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是什麼意思?不是全新法律,也不是彙編,卻將影響你生活

2021-01-11 北京市盛廷律師事務所

大家好,我叫畢文強,北京律師,也是我們北京市律師協會物權法專委會的主任,今天應該說是受北京市律師協會的指派,給大家做一個分享,《民法典》出臺以後對於我們徵收拆遷法律實務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做這個題目,我有兩點考慮:

第一點:是《民法典》它對徵收拆遷法律事務實務的影響,它確實是一個全方位的,它不是某一點某一線。

第二點:徵收拆遷法律實務本質上來講,它是一個新興業務,好多同行對徵收拆遷可能還比較陌生,所以定這個題目的時候,還是讓我頗費周折,我到最後確定了,在徵收拆遷法律實務本身這樣一個特點,也會藉此機會,和大家進行下交流和溝通。

我大概分成這樣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民法典》的基本情況;

第二個部分:徵收拆遷法律實務中的一些特點,它主要是

兩個部分一個是徵收拆遷的來歷以及立法的相關狀況,徵收拆遷案件的兩個重要維度;第三個部分:是《民法典》中關於徵收拆遷法律實務的相關條款,它到底是構建了一個什麼樣的徵收制度?它的立法的價值取向以及立法思路,包括對實務中具體的條款的一些變化,我都可以在這一部分進行聊一聊;

第四個部分:《民法典》整體構建起來的徵收拆遷法律制度,對於我們這樣的法律實務,我們律師在承辦這些案件中,會有一些什麼樣的影響?

先說討論一下《民法典》出臺以後,有了這樣相應的小段子,

說老公要出去喝酒,老婆如果反對,你就已經違反了民法典了,所以這雖然是一個玩笑,也可以看出來,說《民法典》規範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民法典》頒布以後,我們有兩種調侃性的這種觀點,

簡單說叫半生所學,毀於一旦,他說的什麼意思呢?實際上來講,大家都知道,就是我們原來所學的是《民法通則》,然後我們單行的是《民法典》所有的條款可能,在《民法典》裡面都已經是被顛覆了,所以我們就得從頭學起,當然了,這是一種調侃的說法,但是他反應了一點,就是感覺《民法典》的這樣一個出臺,實際上是對我們這些法律人,之前辛辛苦苦構建起來的一種民法體系,以及對民法的理解和記憶,都有了一個顛覆性的這樣一個效果 ;第二個觀點是什麼呢?是換個瓶子還是舊酒,啥意思?就是《民法典》不外乎,是原來單行民事法律法規的一個編撰,一個合集,原來是什麼?現在還是什麼?除了換成了一個《民法典》的這樣的一個說法以外,並沒有太多的變化和創新,這個說法其實也是有市場的,當時我想呢這個說法,可能也是有一些極端了,因為《民法典》出臺以後,確實它有一個體系性的效果。

王晨副委員長在向全國人民代表進行介紹《民法典》的時候說的兩段話,我認為是比較客觀,也比較公允的,這兩段我給大家說一下念一下,

編撰《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簡單的法律彙編,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編訂纂修,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

其實也確實符合當時說的,一個什麼呢,一個漸進式的修法,成熟一部推出一部,也是符合我們的國情。

大家想一想,實際上我們的民事法規,它調整的是我們的平等民事主體,在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社會生活急劇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法律確實也有滯後性,這種漸進式的修法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它有一個標誌,所以《民法典》作為一個標誌,可以這樣理解,

說回顧人類文明史編纂法典是具有標誌意義的法制建設工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繁榮和昌盛的象徵和標誌。類似的話,其實拿破崙也說過,拿破崙他自己是怎麼評價在他主持下修訂的法國《民法典》。他這樣說:

我一生的真正光榮不在於打了40個勝仗,而是不能被遺忘將萬古長存的,我的民法。

《民法典》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回終於懂了

我們的《民法典》是回應了我們現在國家,現代社會,進入了一個資訊時代以後的一種民事法律規範和民意意識,對於民法典的一些基本情況,我簡要的給大家介紹一下,分成了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已經附則。同時相應的單行法律廢止。那麼從整體上來看,《民法典》1260個條文中,

