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亂世綿延兩百年,前秦、劉宋都無法完成統一,為何隋可以?

2020-11-30 東西南北一壺酒

自西晉滅亡以來,中國歷史再次陷入了長達數百年的分裂。這期間北方經歷了嚴酷的戰爭,人口損失慘重,社會生產力嚴重倒退;南方雖然比較安穩,也免不了刀光劍影、權利陰謀。這個時期,你方唱罷我登場,但是卻難有人結束這亂世。南北朝亂世綿延兩百年,前秦、劉宋都無法完成統一,為何隋可以?

一、隋統一全國前還有誰想一統寰宇

1、前秦符堅——淝水之戰

西晉滅亡之後,前秦迅速完成了北方地區的統一,其主符堅更是發動了想要統一中國的浩大戰爭。正當符堅躊躇滿志,想要一匡天下的時候,卻兵敗淝水,最終戚戚然率殘兵敗逃。其建立的龐大帝國,也在不久后土崩瓦解。南北朝第一次大規模統一戰爭,失敗!

2、東晉劉裕——北伐之戰

早在劉裕之前,東晉朝主持過北伐大計的人就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溫,可惜的是不論前期進展如何順利,最終都落得一個失敗的下場。

劉裕掌權後,瞅準時機,開啟了東晉歷史上最成功的北伐。他先後滅南燕、破北魏、亡後秦,七分天下佔有其四。

可惜的是天不假時,心腹劉穆之突然病死,劉裕不得不班師,留下駐守的一幹精兵悍將也因不和被赫連勃勃屠戮殆盡。而後不久,劉裕也病逝。天命不垂青,英雄空嘆息!

3、北魏伐齊——歷次南北戰爭

北魏是在前秦滅亡後建立的一個新興國家,戰力彪悍,不過早在北魏統一北方之前,南北之間就爆發過數次戰爭,且背後都有一種「統一」的意味。

劉義隆和拓跋燾兩人在任期間進行過多次有來有往的戰爭,但是結果是雙方最終都對對手不可奈何。因為北魏實在騰不出手,畢竟北方的柔然也不是吃乾飯的,一大批的精兵悍將都要駐守邊防。

就這樣,北魏和南朝可以說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之中。而後孝文帝上臺,繼續改革,改革前期成效頗好,但是也誘發了分裂之變。其死後不久,北魏六鎮起義,而後北魏分裂。

二、為什麼只有隋朝能完成統一的使命

說起隋朝的建立,其實有點兒尷尬,畢竟歷史上建國如此容易的,估計就沒幾個比楊堅還容易的。從孤兒寡母手中接過皇位後,楊堅就把國號從北周改成了隋,並在不久後發動了統一戰爭。

要知道北周其實已經基本統一了北方地區,所謂的統一戰爭,不過就是南下滅個小小陳朝。

於是588年,命令晉王楊廣率領大軍五十餘萬南下滅陳,第二年就裹挾風雲大勢,攻破建康,俘虜陳叔寶。而後各方勢力也是見狀頷首,於是乎,四方賓服,分裂了幾百年的中國重新歸於統一。

那麼,為何只有隋朝可以實現統一之舉呢?歸結下來,大概如下:

1、大勢所趨

雖然說大勢所趨總有一種唯心主義的理念在裡面,但是亂世久矣,人心必然思定,畢竟厭倦戰亂是人的一種後天本能。加上南陳腐朽,大勢在北方,所以隋朝統一之戰,果如摧枯拉朽一般順利。

2、障礙清除

南北朝之所以打打殺殺,本源上依然是民族仇殺,但是經過北魏孝文帝徹底的漢化改革,各民族之間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盤根錯節的關係。加上長期通婚,胡漢隔離逐漸消失,大一統民族的雛形已然形成,統一的民間障礙基本被掃除。

3、北方國力恢復

雖然說南北朝期間北方才是主戰場,殺來殺去不僅損失了大量人口,正常的生產以及財富積累也無法進行。但是北方歷經幾次統一,加上原本就是經濟重心,生產力的快速恢復使得北朝的國力再次超越南朝,具備了統一的物質基礎。

4、準備充分

楊堅為了統一全國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首先當然是恢復經濟,增加國力,尤其是糧食儲備,畢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其次,為了避免兩線作戰,先把突厥問題解決了一下。待準備工作做足後,備戰之師自然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

