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時期的賦格,你真的聽懂了嗎?

2020-11-23 騰訊網

今天的主題是賦格。在聊賦格之前,需要先和大家說說「巴洛克時期」。

巴洛克時期是什麼時期?

很多人對巴洛克的理解,可能還處於「巴洛克風格裝修」的範疇

巴洛克一詞最早是一個(葡萄牙文Barroco)貶義詞——畸形的珍珠。最早用於藝術批判:巴洛克藝術指那種離經叛道、過度華麗博人眼球的藝術。在建築裝潢藝術中辨識度尤其高:

所以說巴洛克風格牆紙和真正的巴洛克藝術相比

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音樂上的巴洛克時期是指17世紀到18世紀上半葉的一段時間。這個時期著名的音樂家有:

等等…

提到巴洛克音樂,就不得不提到眾多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名稱,包括卻不僅限於:

·帕薩卡裡亞恰空:兩種重要的變奏曲。比如巴赫BWV1004中的恰空對古典吉他來說一首很重要的作品。

·奏鳴曲:用古奏鳴曲式寫的作品(你彈的所有D·斯卡拉蒂的作品幾乎都是這種奏鳴曲)。

·卡農:這個大家非常熟悉,以前的文章也介紹過

·賦格:這就是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

古典吉他獨奏:D小調託卡塔與賦格

賦格(Fugue)原意是『追逸』(形容聲部間互相追逐)。是一種模仿類的復調音樂的寫作手法:一開始在一個聲部出現主要樂思主題,並依次在其他聲部模仿這個主題(答題);除此之外,當第二個聲部在模仿主題時,第一個聲部同時開始演奏第二個主題(對題)。在後面的這些進行中,通過模仿、變形、轉調等手段,使樂思的表現潛力得到充分的發展,並在結束時得到肯定:

你能從這個圖示中看出多少67曾經提過的知識?

經過這個過程,作品的面貌會從簡到繁,如同其他精美的巴洛克藝術一樣。賦格寫作法寫出來的作品可以單獨成曲,也可以和其他樂曲組合(比如前奏曲與賦格)。也可以用來寫一個單獨樂段(賦格段)。有時在奏鳴曲式的展開部中,也會用賦格的寫作手法可以展開主題材料。

除此之外,學習賦格的寫作方法也可以打開作曲家復調化思維的思路。傳言說莫扎特6歲就可以寫賦格了,以此證明他的音樂天分之高。

我…我隨便亂寫的…

賦格精妙的地方在於能夠高度凝練一個(或幾個)主要的樂思:

·主題:賦格的主要樂思出現在主調上就叫做主題。一般來說賦格的主題非常精煉,且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從節奏上來看,由於一開始主題是沒有伴奏的,所以它自己的節奏必須有點動力化。

·答題:主要樂思出現在別的調上就叫做答題(主要就是屬調),這也是賦格最大的特徵,一般來說至少能聽到一次主題和兩次相應的答題。

·對題:對題的功能是豐富織體,表明和聲,一般來說就是襯託紅花(主題)的綠葉,不過有的時候這片綠葉要是本身就很精彩,那麼作曲家(比如巴赫)就會將它作為第二樂思在樂曲中擔任重要功能。對題用副對位寫成,這樣可以在後面的發展中交換聲部的位置。

·過渡:間插是指賦格中非主要樂思(上述三者)的部分,按照不同的結構地位分為小尾聲擴充間插

賦格手法中一種比較基礎的樂思呈現方式

可以記住最初的主題

並聽聽看後面的答題以及過渡部分

顯然,上面這種圖示雖然標準,卻很容易讓人陷入表面化的沉思。讓67找一些代入詞來增強大家的理解力:

從字面上就可感受到「儘管十分渴望,但還是不想被傷害」的思想

你甚至可以將代入詞在心裡默念出來,就會發現這種模式是具有非常強的表達作用。

賦格藝術有著非同凡響的魅力,直到20/21世紀,我們還在用各種形式繼續著賦格的魅力:

探戈音樂大師皮亞佐拉用現代配器寫的探戈。一開始由班多鈕演繹出主題,然後小提琴在班多鈕的下屬調、電吉他在小提琴的下屬調以此進行答題。之後音樂開始發展開來。

機器獨奏:D小調託卡塔與賦格

這個視頻雖然音質差了些,噪音也很大。但我們可以發現機器使用錘擊的方式彈奏的,音色不禁讓人想起了鍵盤魯特琴(當然還是不一樣的)

*順帶一提託卡塔

託卡塔(TOCCATA觸技曲)是一種賦格的體裁(其他四種分別是利車卡式、類利車卡式、佐坎那式、協奏曲式)。託卡塔原先是一種炫技、即興的鍵盤曲,模仿式織體在託卡塔中只是經過性的片段。不過巴赫把這關係顛倒,讓裝飾性的片段用作經過。

