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圖看十六國的演變:中國最混亂的時代,是如何走向統一的?

2020-11-30 斟北鬥

十六國是西晉滅亡後,在北方和四川盆地出現的一系列割據政權,統稱為「十六國」。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分裂時期,其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糾纏一起,使得北方遭遇了繼東漢末年以來最大的災難。十六國雖然混亂,但是也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個時期,經過了十六國和後來的南北朝,進入北方的少數民族基本融入了漢族。

第一幅圖地圖是西晉統一之後的地圖。西晉的版圖是對曹魏、孫吳、蜀漢三國的統一,和東漢的版圖差不多。但是西晉並未完全控制西域,只是控制了西域的東部地區,設置了西域長史府,這是需要注意的。從東漢到西晉時期,周邊的羌族、氐族、羯族、匈奴、烏桓、鮮卑等民族不斷內遷,開始改變北方的民族分布格局。

西晉後期,統治十分昏庸,又爆發了「八王之亂」,可以說西晉後期就是中國古代最黑暗的時代。「八王之亂」破壞了北方生產力,導致北方流民四起。於是,北方的各民族爆發了起義,如關中流民在氐族李氏的帶領下進入了巴蜀,建立了成漢(304——349);匈奴劉淵在山西一帶起兵,建立了前趙(304年~329年);另外還有張氏割據河西走廊,後來建立了前涼(318年~376年);山東半島的王彌曹嶷割據;羯族石勒割據河北,後來建立後趙(319年~351年)。在長城一線,鮮卑族乘機南下,東部的慕容鮮卑、段氏鮮卑進入遼東和遼西,西部的拓跋鮮卑進入河內,建立了代國(315年~376年)。316年,匈奴劉聰和石勒、王彌等消滅了西晉王朝,北方正式進入十六國時期。

西晉滅亡後,北方這些割據勢力就開始陷入混戰。其中羯族石勒建立的後趙迅速崛起了,先後吞併了王彌、曹嶷之地,擊敗了段氏鮮卑,佔據了關東地區。330年,石勒滅「漢趙」,基本統一了中原,於是稱帝。石勒是十六國之中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他仿照魏晉制度建立體系,推行「胡漢分治」,緩和民族矛盾;建立學校,推行儒家治國。在石勒的治理下,北方經濟暫時恢復了起來。但是石虎繼位後,開始了殘暴統治,於是大量的流民再次南渡江南,或者向西投靠張氏前涼,要麼北投靠鮮卑慕容氏。

在南方,成漢在巴蜀減免稅收,大興教育,使得巴蜀得以安寧,史稱「簡刑約法,寬和政役。……事少役稀,百姓富貴,閭門不閉,無相侵盜。」於是成漢也開始興盛起來,就連南中地區也投靠成漢,至此成漢統一了西南地區。

西晉滅亡後,大量的漢族南遷,在江南建立了東晉王朝。

石虎的殘暴統治引起了境內的大起義,後趙很快陷入了戰亂。349年,石虎去世,王室內亂。乞活軍領袖李農支持石虎的養孫冉閔(石閔)繼位,冉閔繼位後下達「殺胡令」,殺了20萬的羯族,得到了漢族士族的支持。351年,冉閔改國號為魏,史稱冉魏。冉魏又推行「遷胡令」,導致北方再次大亂。

就在這時候,東北的慕容鮮卑強大起來,開始進入中原。352年,慕容儁滅冉魏,稱帝,正式建立了燕國,史稱「前燕」。慕容氏的統治總體比較穩定,他們勸課農桑,鼓勵生產,推行儒教,使得境內經濟有所恢復。到前燕末年,境內的戶籍人口有了990多萬。

冉魏下達「遷胡令」,於是氐族在苻洪的帶領下回到關中,後來建立了後秦。在遷徙過程中,大量的少數民族和漢族流民歸附了苻氏。

這時候,東晉的統治穩定下來,其大將桓溫在347年進兵巴蜀,消滅了成漢政權,統一了南方。接著,桓溫北伐,攻佔了大片黃河之南的土地,並一度進入了關中。但是最終被前秦擊敗。

前秦的苻堅繼位後,任用重用王猛等名臣,勵精圖治,開鑿涇水渠,減免賦稅,大興儒學,開創了十六國唯一治世。 此後,符堅對外用兵,在370年滅前燕;373年又取得了漢中、巴蜀;376年滅前涼張氏;382年,命令將軍呂光駐紮西域,於是整個北方就統一了。可惜的是,苻堅匆匆發動了對東晉的淝水之戰,導致北方再次陷入分裂。

前秦帝國瓦解後,北方的各大民族紛紛復國,慕容氏建立了後燕(384年~407年)和西燕(384年~394年),394年,慕容垂滅西燕,基本佔據了河東。前秦大將軍呂光乘機割據涼州,建立了後涼(386~403);羌族姚氏奪取了前秦政權,割據關中,史稱「後秦」(384年~417年)。而鮮卑族的乞伏氏割據隴西,建立了西秦(385年—431年)。鮮卑拓跋珪也重建代國,並在386年改名魏國,史稱北魏。後來北魏不斷強大。東晉在前秦滅亡後,乘機北伐,佔據了大片黃河之南的土地。

