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沃爾瑪」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應該去裡面消費過,作為連續七年穩居世界500強企業之首的零售超市,它的員工數量也是最多的企業之一。
但是沃爾瑪是由外國人一手創辦的,雖說是外國品牌,但是我們在國內很多地方都可以看見它的身影。
除了沃爾瑪之外,我們國內超市也有幾大巨頭。我們平時在大街上也看到「永輝超市」「大潤發」等等的大型超市連鎖,雖然說在全球範圍內的分店數量可能比不上沃爾瑪,但是也是很多老百姓平時消費的場所。
為什麼國外的沃爾瑪可以做到世界五百強之首,我們自己國家的「沃爾瑪」誕生之路怎麼這麼艱難呢?
1. 國內的市場模式或許已經註定
雖然說沃爾瑪前幾年在我們國家大部分城市都有自己的分店,但是前幾年電商平臺的誕生可以說給很多實體店和超市都帶來了影響,現在的社會不像以前,以前人們想買東西只能出來買,所以以前的實體店領域到了晚上都是人山人海。
但是這幾年「京東」「美團」「淘寶」這些線上平臺的推出,我們不僅可以不用出門就可以買到想買的東西,而且價格也會比實體店便宜一些,這樣就導致超市的顧客流量受到了一定的衝擊。
而且不僅因為線上,我們線下也有「社區團購」這樣的模式,人們可以用最實惠的價錢買到想買的東西,相比於零售超市,這兩個模式的推出都讓顧客群體發生了偏移。
2. 國內的租金貴
這幾年不只是房價在提高,對於這些零售店租用的土地價格也是在提高,我們可以想一下,對於一個零售超市來說,想讓自己的超市有更多的顧客來買東西,那麼分店或許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涵蓋的範圍變大了,流水才能得到保證。
國外因為人口的分散不均勻,很多超市都開在了郊區,郊區因為人少,所以租金也會低一點,但是國內的超市如果想發展成「沃爾瑪」的規模,市中心這樣類似地繁華地段或許才能吸引更多的顧客。
但是市中心的租金也讓很多人頭疼,這幾年,由於電商和去年一場「意外」的影響,零售超市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
3. 成為大品牌還需要時間
簡單來說,我們平時買東西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看一眼東西是什麼牌子,如果是知名品牌的話,我們不僅會對這個東西的質量會放心,而且大品牌也會給我們一種莫名其妙的「安全感」。
所以,對於零售超市來說也一樣,除了價格要讓老百姓覺得合理之外,裡面賣的東西質量也會根據超市是否知名在老百姓的心裡會有一個評判標準。
只有老百姓放心了,超市才會有「回頭客」。但是,國內的這幾家連鎖超市相比於上世紀60年代就成立的沃爾瑪來說,發展時間還算短的。
但是這幾年沃爾瑪的發展也遭到了「瓶頸」,2016-2020年,沃爾瑪閉店數量約80家。 我們國內的超市如果想脫穎而出,還需要在國內市場和「自己人」先碰一碰。
現在連鎖超市的種類也有很多,雖然顧客們的選擇權利變多了,但是市場競爭也就更激烈了。大家對於國內超市的未來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