念,好好的體悟: 著相修行百千劫,無相修行剎那間,若能萬法盡舍卻,成道須臾剎那間。

南無阿彌陀佛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經文:【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受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受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這個是須菩提在前面提出來的問題,現在世尊要回答。云何應住?如何來安住呢?云何降伏其心?如何來降伏這一顆顛倒、妄想、執著的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無上正等正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生什麼心呢?發大願:【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滅度一切眾生,就是說法度眾生,雖然度無量無邊眾生,卻沒有眾生可以度,四大本空,五陰無我,若有眾生得度,就變成著我、人、眾生、壽者相。所以,諸佛菩薩,或者是善知識、祖師大德,給我們增上緣,我們聽經聞法以後,在我們的自性當中產生智慧,這個智慧提升起來,徹底的斷除執著和分別、顛倒,所以是自性自度。所以,《六祖壇經》中,「自性自度」就是六祖講的。佛不能度眾生的,佛如果能夠度眾生的話,我們就不要修行了。佛沒有辦法幫助我們成佛的,給我們增上緣,指導我們:要成佛作祖,還得我們的清淨自性才有辦法的。佛如果能夠救度我們的話,那我們不要修行了。就請釋迦牟尼佛統統把我們帶到淨土去就好了。修行沒有別的法則,統統要自己來。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者。注見《善現啟請分》中。】 【當生如是心者。謂二乘之人。執著諸相。起諸妄念。如來指示其心常空寂。】我們真正見性的這顆心是寂滅的,無諍的,從頭到尾都是清清淨淨的。是我們動一個念頭,對相上不能貫穿、透視,相當體就是空,硬是在相上裡面,強加執著跟分別,因此使我們的清淨自性,【湛然清淨。】而隱瞞起來。 【我應滅度一切眾生者。佛言我今欲令一切眾生除滅妄心。令見真性。白樂天雲。】白居易這麼說。【澹然無他念。】這是淡泊的意思,或者清靜的意思。【虛靜是吾師。】我們的心空到極點,空到極點沒有一物。【圭峰禪師雲。覺諸相空。】就無色,無受想行識,禪宗裡面講的就是這個,什麼是父母未生前本來的面目?父母未生前本來的面目是什麼?很簡單,就是無色,無受想行識,父母還沒有生我們的時候,我們有沒有這個色法?沒有!我們生出來的時候,這個色法生滅無常,受、想、行、識,生滅無常。所以,佛講的這個空有兩層意義,無常即是空,緣起即是空。所以,你看《阿含經》的思想,就是這樣講,世尊所講的空,有兩層意義、兩層意思。因為無常,剎那生滅變化,所以,我們說它是空;因為緣起緣滅無自性,所以我們說它是空,空有兩個角度說。如來就是這樣指示我們,覺諸相空,【心自無念。】萬法皆空,透視過去,不可得。【念起即覺。】動了念頭馬上覺悟。【覺之即無。】覺悟以後,來無所來,去無所去,你會發現這個妄念無根,妄本無根,覺悟了,妄想無所從來,也無所去。【修行妙門。惟在此也。】 【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此謂不可見有眾生。是自己度者。若有此念。】就變成執著了。【即著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即非菩薩清淨心也。】菩薩清淨心就是無相,無相就是菩薩清淨心。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因為不與空相應,修的都是有相法,有相就是執著,執著就是生滅,還是無常,還是落入生死輪迴。【所以者何。】為什麼?【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實在一切法就是畢竟空寂,當體即空,沒有任何的法呀!你要發這種無所得的心,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行一切善,不著一切善;見一切相,不著一切相,而且要徹底。

【即非菩薩者。謂二乘之人。執著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實無有法者。】萬法根本就是當體即空,根本就是不可得。【謂初悟人。尚有微細四相也。】底下,禪宗的解釋,這四相都在念頭裡面解釋,不是在表相裡面解釋,都在一念之間,來解釋這四相, 第一個,A.【但少有悟心。】你只要覺得說:我有所體悟,【是我相。】自己覺悟。 B.【見有智慧。能降伏煩惱。】我用智慧來降伏煩惱,人相還是不斷。(【是人相。】) C.【見降伏煩惱。竟是眾生相。】煩惱一直生嘛…我們現在的人就放生、拜山,拼命的放生,舉辦放生,好不好?很好!我們讚嘆,能夠消災延壽。真正放生的意思是什麼?放掉眾生,我們這個五蘊身,是色受想行識一直產生的煩惱,集五蘊身而生,名為眾生。《阿含經》就講得很清楚。我們現在是拼命放外面的眾生,當然也很好啦,救救這些苦難的三途的眾生,魚、蝦呀、鳥呀,我們還是讚嘆;不過放生真正的意義是什麼?是把內心煩惱生起來的眾生,集眾而生,放掉,這是真正放生的意義啊!現在的人大多地方辦放生,我們講堂也辦放生;但是,真正內心裏面,煩惱起來、執著起來,放不掉,內心的眾生放不掉,外面的眾生拼命的放,你最多只能長壽一點,不能解脫的。 拜山是表法的。我在美濃雷音寺的時候,有個護法的男居士,有一點自負、驕傲,跑到雷音寺來,他來有點客氣, 就說:頂禮慧律法師。 我說:哎呀!免禮,免禮。 (男居士)自己覺得很滿足,希望師父跟他讚嘆一下。 我說:居士啊!從哪裡來啊? 他是中部來的。 那你有什麼貴幹啊? 他說:我來旗山,路過美濃這個地方,來跟法師您頂禮。我說:你做什麼呢? 我從山下三步一拜,拜到上面來啊! 我說:喔! 他說:包括中國大陸的四大名山,包括臺灣的大、小山。他說:慧律法師,只要您講得出來的,我統統拜過。 我說:哇!真的是很了不起。我說:還有一座山,你還沒有拜。 喔!慧律法師!那您說說看,哪一座山我沒去過? 全臺灣省走遍了,中國大陸名山,他花了幾年拜。 我說:還有一座山,這一座山你沒拜過。哪一座山啊?叫做我慢山,我慢高山,不留德水,驕傲、狂妄、自負,把自己抬得很高,自尊心太強,優越感太高,這一座山還沒擺平,外面的山,差不多統統拜完了,就是這一座我慢山還沒有拜完。 哇!這個人有一點善根,馬上求懺悔。他說:哎呀!法師開示的也是,我回去好好地拜這一座我慢山,好好的折服。 不愧是佛弟子,一提示,他馬上就知道, 佛法是心法呀!如果說:今天你來大蓮花居,我們這個般若講堂,從外面拜到裡面來說:哎呀!慧律法師,我有拜山,如果沒有折服我慢,又如何?跟昨天講的那句英文是什麼?And so what? 又如何?講來講去:又如何?就是這樣子啊!你搞這個相的東西,不能夠解脫。所以,拜山很好,要配合本性,不是我今天拜山拜得很多,我拿來標榜,然後跟別人談一談,希望別人讚嘆我、認同我,修行不須要人家知道的。是不是?放生也是,把內心的眾生、煩惱的眾生放掉;拜山,把內心的我慢山折服、拜掉,躺著睡覺,沒有煩惱,也是放生,煩惱放掉了嘛!躺著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所有山統統拜完了,沒有山可以拜了,拜什麼山呢? 見降伏煩惱。竟是眾生相,認為有煩惱可以斷,可以降伏。

D.【見清淨心可得。是壽者相。】這個還是執著一個壽者相。【不除此念。皆是有法。】沒有除掉這些妄想、顛倒、執著的四相念頭,還是有法可得。【故云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須菩提。於意云何。】你的意思怎麼樣呢?【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沒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是無相,無相怎麼有所得呢?所以說:【不也。世尊。】沒有啊!【如我解佛所說義。】就我所了解佛所說的道理,【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根本就無一法可得,緣起,當下就是空性,萬法唯心所造嘛! 【佛言。如是如是。】這時候,佛印證了須菩提講的是正確的。 所以,修學佛道,親近善知識就是要建立正知正見,你了解這個正法,正確的知見,無一法可得,我告訴你:那一些妖魔鬼怪,稀奇古怪的那一些,在佛教搞什麼神通啊,搞什麼很稀奇古怪的東西,搞什麼妖言惑眾,你一點都不會迷惑,我告訴你,無法可得,搞什麼東西啊?你說:哎呀!師父啊!那個人、那個法師,住在深山裡面,七天不吃飯,然後,49天不倒單,練什麼…And so what?又如何呢?就是這樣子嘛!你搞來搞去就是相,生滅的東西嘛!不吃不睡不喝,世尊有這樣教你嗎?眾生就是這樣子,很容易騙你的。躲在一個山洞裡面,前面比較重要的就弄一塊中央擋布,中央擋一塊布,後面就隨便拿一個芋頭的樹葉擋一下,前面用芋頭葉,後面用番薯葉遮著,坐在山洞裡面,然後不修邊幅,也不刮鬍須,然後在這邊坐著,只要眾生來,就馬上下跪頂禮說:哎呀!這個人非常有修行啊!你要看到這個外表相的,某某法師啊這個衣服一套多少錢,你看!住的房間多麼好。他說:這個沒有修行。馬上就說:這個沒有修行。眾生喜歡看那個表法的東西,外相的東西,這個人吃得愈苦,然後,知見正不正不管了,愈能夠感動信徒。我們現在要確立正確的知見,有修沒修,不是在表相的東西,他有真正大智慧,確立正確的知見。我告訴你:我今天就算穿金戴銀,統統如如不動的,這個都是表相的東西,X光一照,這裡面骨頭啊!是不是?今天不管到哪一個地方,你就是百貨公司,不管腳走到哪裡,一看就是緣起,就是空性的東西。要是信徒碰到:你看!這個法師沒有修行,一天到晚老是逛百貨公司,他就是拿時間、空間、表相,來衡量一個法師,這個是嚴重錯誤的。看看內心裏面的世界是什麼。所以,不出此念,怎麼樣?就要除掉這些相的東西,說: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佛說:如是如是。就是這樣,不能著相,一點都不行。

