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傳奇:一個能把馬畫死,把虎畫活的奇人

2021-01-12 蕭家老大a

宋人傳奇:一個能把馬畫死,把虎畫活的奇人

李公麟,北宋舒州人(今安徽桐城),宋代傑出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因桐城郊外有一龍眠山,李公麟曾長居於山下,又自號龍眠居士,或龍眠山人。

李公麟出身名門大族,家藏古器名畫法書甚多,自幼知識淵博,好古善鑑,多識奇字,自夏商以來鍾、鼎、尊、彝皆能考訂世次,辨別款識。長於詩文,行楷書有晉人風。與王安石、蘇軾、米芾、黃庭堅為至交,系駙馬王詵之座上客。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中進士,為中書門下省刪定官,後官至朝奉郎。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病痺告老,居家鄉龍眠山,享年五十七歲。

李公麟一生勤奮,作畫無數,人物、史實、釋道、士女、山水、鞍馬、走獸、花鳥無所不能,無所不精。人物、道釋深得吳道子旨趣,運筆如行雲流水,造型正確,神態飛動;山水氣韻清秀,得王維正傳;著色山水追李思訓心法;畫馬過韓幹。能集諸家之長,得其大成,師法自然,大膽創新,自成一家,被後代敬為第一大手筆、百代宗師。

李公麟最為擅長畫馬和人物,為了畫馬,他經常去馬廄觀察馬的生活習性,一去就是一整天,還時常自言自語,如中魔怔。據傳,李公麟畫馬,師學唐朝名家韓幹,但韓幹畫馬,經常把馬的鬃毛分成若干綹,李公麟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讀到白居易的詩「鳳書裁五色,馬鬣剪三花」時,反覆吟誦,恍然大悟,此後技藝突飛猛進,精益求精,遂成畫馬名家,其藝術成就遠超前人。

史載,當時西域進獻一匹名馬,李公麟反覆臨摹,將其畫得惟妙惟肖,畫作既成,馬兒卻讓他畫死了。《浩然雅齋談》記載,李公麟在皇家御馬監作畫天廄滿川花,畫成擲筆,再看馬兒皆倒斃。時人傳說,馬兒的精魄都讓李公麟畫筆取走了。害得管馬的官員此後拒絕李公麟再到馬廄作畫,生怕他再把馬兒畫死。蘇東坡亦有詩讚他"龍眠胸中有千駟,不唯畫肉兼畫骨。"

畫馬畫到骨子裡了,那馬兒還能活?不僅畫馬了得,畫虎也一樣形神兼具,李公麟晚年病歸故裡,喜歡在山中畫老虎,因為老虎隨處可見,或溪旁或山間,他時常坐石臨流,悠然終日,但李公麟畫虎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絕不畫虎尾巴,因為一旦畫了老虎尾巴,老虎就會成活,猛虎就會傷人。

其實,所謂李公麟畫筆常奪所畫之物的魂魄,是宋人對於李公麟技法高超的一種膜拜,誰讓他畫得那樣逼真,仿佛活物再現?

雖後世對李公麟畫馬讚不絕口,但當時的文人士大夫卻也有人面露不屑之意,認為此乃雕蟲小技,慣於評論批評人的法秀師就曾經對李公麟說,「你啊,身為讀書人,卻喜歡畫畫,不務正業,畫畫已經很可恥了,又喜歡畫馬,你就自甘墮落吧。」李公麟氣憤的反駁「哦,我畫個馬就能使人心墮落,你也太危言聳聽了吧?」法秀師說「你研習已久,日思夜想,滿眼都是駿馬的形狀,神遊八極,此後必入馬胎無疑」。這咒語夠毒的了,李公麟果然大驚,趕緊側過身子虛心聽勸「從此後,我當痛改前非,不復畫馬」。法秀師說「這就對了,今後你多畫畫觀音之類大士像吧」。李公麟聽從此勸,所畫觀音大士像妙絕天下。

師傅了得,徒弟耳濡目染之下,也不遑多讓。李公麟的徒弟趙廣,本是李家一個小書童,經常為師傅研墨潤筆,隨侍左右,時間一長,也就學會了畫畫,尤其擅長畫馬,和師傅所畫不相上下,幾可亂真。建炎年間,金人攻破揚州,聽說趙廣擅長畫畫,便把趙廣擄來,下令讓他為劫掠而來的婦人畫像,趙廣推辭說自己只是師傅一個跟班,不會畫畫,金人用刀脅迫,趙廣凜然不懼,誓死不從,金人無奈,斷其右手拇指而去,幸運的是趙廣做畫從來只用左手。趙廣和師傅一樣,後半生只畫觀音大士,而南宋士人收藏書畫中,所標明師傅李公麟所作觀音,多為趙廣手書。