原文保留的現行法律規定約有457個條文,它的佔比是36%,其他的也就是說不是原文保留了,有修訂,那麼修訂又分成兩種,一種是非實質性修訂,大概有409個條文,那麼佔比是32.5%還有一個呢是實質性修訂,是246個條文,佔比19.5%;另外一個是148個新增,佔比約為11.7%實質性修訂我認為就是一個新的法律,然後再加上148個,這樣將近394個條文,佔比應該是在31.2%,所以前面的兩種看法,我覺得都是一種調侃,它即沒有摧毀原來所有的框架,有保留、有繼承、有發展;也沒有換個新瓶裝舊酒,它就是有修訂,而且修訂的幅度也不小,所以這是民法典的整體情況。

#民法典將如何影響徵地拆遷#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點讚,關注,分享!您有什麼徵地拆遷的經驗心得,歡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相關焦點

  •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屋簷下向你宣傳《民法典》~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屋簷下向你宣傳《民法典》~ 2020-10-14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典立,九法廢,你不知道的民法典的故事
    很明顯不是的,只不過在民法出臺之前,各方面的法律都是以單獨的法律進行調整的,比如物權法,債權法,婚姻法繼承法等等,只不過這一次立法將這些法律融合到一些,再做了一些很小的修改而已。(三)民法典出臺後對我們生活影響大嗎?並不,我們都聽過這部民法典有多牛,開創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時代等等。
  • 新規速讀,《民法典》對在上海買房有什麼影響?
    2021年,《民法典》終於來了。 這一部編纂了5年,取代了婚姻法、繼承法,合同法,物權法等9部法律的百科全書終於面世! 從此,離婚開始有30天冷靜期,企業和學校不能不管性騷擾,盜版可能會讓你賠到傾家蕩產,禁止高利放貸,農村禁止索要彩禮,父債子還、夫債妻還都不合法...... 更重要的是,關於買房,民法典對我們有哪些影響?新規速讀給你答案。
  • 普法| 民法典學習(16)民法典頒布後史上最全的法律年齡對照表!附送...
    特別注意:在2020年12月31日前侄子、外甥等均不是法定繼承人!!! (不過!《民法典》實施後,侄子、外甥均可代位繼承!!!) 另外,你若不想讓辛辛苦苦掙來財產死後變成兒子、兒媳婦或女兒、女婿的共有財產,你也得立遺囑,明確所有財產只歸兒子或女兒個人所有,否則繼承後即變為共有財產啦!!!
  • 《民法典》人人應當熟知的49個法律要點
    (第二百七十八條、第二百八十一條)12.細化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自動續期規則《民法典》規定了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屆滿自動續期,有利於保護房屋產權人的合法權益。《物權法》規定使用期限最長七十年,如繼續使用需再籤訂合同,繳納費用。是否繳納費用、繳納多少費用等等問題,《民法典》授權單行法律和行政法規以後規定。
  • 《民法典》日常問答
    《民法典》第七百二十五條規定,租賃物在承租人按照租賃合同佔有期限內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3、問:小周想在租的房子合同到期後繼續租,有其他房客來看房,這時小周有什麼權利?答:相同條件下,小周有優先承租權。《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條規定,租賃期限屆滿,房屋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承租的權利。
  • 《民法典》:人人必知的49個法律要點|轉需
    (第278條、第281條)12.細化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自動續期規則《民法典》規定了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屆滿自動續期,有利於保護房屋產權人的合法權益。《物權法》規定使用期限最長七十年,如繼續使用需再籤訂合同,繳納費用。是否繳納費用、繳納多少費用等等問題,《民法典》授權單行法律和行政法規以後規定。
  • 《民法典》施行後,人人必知的49個法律要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已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頒布實施民法典意義重大,其中有不少新規法條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熟知的內容,特轉載供大家參閱。
  • 湟中區上新庄司法所開展《民法典》宣傳活動
    為做好《民法典》學習教育宣傳工作,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對《民法典》的知曉率,讓《民法典》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落地生根,引導群眾在生產生活中依法辦事,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縱深開展。1月13日下午,上新庄司法所開展《民法典》宣傳活動。
  • 楊代雄:民法典第142條中意思表示解釋的邊界
    民法典買賣合同制度對此類特殊問題未作任何規定,如何將上述合同條款的解釋視為任意性法律規範的適用?即便將該合同條款與我國民法典第577條之類的一般規範相聯繫,也不能將前者的解釋等同於後者的適用。從邏輯上看,首先應當通過解釋確定上述合同條款的意義,然後據此判斷買受人的行為是否違反該條款規定的義務,如果違反,則再適用民法典第577條,判令買受人承擔違約責任。
  • 學習民法典法律,爭當依法行政排頭兵