【佛言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者。須菩提謂。若有般若了悟心在。】就是著相,【即是有法。】不能動一個念頭,認為:我很了不起,不行!【尚存所得之心。】你就有人我是非,人家否定你,你就受不了了。對不對?進入真空狀態,不管人家肯定、否定,你就是正知正見,大徹大悟,開悟,自己享受,太享受了。Enjoy any t ime everywhere.哪一個地方,哪一個時間,統統享受,他真的在享受生命。大智慧的人,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享受生命;沒有智慧的眾生,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懲罰他的生命,煩惱、執著、鬥諍,懲罰,每天都懲罰自己,對生命不了解,生命對我們來講,是一種懲罰,活得痛苦不堪。只要你把生命加入那麼一點點兒佛法,滋潤,就像潤滑劑,處處所到之處都是圓滿。加上一個空、無所得,透視空不可得,無常、無相,一生一世用不完,比你中大樂透幾億,快樂得不得了,中大樂透有我們這麼快樂嗎?No!不可能。【故云。無有法得三菩提也。】 【佛言如是如是者。善契如來之法意也。】 【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根本就無一法可得。相當體即空,心性就顯現出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若有一切法。是有一切心。故云即非佛法。】著相就不是佛法了。【若無一切法。是無一切心。】萬法皆空嘛!沒有一切心,沒有一切顛倒、妄想、執著心。【云何不是佛。】哪裡不是佛? 【與我授記。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者。如因智慧而得見性。若有能所之心。即是有法可得。性同凡夫。】跟凡夫沒有什麼兩樣。【如何得授記耶。然無記可授。】方便說:【是名授記。】「授記」就是印證。你是無法可得,你下輩子就作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子。【若於心上。無纖粟停留。】這個「纖粟」就是一點點。如果我們在心性上,沒有一點點停留,【即是無法可得。】所以禪宗裡面說:動念即乖。動一個念頭就錯,因為你認為有相才動念,在這個色聲香味觸法,動一個念頭執著,不對!無法可得嘛!所以,世尊在《阿含經》裡面講得很清楚,說:一個人追求五欲六塵,想要得到快樂,就象水中撈月。你知道嗎?世間人拼命的在追求快樂,唱歌啦、跳舞啦、辣妹啦、帥哥啦,什麼展覽統統用辣妹,希望得到銷售好一點,拼命的想要在色聲香味觸法裡面追求快樂,世尊說:那叫水中撈月,跳到水中裡面要把月亮撈起來,一樣不可得,這不可能的東西。大智慧的人一看,這個就是生滅的東西,到最後會變壞的,無常就是苦。天是棺材蓋,地是棺材底,無論闖哪裡,總在棺材裡。跑來跑去,統統在棺材裡面,無法可得。【自性清淨。】【故云來世。當得作佛。】 【慈受禪師雲。一顆靈丹大似拳。】這表示我們的心境,他拿這個心臟(比喻),一顆靈丹大似拳,就是表示我們的心臟,方便說:心。我們有一顆大智慧的心性,就像拳頭。那是用心臟來表法的、比喻。【服來平地便升仙。】平地就是你只要用平等心、無相心如大地。注意喔!這個「升仙」就是成佛是的意思。你只要用這一顆靈丹,服下去,你每天要吃一顆靈丹,吃什麼靈丹呢?吃平等心、無相心這一顆靈丹,把它服下去,意思就是:你心中時時刻刻存著平等心、存著無相心,你就成佛!每天都要吃這個藥,你吃合利他命F也好,吃類固醇也好,吃感冒藥也好,吃中藥也好,記得!要加兩顆藥,一顆平等心的藥,一顆無相的藥丸,要服下去,知道嗎?服用平等心這一顆藥丸,服用無相心這一顆藥丸,你要吃下去。【塵緣若有絲毫在。】只要這六根六塵,你有一點點的念頭,【蹉過蓬萊路八千。】這個「蹉過」就是錯過了,「蓬萊」就是諸佛的境界,把筆拿起來,「蓬萊路」就是諸佛的道路,我們說蓬萊仙島,本來是比喻仙人所住的島。在這裡表法的,比喻說:你就錯過了諸佛的路、境界,八千就是八千裡,很遙遠的意思。你只要在五欲六塵有絲毫的執著、動念、分別,你就會錯過諸佛這一條大道十萬八千裡。其實這一句還是著相,著相的意思,就不能成佛。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釋迦牟尼佛如來所講的法,就是諸法皆空,諸法,「如」就是皆空。釋迦牟尼佛一直講,你那個不生不滅的心性,這個才是如來,不是看到我這個莊嚴的三十二相叫做如來。釋迦牟尼佛一直指示:你們眾生每一個心性當中,體悟萬法皆空,不生不滅那個心性,就是佛!不要往外看,往自己的心性看,就是佛。何以故?為什麼?如來者,即諸法如義,一切法本來就是不可得。如就是空。 【一切諸法。本來清淨。蓋由取捨分別諸法。所以濁亂。不得自如。心若清淨。即自然如中天杲日。】「杲日」就是日光明亮的意思。如日中天,【歷歷分明。於諸法上。都無取捨分別。】換另外一個角度說:取捨也沒有用,分別也沒有用,因為一定會消失,一定會消失。所以,你對這個無常法的,你的生命會消失,你的財產、你的房子、你的親情、你的愛情,你所擁有的,都會隨著時間消失,你明明就知道,這一定會消失的東西,就徹底放下,隨緣過日子,就這樣子。所以,在諸法上,如果沒有取捨、分別,【即是諸法如義。】就是空不可得,這個就是真正的佛。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前面很簡單,後面這一句要強加解釋。 如果有人說:釋迦牟尼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在沒有法,佛得到什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者。清淨心也。】這個要注意聽,無實無虛,很注意,貫串,專注聽。為什麼叫無實?(【無實者。】)就是站在相上所講的,萬法皆空,(【真空無分別也。】)所以沒有一種東西是實在的。底下,【無虛者。】無虛就是實在的,就是本性裡面【具河沙功德用也。】無量無邊的清淨自性這個功德。無虛,不能說沒有,站在相上來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統統不可得,放下那一念,清淨自性實實在在的功德,不是虛妄之法,清淨自性不是虛妄之法,是千真萬確存在的,就無虛,不能說沒有。我今天慧律法師如果沒有清淨自性,我現在怎麼說話呢?對不對?注意聽喔!我現在說法給諸位聽,你看,我的心性你看得到嗎?你看不到啊!可是,我可以表現出來啊!為什麼?作用啊!對不對?我現在清淨自性,我展現出來,我眼睛可以見一切色,如如不動;我嘴巴可以說法,口若懸河,一瀉千裡,旁徵博引,都是靠這一隻嘴巴,來自於哪裡?來自於不生不滅的心性,心性是存在的,可是看不到,叫做無虛,無虛就是存在,是實實在在的,有這個心性在作用,你不能說沒有啊!可是看不到,它不是色聲香味觸法,也不是眼耳鼻舌身意,統統不是,可是統統是,它也是眼耳鼻舌身,也是色聲香味觸,在一念之間。如果你在相上打轉,打死不開悟;如果於相離相,當下就是,統統是,哪裡統統是你清淨自性的展現。體悟了這一點,就好辦事了,見一切相,放下,不放下也沒有有啊!因為它是生滅,一定會消失的,今天你執著金銀財寶,男女感情,不管你執著什麼,你記得!有一天一定會消失,一定會消失。 於是中者。清淨心也。無實者。真空無分別也。因為相不實在嘛!相是不實在的,萬法皆空,就是真空無分別,就是無實。無實就是空。無虛者,具河沙功德用也。無虛就是存在,為什麼存在?因為本性具足恆沙功德嘛!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注意聽!這一句的意思就是:萬法統統離不開清淨自性,所以,萬法統統叫做佛法,哪裡統統有成住壞空,哪裡都有生老病死,哪裡都有生住異滅,天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念頭有生住異滅,統統離不開這一顆心性,既然宇宙、人生,六根、六塵、六識所建立的萬法,都離不開這個心性,所以,萬法統統叫做佛法。

【一切世法。皆是佛法。】只要你悟,就超越,只要你體悟,世法就是生滅法,只要你體悟凡所有相都是虛妄,放下,當處就是見性,還要放得徹底,一點習氣都不行,徹底放下。【涅槃經雲。佛即是法。法即是佛。】佛無形相的。法就是佛,佛就是法。馬祖道一禪師說:【馬祖雲。一切眾生從無量劫來。不出法性三昧。】真是開悟、大徹大悟的人講的話,這個是真正大徹大悟的人講出來的話,我們現在都離不開法性三昧,你只要好好的體悟畢竟空。【長在法性中。】永遠沒有離開法性中,不管你【著衣吃飯。言談祗對。】任何的相,【六根運用。一切施為。】「施為」就是運作。古時候叫作施為,我們現在叫作運作。一切的造作,統統是當體即空,【儘是法性。】我們因為迷得太嚴重了,【不解返源。】不能體悟,沒有辦法回歸到我們清淨自性,【所以隨名逐相。】人家罵你是豬,晚上睡不著了。大修行不一樣,你罵我是豬,豬不可得,一念就解決了。人家罵:哎呀!慧律法師,你是豬!不錯,我是豬,是一隻漂亮可愛的豬。豬是個名相嘛!是不是?是個名相嘛!所以對於外面的謾罵怎麼樣,我們如如不動;對於別人怎麼讚嘆,也不能幫助我們成佛啊!這個人沒有這麼好,你每天讚嘆他,他不能成佛的;這個人沒有這麼壞,你每天毀謗他,他不會下地獄的,上天堂、下地獄、成佛,不是靠你罵的呀,是靠自己因果,要對自己因果負責的呀!所以,我告訴諸位:那個新聞報導,什麼報章雜誌,世間人謠言、是非,就象你們這個團體,聽一聽,參考一下就好了,這個人我看不順,我就拼命的毀謗啊!對不對?一定的道理嘛!你們學過半部哲學吧!聽過半部哲學就知道嘛!這世間都是擁有一半的,一半的人讚嘆你,就有一半的人毀謗你,這一定的道理,沒有什麼好討論的。放下就是嘛!很正常。【迷情妄起。造種種業。若能一念迴光返照。全體聖心。何處不是佛法。】哪裡都是正法,看你悟不悟。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我所講的這個萬法,當體即空,不可得,是故名一切法,所以,我方便說:有一切法。為了度眾生,透過語言,只好建立種種的名相,但是,千萬不要在名相裡面打轉,要在名相體悟到當體即空,這名相也是假的東西。 【謂於諸法。心無所得。了諸法空。本無一切法也。法華經雲。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這經典還講了一句話,很了不起的:凡夫所見皆是生滅,唯諸佛菩薩聖人,唯見不生滅。就是凡夫唯見生滅,諸佛菩薩唯見不生滅。凡夫看到的,統統是生滅相,諸佛菩薩悟到當體即空,全然心性的展現,哪裡都是不生不滅。所以一個大聖人就是無是無非,無來無去,無增無減,錢多也是這樣過日子;沒錢也是這樣過日子。人家讚嘆,也是睡得很安穩;人家批評、毀謗,還是睡得很安穩,沒有相了,心就不生不滅的東西。我們現在凡夫不一樣,一句話,哇!刺中我們的心了,恨死他。恨別人,卻傷害了清淨自性。凡夫俗子每天都在做傷害清淨自性的事情,拼死命的執著:這個人對不起我,我就是要報復!你還沒有報復他,你已經傷害你的清淨自性了。所以,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為什麼寂滅相?無常,當體即空,緣起,當體即空,無相可得嘛!哪裡不是寂滅相?那為什麼不能寂滅呢?認為有嘛!兩個人為什麼會吵架?就認為有這回事情嘛、有那回事情嘛!