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動物園鄉土區正式開園 20多種「土著」動物喬遷新居

2021-01-21 上海熱線

  原標題:上海動物園鄉土區正式開園 20多種「土著」動物喬遷新居

  上海的「土著」,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新家。今天是第50個世界地球日,上午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正式開園,成為我國首個以「鄉土動物」冠名的展區。總面積達3萬平方米的展區相當於4個標準足球場,打造了溼地生境和丘陵密林生境,入駐了20多種鳥類、食草和食肉動物,包括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水獺、獐、豹貓、華南虎、東方白鸛等,及本區域的代表性物種如豬獾、狗獾、貉、綠頭鴨等。

  圖說:丹頂鶴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攝(下同)

  四大展區有特色

  上午,記者探訪鄉土動物區,溼地芳草萋萋,木棧道曲徑通幽,觀虎橋下猛虎穿梭。鳥區以溼地為基調,湖面、淺灘、溪流、小島等為丹頂鶴、白枕鶴、東方白鸛、鴛鴦、綠頭鴨、黑水雞等鳥類提供了豐富的棲息環境。島上的「昆蟲旅館」用廢棄的科普木盒放置稻草等,吸引不同昆蟲。「丹頂鶴為什麼頭頂上沒有一抹丹紅?因為它們不到2歲,是小夥子小姑娘。」有趣的步道講解吸引眾多遊客駐足。

  而在小獸區,小爪水獺吃魚的樣子也令人忍俊不禁,爪中按一條,口中吃一條,從尾部開始吃得津津有味。這裡主要展示一些生活在上海的小型野生動物,包括貉、果子狸、豬獾、狗獾、豪豬等。

  圖說:小爪水獺在吃魚

  此外,食草動物區展示了黃麂和獐等,猛獸區則展示了華南虎和豹等。不同於其它動物園猛獸以平視為主,一條「觀虎橋」令遊客能換一種視角,從高處俯瞰猛虎。

  設計負責人上海園林工程公司何翔宇介紹,鄉土區設計的特點包括打造「沉浸式」展出方式,讓遊客產生「到動物家裡做客」的體驗。「雨水花園」則能蓄積雨水,自然淨化和降解動物的糞便。另外,木棧道、觀虎橋能讓遊客多角度、多層次地觀賞動物。展區中還設計形成了「人造食物鏈」,可增加小型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穩定性,同時也能讓遊客更近距離地觀察動物的自然行為。

  鄉土動物有趣事

  展出的鄉土動物中,獐是在上海動物園首次亮相。獐是上海地區重引入的物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早在新石器時代,上海就有獐的分布,19世紀末數量還相當多,曾一度「泛濫」於青浦、奉賢等地的市場。但因自然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20世紀初獐在上海地區絕跡。2007年,本市從浙江舟山獐養殖場引進種獐,飼養在浦東新區的華夏公園。通過10多年的飼養繁殖,目前已形成了100多隻的圈養種群,成為上海市獐重引入項目的重點種源繁殖基地,並嘗試野化和野放。目前上海明珠湖公園、上海濱江森林公園、華夏公園都有獐的圈養種群。

  圖說:躲在樹洞裡進食的兩隻貉

  展區中的其它動物也有趣事。比如貉,近年本報多次報導其出沒於閔行燕南居等住宅小區,引發社會熱議。近年,野生貉在上海外環綠帶和上海動物園內都有發現,種群數量有所增長,在上海地區的遇見率有上升趨勢。

  再如狗獾,是上海現存體型最大的獸類,屬上海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前,狗獾廣布於上海郊區,特別是松江、金山、奉賢和嘉定等,但隨著城市發展數量日益減少。不過從2003年開始,市野保管理部門聯同華東師範大學開展狗獾生態恢復項目,用10年時間,建立起一個可供狗獾生存和繁衍的棲息地,狗獾的野外種群得到發展。

  還有華南虎,根據上海各縣誌和鄉鎮志記載,最早在元代就出沒於上海地區,共有20多次活動記錄。但清乾隆二十六年後,上海再也沒有它的蹤跡了。

  圖說:豪豬在進食

  希望成為「活體博物館」

  上海動物園園長裴恩樂表示,園方一直在思考如何將動物園和城市的動物保護結合起來,「遊客往往關注大熊貓、金絲猴等,但對我們身邊的動物卻不甚了解。但其實,上海已記錄到鳥類484種,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也分別有15種和34種。」因此,趁改造小獸園的機會,歷時一年半打造了國內首家「鄉土動物園」,希望讓動物園成為真正的「活體博物館」。

  據悉,鄉土區每周將推出全程步道科普講解導覽,每周四、五、六、日的下午2時,鳥區的飼養員開講,每周二、三、六、日的下午2時10分,小獸區的飼養員為遊客進行講解導覽。此外還將通過科普展板、科普教育片、科普小推車等為遊客介紹鄉土動物知識。由於區內多為夜行性動物,今年夏天或將舉辦「夜遊鄉土動物區」活動。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相關處理。聯繫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金旻矣 責任編輯:姚衛斌