本文出自公眾號:芝貓開門

相關焦點

  • 西方音樂的一座高峰——巴洛克時期
    巴洛克時期是西方藝術史上的一個時代,誕生於義大利的羅馬,以其奔放、華麗而自成一體,與文藝復興的莊雅典雅相區別。 巴洛克一詞起源於葡萄牙語「barroco」一詞,意為「不合常規」、「不圓的」,特指各種形狀不規則的珍珠,現在多指歐洲17世紀和18世紀初期豪華的建築風格。而音樂家們則借用此語概括地說明同一時期的音樂風格。
  • 西方古典主義音樂——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的產生與特點
    一、巴洛克音樂的產生「巴洛克」一詞本是葡萄牙文,其原意指形狀不規則的珍珠。巴洛克這一藝術風格最早在建築和繪畫中出現並逐漸形成一種建築風格,在經歷了大約半個世紀以後才慢慢在音樂中出現,並形成了音樂史上的巴洛克時期,從其時間上來看,巴洛克時期大約是從1600到1750年之間。現在「巴洛克」一詞常用在建築和音樂中,成為一個特定的藝術風格時期的代名詞。
  • 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的代表人物
    巴洛克音樂的代表人物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尤其自身的特點,在這一大的創作背景下,誕生了很多傑出的鋼琴音樂大師,在這裡我們著重介紹幾位,同時也是藉助他們的鋼琴音樂來進一步分析這一時期鋼琴音樂的發展。組曲作品,這裡我們主要著重介紹巴赫創作的兩部組曲作品,一首是《法國組曲》,一首是《英國組曲》,值得一提的是,組曲這種巴洛克時期的古鋼琴音樂創作體裁,雖然在巴赫的作品中得到了體現,但是是在17實際最後的25年間才得以定性,巴赫為其形成做了很大的貢獻。
  • 音樂創作時期——巴洛克時期的鋼琴音樂創作
    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創作16世紀末葉至18世紀中葉的歐洲藝術風格崇尚奇異、豪華和精雕細琢,開始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均衡、穩定和莊重背道而馳。巴洛克音樂風格的產生(一)「巴洛克」一詞的應用「巴洛克」最早是葡萄牙文用於指代形狀不規則的珍珠的詞語。作為一種藝術風格最早出現在建築和繪畫領域中,在1600—1750間形成音樂史上的巴洛克時期,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巴洛克」已經漸漸褪去貶義的感情色彩,成為了一個特定的藝術風格時期的客觀的代名詞,常常出現在建築和音樂領域。
  • 巴洛克時期繪畫的特點
    巴洛克時期的繪畫主要有以下特點:首先,巴洛克繪畫經常使用明暗對比法來強調光影的對比衝突,倫勃朗、維米爾、拉圖爾等人的作品中都體現了這一點。斯嘉麗·詹森飾演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第二,宗教是巴洛克繪畫的重要主題。 巴洛克繪畫的興盛是由羅馬天主教支持的。教堂認為繪畫應該起到宣傳宗教思想的作用,貴族們也覺得要用華麗的藝術向世人展示權力和財富。
  • 委拉斯凱茲Velasquez 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西班牙畫家
    委拉斯凱茲(Velasquez,1599—1660), 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西班牙畫家。委拉斯凱茲(Velasquez,1599—1660), 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西班牙畫家。委拉斯凱茲(Velasquez,1599—1660), 十七世紀巴洛克時期西班牙畫家。
  • 巴洛克珠寶浪漫又絢麗,它的由來你知道嗎
    很多喜歡珠寶首飾的朋友多少都會提到巴洛克,不少女生就喜歡巴洛克風格的珠寶,還有些小姐姐尤其喜歡巴洛克珍珠類的首飾。很多朋友對於巴洛克珍珠可能是聽說和討論最多的,但真的要說到巴洛克珠寶的由來,好多朋友的反應是它不就是來自於歐洲唄。它確實來自於西方,巴洛克是17世紀廣為流傳的一種藝術風格。
  • 讀蘇菲:巴洛克時期,衝突的社會生活,對立的哲學觀點
    對於學藝術的人來說,對巴洛克時期並不陌生,大致為17世紀。這是西方藝術史上的一個時代。「巴洛克」是「形狀不規則的珍珠」的意思。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較為和諧藝術相比,這個時代的藝術在各種矛盾、對比中,充滿了張力。繼續讀《蘇菲的世界》。很多時候,藝術是時代的寫照。
  • 巴洛克時期:理想主義與唯物主義的衝突