如果一個聖人,萬法都不可得,哪有這些事情?凡夫要跟聖人吵架,聖人不會跟他吵啊,沒有這回事啊!吵不起來。兩個人吵、堅持吵,為什麼?看法不同嘛!知見立知,是無明本,每個人的角度。為什麼有看法?因為他認為有這種事情發生嘛,這種事情在一百年後看,你就覺得無聊啊;現在這個事情發生了,當下就空啊,這樣就OK了!(笑)我對這個生滅無常的世間,徹底的沒有意見,這樣戲就演完了,沒戲可演了。OK! 沒戲可演了,你就進入諸佛的境界,沒有吵雜,沒有是非,沒有恩怨。你有正知正見以後,你以後到哪一個團體,不管聽到什麼惡劣的、什麼是非,人家批評你、毀謗你的,我告訴你:你也不會難過。就是這樣。有錯,我們自己檢討;沒有錯,心安理得。【故古德雲。用即知而常寂。】起作用的時候,馬上就覺悟,當體即空,【不用即寂而常知。】不作用的時候,雖然當體即空,但是,這個覺性也常常存在,雖然是空,但是,還是有作用,覺性還是存在。【方契妙覺。是故名一切法也。】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這個人身長大,又長又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這個就不叫大。記得!有相就不叫作大,無相最大,須彌山會比虛空更大嗎?不會!拼命著相,每天誦經、拜佛、念佛,不能悟到畢竟空的道理,在有相裡面拼命的誦經,每天都誦經,希望消災,就這樣子嘛!當然也可以,做一點增上緣啦,每天用功拜佛、念佛、拜八十八佛,煩惱在啊!有相。 那你說:師父,當我就不要拜佛了,不要念佛了。 要拜啊,我沒有說叫你不要拜啊!你不拜佛,你又不開悟,在旁邊睡覺喔?還是要拜啊!我沒有說叫你不要拜! 師父,您不是說:有相比不上無相嘛! 我是說心性!你在拜佛,你不拜佛,你也(都)知道萬法皆空;還是要拜,就是要拜,不能壞事相啊!

如來說人身長大,就不是真正的大,【是名大身。】你有相的話就(有)比較。說我們這個桌子大,對一隻螞蟻來講,我們這個桌子大;我們這個講堂比桌子更大;我們這個蓮花池比我們這個講堂大;臺灣比這個道場更大。比較大小的話,你所有的大,就會變成小。臺灣很大,那美國比我們更大了;美國很大,地球比美國大;地球大,太陽比地球更大啊!那如果比大小的話,怎麼比啊?無相最大。為什麼?虛空啊!哪一個比虛空更大?心如虛空不著相,所以最大。沒有人有辦法贏過它。這樣一體悟,修行就是在一句離相,徹底的離相,你最大,你就是佛,直下承擔,不必客氣。 【色身有相。為非大身。法身無相。廣大無邊。是名大身。】黃檗斷際禪師說【黃檗雲。虛空即法身。法身即虛空。是名大身也。】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因為著相。【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菩薩就是覺悟一切法空,無有法叫作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沒有這些相。 【即不名菩薩者。二乘之人。若有煩惱妄想。不能除滅。即同凡夫。滅色取空。】把這個色法滅掉,著另外一個空,「取空」就是著另外一個空,【不了色性。】不了色性,意思就是:注意聽,要加四個字,「當體即空」。「性」就是本質。這個色法的本質,當下就是空,沒有真正相,相是因緣湊合起來叫作有這個相。就是一架飛機也是,飛機是所有零件把它結合起來,叫做「飛機」,把這個「飛機」統統拆開來,沒有「飛機」這個相,不了解色性,就是不了解色法的本質當體即空。【即非菩薩。】 【淨名經雲。色性自空。】色性當體即空,色性自空就是,色法根本就是不可得,稍微有一點智慧的人,就知道色法本身就是緣起法,怎麼會有呢?色性自空,色當下就是空。【非色滅空。】並不是把色滅掉,然後才有一個空,不必把這個色法滅掉,眼見一切色法,當體即空,不必把色法移掉。非色滅空就是,譬如說這個桌子,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桌子空,不是說:師父啊,這個桌子把它移開,叫作空。把它移開,你沒看到這個桌子,這不叫空,這個叫作無,沒有桌子。空不是這個意思,看到這個桌子,是什麼?無常,就是什麼?就是空;緣起,就是什麼?就是空。單刀直入就是這樣,無所執著。你一看,這個根本就是假相嘛!不要把這個色法滅掉,叫作空。【如病眼人。】眼睛有毛病的人,眼睛一睜開,【見空中花。】空中有沒有花?沒有!【無有是處。】這個比喻:我們現在心性有毛病,執著、分別、顛倒、妄想,就看到了有我、有人、有眾生、有壽者相,統統有,因為我們心性有毛病。當你悟到心性,沒有毛病的時候,覺後空空無大千。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覺悟以後,哇!統統沒有。無有是處,空中根本就沒有花,我們這個地球46億年前,開始的時候也沒有人類啊,一個人也沒有啊!現在就算有人類,這個(師父手指身體)是一個化學工廠,我們這個色身是化學工廠,吃飯下去,吸收能量,吸收化學元素,然後把它拉出來,吸收養分。這個化學工廠,然後種種的物理作用,生理的作用,化學的作用,這是一個化學工廠,這是一個生理的工廠,是物理學一個能量的轉換而已。你說這個是我,你找來找去找不到啊!你怎麼搞,你也知道,這個不是真正的我,你哪裡找得到「我」?把一根頭髮拿到手中,你觀照看看,你所有的頭髮,就是一根頭髮構成的。你的皮膚摳一摳,皮膚的細胞,拿到左手裡面,放在前面,你好好的觀照這個細胞,你全身就是細胞構成的,你找不到一個我啊!你全身就是這個東西,煩惱什麼東西?執著什麼東西?為誰痛苦?為誰辛苦為誰忙?就是迷惑顛倒才會這樣魂不守舍嘛!清淨自性,悟到:哇!原來就是這樣子啊!萬法皆不可得。 【實無有法。名為菩薩者。一切空寂。本來不生。不見有生死。】也沒有生死可得啊,萬法不生,也沒有所謂死啊!【不見有涅槃。】也沒有涅槃可得。所以師父外面不是寫著嗎?「生死涅槃無距離」,你們出去有沒有看啊?【不見有善惡。】因為不是相嘛!【不見有凡聖。】沒有凡夫跟聖人。【不見一切法。是名見法。正見之時。了無可見。即是菩薩。故云實無有法名為菩薩。】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我要好好的莊嚴佛土,還是著相。【是不名菩薩。】著相就不叫作菩薩了。【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是叫你在心性上下功夫,叫你在清淨自性上下功夫,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如來所說的莊嚴佛土者,你要體悟到這個莊嚴,種種的方便善巧,當體即空。【即非莊嚴。】就不是真的莊嚴,如來所說的真正的莊嚴,當體即空,【是名莊嚴。】這才是真正的莊嚴。意思就是說:你要在心性上下功夫,這是真正的莊嚴佛土;你要是在表相上下功夫,拼死命的在相上拼命打轉,這不叫作莊嚴佛土。所以,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如來所說的方便莊嚴國土,其實當下就空,體悟到當下空的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這個就是真正的莊嚴佛土。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你看,處處都告訴你:無我無法。無我就是無我相,無法就是無萬法,萬法皆空。無我相,無種種的法相,徹底的放下。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者。】我還著相,說我在莊嚴佛土。

有一個比丘尼,修行修了二、三十年了,有一次,我在講經,這個比丘尼帶了兩三輛車來聽法,結果有一次,彼此之間可能有一點誤會,我是不知道她的看法啦,然後她就講一句話了:慧律法師啊,上次在講經的時候,我請了三臺遊覽車去跟他捧場啊!來給我捧場?我是歌星嗎?這個比丘尼出家幾十年,竟然嚴重錯誤的觀念,來聽經聞法是給我面子喔?我問你:你今天聽經聞法,是你開智慧還是我開智慧?對不對?來給我捧場? 所以,我告訴你:不是剃一個頭,現個僧相,就叫作有修行,要弄清楚喔!一定要徹底的了悟這個心性,這個比丘尼出家了二十幾年,二三十年了,你想想看!用這種觀念來聽經,(師對眾抱拳)麻煩了!法師們!你明天再叫幾輛遊覽車,來給我捧場一下。我又不是歌星,我告訴你:我的心沒有增沒有減,你一個人來,我還是講。所以,以前有一個人講經的,也是很會講,一講了以後,第一天一千個人,第二天五百,第三天,第四天,最後他就是很認真的講,剩下一個,這個比丘多了不起,他就是講,這個老和尚拼命講經,這個人底下一直聽,一直看著他,他認真聽,我就認真講給你聽。就樣子,講到最後:哎呀!你真有善根啊!我講了幾天,你都沒走。和尚啊,我是負責關門的,我不能走啊!我不能走是有原因的,我走了誰關門啊?。喔!我以為你那麼認真聽。連一個都講得那麼有勁兒,剩下一個關門的,我也是認真講給他聽,你不必告訴我,我也知道你關門的,我也是講給你聽。對不對?菩薩心無相嘛,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嘛!【妙定經雲。若人造得白銀精舍。滿三千大千世界。雖有無量布施福德。謂心有能所。即非菩薩。不如一念無能所心。】「無能所」:「能」就是心,「所」就是境。)【所得功德。勝前功德。百千萬倍。】 【即非莊嚴。是名莊嚴者。實無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豈復取莊嚴相。】怎麼會執著這個莊嚴之相呢?【如是即逍遙。】諸位!這一句話很受益,「逍遙」就是自在。你只要不著相,諸位,任憑世間發生什麼事情,統統自在。你家發生再大的災難,包括九二一大地震,眾生共業嘛!我們也不願意看到這樣悲慘的事情;可是,你大菩薩的心,你也知道這是共業所感,無奈,還是要觀空,碰到了就必須接受,很悽慘!人間煉獄,慘不忍睹,屍體遍野,死了幾千人,九二一大地震,很痛心,可是無奈,這是共業所感,還是要放下,好好的過日子。【自有無纖毫罣礙。】一點罣礙也沒有,【云何是莊嚴。云何不是莊嚴。】怎麼樣才叫莊嚴?在旁邊寫:清淨心。云何不是莊嚴?著相,在旁邊寫兩個字:「著相」就不莊嚴。清淨心就莊嚴,著相就不莊嚴。【故云即非莊嚴。】你著相就不是莊嚴了,就是於無量莊嚴,當體即空,這個是真正的莊嚴,【是名莊嚴也。】