不過隋朝卻也是一個短命的王朝,或許隋朝和秦朝一樣,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之後就要交出天授權柄。畢竟,有哪個朝代又能百世萬世呢?都只是歷史的塵埃罷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前秦沒有列入南北朝?
    不僅前秦沒有被列入南北朝,與前秦同時期的東晉同樣沒有被列入南北朝。這是因為從西晉滅亡到隋朝建立,史學界將這段歷史分成了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兩個時期,南北朝是從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開始算的,而此時前秦已經滅亡。
  • 在古代為何寧做太平犬,不為亂世人,亂世究竟有多恐怖
    我一直覺得,秦是漢的一次試錯,隋是唐的一場預習。縱觀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更替,凡長期的亂世之後剛迎來的大統總是短暫的,戰國後的大秦,三國後的西晉,十六國後的隋朝。我想,有一定的原因是,大伙兒(不是指普通勞苦大眾,是指那些說得上話的)還沒從充滿機遇與變化的紛亂中緩過神來。
  • 河北這個縣的縣誌記載為何能錯500多年?和隋初的這件大事有關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的郡、縣兩級地方政區制度。西漢初仍基本上是郡、縣(侯國)兩級制。漢武帝時創立十三州,但當時州僅是監察區域,並不是行政單位。到了東漢靈帝時,為了抵禦黃巾軍,改州刺史為州牧,使其能夠行使行政大權,由此地方政區變成了州、郡、縣三級制。此後的三國魏晉以及南北朝時也基本上按照這個套路執行下去。
  • 其實還有一個胡人,隋朝統一天下離不開他
    自秦國實現大一統,秦始皇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此後就有了大一統和大分裂的定義,比如南北朝時期(420年~589年 )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長達三百年,同時在這段時期中,促進了民族大融合,直到公元589年,隋滅陳後,結束了分裂局面,再次實現了大一統。
  • 三分鐘讀懂南北朝
    然而,同樣是這個時代卻被稱為充滿詩意與悲情的亂世,多少名人學者(如餘秋雨、陳寅恪、唐長孺等)為之沉迷。而在這裡,畢竟作為小輩,我不敢說我有多麼了解南北朝,只能是泛泛地淺談一下南北朝何以吸引人。首先,我們需要糾正一個概念,南北朝雖然是個亂世,雖然確實有一個驚世駭俗的亂倫、暴虐之事,比如北齊那幾位帝王。但是南北朝真正從宏觀上來講,絕非一個黑暗的時代,甚至是一個蠻奇蹟的亂世,為何說奇蹟呢?就是因為雖然連年戰火但是其經濟、尤其是文化制度和思想上卻是進步的。
  • 不能改變時代的偏安:亂世前涼如何得以割據西北?
    儘管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對於治世的嚮往佔據了思想意識的主流,然而從審美的角度來說,許多人還是更加喜歡所謂的「亂世」。這中間的心態其實也很容易理解,畢竟相對於亂世來說,雖然治世的下限更高,大部分人都可以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下溫飽不愁的生活,但同時上限也更低,許多擁有才能卻出身寒微的普通人被逐步固化的階級所限制,不能夠獲得出人頭地的機會。
  • 膨脹的前秦帝國(2)鞏固根據地
    既然是一個好地方,那不可能只有你前秦公司一個想去佔領,多少雙眼睛都盯著呢!前秦這就算有了自己的地盤了,既然老子有兵又有地盤,那我還掛著東晉的羊頭幹球?既然都已經拿下了長安這種政治中心,那肯定得作出表示,才能換來馬仔們更多的支持嘛;351年,苻健扯下東晉這塊遮羞布,自稱天王,設置百官,國號為秦,前秦帝國正式掛牌上市!
  • 歷史上兩個「南宋」疆域差不多,為何國家維持的時長差近百年
    在中國歷史上,劉裕建立的南宋(也稱南朝宋,下文以此指代,與趙構創立的南宋以示區別)與趙構建立的南宋同居南方,疆域範圍相差不大,卻存在時長相差近百年。 一、南朝宋簡介 公元420年,劉裕廢晉恭帝司馬德文,建國號為宋,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代,史稱南朝宋。劉裕即位後採取休養生息之策,兩年後因病逝世,長子劉義符繼位,史稱少帝,因荒於朝政兩年後被四位託孤大臣廢黜,迎劉裕第三子劉義隆繼位,史稱宋文帝,改元元嘉。
  • 他是隋朝統一的大功臣,魏徵卻說他是隋亡的推手,他是誰?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朝,他結束了自晉以來的亂世。在隋朝的建立過程中,有一個人居功致首,他就是隋朝楚公,尚書令楊素。隋朝建立以後,面對南方的南陳,北方的突厥,楊素又開始了馬不停蹄地徵戰,他先是利用夜襲擊敗了南陳的水師,後在岐亭反敗為勝,使得南陳無險可守,南陳最終在589年滅亡,連皇帝都被活抓。南陳滅了以後的南方,還不是很穩定,各地大地主紛紛起義反隋,楊素受隋文帝命,平定了這些叛亂。此時,楊素已高居尚書右僕射(實踐上的第一宰相,因為此時無尚書令),越國公,他的兒子也因他的功勞被封為儀同三司。