    而巴洛克時期是向開明時期的過渡階段,巴洛克即不規則珍珠的兩個面,這個時期是感官世界與理性世界的衝突,悲觀的認識佔據了主流,認為人生如夢,戲劇人生,所以那個時期有很多精彩的戲劇。而哲學思想則是兩種完全相反的思想模式並存,而且充滿了強烈的衝突。
  • 巴洛克時期聲樂作品除具有濃厚的藝術特徵,它還有哪些演唱特點?
    巴洛克時期聲樂的發展為歌劇的誕生鋪平了道路,這是一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二、巴洛克時期聲樂作品的藝術特徵節奏模式巴洛克時期聲樂作品的節奏模式相比古典聲樂而言,更加靈活自由簡單。其速度不快不慢,在自由和規則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平衡點。比如有的節奏按照節拍小節線進行劃分,有的則不分拍,演唱者可以按照即興的方式自行處理。一般而言,巴洛克時期的詠嘆調都有節拍線,宣敘調即興曲則更多是自由處理。
  • 兩種歐洲古典主義經典風格,巴洛克和洛可可,真的了解了嗎?
    有很多新人寶寶們說特別喜歡歐式婚禮但是就是不知道該做成什麼樣子的今天我們來一起看一下歐洲兩個代表性時期巴洛克和洛可可經過對比,更清晰他們的風格特點『 歐洲古典主義風格分為多塊巴洛克和洛可可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兩種風格類型
  • 蕭敬騰的一首《我真的受傷了》,你聽懂了嗎?
    今天多藍二人組小編跟大家來聊一聊,蕭敬騰的一首《我真的受傷了》,你聽懂了嗎?是不是人都是這樣,到了一定年紀之後,就不會再去堅持喜歡一個人很久了,因為當對方無回應的時候,也便放棄了。最近重看《夢想的聲音》,其中有一期當中蕭敬騰一首《我真的受傷了》讓自己感動不已,被他真摯而純粹的歌聲所打動,雖然他不是原唱,但是卻翻唱得很有味道。自彈的鋼琴伴奏加上現場的燈光效果,讓整個表演極具藝術感。歌聲、意境的完美結合,把臺下所有的觀眾以及音樂導師林俊傑和Hebe都打動了。
  • 《我真的受傷了》,你聽懂了嗎?
    最近重看《夢想的聲音》,其中有一期當中蕭敬騰一首《我真的受傷了》讓自己感動不已,被他真摯而純粹的歌聲所打動,雖然他不是原唱,但是卻翻唱得很有味道。自彈的鋼琴伴奏加上現場的燈光效果,讓整個表演極具藝術感。
  • 「課堂十七」巴洛克時期協奏曲的發展的兩個代表人物
    在巴洛克時期,協奏曲的發展有這樣幾個有突出貢獻的人物。第一個人物就是託雷利,這是一個義大利的作曲家,他首創了巴洛克協奏曲快、慢、快三樂章的結構格式。這種結構格式經過後世古典主義時期維也納樂派的大師莫扎特的重新的定義之後,就沿用至今。也就是說,今天的協奏曲我們通常採用三樂章的格式。
  • 今日鋼琴曲譜:《小賦格》
    今日鋼琴曲譜:《小賦格》 今日曲目——《小賦格》 音樂蜂巢在線1對1鋼琴體驗課套餐
  • 常用「巴洛克式白眼」,可你是否真的懂巴洛克?
    常用「巴洛克式白眼」,可你是否真的懂巴洛克?——影叔美術史講座預告經常撩妹的你,最近是否經常收到「巴洛克式白眼」的回報?可是在發送這些表情的時候,你是否真的知道「巴洛克」到底是什麼?放幾張圖讓你感受一下:或者這樣
  • 珠寶襯託巴洛克式的氣質,你能駕馭嗎
    「巴洛克」是一種風格術語,指自17世紀初直至18世紀上半葉流行於歐洲的主要藝術風格。意思是一種不規則的珍珠。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作家用這個詞來批評那些不按古典規範製作的藝術作品。巴洛克風格雖然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確立起來的錯覺主義再現傳統,但卻拋棄了單純、和諧、穩重的古典風範,追求一種繁複誇飾、富麗堂皇、氣勢宏大、富於動感的藝術境界。在18世紀,一些古典主義理論家用這個詞來嘲弄具有奇特風格的藝術。巴洛克藝術具有以下特點:無論是建築、雕塑、繪畫,都強調運動感、空間感、豪華感、激情感,甚至神秘感。
  • 「洛可可」不是一種建築裝飾風格,是巴洛克風格的一個時期
    洛可可式的裝飾藝術通常被歸類為「晚期巴洛克式」,在新古典主義席捲西方世界之前蓬勃發展。洛可可式是一個時期,而不是一種特定的風格。這個18世紀時代通常被稱為「洛可可式」時代,大致從1715年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去世開始,直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洛可可的定義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主要起源於法國,代表18世紀中葉巴洛克時期的最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