【通達無我法者。於諸法相。無所滯礙。是名通達。若作有所能解。是名我相。若作無所能解。湛然清淨。】就不會著一個我相。說我能解悟、著一個我相,【是名無我。故云真是菩薩。】 僧問馬祖道一禪師這麼說:【僧問馬祖雲。作何見解。即得達道。】您有什麼見地,才能夠達到成就佛道呢?回答,【答雲。自性本來具足。但於善惡事上不滯。方喚作修道人。】注意看,這大徹大悟的人講的話,實在了不起!我們自性本來就具足,只要你在萬法,這個世間的種種的相,不是善就是惡嘛!「不滯」 就是完全不執著,你行無量的善,不執著;你看到極大的惡人,不痛恨,這個是真正修行人。【取善舍惡。觀空入定。皆屬造作。更向外馳。去家】這個「家」就是清淨自性。【轉疎轉遠。】離開清淨自性,「疎」就是愈來愈遠,愈轉愈遠了。【一念妄想。便是三界生死根本。但無一念。是除生死根本。】動念都不行。【即得法王無上珍寶。】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天眼就是可以看穿牆壁。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慧眼就是開大智慧。【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做一下筆記,如來有法眼否?寫八個字:「見一切法,離一切法」就是法眼。見一切萬法,當體即空,徹底的遠離、放下,這個就是法眼。【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所以,有的人對這個解釋就是說,一體同觀就是,我們同樣一個心性,個個程度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對這個天眼的解釋,說沒有遠近叫作天眼,各個版本的解釋不一樣,不過我們取一個中道的,就是這一本,底下: 【一切凡夫。皆具五眼。而被迷心蓋覆。】我們迷惑、顛倒,整個蓋得死死的,【不能自見。】沒有辦法見到自己的清淨自性。【若無迷心妄念。如得翳障退滅。】這個「翳」就是眼睛有毛病。眼睛有毛病,它就會障礙視神經。眼睛毛病好了,【五眼開明。】眼睛馬上就開了,就可以見種種的相。我們迷了,體悟到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悟了,智慧頓開,大智慧頓開。若無迷心妄念,如得翳障退滅,我們眼睛障礙,就馬上消滅了,五眼開明。 看這一段,標號A,【見一切色也。內外空寂。】你只要見一切法,「內外」上面加一個:「心」,這心不管是內:心煩惱,外面的境界,統統不可得。【名為肉眼。】禪宗在解釋這個五眼,統統會歸這一念,記住這個訣竅,禪宗在說法,統統會歸當下這一念的解釋。 B,【見自真性。是法平等。名為天眼。】 C,【見自性中。般若之智。名為慧眼。】 D,【見諸色相。心不動搖。見一切法。無一切法。是一切相。無一切相。是名法眼。】你看,即相離相,就是正法,見一切法就是即相,無一切法就是離相;見一切相就是即相,無一切相就是離相,不即不離就是中道,是名法眼。 E,【見前際無煩惱可斷。中際無自性可守。後際無佛可求。】看到這一念的前面,沒有煩惱可斷,沒有啊!當體即空。中際就是現在,也是無自性,無自性可守啊!因為念念生滅,這念頭起來,當體即空,沒有妄想、顛倒、執著,佛性就顯現出來了。未來不可知,所以,後際無佛可求。簡單講:佛就是三際當下這一念清淨心,就是佛,這個意思就是這樣。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過去、現在、未來,統統集中在這一念清淨心,這一念清淨心徹底的放下,就是佛。【三際清淨。是名佛眼。】 【又雲。若以無相為法身者。名為慧眼。而見如來。】這四個字不要看,劃×。【指空論有。假立名相。名為法眼。】講空講有,講來講去,種種的名相,這個叫做法眼。【而見如來。】就是見自性。【若了有無。即非有無。】有而非有,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也非無,因為心性無量莊嚴,不能說沒有。所以如果能夠了悟有跟無,就不是有有跟無,如果你有,了悟就非有,無也非無,所以,若了有無,即非有無。【二邊寂滅。全體法身。周遍法界者。具足佛眼。而見如來。】你就見到清淨的自性。 【須菩提。於意云何。】你的意思怎麼樣呢?【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這個「沙」字下面加一個「多」字,你才看得清楚。經文裡面是根據古代翻譯的,是簡化,如果你稍微加一個「多」字,馬上就知道。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呢?如恆河中所有的沙,佛說是沙多不多呀?世尊所說的沙,你認為多嗎?【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甚多,很多的意思。 【須菩提。於意云何。】你的意思怎麼樣呢?【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一條恆河中所有的沙,有這麼多沙的恆河,你看,這麼多的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諸」就是眾多。這麼眾多的恆河,所有沙就是加起來,每一料沙當作一條恆河,這麼多恆河的沙,統統加起來,哇!沒辦法算。這麼眾多的恆河加起來,所有的沙數,多不多?【佛世界。如是甯為多不。】這種種的諸佛世界多不多呀?【甚多世尊。】太多太多了!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在那個佛世界中。【所有眾生。】那麼多無量無邊眾生的心。【若干種心。】若干種妄想心,【如來悉知。】為什麼悉知呢?下面加四個字:盡皆妄想,統統叫作妄想。 再講一遍: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那麼無量無邊的佛世界,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就像沙那麼多,怎麼樣?所有的眾生起心動念,世尊統統知道。為什麼?統統叫作妄想。所以,科學家有科學家的妄想,藝術學家有藝術學家的妄想,政治人物有政治人物的看法、妄想,我們這些世間所有的,只要沒開悟,統統叫作妄想的眾生。不管你太空科學怎麼發達,世尊一句話,統統叫作妄想,一句就解決了。 【恆河沙數者。欲明眾生。有種種妄念。故舉無窮之沙。以為喻耳。楞嚴經雲。琉璃光法王子。觀世間眾生。皆是妄緣風力所轉。】「妄」就是虛妄,「緣」就是境界、外緣。都是虛妄的外緣的境界,隨著這業,「風力」其實就是業力,無明叫作風。這些虛妄外在的境界,眾生都是隨著無明的風力在轉動。【觀世動時。觀身動止。】一下動,一下止。【觀心動念。諸動】其實萬法的動【無二。】無二就是與空相應,當體即空。所有的動,其實當體就是空,諸動不二,不離心這一念,不能離開心性這一念。【等無差別。】簡單講:萬法就是唯心所造,你所有境界的產生,就是因為你起心動念所產生的。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觀心動念,諸動無二,就是你這個念頭,這一念的念頭在動,等無差別。【此群動性。】如果要找來找去,遍尋這個動、動態,【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盡同一虛妄也。】 【若干種心。如來悉知者。眼耳鼻舌身意。若起心動念處皆是國土。於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種差別之心。心數雖多。總名妄心。既覺是妄。】妄想覺悟了,當體即空,【故云悉知。】 【何以故。】為什麼呢?【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如來所說的一切眾生的妄想心,說諸心就是一切眾生的妄想心。如來說諸心,「心」上面加一個:「妄」,更清楚。如來說諸妄心,皆為非心,因為那不是心性,不是真正清淨心,都不是真正的心,真正的心是什麼?是清淨自性。為什麼呢?如來說;一切眾生的妄想心,當體即空,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心,那是因為你妄想、顛倒、執著,才有這樣的心,如果沒有,就是見性。方便說有這一顆心。 【覺妄之心。即是非心。】你覺悟了虛妄的這一顆心,當下就是空,就是非心。【本無妄念。不起妄心。即是自性本心。故云是名為心。即是菩薩心。亦名涅槃心。】叫作不生不滅。【亦名大道心。亦名佛心。故臨濟雲。若一念心能解縛。此是觀音三昧法。】你這一念徹底的放下,所有的捆綁統統解掉。所以,我說《金剛經》非常重要,這個是成佛重要的一部經典。 【所以者何。】為什麼?【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我們在吃飯常常念:三心未了,滴水難消,三心,未了就是你沒有見性,你就不了解。 什麼叫過去心不可得?注意聽!過去的妄想、顛倒,本來就是空,因為你不能體悟,所以拼命執著,當下就是生心。「不可得」就是放下,徹底的體悟,根本就沒有這種妄想、顛倒、執著,那個就是真心。過去是這樣,現在剎那生滅,現在的執著、分別、顛倒、妄想,統統不可得,當下就是真心,叫作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也是這樣,未來的妄想、顛倒、執著,也是不可得,未來的心還沒到,如果未來心到了,還是妄想、顛倒、執著,當體即空。這個三心表示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就是三世的心。 所以,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當你開悟的時候,就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妄想、顛倒、執著,過去、現在、未來、妄想、顛倒、執著,就產生了意識形態、無明。如果你這一念徹底的體悟,過去的妄想、顛倒不可得,現在的妄想、顛倒不可得,未來的妄想、顛倒不可得,就怎麼樣?清淨自性徹底的展現,當你清淨自性展現的時候,也沒有所謂過去,也沒有所謂現在,也沒有所謂未來,因為時間是觀念,為什麼時間是觀念?你晚上睡覺睡著的時候,你知道幾點睡覺嗎?你昨天幾點睡著?幾點幾分幾秒睡著?你知道嗎?師父!我知道。那就是還沒睡著,睡著了,時間沒有。是不是?分別心暫停,我藉這個是不得已的,藉助這個比喻是不得已的。你晚上睡覺,你知道你在哪裡嗎?當然不知道啊!沒有時間、空間的觀念嘛!但暫時沒有。我們晚上睡覺,這樣暫時比喻作沒有分別心,當你沒有意識形態、沒有分別心,時間、空間馬上突破,我們是要到晚上做夢,才沒有時間、空間的觀念。世尊不是這樣,釋迦牟尼佛悟到大徹大悟的人,現在就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沒有壽者相,沒有人生、沒有宇宙、沒有聖人、沒有凡夫,沒有善沒有惡,純一個覺性在作用。 【謂三世心。無性可得。故可從緣而生。肇法師雲。聞說諸心。謂有實心。故須破遣。明三世皆空。故云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虛妄。】當體即空。【三世推求。了不可得。故云。若悟無相無事。平常真心。即法體空寂。不生不滅。湛然清淨。豈有前念今念後念可得也。】馬祖道一禪師這麼說:【馬祖雲。道不用修。但莫洿染。】這個「洿」跟「汙」是一樣的,跟汙染的汙是一樣的,不流動的濁水叫做汙。【何謂洿染但有生死。造作趣向。皆是洿染。】你只要有所執著,統統叫作生死,你就是造善業,拼命執著,還是生死。【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即是道。】你想要體會道嗎?很簡單,徹底放下,平平淡淡的過日子,道就跑出來。【何謂平常心。】底下畫雙黃線,這幾句就是修行重點,【無造作。】加一個:心,心沒有任何的造作,心【無是非。】心【無取捨。】心【無憎愛。】沒有愛也沒有恨,是修行。心【無凡聖。】【是故經雲。非凡夫行。非聖賢行。是菩薩行。】凡夫體悟不出來,如果聖賢著相也不對,所以也不叫作聖賢行,但著相就不叫作修行,是菩薩行。