可宋代制墨名家晁以道,卻記載了一件李公麟的公案,說蘇軾、黃庭堅和李公麟是很好的朋友,三人同為駙馬都尉王詵的坐上客,年青時,經常在一起遊玩,作些詩詞唱和以及丹青酬謝的風雅之事。那時,蘇東坡名滿天下,李公麟時常到蘇家宗廟畫像,倆人好得形影不離,等到蘇軾因犯事被貶南遷後,李公麟在京師每逢遇到蘇家子弟,皆以執扇掩面而故做不識,因鄙薄其為人,晁以道盡棄其所收藏的李公麟畫作。

《邵氏聞見錄》裡所記載的這樁事情是否孰實?難以考證,但宋史記載,李公麟因風痺致仕後,回到家鄉,曾經在桐城修建了氣勢恢宏的龍眠山莊,僅佔地面積就有四千多平米,蘇軾和黃庭堅聞訊,不僅前往山莊做客,還興致勃勃的作跋題詩,而李公麟也在得意之間畫了《龍眠山莊圖》,《宋史》言「世所寶傳」。想必蘇、黃、李之間交情猶在,晁以道所言似不攻自破。

李公麟在政治上無所建樹,終身只是一個閒官,也無黨派之爭,故而樂得逍遙,也有餘錢營建晚年歸宿龍眠山莊。其實,李公麟除了畫畫,所學甚多。《宋史》上說他」好古博學,長於詩,多識奇字等」,據傳,有一次皇帝得了玉璽,眾說紛紜,誰都拿不準其來歷,唯李公麟侃侃而談,認定為秦王之璽,並考證出為丞相李斯親手所做。李公麟本就是金石大家,尤其精通鑑別古器物。

好友黃庭堅說他"風流不減古人,然以畫為累,故世但以藝傳」。似乎好朋友都為他惋惜,不該以畫留名而荒廢其他事。據此也可看出,宋朝文人士大夫以詩書為正統,似乎鄙薄於作畫,然而,李公麟有此神筆,白描畫法世間無雙,畫馬馬成,畫虎虎活。

(本篇完)