  • 歷史的輪迴:幾乎每個強盛的王朝,都有一個短命王朝做墊背
    西漢王朝經歷了兩百一十年的風雨,而它之前的大秦帝國卻只存在了十五年,歷經二世而亡;王莽的新朝也僅僅存活了十五年,緊隨其後的東漢卻有一百九十五年的歷史;結束了南北分裂的大隋只存在了三十八年,就被跨越了整整二百八十九年的盛唐所取代;五代十國總共也就五十三年,其中後周只佔了其中十年,再其後的大宋卻是持續了三百一十九年;哪怕是強如將版圖開拓到歐洲的大元帝國,其九十八年的壽命也遠不及之後兩百七十六年的明朝。
  • 前秦皇帝苻堅輸給了內奸還是自己?
    前秦這場以氣吞萬裡如虎揮師南下開始,以兵敗如山鼠竄北顧結束的戰役,把前秦皇帝苻堅一統南北的美夢碾為齏粉,亦將暫時統一的北方重新分解得支離破碎。淝水之戰是前秦分崩離析的導火索,更是步步收緊勒死苻堅的絞索。 可悲的是:苻堅是主動將絞索套到頸上的!
  • 十六國中最讓人痛惜的帝王苻堅,由他統治的前秦是怎樣的呢?
    首先咱們就來說說前秦,為什麼要先說前秦呢?相信大家都知道歷史中的淝水之戰吧?就是因為這場戰爭小編才開始關注這個國家的。它於351年由氐族的苻健建立,但是在394年就被滅亡了,其中經歷了六個皇帝整整統治了43年,而且這個國家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將整個北方都給拿下並統治的非漢民族政權,可見其還是很厲害的。
  • 為何唐朝不叫李朝,宋朝不叫趙朝,古代王朝以什麼依據來取名?
    相信這個疑問,應該是很多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腦子中偶爾靈光一現的疑問,那麼古代王朝為何不以開國皇帝的姓命名王朝呢,是以什麼為命名依據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首先說一下,中國歷史上就沒有直接以開國皇帝姓命名的情況。
  • 從地圖看十六國的演變:中國最混亂的時代,是如何走向統一的?
    十六國雖然混亂,但是也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個時期,經過了十六國和後來的南北朝,進入北方的少數民族基本融入了漢族。第一幅圖地圖是西晉統一之後的地圖。西晉的版圖是對曹魏、孫吳、蜀漢三國的統一,和東漢的版圖差不多。但是西晉並未完全控制西域,只是控制了西域的東部地區,設置了西域長史府,這是需要注意的。
  • 狂放不羈的南北朝男風
    西漢王朝的皇帝幾乎每一個都喜好男色,《史記》還專開了"佞幸傳"記載。古時的"男風"與"女色"從實質上沒什麼區別,都是以色侍人,若因這美色耽誤了事,男風或女色都要被抨擊。"男風"的故事有很多,廣為流傳的"龍陽之好""餘桃""斷袖"是其中代表。魏晉南北朝被認為是"男風"第一次興盛的時期,相關內容更是為各類書籍所收錄。這都是史書記載的真實故事!
  • 熟讀歷史之人都知道「五胡十六國」,但你真清楚它的由來嗎?
    通觀從漢至十世紀趙宋的這段歷史,可以說北魏是稱霸中原的王朝中的特例。曹魏、晉都是接受前王朝的禪讓而建立的王朝,與之不同,北魏與後來蒙古族的元朝一樣,不是通過前王朝的禪讓,而是由本民族建立政權的國家。北魏隨著與中原接觸的加深,逐漸完成中國化。北魏建國初期所議定採用的土德,可以說也是中國化趨勢的一種表現。
  • 新書共讀|《情禮交融:喪服制度與魏晉南北朝社會》
    這種關注,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尤為突出。通過《隋書·經籍志》,可以看到時人的著述之多,而在《通典》及《晉書》、《宋書》、《南齊書》、《魏書》的《禮志》中,關於喪禮的記載不僅數量眾多,而且討論熱烈,見解精闢。如果從古代社會地位最為尊貴、對社會影響極大的帝王將相來說,他們中間精通禮學、服膺禮教的較之其他時代也更為突出。
  • 山東六國都有過輝煌時期,為何均未能統一天下,而只有秦國做到了
    戰國時期,除了最終一統天下的秦國之外,山東六國也曾或多或少輝煌過一段時期,那麼為何就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最終一統天下呢?根源便在於六國的輝煌太過短暫,而統一天下根本不是一代人能夠做到的。即使是秦國,「商鞅變法」後歷代皆出明君,統一天下仍然用了七代人一百二十餘年,通過不斷蠶食六國才最終得以力壓六國,而六國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短暫輝煌後便又迅速衰退,根本無法做到以一隅敵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