南無阿彌陀佛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當然得到福報很多,又廣又多,又是七寶,這怎麼得了,布施這麼大! 佛陀說:【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如來」上面加幾個字:只要是生滅妄想心,如來不說得福德多,只要是生滅妄想心,如來絕對不說福德多,要明心見性,了解福德同時不著相。【以福德無故。】「無」底下加兩個字:住著。以福德,修無量的福德,同時不執著。無住著故,一點都不執著。【如來說得福德多。】世尊才說:這個才是真正的福德啊! 所以,諸位!你今天來聽《金剛經》,不得了啊。You are lucky old women. 你們是幸運的老女人。You are lucky old men. 幸運的老男人,(眾笑)真幸運!所以,我要來講《金剛經》的時候,我就跟盧醫師說:只要來這裡聽《金剛經》,有一百個人,講到最後,因為這是超博士班的,這個要聽得懂,還是要有一點功夫,我是真的很認真在講,然後,有的人很認真聽:師父啊!聽不懂怎麼辦?聽不懂就去跳樓啊(師很詼諧的語氣神態)!我已經講得快跳樓了,怕你聽不懂,一而再,再而三,重複一直這樣講,聽不懂?哎呀,(日語wakaran搞不懂誒!)「以福德無故」,修無量的福德,一點都不住著,「如來說得福德多」。 【凡夫住相布施。七寶。希求福利。此是妄心。】 【所得福德。不足為多。不如淨妙無住之福。】清淨不可思議,不執著之福。【無得之德。同於虛空。無有邊際。】無所得,心沒有這個得到的觀念,這個福德最大,跟虛空一樣。你不著相,胸量就跟虛空一樣。所以,修學佛道,不在無相上下功夫,統統不叫作修行。我告訴你:不聽經、不聞法,不聽《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不開大智慧,頭撞破了,你都不叫作修行,我告訴你,你不相信是不是?有的人拜佛頭撞破了…以前我們文殊講堂,有一個法師來出家,很認真拜佛,我勸他聽經聞法,他就不要。聽經聞法,不要!猛拜佛…拜到一個額頭硬塊,我跟他講:沒有般若智慧,頭撞破了,還是不開悟啊!要弄清楚啊,法在無相當中下功夫,徹底的放下,在你的平常煩惱當中,你就知道掌握你的生命、念頭,你就不會有種種的情緒化,可是這個需要時間的,真的不是三、五年功夫的。 底下,就叫你離相了。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我們不生不滅的這個佛性,能不能從三十二相看到呢?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釋迦牟尼佛那個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每一個人都有。你看到佛的三十二相,雖然具足清淨莊嚴相;可是,那人是相,你要見到如來,是絕對不能用表相來看的,不能看說佛有三十二相莊嚴,這個叫作佛。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具足」就是莊嚴的意思,就是三十二相具足。你要看到佛陀,能不能以莊嚴的三十二相看到釋迦牟尼佛?能不能看到?不能!【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注意聽!如來說:真正的具足莊嚴相,必須體悟到當體即空,即非具足莊嚴,就是具足色身,當體即空,你要體悟到空、無相,叫作: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這才是真正的莊嚴,你一定要體悟,相不可得,當下徹底放下,不執著,那一顆清淨自性,才是真正的莊嚴色身、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就更清楚地問了:須菩提,你要體悟到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能不能從相上看得到?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你要見到清淨自性,你絕對不能用相上去衡量、去執著、去看得到,絕對沒辦法。所以說: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如來所說的真相,真正的諸相具足,【即非諸相具足。】就不是三十二相的莊嚴,只要你看到相,就不是真正的具足,因為不是心性,心性才是真正的莊嚴,無相清淨心,【是名諸相具足。】簡單講:大徹大悟的人叫作諸相具足,明心見性的人就是莊嚴相,你今天不大徹大悟,不管你怎麼化妝,還是一樣。 【心既空寂。湛然清淨。豈有色身諸相可得。】哪有這些種種的相呢?【凡夫既不著有。】不執著一個有,【即著於空。】要不然就落空,沒有法,就空。【有此斷常二見。】什麼叫斷常二見?「斷」:斷滅見,就沒有因果,否定因果叫斷滅見。常見就是做人永遠做人,做豬永遠做豬,做狗永遠做狗。這是外道,斷常二見就是外道見。【謂觀空莫非見色。】觀空,你要觀空可以,當下還是看到這些種種的相,觀空底下加兩個字:「當下」,更清楚。觀空當下,莫非見色。【見色莫不皆空。】見色底下如果加一個:「當下」,更清楚。見色當下,莫不皆空。加兩個字,(意思)清清楚楚。【即是具足色身。具足諸相。非具足也。】「非具足」就是當下皆空,非就是空。 【空色一如。有無不異。】有跟無是沒有兩樣的,【方可能觀無身。而見一切身。無相而見一切相。是名色身具足。諸相具足也。】 【僧問趙州暈。狗子有佛性麼。州雲。狗子無佛性。】狗沒有佛性。【僧雲。蠢動含靈。】這些在地上爬的,蠕動的這些,【皆有佛性。為什麼狗子無佛性。州雲。為他有業識在。】業識就是生滅的意識心,【夫有業識之人。】你只要有生滅的意識心,就麻煩了,【種種著於有。起諸妄想者,此名顛倒知見。】因為我們要除掉這個業識很困難,所以世尊知道:眾生執著得很可怕,力量太可怕了!用功了十年、二十年,實在是沒辦法見性,世尊叫你好好的念佛,先求生極樂世界去。要不然,像講到這個大徹大悟的法門,真的很困難,一剎那之間,如果不了生死,下輩子來,又麻煩了,先到極樂世界去,這大家都容易修,執著,沒關係,你就執著阿彌陀佛,久了,念阿彌陀佛…妄念慢慢少,聽經聞法,慢慢放下…這句佛號抓得緊,臨命終了生死。世尊大慈悲,知道這個業識太難了,眾生這個執著,實在是到極點了。因為有業識的人,就會著於種種的有,起種種的妄想,這叫顛倒知見,【種種落於空。都無所悟者。此名斷滅知見。】落於空,就沒有因果的觀念,人死了也是空,狗死了也是空,都無所悟,就是斷滅知見。【宿有善根之人。無此顛倒斷滅二病。能洞曉空有。此名正真知見。若悟此理。乃會隨時著衣吃飯。長養聖胎。任運過時。更有何事。】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經文:【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有所說法」旁邊寫三個字:生滅心。你認為如來有所說法,那就是生滅,一切法不可得,說法無法可說,沒有這個人;聽法的人無法可聽,也沒有這個人;中間聲塵、聲音,剎那生滅,尋遍不到,來無來相,去無去相,找不到聲音之相。說法的人空,聽法的也空,中間的音聲緣起幻化,也空。諸位啊!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你只要體悟,我們現在講經說法,統統是幻化不實在的,你就體悟了真正的清淨自性。我們現在講經說法是什麼?幻化,對不對?有沒有永恆?沒有。是不是無常?是,就是這樣子。雖然是沒有永恆,就是演一齣戲嘛!能不能增進大家的道業,彼此是互相勉勵。如果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就是毀謗佛,因為他不了解真理,不了解如來是不生不滅的,叫作如來。【不能解我所說故。】對啊!世尊在那邊說法啊!怎麼會沒有?明明在那邊說法,世尊是叫你看自性,不是看那個音聲啊!看好那個清淨自性,釋迦牟尼佛在說法,清淨自性不動的呀!注意看那個本性,不是看相的聲音。 【心既清淨語默皆如。】如果心清淨了,你講話也是空,不講話還是空。【遇緣即施。】碰到了因緣就運作。【緣散即寂。】 【張無盡雲。非法無以談空。非人無以說法。】非法,就是如果沒有正法,如果沒有正知正見的正法,是不能談空的。非人無以說法,如果沒有真正弘法利生的人,是沒有辦法說法的。沒有人類也沒有辦法說的。 【此謂不同生滅之心。有法可說也。】是絕對不同於眾生的生滅之心,認為有法可得。【若有生滅心在而說法者。是教一切人。不能得見自性。】你認為世尊有所說法,這個就是生滅心,弄錯了,目標、方向弄錯了,你看到的是生滅心,這個是叫人不能開悟啊!【謂之謗佛。】所以,底下說:【但無生滅心。方可說法。】要真正的明心見性,徹悟,才能說法;沒開悟的人說法,會像隔靴搔癢,抓不到,搔不到癢處,講一講,好像這樣,講一講,好象也那樣,因為自己沒開悟,沒把握,你知道嗎?大徹大悟說話,單刀直入,直入,你百問不倒,你問什麼,他都有辦法答,這是真正悟嘛!那沒開悟的:師父!是不是這樣?也可以啦!師父!我這樣開悟嗎?大概吧,你自己看著辦!為什麼?因為我也沒開悟啊!(笑)你問他,他也不知道啊!開悟就像什麼?就像回到故鄉,我家的故鄉,哪裡放著、擺設什麼,我回到故鄉,我的家裡,哪裡擺設桌子、椅子、茶几、冰箱、爐灶,都很清楚,已經回到故鄉了,他怎麼講,統統是自己的東西。沒有開悟說法,就像隔靴搔癢一樣,在名相裡面打轉,你聽他講經,好像在說法,不過那個味道就是不出來,沒見性,味道就講不出來。開悟就是那麼一點點兒味道,有那個味道,聽法聽出味道出來。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不生不滅,說什麼法呢?【是名說法。】 【謝靈運曰。教傳者。】「教」就是說教,「傳」就是傳法者。這些說教傳法的人,【說法之意也。向言無說。】「向」就是剛剛。剛剛說一切法無說無示,無來無去,無說,【非杜默而不語。】「杜默」就是沉默。並不是說:沉默不說叫作無說。並不是說:這個人靜靜地不說話,他叫作無說,不是這個意思,「說」當體即空,就是無說。