相關焦點

  • 他是宋畫第一人,畫完馬後馬死了,畫完老虎後不敢加尾巴
    在宋朝歷史上,也有這樣傳奇的畫家。特貢馬李公麟畫馬有一次,西域向宋朝進貢了一匹寶馬,李公麟奉旨入宮作畫。等他的馬畫完,寶馬竟然死了。時人都說是馬被李公麟攝去了精魄,所以才會死亡。搞的御馬監的小吏一見李公麟就緊張,生怕他再畫馬,害死了自己的馬匹。後來李公麟辭官回鄉,不畫馬,改畫老虎了。因為山中有虎,可以觀摩。山中有泉,可以濯筆。
  • 不二馬大叔,把猛虎畫成胖乎乎的萌虎,62萬網友直呼:血槽已虧空
    今天給大家呈上一篇文風比較輕鬆歡樂些的文章,寫一寫關於一位擁有62萬粉絲的漫畫家——不二馬大叔畫的猛虎,不對,是萌虎~他筆下的老虎,因為又胖又萌,一時間吸引了62萬網友「雲吸虎」,網友們紛紛稱:可愛到想把它摸禿!虎,乃百獸之王!額頭上的那三橫一豎,就代表了它與生俱來的霸氣和兇悍。
  • 北宋第一畫手,畫完一匹馬後馬死了。畫完老虎不敢畫尾巴
    這其實是個傳說,但是在我國北宋時真的有一位畫技猶如張僧繇的畫家。張僧繇是龍飛了,而他的是馬死了。他就是李公麟,北宋著名的畫家。李公麟李公麟有一個好朋友叫曹輔,家中後院有著養馬院,李公麟經常不請自來來到曹輔的家中。幹什麼?畫馬!
  • 徐悲鴻善畫馬,更善畫女人畫,這1個女子是他女人畫的第1主角!
    徐悲鴻說到徐悲鴻,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畫家很會畫馬,甚至有人能夠準確地說出他的幾幅以馬為對象的作品的名字。毫無疑問,他畫的馬也確實不錯,但是徐悲鴻最好的作品當真是馬嗎?如果不是馬又是什麼呢?徐悲鴻的馬獨步畫壇,無人能與之相頡頏,《八駿圖》在他個人畫馬的藝術成就中更是卓著。由於徐悲鴻畫的馬在國人之中幾乎家喻戶曉,以至於我們錯誤地認為他的馬才是最好的,其實不然。那麼,徐悲鴻最好的是他的什麼畫作呢?事實上,徐悲鴻最好的是他的油畫,尤其是女人畫。
  • 屬虎人2017年家裡掛畫解讀 屬虎家裡掛什麼畫轉運?
    【摘要】屬虎家裡掛什麼畫轉運?屬虎選擇適合的風水字畫可達到轉運的作用,可助您官場,事業,家庭,愛情順利,懸掛招財轉運的風水畫能瞬間改善財運磁場,轉運,增運,旺運,逢兇化吉。  一、屬虎人2017年運程精準預測  屬虎人事業壓力在所難免,幸得「龍德」吉星輔助,反而是好事,能得到貴人賞識與引薦,事業被委以重任,去年一直懷才不遇的屬虎人今年終於得以揚眉吐氣了。  二、屬虎人家裡掛什麼畫轉運?  屬虎人想要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可在生活、工作中多與屬豬、屬馬及屬狗的人交流、相處,則能得貴人相助,事業穩步上升。
  • 玄關掛什麼畫風水好 一幅好動物掛畫,驚豔一個家!
    玄關掛什麼畫風水好?動物畫作為裝飾畫,掛在玄關是極為合適的,能夠給人帶來視覺上的自然,一般風水畫不僅能夠體現出畫中逼真而且又雄偉的壯觀的美景,這樣的風水不僅可以使得居住者的心情大好,而且還能為家庭起到招財的作用。玄關掛什麼畫風水好?一幅好動物掛畫,驚豔一個家!
  • 徐悲鴻畫馬
    中國畫對馬進行描繪的歷史可謂非常悠久,有專門的鞍馬畫分科,出現過不少以畫馬著稱的傑出畫家,如東晉的顧愷之,唐代的曹霸、韓幹,宋代的李公麟以及元代的趙孟頫家族等等。他們筆下的馬風格面貌多樣,有的著力表現獨馬的秀骨清像,有的注重表現群馬的馳騁野趣,有的力圖展現馬的瘦健神採,有的盡力描繪馬的氣勢精神,這些作品分別體現了不同時期的審美和文化。
  • 民間奇人「扎紙匠」的傳說與禁忌,紅男綠女,紙人不可畫上雙眼
    這門手藝現在不多見,早些年,每個鎮甚至每個村,都有那麼一個扎彩的鋪子,誰家有人去世,找上門來,請裡邊兒的師父給定做一套紙人紙馬燒了去。扎彩的師父,在早些年那更是身懷絕技,且不說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卻也是《易經》有所涉及,五行八卦窺之門徑,個個都是大隱於市的奇人。
  • 家中掛虎畫的寓意
    在家裡掛老虎畫有什麼講究,不清楚的人就會在掛畫時手足無措,無從下手所以在掛之前先了解一下掛裝飾字畫在懸掛時有什麼講究是很有必要的,只有了解清楚這些,才能把掛畫發揮出最好的效果。那掛老虎這類動物畫就更需要了解這些了,老虎是百獸之王,威猛霸氣,有什麼講究呢。 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它一直被當作是力量和權力的象徵,為人們所稱謂。在中國的傳說中,人們相信虎是極其有力的動物,它們能驅除家庭的三大災難:火災、失竊和邪惡。
  • 他畫虎養虎,他畫驢放驢,他雕刻蛇卻被五步蛇咬傷
    在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中,不僅有畫虎養虎者,還有畫驢放驢者,甚至還有因雕刻蛇而被蛇所傷者。這些人究竟是誰?他們為何會如此痴迷於刻畫動物?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相比於其他畫作素材,張善子則更欣賞老虎,他畫虎成痴,一生與虎結下了不解之緣。