相關焦點

  • 北京市資訊|北京動物園小型食肉動物喬遷「新居」
    北京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北京動物園小型食肉動物喬遷「新居」9月19日,記者在北京動物園了解到,浣熊、沙狐、黃喉貂等9種、18隻小型食肉動物昨日起陸續喬遷「新居」。銀狐和貉也將於檢疫期過後入住,預計國慶期間可在新場館與遊客見面。
  • 為本土動物發聲|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
    2017年7月,一則關於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的新聞橫空出世,之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今年四月,這座大陸首個本土動物主題展區終於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獐與上海可謂是頗具淵源,由於棲息地的減少以及獐肉的興起,上海地區的獐於20世紀初消失,但上海又於2006年開始進行獐的重新引入,並於 2009年至2011年在上海地區幾處不同類型生境實施了重引入獐的野放,對獐的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目前在上海明珠湖公園、上海濱江森林公園、華夏公園都有獐的種群。
  • 動物喬遷新居,「西郊公園」添新展館
    青年報記者 劉晶晶大鯢的家在「裝修」,長臂猿將搬新居,鱷魚、大型陸龜、大型蜥蜴的新房子圖紙都有了。記者昨天獲悉,歷史悠久的上海動物園近日啟動多個改建計劃,不少熟悉的老展館將舊貌換新顏,還將有新的場館開始投入建設。靈長一館坐落於上海動物園西南角,由於展區建成歷史較長,展示遊覽效果較差,於2019年正式開始改建。
  • 保護森林裡的「天行者」,上海動物園的長臂猿即將「喬遷新居」
    上海動物園「內裝」工作有序進行,相信經過大家不斷努力、團結協作,長臂猿們很快就能搬入新居享受美好生活。好奇網友長臂猿是什麼動物呢?身體傾向於保持直立,能以兩足動物的姿勢行走;它們是森林裡的「天行者」,生活在森林的上層,很少到地面活動,能通過「臂力擺蕩」的特定懸吊運動方式在樹枝間移動;戴帽長臂猿 @上海動物園
  • 台州灣野生動物園即將開園 擁有動物種類200多種
    位於集聚區東部,佔地698畝擁有動物種類二百多種遊客可欣賞到百隻黑天鵝口哨放飛百頭野狼同時高歌的表演想親密餵食長頸鹿嗎?想看犀牛和泥巴玩耍嗎?昨天,記者了解到,台州灣野生動物園預計5月開園,屆時市民就不需要跑到杭州、寧波等地看野生動物了。台州灣野生動物園位於台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東部新區聚海大道最北端,佔地698畝,擁有動物種類200多種,預計總投資2.2億元。據了解,工程分三期建設。
  • 「探索」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區21種動物大合集!讓你不再認錯
    上海動物園的鄉土動物區從去年4月開放以來,已經過了一年半啦,同時這也是大陸首個本土動物主題展區。小爪水獺、貉、狗獾、黃麂、東方白鸛……來好好認識一下鄉土二十一俠吧!走進上海動物園的鄉土動物區,你是不是會聽到這樣的對話:「快看!是水貂!」
  • 鞍山市二一九動物園暨大熊貓館正式開園
    5月30日上午,鞍山市二一九動物園舉行開園儀式,慶祝鞍山市二一九動物園和大熊貓館向廣大市民和遊客開放。備受關注的兩隻國寶大熊貓以及500餘只各科類動物與遊客見面。鞍山市委書記韓玉起,遼寧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楊寶斌,鞍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軍,鞍山市政協主席高崇生,鞍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鞍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義棟,遼寧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志強,鞍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慧芳,鞍山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郭志強,鞍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周英秋以及二一九動物園首批遊客參加了開園儀式活動。
  • 上海動物園的「土著」小獐子辦滿月酒啦!來看看
    圖說:滿月的小獐寶寶跟著大獐 記者 周馨 攝(下同)上海動物園鄉土動物園,又添一群新生小獐。從5月開始,至今共有13頭獐寶寶陸續誕生,為園內增添了生氣,今天更有小獐滿月。由此,上海動物園2020年生物多樣性活動正式啟動。
  • 朋友喬遷新居?送這件禮物誰會不喜歡!
    而當有朋友喬遷新居時,我們大家都更是會去賀喜!當我們去給喬遷新居的親友道喜時,總不能空著手去吧,所以今天搞機哥就給大家推薦一款,非常適合送給喬遷新居的朋友的禮物!搞機哥說的就是國際音箱品牌哈曼卡頓旗下的這款哈曼卡頓ALLURE人工智慧音箱!是不是會疑問:為什麼推薦哈曼卡頓ALLURE作為禮物送給友人呢?