【但無存而說。】「無存」就是無著,是不執著而說法,【則說滿天下。】底下畫x,無乖法理之過無存,這句不要看,你看了也不能開悟,只要困擾你的思慮的,師父統統叫你畫掉,【謂不著諸相心無所住也。】不著諸相心無所住。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聽說是畢竟空寂的見性大法,【生信心不。】加兩個字更清楚:生「真實」信心,「生」下加「真實」,生真實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這裡要注意聽!全神貫注的聽,很多人誦《金剛經》誦到這個地方,看不懂。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第一句是懂佛法的人,懂一些佛法的人,學聖賢之道的人,「非」底下加兩個字:一般。非一般的眾生,就是學佛的,這個就是專指學佛的。第一句話是指學佛的。整句話的意思就是:懂佛法,學聖賢之道,已經不是一般眾生了,但是,著一個學佛、學聖賢之道知見。 好!再講一遍:彼非眾生,我們這些學佛的人,已經不是一般的眾生了,叫作彼非眾生。我們現在已經不是一般的眾生了,我們知道要了生死、要學聖、要學賢人、要開悟;但是,就清淨的自性來講,有東西可以學,還是執著;有聖人可以學,還是著見;有賢有聖,還是著相。 這個「非不眾生」,是著凡夫知見。上面這一句(彼非眾生)是著聖賢知見,認為有聖賢可學,底下是著凡夫知見,「非不眾生」就是眾生,你不能說這些不學佛的,這些不懂佛法的人,他不是眾生,他的確是眾生,集五蘊身而生,集煩惱而生,眾生每天都在煩惱,統統叫作眾生。這個「眾」就是五蘊。「非不眾生」就是:你也不能說他不是眾生,你也不能說他不是凡夫的眾生,他的確就是凡夫,但是這種觀念,還是著凡夫知見,所以,彼非眾生,前面一句是指學佛的,後面一句是指不學佛。學佛,就是不是一般眾生,學聖賢之道,著了聖賢知見。底下是著凡夫知見,不學佛的叫作凡夫,可是我們也不能說他是凡夫,因為他當體即空,也沒有這個凡夫知見。不能著聖見,不能著凡夫知見。 【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加幾個字,這一句你看不懂的,「眾生」前面加三個字:「佛所說」的眾生。眾生者,打一個問號,在旁邊註解,什麼叫作眾生呢?世尊就是這個意思,「眾生眾生者」意思就是說:佛所說的眾生,什麼叫作眾生呢?再問你一句:佛所說的眾生,那什麼叫作眾生呢?【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如來,釋迦牟尼佛,說:眾生當體即空,根本沒有這個五蘊身,四大本空,五蘊無我,如來說沒有一個眾生,方便,是名眾生,方便說:這個叫作眾生。我們現在根本就沒有一切相,沒有這個東西,你這樣不能體會的時候,在座諸位!一百年以後,今天是二零零四,我們到二一零四年的時候,我們在哪裡?統統不存在了!好!我的骨灰,火化以後擺這裡(講臺所在的地方),你們每一個人的骨灰,火化以後,擺在你們的椅子,注意聽喔!一百年以後,有沒有說法的?沒有。有沒有聽經聞法的?有沒有中間的音聲?沒有!現在有,每一分、每一秒剎那變化,不存在、不實在,沒有永恆。對,就是這樣子。佛所說的眾生,什麼叫作眾生呢?眾生就是不可得,如來說非眾生,不可得,是名眾生,緣起的假相,方便說:這個有眾生。 【此則魏譯偈也。長慶中。僧靈幽入冥。所指魏譯。則存。秦譯則無也。謂言若敬信佛法。即著聖見。非眾生也。】就是非普通的眾生,學佛了。【若不信佛法。即著凡夫見。非不眾生。】非,第一個字當作:也不能說不是眾生,這樣你才看得懂。非不眾生這個「非」,也不能說不是眾生,就是眾生。也不能說他不是眾生,他集五蘊而生,他當然是眾生;可是,眾生遍尋不可得,找不到這個眾生。【若起此二見者。是不了中道也。】著佛見,不是中道,著眾生見、凡夫見,還不是中道。【須是令教凡聖皆盡。不生兩頭。方是真正見解。故云。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也。】諸位啊!這個沒有善知識開導,我告訴你,看一百年,誦《金剛經》誦到死,你都弄不清楚這個在講什麼。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經文:【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須菩提現在悟性很高了,見性了。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注意「乃至」,乃至就是畢竟無法可得,「乃至」就是究竟。怎麼樣說,無有少法可得,畢竟是【無有少法可得。】沒有參考的餘地,沒有思維的餘地,就是不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若有少法得。亦是著相。志公雲。但有纖毫。即是塵。】「纖毫」底下寫兩個字:「動念」,沒有一點點的動念。「塵」旁邊寫兩個字:「染汙」。你只要有動念,就是染汙你的清淨自性,「舉意」旁邊寫個:動念,【舉意便遭魔所擾。】你動念,只要著相,魔就跑來了,困擾你了。 【經雲。若人慾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這一句話太重要了,要畫雙黃線,如果有人要了解佛的境界嗎?你想要進入佛的領域嗎?很簡單,當淨其意如虛空。「虛空」就是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也不增不減,就是這樣。 【學道之人。但於一切諸法。無取無舍。】執著不得,拋棄不得,見一切相,當下就是離相。【見如不見。】看到了,就跟沒有看到一樣,因為無相可得嘛!你看到這個人,用X光照一下,沒這個人。【聞如不聞。】清淨自性聞一切音聲,如如不動,跟沒聽到一樣。【心如木石。刮削並當。】刮,用剃刀剃;削,小刀;「刮」就是剃刀;「削」就是小刀。「刮削」比喻順逆二境,刮是順,削是逆境。不管是順境,不管是逆境,並當,「當」旁邊寫四個字,如如不動。這個是表法的,任何的順境、逆境,統統如如不動。【令內外清淨方是逍遙自在底人。】 【琪禪師雲。念念釋迦出世。】你只要畢竟空,每一念統統是釋迦牟尼佛,明心見性嘛!【步步彌勒下生。】每一步統統叫作彌勒下生,你不必等到彌勒佛降生,你現在就見性了,為什麼要等那麼久?現在我們有《金剛經》作依據,有師父開示,你直下承擔,現在就是釋迦,就是彌勒。【分別現文殊之心。運用動普賢之行。】用大智慧分別,注意喔!這個不是分別心,一定要弄清楚。用大智慧善於分別,這個就是文殊大智慧的心;運用動普賢之行。【門門而皆出甘露。】門門就是,只要你明心見性,不管你修什麼,你哪裡統統是甘露。【味味而儘是醍醐。】醍醐就是:乳去提煉的最好味道,乳、酪、生酥、熟酥、最後就是醍醐。每一個味就是醍醐。我們說:醍醐灌頂,醍醐就是最上味。【不出旃檀之林。】「不出」就是不能離開,旃檀就是香。旃檀林哪裡都是香,你只要明心風性,那你修各種法門,你統統是解脫。【長處華藏之境。】事事無礙叫作華藏之境。在「華藏之境」旁邊寫:事事無礙。每一件事情碰到了,統統沒有罣礙,統統沒有障礙。【若如此也。行住坐臥。觸目遇緣。雖應用千差。且湛然清淨。】

南無阿彌陀佛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經文:【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個就是《金剛經》整部的精神,《金剛經》整部的精神要你怎麼樣?活在這個世間,要用什麼心態,來跟人家面對這個世間?就是這一句: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你今天,不管王公貴族,不管是大富豪、大企業,一律平等;乃至見到一條狗、一隻螞蟻,心都是這樣子。佛法是真了不起,究竟解脫,究竟平等,你有這個平等心,日子就好過了。看到乞丐,你不會瞧不起他;看到一條狗,你知道它有佛性。【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因為沒有這一些事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實這一句的意思就是:不著相而修一切善法,以清淨心就是佛。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者。凡夫不見自性。妄識分別。自生高下。諸佛是高。眾生是下。菩薩了悟人法二空。上至諸佛。下至螻蟻。】連一隻螞蟻,【皆有佛性。無所分別。故一切法皆平等。豈有高下也。】哪有什麼高下呢? 黃蘗斷際禪師這麼說:【黃蘗雲。欲觀佛作清淨光明解脫之相。】把佛觀想成光明解脫之相,如果你要修禪的,是不能這樣子的,如果是修淨土的,是方便可以這樣子做,【觀眾生作垢濁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注意底下這一句:【歷恆河沙劫。終不能得阿耨菩提。】佛是無相的。那我們為什麼要觀想西方三聖,觀想那個光呢?記住!那是使你的心專注,方便。為什麼要觀落日觀、月輪觀?因為你煩惱剎那起伏,觀一個相,讓你在那邊,心才能夠集中,方便。【又雲。心若平等。不分高下。即與眾生諸佛。世界山河。有相無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無彼我相。此本源清淨心。常自圓滿光明遍照也。】 【百丈雲。若人於一切事。無染無著。】如果有人在一切事相、事情,不染也不執著,【於一切境。不動不搖。】在一切境界,也不動也不搖;【於一切法。無取無舍。】對一切法,也無取也無舍,【於一切時。常行方便。】常行種種的方便,【隨順眾生。令皆歡喜。】要讓眾生歡喜,你才有功德喔!【而為說法。令悟菩提真性。】一定要明心見性,【此即名為修善法也。】這才是名為修善法也。講得好,祖師的一句話真是好!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須菩提,如來所說的善法,其實就是這個清淨心,如來說即非善法,因為沒有善法之相,清淨心就是善法,無相就是善,也沒有一個善法之相,所以,方便說這是善法。 【不住相故。】不執著這個相。【即非善法。】非善就是空,不但行善,當體即空,還不執著,這個叫作非善,非善法。非善不是惡喔!不住著於善叫作非善。【無漏福故。是名善法。】 【法華經雲。初善中善後善者。初。謂發善心時。須是念念精進。不生疑惑懈怠之心。中。謂常修一切善法。令悟真性。不著諸法相也。後。謂即破善法。直教一切善惡凡聖。無取憎之心。】沒有恨之心。【平常無事。】就是平常心,無事就是一切沒有罣礙,沒有一切罣礙的事。如果你能平常心,那麼一切就沒有罣礙。【故云。即非、是名、善法也。】即非善法,是名善法。