十六國後期,北魏逐漸強大,兼併了後燕的大部分地區,將燕國分為了南北兩部分,於是形成了北燕和南燕。後秦也強盛一時。匈奴和鮮卑族融合產生的鐵弗匈奴建立了大夏,史稱「胡夏」(407年—431年)。413年,胡夏消滅了西秦。在河西走廊,新出現了南涼(鮮卑拓跋氏,411年被西秦滅亡)、北涼(匈奴)、西涼(李氏)等政權,他們消滅了後涼政權。

十六國末年,北魏先後吞併了北燕、西涼、大夏等國,逐漸統一了北方。而南燕、後秦也被劉裕消滅,從此十六國就基本消失了。劉裕的勢力增長後,又取代了東晉王朝,建立了宋朝,於是中國的歷史進入了南北朝時代。

相關焦點

  • 地圖上的秦朝統一天下:看始皇帝是如何各個擊破六國的!
    秦朝作為我國第一個大一的國家,其貢獻也是功蓋千古的,今天丸子就用地圖帶你看看始皇帝是如何各個擊破,最終一統天下的。(1).公元前257年,戰國只剩下周、秦、楚、趙、齊、魏、燕、韓、魯和衛十國。(2).前256年周赧王病逝,秦國攻入雒邑,西周公投降,周朝滅亡。前249年,秦相邦呂不韋又帶兵滅掉了東周公,周朝絕祀。
  • 中國古代史:春秋戰國兩大時代文字不斷演變,到秦始皇實現統一
    哈嘍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講講春秋戰國兩大時代的文字演變到統一。自春秋中後期開始,華夏世界的文字體系開始了多元化發展。當時的兩個基本事實,決定並推動了這樣的發展。故此,屬於天下「文教」的文字使用,沒有一種統一的政權力量可以規範。天下文字的演變,事實上進入了自由放任的歷史階段。春秋戰國五百餘年的文字自由化,呈現出兩個基本趨勢。
  • 十六國中最讓人痛惜的帝王苻堅,由他統治的前秦是怎樣的呢?
    對歷史感興趣的大家肯定都知道我國歷史中的大分裂時期,小編認為十六國這段歷史真的是挺熱鬧的。在這段時間先後建立了很多的國家可謂是好不熱鬧。而國家多了肯定就會發生內亂啊,爭奪地盤搶資源之類的事情也是常有發生。
  • 在混亂不堪的五胡十六國時期,英雄冉閔的最後一戰是怎麼打的?
    在混亂不堪的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漢族士民遭到大規模驅逐和屠戮,冉閔作為漢人的一份子,於亂世中扛起漢族復興大旗,屠胡滅石,在列強環視中建立冉魏政權。然而冉魏政權生不逢時,建國僅三年,便在與前燕的生死決戰中身死國滅,由於立國時間短,冉魏甚至都沒有被列入十六國。
  • 熟讀歷史之人都知道「五胡十六國」,但你真清楚它的由來嗎?
    然而,春秋戰國、五代十國這樣的時期卻用不同的命名方式進行斷代。那麼,五胡十六國時期的稱謂,是基於何種原理而形成的呢?這還得從北魏孝文帝實行的漢化改革說起!這一變化表面上看似乎無關緊要,實際上並非如此,這是一次重大的改變,甚至影響到現今我們看待中國歷史的觀點。一般認為,五胡十六國是從西晉滅亡到北魏統一中華為止、五胡引起華北大亂的時期。那麼最早這一時期劃分是由誰提出的?
  • 中國歷史最混亂的四個時期
    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根據有關人口數量史料記載,中國歷史人口數量最低峰便是在三國時期,人數為767萬人(可怕,那時候是有多荒涼)。魏晉南北朝它是幾個朝代統稱的複合詞,雖然只有五個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國家,可以多達幾十個。在這段時間,漢文化差點遭受滅頂之災,在下期文章將會為大家介紹。
  • 《混亂》:如何成為失控時代的掌控者
    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們傾向於過井井有條的生活,傾向於提前規劃和預測世界,因為井井有條和規劃預測的背後是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它很容易讓人走向機械化。相反,刻意製造混亂有助於激發我們的創造力,有助於提出不ー樣的觀點,有助於推動創新,這正是《混亂》一書所帶給我們值得借鑑的啟發。
  • 盤點十六國———後趙皇帝之間的關係,高清後趙皇帝列表、世系圖
    後趙政權,中國歷史上一個不算耀眼的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割據政權,不熟悉歷史的估計對其不太了解,直到今天,史料對後趙這個國家的記載都不是特別多,因為這個國際處在了中國最混亂的歷史時期——十六國時期,這個期間北方曾經建立過大大小小十六個割據政權,他們之間相互攻伐,衝突不斷,一個個割據政權在這一時期快速建立
  • 五胡十六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沒有之一,因為一場戰役分裂成八國
    五胡十六國,指的是從西晉末年(公元304年)巴氐人李雄和匈奴人劉淵分別建立「成漢」和「前趙」政權開始,到公元439年「北魏」拓跋燾滅亡「北涼」為止的這段時期,由匈奴、鮮卑、羯、羌和氐等民族在中原地區建立了十六個實力比較強勁的國家——前涼、成漢、前趙、後趙、前秦、西秦、後秦、北涼、西涼
  • 那是中國歷史最混亂的時代
