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吃甲魚的習慣。早在秦漢時期,百姓中就出現了「鱉人」這個行業,專門為王公貴族捕捉泥地裡的甲魚。甲魚生性兇猛,但又天生喜好安靜的沼澤地,一旦受到驚嚇,就會迅速往泥地深處鑽,很難再被人抓到。於是鱉人們練就一身好本領,將捕捉到的甲魚獻給王公貴族來還錢。

同樣在中國具有歷史的龜類——烏龜,在中國的文化中一直有吉祥寓意。烏龜能活百歲千歲,人們認為烏龜是長壽的象徵,常常將烏龜用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同樣是龜類,烏龜的地位一直比甲魚高出不少,但好吃的中國人怎麼可能放棄和甲魚這麼想像的烏龜?為什麼流傳到現在,中國人只願意吃甲魚,卻不願意吃烏龜呢?是因為烏龜不好吃嗎?

1、烏龜的象徵
就像上面提到的,烏龜在中國有「長壽」的寓意,自古以來就和德高望重的老人聯繫在一起。在諸多歷史典籍、文物、畫卷中,我們可以知道中國人將烏龜的地位提升得相當高。食用烏龜被看做是一件「不敬」的事情,會受到人們的譴責。特別是在文化發展較為發達的時期,烏龜是王公貴族們的寵物,是不允許下人隨意觸碰的。


2、烏龜肉少
和甲魚比起來,烏龜的肉實在太少。除了一個又厚又重的殼以外,裡面的肉已經不剩多少。龜殼內包裹的是烏龜的內臟,內臟一般是不食用的,去掉內臟,僅剩烏龜的四肢和短小的尾巴,四肢的尖銳指甲必須去除。等到處理完烏龜後,整隻烏龜能吃的部分已經少得可憐。

而甲魚的肉不僅多,而且膠原蛋白豐厚,肉質緊實美味。吃過甲魚的朋友都知道,甲魚最有肉的部分就是裙邊。裙邊和甲魚的年齡和健康掛鈎,年齡越大,越健康的甲魚,裙邊的肉質越肥美,吃起來越有口感。所以和烏龜相比,人們更願意把目光放在肉多好吃的甲魚身上。

3、烏龜的營養
烏龜不僅肉少,而且營養價值不高。能吃的部分本來就少了,吃了烏龜肉也不能調養身體,不能延長壽命,不能補血補氣,可以說吃烏龜並不能得到什麼好處。不僅肉少,而且價格昂貴,還具有重要意義,烏龜的性價比實在是太低了。

甲魚的營養價值就很豐富了,人們常能在醫院附近看到賣甲魚的人,這是因為動過大手術的、失血過多的、體質較為虛弱的病人最需要甲魚的字樣。甲魚有補血益氣,補充蛋白質、熱量的作用。甲魚的裙邊還有提高免疫力、提高智力、抗衰老等作用,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美味又滋補。

從古代開始,中國人就在研究吃的道路上飛奔。古代人很早發現甲魚的營養價值和美味,所以鱉人在當時的社會地位相當重要。人們也發現,烏龜和甲魚雖然外表相似,但是生活習性、營養價值完全不一樣,所以同樣是龜類,烏龜和甲魚都能活很長時間,但甲魚成了人們的口中餐,烏龜倒成了中國人的文化象徵之一。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