  • 大師張大千善畫動物,卻因畫的虎比他的貴,決定再不畫虎!
    他的畫主題也很豐富,比如蝦、麻雀、牡丹等等,幾乎常見的動物他都畫過。但是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注意到,有一種動物張幾乎是沒有畫過的,那就是老虎。並不是張所畫的老虎不受人喜歡,相反,因為老虎在動物中的地位,經常會有商人或是收藏家願意花重金,只求一幅張親手所畫的老虎圖,但是無一例外,都被他給拒絕了。那麼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其實張不畫老虎是因為他的一位哥哥。
  • 畫虎類犬還是畫虎類貓?與虎謀皮還是與狐謀皮?與虎相關的成語,我們...
    也就是說,要在改革、變革的大背景之下理解「大人虎變」。 大人者,居上位的聖賢。虎變,是指老虎走動時身上斑紋的變化。未佔有孚,尚未佔卜就有了孚信——孚於眾望,取得民眾的充分信任。 所以,「大人虎變」應該是指居上位者行進中應該而且必然具備特質,換而言之,沒有這種特質就無法勝任「大人」。
  • 油畫家杜浩「畫虎」作品賞析
    油畫家杜浩「畫虎」作品賞析文:王根很多畫虎高手都是國畫家,油畫家擅長畫虎的人不多,杜浩是為數不多的以畫老虎見長的油畫家之一。圈內人戲稱為「東北第一虎」,雖然是戲稱,也是對他藝術成就的肯定。杜浩是個性情耿直、認真、追求完美的人,正是他這種性格,使他在創作藝術作品時也一絲不苟、盡精入微、臻於完善。
  • 悲傷蛙死了,被作者畫死了!好悲傷啊~
    悲傷蛙死了,被作者畫死了悲傷蛙Pepe死了,就在這個周末。它的創作者MattFurie親手把它畫死了。被不計其數的玩梗者糟蹋後,悲傷蛙Pepe終於平靜地躺在棺材裡,走完了傳奇的一聲,享年12歲。Pepe誕生於2005年,作為一個無辜的漫畫角色,它度過了命途多舛的一生。一開始它頗受歡迎,人畜無害。在2010年左右,網上開始出現大量跟它有關的表情包和梗,但是它的傳奇開始急轉直下。如果要給悲傷蛙寫墓志銘,應該是:網際網路壞透了,我們都應該為自己感到可悲。真是悲傷到無法自拔啊
  • 萬維生虎年「畫虎」(圖)
    萬維生先生日前給泉州朋友傳來一件新畫的記事手繪封,記述了他創作「布老虎」賀年卡的過程:  「年際,遠方好友來電問年貨辦了沒有?指每年的手繪賀年卡。生肖大輪迴,來年是虎年有點為難,世人畫虎都供它為獸王,張牙舞爪,不是幽谷長嘯就是下山撲食,令人生畏。經思索,書架內翻出陳年藏品北京布老虎,正宗土特產,黃皮膚眼大牙白,純棉手工製品,可愛又環保,贈君上佳禮品也!」
  • 畫虎畫出財富來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10月17日,記者來到中國美術協會會員、王公莊「四大虎王」之一王建民的畫廊,寬敞明亮的展室掛滿了一幅幅神態各異的虎圖,有虎氣沖天、王者之氣、五福齊來、叱吒雄風,畫中老虎張弛屈伸、躍動撲臥,栩栩如生。 王建民熱情地介紹,過去王公莊處處風沙鹽鹼,樹少莊稼稀,半頓飽來半頓飢。近年來畫虎改變了王公莊的面貌。全村1366人,其中有800人從事繪畫產業。
  • 鄭王義 × 豺虎畫 | 妙筆丹青,豺虎鎮宅
    技藝:豺虎畫製作材料:黃梔汁、烏賊汁、芥菜汁、硃砂、礦石等自然物質加工而成的顏料古人信鬼神,民間驅邪求吉,最流行的就掛驅邪畫,一般有豺虎畫、豺畫、虎畫、鍾馗畫、八卦畫在浙江松陽,家家戶戶闢邪,掛的是豺虎畫。豺虎畫由當地民間畫師以猛獸為原形,在木板、宣紙或動物龜殼上繪製而成,造型詭異乖張,是民間巫文化的特殊表現方式。松陽四面環山,古時候,山民們易受到山中野獸的侵擾。
  • 美術研究|畫人物是傳神,畫花鳥是寫生,畫山水是留影!
    「諸黃畫花,妙在賦色,用筆極新細,殆不見墨跡,但以為輕色染成,謂之寫生」(沈括《夢溪筆談》)。對黃荃一系繪畫風格的崇拜和模仿一直延續到「熙寧變法」時期,其影響力之大可見一斑。《宣和畫譜》中記錄花寫生「有以興起人之意者,率能奪造化而移情神遐想,若登臨覽物之有得也」的功能,可見當時對於寫生的重視,《宣和畫譜》中大量的花鳥作品多冠之以「寫生」,可見對寫生的熱衷程度。哲學思想意識影響。
  • 你不知道的宋人吸貓圖鑑
    易元吉是北宋仁宗朝的畫家,以此而論,這可能是現存最早的貓主題畫作了。該畫作卷後接紙上有趙孟題跋:「二狸奴方雛,一為孫供奉攜挾,一為怖畏之態,畫手能狀物之情如是。」其中「狸奴」一詞是宋人對貓的雅稱,除「狸奴」之外,貓還有一個常用稱謂——「銜蟬奴」,這是一個頗具畫面感的稱謂。
  • 【臉譜】追夢人覃斌 痴迷畫虎二十載
    1997年,覃斌在南寧出差,在書店看到遼寧畫家馮大中先生的一本工筆虎畫集,畫集裡收納的都是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形態各異的工筆畫老虎。覃斌深深的被這個「畫虎帖」迷住了。不久,覃斌到福建一家企業工作。懷揣著畫出「震撼人心的老虎」的「畫虎夢」,在福建十年,受到當地濃厚藝術分圍的影響,覃斌拜訪了當地許多名畫家,虛心向他們學習繪畫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