即非,一個頓點,是名,一個頓點,所以要念兩次: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經文:【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好大的須彌山。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如果有人以《金剛經》,(即《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乃至四句的偈頌。【受持讀誦。為他人說。】為別人講解,【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百分之一。那個是有相啊!福報要比一比:有相修行,那就算你用三千大千世界,須彌山王的七寶布施,功德很大;但是不比誦《金剛經》,為別人解說《金剛經》的福報更大,【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聚七寶布施。如三千大千世界中。須彌山王。所得無量無邊福德。此為住相布施。終無解脫之期。不如受持讀誦此經。乃至四句偈等。所得無住相淨妙功德。】只要你不住相,功德立刻現前。簡單講:開悟自性的清淨福德,比任何的生滅有相、執著的布施功德更大,【勝前功德百千萬倍。】所以說:百分不及一,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百分之一,百千萬億分之一,還是比不上,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沒辦法用數學算的,有數量還是相,清淨自性無數量,那就功德最大了!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是名凡夫。】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說眾生,四大本空,五蘊無我,哪有眾生呢?【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即」就是住著。【有我人眾生壽者。】如來就會住著有我、人、眾生、壽者相。 【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不見有眾生可度。又雲。謂諸眾生。起無量無邊。煩惱妄想。於一切善惡凡聖等見。】這個見就是看法,通常就是分別心的意思,【有取捨分別之心。】這個凡夫【迷情蓋覆菩提之性。佛出於世。教令覺悟。降六賊。斷三毒。除人我。若能了悟人法二空。無諸妄念。心常空寂。湛然清淨。更不留纖毫滯礙。】一點都沒有罣礙。【即是見性。】 【實無無眾生可化度也。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即有我人眾生壽者者。人人具足。個個圓成。本來是佛。與佛無異。】 【圜悟禪師雲。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就是我們這個色身,如果你了悟四大本空,五陰無我這個色身,當下就是佛,你就不會住著了。既然萬法不可得、皆空,人人古佛家風,清淨自性就是。【毘盧頂門。】也是指清淨自性。你就是毘盧遮那佛,你就是古佛,古佛也只是這樣子而已,就裡明心見性。【處處祖師巴鼻。】嘴巴、鼻子,統統跟祖師一模一樣,因為你悟入無相嘛!【若也恁麼返照。凝然一段光明。非色非心。非內非外。行棒也打他不著。】這清淨自性,你用棍子打,打不到。【行喝】喝叱。【也驚他不得。】他是無相,無相打不著,把全身打死了,看不到,打不到本性,一直訶責,本性不會驚訝。【直得淨裸裸。】淨裸裸就是毫無保留,一絲不掛,【赤灑灑】非常的瀟灑自在。【是個無生法忍。不退轉輪截斷兩頭。】不退轉法lun之心,截斷兩頭叫作不退轉輪。不退轉輪就當處斷,兩頭就是「空」「有」,徹底的放下空有,【歸家穩坐。正當恁麼時。不須他處覓。】你不須要找,你不必拼命的找,就在你現前當下這一念,徹底的不執著,徹底的不分別,徹底的不顛倒,就這樣子而已。【只此是西方。】你只要悟到本來無一物這個清淨自性,這個就是西方,不必拼命的找。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解釋一遍:須菩提!如來說有一個我,其實那個是意識心,找來找去,其實找不到一個真正的我,世尊所說的我,其實沒有,即非有我,根本就沒有這樣的一個人,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每一個人都是啊,凡夫每一個人都是執著一個我相,遍看全世界,那一個不執著這個我相?凡夫之人,以為真的有一個我,其實錯覺,錯誤了。 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所謂凡夫,找來找去,如來說:根本就沒有這個凡夫之相。「即非凡夫」就是即非凡夫之相,非有凡夫之相。所謂凡夫者,只是方便說,他的執著放不下,煩惱多,我們說他是凡夫,其實找來找去,就沒這個人。釋迦牟尼佛、世尊所說的這個凡夫,其實找不到這樣的一個人,沒有這個凡夫之相,這個方便說叫作凡夫。 【有我者。即是凡夫。非我者。】你悟到空,心【隨處作主。應用無方。故云。凡是佛因。佛是凡果。】「凡」是凡夫。凡夫是成佛的因,我們現在在座每一個人,將來都會成佛的,祝福大家。一般人都不會祝福,祝你鴻圖大展。鴻圖大展,開悟的人看,生滅法的東西。祝你青春永駐,有青春永駐這回事嗎?世間都喜歡講假話嘛,講一講,有青春永駐這個東西嗎?沒有!祝你身體健康!那我今天身體健康,那明天呢?十年後?這些祝福就是互相安慰。你要講:以後我們佛弟子,出家、在家,要這樣祝福。買中秋月餅的時候,你就要這樣講:祝你早日成佛!一百分!要這樣祝福人家嘛!祝人家早日成佛!這不是很好嗎?你祝這個都是生滅法的東西呀!希望你鴻圖大展,錢慊多一點,錢慊多一點要幹嘛呢?And so what?就是這樣子一句話:又如何?祝你健康,健康不用死嗎?一百年後呢?統統一樣。什麼叫學佛?有智慧的這一顆心,就是學佛,全世界的不管是什麼家,統統落入觀念裡面,他認為有實在的東西在研究,你知道嗎?有實在的東西在研究:我在研究。世尊說:你這個內心裏面真實相還沒有弄好,還都是妄想,你研究外面的世界?所以,全世界的偉人,統統在研究外面,身心以外的世界,研究生物、科學、哲學,或者是等等的這些科技、電腦;只有佛學,研究這個心靈工程,大徹大悟這個心性大智慧工程,內心的世界。世間人往外找,釋迦牟尼佛往內找,剛好顛倒。往外找,打死不開悟;往內找,剎那就見性,就見到永恆。世間人想要找永恆,像秦始皇找不會死的藥,埃及木乃伊,你看,死了以後,就把他弄一弄,弄一弄,身體不會腐爛,可是,人還是死啊!每一個人都在求永生,想要找到永生,永恆的生命,只有佛教找到永恆的生命;永遠大智慧的法身慧命,我們真正的找到永恆的生命。只要這個色身,你無論怎麼打轉,你吃什麼劑,打什麼針,吃什麼營養的,統統是要死,統統是生滅法,遲跟早而已。所以,我們在這裡下功夫是錯的,在這個色身生滅法下功夫是錯的。要在哪裡下功夫?要在清淨自性下功夫,這才是永恆的生命啊!我們不是要找永生嗎?這個就是永恆的生命,我們內在擁有跟佛陀一樣的大智慧,這個就是我們永恆的生命啊!全世界所有的眾生,只要沒有學佛,都落入觀念,你有你一套的哲學,他有一套的哲學,羅素有羅素的哲學,中國有中國諸子百家的哲學,印度有印度的哲學,每一個人的哲學不一樣,因為沒有大徹大悟,所以開始爭論。你這個看法,你的看法…白馬非馬,白馬是不是馬?是馬。白馬是不是馬?也非馬。黑馬是不是馬?也非馬,是不是馬?也是馬。白馬非馬,黑馬是馬,就是這樣,統統馬,每天都是辯這個東西。世尊就說: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一句就解決了,統統是妄想。用意識形態,永遠沒有辦法登峰造極,明心見性不是靠辯論的,大徹大悟不是靠辯論可以得到的,實證,放下所有的相,因為所有的相都是陷阱,都是煩惱、都是執著,除了放下這些假相以外,沒有意識形態,沒有執著,就是每一個人本來的本來面目,這個就是我們永恆的大智慧的生命,基督教叫做永生。秦始皇怎麼找找不到的,希望永遠留在這個世間,就是希望找到一個永恆,我們在我們的心性裡面就可以找得到。所以,我們必須要學佛,徹底的開悟,就見到永恆的生命。正當這個時候,不需要他處,就在這個時候,就是西方。為什麼?當下徹底放下,所以,你只要著相,就不是西方,有相就是執著凡夫。 有我就是凡夫,非我就覺悟到空,就這樣子。如來就是悟到無相,隨處作主,應用無方。所以說:凡是佛因,佛就是凡夫之果。 【境界經雲。三世諸佛。皆無所有。】你所看到的相,根本就是緣起,種種條件所構成的,而我們看的這個假相,立了種種的名字,安立種種的觀念,開始爭吵不休。聖人看到畢竟空,沒有什麼好爭論的,凡夫看到這個就爭論。【唯有自心。既明因果無差。乃知心外無法。二乘之人。】聲聞、緣覺,【執有我相。欲離生死。而求涅槃。】不生不死,【欲舍煩惱而求滅度。是舍一邊。不了中道。乃同凡夫行也。即非凡夫者。一念清淨。】就是畢竟空。你了解萬法皆空,人生、宇宙根本就是妄想的產物,【非凡非佛。】哪有什麼凡夫?哪有什麼佛?【故云。即非凡夫。凡夫亦空。迷者妄執但無執著。即一切清淨耳。】只要你不執著,即一切相,離一切相,當下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每一個人統統是釋迦牟尼佛。

尊敬的讀者,由於全輯:慧律法師講解《金剛經》內容長,平臺發布內容的篇幅的要求,故在此暫且先轉載慧律法師講解金剛經:今接2018.2.10師父講的金剛經「無為福勝分第十一至持經功德分第十五」的轉載內容;今轉發能淨業障分第十六至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餘下的內容將會於隔日轉載…本「講輯」轉載自「百度文庫」,願看到和有緣的讀者和師兄們可以在百度文庫看到全輯;師父於講解《金剛經》的內容中開示「…所以,我說《金剛經》非常重要,這個是成佛重要的一部經典。…」。由於法的重要性和傳遞,故愚痴的「在家居士、我」在此採用這種辦法,阿彌陀佛!願各位尊敬的師兄和讀者原諒,若在以上轉載的內容出現錯誤願各位尊敬的師兄和讀者給予指正…為法的傳遞的重要性和準確性,同時以轉載原處「百度文庫」處為準…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金剛經》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後有人問信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 佛法:持誦《金剛經》卻為人輕賤凌辱?恭喜,你的功德福報增長了
    近來看到有一些朋友們來問說「自從持誦了一段時間的《金剛經》之後,似乎特別違緣,幹什麼都不順,心情煩躁,人際關係也不好,還不如沒有持誦《金剛經》之前的狀況好,是不是我與《金剛經》無緣或者是修持的不如法呀」?