    除了「袁大頭」在全國通用以外,民國陷入空前的混亂;全國各地擁有武裝力量的軍隊過去是打著「護法」的旗號,進行的是圈地盤的軍閥式發展,內戰多如牛毛。從1916年到1928年僅四川省在這段時期就發生了400餘次內戰。軍閥之間發生了140次地盤爭奪的戰爭,中國已經處於分裂的邊緣。
  • 西晉後的十六國到底是怎麼回事?一、前涼
    近期看《軍師聯盟》覺得挺有意思,開始看相關資料,看到了下司馬懿的資料,又去找了西晉資料,覺得八王之亂比較亂整理了下資料,結果還是把自己繞進去了,搞錯一個王的年齡和輩分,後來又看了下八王之亂之後的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史書資料,察覺十六國更是個亂。
  • 地圖看世界;美國、中國及歐洲的地緣條件
    在人類跨星際時代來臨之前,美國一直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國家之一。二,中國在1500年之前,是世界上地緣條件最好的國家沒有之一。在大航海時代之前,海上無強敵,長期只需要面對來自北方的威脅。而且東亞可以同各種文明交流(大航海時代之前的北美洲地理隔絕)
  • 後趙皇帝石虎,為何被稱為十六國最殘暴的皇帝
    五胡十六國這個混亂的時期,是由五個少數民族掌握的時期,前後十六個國家,全都是有少數民族建立,後趙就是其中一個朝代,石虎就是後趙的皇帝,被稱為堪比秦始皇的暴君。
  • 從2020百度地圖生態大會,看懂AI地圖技術演變的因果與新機
    2020年也正值百度地圖十五周年、開放平臺十周年,在感慨地圖產品進化速度的同時,回望百度地圖的技術尋道過程,或許能夠幫我們更清晰地了解,地圖科技到底能為社會進步、產業升級帶來怎樣的力量。導航地圖的角色演變地圖產品能抵達哪些生活的細枝末節、城市的街頭巷陌?可能沒有哪一年,會比2020帶給我們的感受更加深刻。
  • 從山嶽、天、權力崇拜,看中國高臺建築發展演變
    中國高臺建築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就有"高"一字,《說文解字》中認為,高是樓臺之形,從字形上看是符合高臺建築的形象的,可見在文字資料中高臺在此時期已有一定規模。那麼到底何為高臺建築呢?
  • 此國南北長4000公裡,東西寬僅100公裡,如何印地圖成了一大難題
    今天要介紹的是世界上地形最狹長的國家:「天涯之國」智利。從世界地圖上看,智利就像南美洲上的一根豎條尺,國土靠海,海岸線長度達到了10000公裡,南北長度達到4352公裡,東西最窄寬度是96.8公裡。取長度約4000公裡、寬度約100公裡計算的話,智利的長與寬之比是40:1,當然實際比例更大。
  • 有了世界地圖,秦始皇真的可以統一世界嗎?當時的世界是怎樣的?
    秦始皇所在的歷史時期,人類文明只有星星之火的神話時代剛剛過去,各大文明都進入了一個崇尚勇力的爭霸時期,文明區域也隨之不斷擴大。這一點,不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獨有的現象。有世界地圖的秦始皇能否統一世界?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知道秦國崛起之時的世界正在發生著什麼。
  •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趣解漢字「國」
    人與國的關係,有族群或文化血脈意義的,也有地理意義的,也有法理或政治意義的。英語的state、country、nation等,似乎更能精準標註不同層面上的國家含義。但漢字的「國」又是怎麼演化過來的呢?話分兩頭。先來看與「國」同音的「郭」,從字源上探究,原本就是指守衛城邑或城區的崗樓,後來借指城牆外圍的那一片區域。毛主席詩詞:「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
  • 太任性了 這可能是迄今最全的重慶鐵路地圖!
    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供圖 華龍網發》》》點擊小圖查看大圖  華龍網11月23日16時52分訊(記者 周夢瑩)今(23)日,重慶市規劃局、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發布了首版《重慶鐵路地圖》,不僅改變以往等比例交通線路車站地圖錯綜複雜的表達方式,還整理了各種重慶鐵路之最。市民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重慶鐵路的線路走向,以便更好選擇路線、便捷乘車。
  • 以食人族惡名流傳於世的,當屬十六國時期的羯胡人
    事實上,翻看中國的史書,確實有關於吃人的記載。一個關於「食人國」的故事,記錄在《墨子》中。據說在楚南地區的一個國家,有一種奇怪的風俗,家家戶戶生第一個孩子,都要殺了吃肉。而且,不但自己吃,而且將嬰兒肉獻給這個國家的國王。假如,國王吃了覺得味道鮮美,他也會給這家人一些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