  • 南寧動物園加勒比水世界「五一」開園 校花海選助陣
    廣西新聞網南寧5月1日訊 (記者 蘇琳)5月1日,沉寂了一個冬天的南寧市動物園加勒比水世界正式開園,20餘項國際頂級遊玩項目搭配清爽活水,迎接盛夏的到來 今年的開園儀式上,以2015年「廣西校花校草大賽」拉開了加勒比水世界「一月一活動」的序幕。
  • 別再說上海鄉土動物是蟑螂野貓三黃雞 親子遊去這裡 長知識還安全
    老牌的上海動物園,被上海人親切地稱為「西郊動物園」,在2019年開闢了專門的一個鄉土區,就十分適合喜歡動物的小朋友,科學而安全了解身邊的動物。雖然上海土著的歐亞水獺,已經因為水質汙染、溼地破壞,而難得一見。展示的小爪水獺,在三個水深不同的展示區裡非常活潑。遊客可以透過玻璃,看到它們流暢的泳姿、啃食小魚的動作,聽見嚶嚶嚶的可愛叫聲。
  • 太原動物園本月28日開園,新大象館投入使用
    太原動物園本月28日開園,新大象館投入使用 2020-09-25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上海的「土著居民」獐,你見過嗎?
    ,但其實,在很久之前,上海就生活著一群「土著居民」——獐。獐又稱牙獐、土麝、香獐、河麂,是一種小型鹿科動物。曾廣泛分布於我國長江中下遊沿岸,屬國家二級保護物種。由於長期的自然環境變化,特別是人為開發利用活動的影響,20世紀初該物種在上海地區一度絕跡。但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城市的生物多樣性與城市健康之間的關係,國內外的大型城市都不斷探索城市生態修復的有效手段,其中本土物種的回歸與復壯是一種重要手段。
  • 上海野生動物園引新品種 "精靈"耳廓狐國內首亮相
    東方網6月28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非洲動物節」在上海野生動物園如火如荼地進行著,5月中旬,上野又從非洲引入了新「移民」——耳廓狐,這群可愛的小傢伙入園以來一直深受網民和市民的關注,萌照在網上引起熱議,稱它們為《口袋妖怪》「伊布」,也有稱它為「雷震子」。
  • 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正式開園 「海洋生物保育公益基金會」同期設立
    作為上海未來打造國際級旅遊重地的臨港地區,終於迎來首個世界級旗艦式主題公園的落子安家。11月16日,備受矚目的「世界級旗艦式海洋公園」——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在上海正式開園迎客。《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開園當日,上海海昌海洋公園主題度假酒店也正式開門納客,這座被寄予厚望的第五代大型海洋公園內匯聚著300餘種、超30000隻極地海洋生物,在為遊客帶來精彩紛呈的海洋夢幻之旅的同時,海昌海洋公園方面還不忘履行社會責任,開園當日,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正式揭牌,園方希望寓教於樂助力科普,與此同時,「上海海昌海洋生物保育公益基金會」正式設立,「百分關愛」公益環保行動同步開啟
  • 北京動物園58天後恢復開園 僅開放室外遊覽區域|組圖
    北京動物園恢復開園,工作人員在動物園南門引導遊客入園。新京報訊 3月23日,北京動物園在關閉了58天後正式恢復開園。目前,園內僅開放室外公共遊覽區域,全園採取無接觸入園方式,並將園區劃分為60個區域,安排工作人員不間斷巡查,提醒遊客戴好口罩、分散遊覽。
  • 上海動物園明天開園,埃及果蝠展區、鄉土動物區獾類和果子狸展區...
    上海動物園將於明天3月13日恢復開園。 開園後,動物展區兩棲爬行館、進入式鳥園、兒童動物園、埃及果蝠展區、鄉土動物區獾類和果子狸展區暫時關閉。室內展館科學教育館暫時不對外開放;動物展區飼餵講解暫時停止;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售品部、停車場提供服務;園內餐飲(包括晨練茶室)、遊樂設施及遊覽車暫時停止營業,恢復正常營業另行告示。
  • 大連森林動物園來新寵,14隻澳洲袋鼠住新家
    六一前夕,全新升級大連森林動物園澳洲袋鼠園開園納客,迎來了它的新主人。這批喬遷新居的新住戶有赤頸袋鼠、白袋鼠、赤大袋鼠三種,共14隻。它們的到來給澳洲袋鼠園增添了新的活力,並壯大了大連森林動物園的袋鼠種群,目前園區共飼養展示袋鼠19隻。
  • 上海動物園五隻中小老虎搬新居!
    上海動物園說,為了優化展示效果及合理利用後場籠舍,飼養員們對獅虎山東山和鄉土動物區展區進行了一些調整。新環境、新氣象,讓我們看看搬入新居的「山大王」吧~獅虎山東山新展出的這三隻孟加拉虎分別是 「安比」「南乖」「南巧」1雄2雌,為「南南」所生第一胎。
  • 你想念動物寶寶了嗎?保定市動物園重新開園啦!
    你想念動物寶寶了嗎 我市動物園重新開園了 新聞中心記者/袁茜 △入園遊客測量體溫 隨著疫情的逐步控制好轉,我們的生活按下了恢復健,陽光,綠樹,花朵向我們湧來,春深似海的季節,保定動物園重新開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