    為深入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貫徹落實,進一步規範我局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檢查等行政行為,提高行政執法人員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我局於11月27日上午舉辦《民法典》和《行政處罰法》知識培訓班。市生態環境局、各分局共45名行政執法人員參加培訓。
  • 《民法典》解讀18: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其中第一款是拆分民法通則第十一條第一款而來,第二款是繼承民法通則第十一條第二款修改而來,只是將其中「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修改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 本條兩款規定均是對民法通則規定的承繼和發展,不是創新性規定。民法典立法過程中,對於是否保留民法通則第十一條第二款存在重大爭議,梁慧星認為應繼續保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擬制制度。
  • 「民法典學習在淄川」關於房子、婚姻及繼承等生活50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總共1260條,下面小編將帶你走進民法典,分編分章總結50個你關心的問題。看看民法典是如何從「吃穿住行」「生老病死」各個方面影響我們的生活的。1. 問: 胎兒尚未出生,父親因車禍不幸身亡,胎兒是否有權繼承父親的遺產?答: 胎兒有繼承權。
  • 《民法典》立規矩,不可輕易遺棄寵物!
    不用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但現在,不是這樣了! 即使是被遺棄的寵物,在遺棄、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原飼養人也需要承擔責任所以,別以為扔了就和你無關了,出了事,一樣得負責 不僅如此,《民法典》還對飼養動物制定了以下規定,小編來為大家一一解讀: 《民法典》第1245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
  • 《民法典》解讀:法律年齡對照表
    《民法典》解讀:法律年齡對照表 2020-09-11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水城縣公安局:宣傳《民法典》為美好生活護航
    為深入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民法典》,進一步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在《民法典》宣傳月裡,水城縣公安局積極開展《民法典》學習及宣傳活動。 水城縣公安局各派出所積極開展《民法典》專題學習,做好學法「排頭兵」。為了更好地學習和掌握《民法典》,各派出所組織民警、輔警在線觀看《民法典》專題講座,通過集中學習,大家對《民法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為之後宣傳《民法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民法典》宣傳月裡,民警、輔警通過現場宣講、發放宣傳單、懸掛宣傳橫幅、PPT講解等方式廣泛宣傳《民法典》。
  • 最高院大法官劉貴祥:《民法典》適用的4個重大問題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將意思表示真實規定為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之一,是否意味著意思表示不真實,民事法律行為就必然無效呢?顯然,我們不能作此解釋,因為根據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至第一百五十一條的規定,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情況較為複雜,相應的法律後果也不統一。
  • 《民法典》繼承權5大變化+遺囑合法有效的8個法律要點|轉需
    民法典第1138條規定: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口頭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消除後,遺囑人能夠以書面或者錄音錄像形式立遺囑的,所立的口頭遺囑無效。2、增加了「遺囑最新第一」原則舉個例子:張大爺跟鄰居聊天時說,大兒子向來孝順,於是他立下遺囑,將名下房產留給大兒子。
  • 民法典救救我丨什麼是民法典規定的遺產?一個視頻給你講透
    第一季 家事法律篇第14集 什麼是民法典規定的遺產?一個視頻給你講透本期視頻錄製使用了新的收音設備,有輕微爆音,設備正在調試中,後期我們會及時糾正,望大家見諒。【民法典來拯救你】只有先界定為遺產,才能產生繼承,關於遺產的描述非常簡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別看只有幾個詞組,但每一個都非常關鍵,我們掰開了依次介紹一下。第一、「自然人」。區分於企業法人和其他組織,只有自然人才能涉及到繼承的問題。第二、「死亡時遺留」。
  • 「家事代理權」列入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對家庭生活有什麼意義?
    夫妻之間應該是一種什麼關係呢?除了情感上相互愛護,生活上相互扶助,在法律上雙方因為家庭生活也互為代理人。第一千零六十條 夫妻一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夫妻雙方發生效力,但是夫妻一方與相對人另有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