  • 宏圓法師 主講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講記 第11講(共15講)
    諸位法師 諸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我們繼續學習《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大家請看持經功德分第十五。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 誦持《金剛經》的這個好處,你必須要知道!
    六道輪迴是因為我們「業力」所牽導致的,要想成佛得道,就要「拔苦消業」,把我們歷劫的業障清除,眾生都有業障,包括天人,那麼業障到底是怎麼來的呢?「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業障無性,若未見般若,不知業障本空無性,便要還宿舍,所謂「了知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因此惟有般若智慧才能消除業障。
  • 201101《金剛經》第三講之九(善巧轉移,大而化之)
    大家能不能感受到金剛般若的微妙?當我們領悟到金剛般若智慧的空性——這種妙法的時候,所謂降伏,乃善巧轉移,使之歸化。這句話很重要。有的同學早就買好書了,大家如果有做筆記,可以用鉛筆把這句話畫下來。沒有買的話,也沒關係,用心聽聞也行。我們一直在談降伏,所謂「降伏」是什麼?就是善巧轉移,使之歸化,並非敵對而除之之謂也。不是讓你跟它對立的。
  • 神迴避2第十六關怎麼過 第十六關通關攻略
    18183首頁 神迴避2 神迴避2第十六關怎麼過 第十六關通關攻略 神迴避2第十六關怎麼過 第十六關通關攻略 來源:神迴避2
  • 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啟幕
    發布會現場(二)  在即將到來的「十一」長假,杭州市民不僅與全國人民一樣同過國慶中秋雙節,更多了一個動漫的盛會——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最終確定於9月29日至10月4日舉行,這也是首個在秋季舉行的中國國際動漫節。  9月28日下午,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新聞發布會召開。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中國國際動漫節執委會主任戚哮虎出席。
  • 何謂業障,業障能維持多久?
    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所謂業障者(梵語karmavarana),就是無始劫來所造的業因,障礙我所行所為的一切逆境,包含有形無形者,乃至障礙菩提自性的一切困境,稱之為業障。業障有輕重之別,有深淺之分,業障種類頗多,依何種業感召何種業障。
  • 於曉非:如是我聞《金剛經》系列導讀之十八
    於曉非,1985-2015年任教於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現任淨名文化教育公益促進會(籌)名譽會長,喜馬拉雅FM2017年度歷史人文類十大節目「於曉非《金剛經》導讀」主播。現在開始逐字逐句學習《金剛經》經文。《金剛經》現存六個漢譯本,鳩摩羅什大師的譯本流通最廣;我們尊重習慣,以鳩摩羅什大師譯本為基礎,重要的段落、詞句,參看梵文原本和玄奘大師、義淨大師的譯本。
  • 金剛經釋疑:如何給父母念金剛經
    金剛經是任何人都能念的,而且金剛經既可以為自己念,也可以為他人念。如果你想為父母念誦金剛經,那你在念完金剛經後,可以把誦經的功德回向給父母,而且還可以保佑父母身體健康,事事順心,無病無災。大家為父母念金剛經時,就可以選擇這樣的方式。
  • 夢見這些,證明自己的業障消了很多(夢參老和尚)
    能進入你的心,一切都能轉,信不信?  不信大家研究研究我的歷史啊,我從出家到我現在,今年九十五歲啦!還能夠講經,還債,因為我有業啊,消業障,大家就明白了。  好多人你們可能都沒受過的,我現在都受過去了,那我現在很好。現在很好,還能跟大家一起學《金剛經》,這就是不可思議的。
  • 薈供:遣除無邊業障,增上無量功德
    在一些固定的殊勝日,佛子們聚在一起,通過上供諸佛、菩薩、本尊、空行、護法,下施六道眾生,來迅速的積累福報、清淨業障。在藏地,每月初十的蓮師薈供和每月二十五的空行母薈供最為普遍。薈供的功德《金剛瓔珞》云:「福德之中薈供最勝,此生所願悉成辦,祛除障礙及中斷,後至持明勝者剎,得證普賢如來位……消除違犯密誓過,能摧不順之諸事,成辦所求之諸事,善業資糧集遍滿,以食而轉得成就……」可見修行薈供可與上師本尊相應
  • 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佛教中業障現前有哪些表現,如何消業障
    後來呢,問我要摩託車駕駛證,我沒有,就變成了證駕不符,現在這個事情的處理就是,如果按照法定程序走的話,我得帶著自己的c1證和摩託車行駛證,然後罰款並且給我的c1證扣12分,這就必須再去交警隊重新學習。幸虧我找了關係,至少對方口頭保證不給我扣分,僅僅是罰款。
  • 《金剛經》解讀 - 第23天:頓悟與漸修,修行佛法的兩翼
    兔子認為比賽太輕鬆了,它要先睡一會,並且自以為是地說即使自己睡醒了烏龜也不一定能追上它。而烏龜呢,它一刻不停地爬行,當兔子醒來的時候烏龜已經到達終點了。此故事告訴大家:不可輕易小視他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要踏踏實實地做事情,不要半途而廢,才會取得成功。)(2018年8月,《科學報告》雜誌刊登了美國生物學家的一項研究成果。
  • 誦讀什麼經書可以快速消除業障?
    總有善知識問到,誦讀什麼經書,可以讓業障消除得更快,讓福慧增長得更快。有沒有這樣的經書,能幫忙推薦一下嗎?這個問題,我們先不回答,先來講一下,什麼是業障。懺悔的功德非常大,能立即扭轉強大的業力,《慈悲水懺》說,經中說言:「業報至時,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報,唯有懺悔力乃能得除滅。何以知然,釋提桓因,五衰相現,恐懼切心,歸誠三寶,五相即滅,得延天年。」
  • 中國圖學學會關於第十六期「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報名、考試工作...
    第十六期「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報名時間為即日起至10月30日截止。一級考試時間為11月14日(星期六),二級建築、結構、設備設計專業考試時間為11月15日(星期日),統一上午9:00-12:00進行。
  • 第十六屆無錫太湖山水文化旅遊節開幕
    鄉野濱湖 陳東霞 攝尋味濱湖 柏文良 攝5月17日,由濱湖區委、區政府主辦的第十六屆無錫太湖山水文化其中,文韻濱湖(文旅融合篇)系列活動,除第十六屆無錫太湖山水文化旅遊節開幕式外,還將舉辦2019第三屆太湖影視文化產業投資峰會、「遇見名著」第三屆三國文化旅遊節、百場文藝進社區等一系列活動,讓遊客感受到「文韻濱湖」系列活動所展現的文化和旅遊融合的魅力。
  • 今天10點30分至10點42分 重慶上空響起防空警報
    (原標題:今天10點30分至10點42分 重慶上空響起防空警報,你能聽懂嗎?)根據《重慶市人民防空條例》有關規定,今天上午10點30分至10點42分將在全市範圍內進行防空警報試鳴放,市民聽到不要驚慌。據了解,這是1998年《重慶市人民防空條例》施行以來,我市第19次對全市防空警報系統進行集中試鳴放。屆時,我市上空將先後響起4段警報聲,分別為預先警報、空襲警報、解除警報和災情警報,你能聽懂它們嗎?
  • 學佛人:有這3種表現,恭喜你正在消除業障!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業障。那麼業障,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我們的業障,都是由我們的身口意,這三個方面產生的。身就是,我們通過行動,所造作的業,就是身業。比如,殺生,偷盜等,這就是通過身業所造下的惡業。口業,就是通過需要,所產生的業,這就是口業。
  • 慧律法師:念三十萬遍的《往生咒》要怎樣回向?
    慧律法師-《88年佛學問答錄》▌第58問:念三十萬遍的《往生咒》要怎樣回向?《大藏經》第十二本,三百五十二頁上面第十八行說,《往生咒》念三十萬遍,決定往生極樂世界,講得很清楚。那麼念《往生咒》的時候,一天都念三百二十四遍,因為一串念珠是一百零八遍,要記數目,你若不記數目,你會懈怠啊!所以要記數目,念《往生咒》不是念三十萬遍才回向,往生極樂世界,你如果三十萬遍還沒念完,就往生那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