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融媒記者 徐富盈 文/圖
線索提供 李先生
5月18日上午11點許,兩位熱心市民在商城東路與建業路交叉口的熊兒河邊,發現草叢中有隻小鳥,嘰嘰喳喳地叫著,他們試圖將其驅趕走,卻發現,該小鳥飛不起來,只是四處亂蹦,為防止被貓狗傷害,兩名巡防隊員合圍,將小鳥抓在手中,他們在附近尋找一番,並沒有找到鳥巢,也不見有大鳥,於是將它送至巡防室。
兩名巡防隊員給它餵了點清水。小鳥嗷嗷待哺,張開大嘴要吃的,隊員便從附近超市買來鮮肉,繼續餵食,小鳥可能餓壞了,狼吞虎咽。
該幼鳥翅膀羽毛黝黑,而腹部羽毛則灰褐色,黃色的眼圈和喙,巡防隊員從來沒見過,而這到底是什麼鳥呢?之後拍圖傳給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董朝偉站長,看到圖片,董站長經過辨認認出,這是烏鶇雛鳥,烏鶇在我國屬於國家三級保護動物,但它卻是瑞典的國鳥。
「烏鶇,是雜食性鳥類,食物包括昆蟲、蚯蚓、種子和漿果。是一種益鳥,對當地的林業和農業有很好的保護作用。雄性的烏鶇除了黃色的眼圏和喙外,全身都是黑色。這隻烏鶇雛鳥是今年孵化出來的。很可能小烏鶇淘氣,從鳥巢中掉落下來了。董朝偉站長稱,像這樣還不具備飛行能力,更不具備捕食能力的小鳥,極易受到猛禽和貓狗的襲擊而喪命。」董朝偉站長說。
董站長說,遇到小雛鳥落地,最好是原地救護,將雛鳥放到高一點的樹枝上,鳥爸爸或者鳥媽媽聽到它的叫聲後,會飛過來將其帶走。
鳳凰臺辦事處巡防隊員邢永志表示將在下午將小烏鶇送往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