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生鮮「瘋狂」擴張,菜販子心力交瘁,生意難做背後其實是……

2021-01-17 聚富財經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商人的本質都是「賺錢」,古代重農抑商,但是依舊改變不了商人「有錢」的特質。到了現代,商人和工人的地位相同,而兩者之間的差距,卻越來越大……

商人重利,這是從古至今就有的說法,但是成為一個商人,賺錢多也是真的。為何現代年輕人還沒出校門,就要嚷嚷著「創業」,畢竟自己做老闆和給別人打工,不管是收入還是地位,都大有不同。

這兩年,不少地區的小區裡都出現了同一個話題:社區團購。這個社區團購包括了生鮮、超市、水果等等項目,而社區團購的出現,也讓不少菜販子有苦難言。一位做了八年蔬菜生意的小劉,靠賣菜在成都買房買車,但是現在,卻感到一絲絲的心有餘而力不足……

91年的出生的小劉,在成都賣了八年的菜,靠著販菜買了房、買了車,但是近兩年,社區團購不斷地擠進小區、超市等區域,而小劉的蔬菜生意,也愈發難做起來了。

還有一位54歲的亮哥,在深圳做蔬菜生意已經20年了。但是從今年開始,亮哥不管是賣出去的菜還是進貨的量,都比去年少了很多,幾乎減少了一半左右。而且亮哥也表示,自己所在的菜市場,有不少攤位都空了出來,至今沒有招到租戶……

亮哥介紹到,如今的菜市場,賣菜的人比買菜的人還多,那麼這些買菜的人都去哪兒了?毫無疑問,大家都在各自的小區就完成了這項採購任務。而遠在菜市場的菜販們,自然也就沒了許多生意。

一邊是成都的小劉,一邊是深圳的亮哥,兩人都是做了不少年的菜販子,但是都在今年遇到了同一個危機。小劉表示,自己也嘗試過做社區團購模式,但是最終還是被一系列的規矩和限制給打回了原形。

社區團購雖然看起來上綱上線,但是對於一直做零散蔬菜生意的菜販子來說,社區團購要求和限制更多,但是很多人剛開始做的時候,最容易貨物積壓以及虧損,最後不得不重拾老本行。

我們可以發現,近幾年國內的農貿市場份額,其實一直都在下降,而此次疫情,頂多算是一個大的轉折點。而農貿市場份額的下降,卻在「滋養」著超市和生鮮電商的市場份額增長。而不少人也將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看作是「敵進我退」的關係。

但是我們從事實的角度出發,菜販子生意不好,當真「全怪」社區團購模式嗎?很顯然不是的,整個市場份額都在減少,那就說明國內的整個生鮮零售終端,已經發生了改變,而消費者的態度,才是最大的轉折點。

社區團購只是生鮮零售終端中的一環,即便是沒有社區團購,也還會出現其他的替代者,而留給菜販子的生存空間,只能越縮越小。生鮮市場這麼一個龐大的市場,未來必然還會出現更多的「競爭者」,而社區團購,只是當前比較火的一種模式而已。尤其是疫情之後,網上買菜的習慣被保留,菜販子的生意,自然越來越難做了……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社區生鮮團購真的是一門「鷺鷥腿上劈精肉」的生意嗎?
    編輯導語:最近社區團購成了大家紛紛討論的一個話題,不少人想要入局社區團購,但生鮮這門生意一直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生鮮電商涉及的問題也比較複雜;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社區生鮮團購的思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社區生鮮為何流行「雙軌制」?
    食行生鮮對虎嗅表示,目前食行在蘇州運營的線下社區生鮮店共有8家,年內計劃共開出100家。當然,現在的生鮮零售已經很難嚴格的區分線上和線下,線上獲客線下交付是常態。最本質的分水嶺就是是否開店。不過,最近還有一條消息,一直以社區生鮮店的模式全國快速擴張的錢大媽最近註冊了自己的電子商務公司「錢小鮮」,錢小鮮究竟是什麼模樣,外界還不得而知。
  • 生鮮宅配:走在破局的路上 熱門生意為何難做?
    消費者登錄京東即可認領私人農場,種植、收穫各類果蔬;或是通過訂購生鮮宅配卡的方式,享受果蔬到家服務。  生鮮宅配其實算不得一件新鮮事兒,可是就在今年,各大電商平臺似乎都卯足了勁兒進軍生鮮宅配市場,準備做舌尖兒上的電商。阿里巴巴、京東、一號店、順豐優選……等電商大鱷的加入,讓生鮮宅配市場顯得格外熱鬧。  這是一樁被很多人看好的生意。
  • 合伙人模式成為誼品生鮮擴張利器
    來自重慶的社區生鮮零售企業——重慶誼品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誼品生鮮)上榜,成為全球586家上榜「獨角獸」企業中的一匹「黑馬」。一天後,誼品生鮮宣布獲得由騰訊和今日資本領投、鐘鼎資本跟投的25億元C輪融資。頭頂「獨角獸」光環,深得資本青睞,這家初創企業背後有著怎樣的發展邏輯?重慶日報記者採訪發現,「秘密」就藏在誼品生鮮一家家社區超市門店裡。
  • 社區賣菜的隱喻和終局 | 獵雲網
    除了拼多多,有線下地推能力的網際網路公司幾乎都把社區團購列為最高優先級項目,甚至由創始人親自帶隊,一盒雞蛋0.99元的扶貧價也格外應景,以至於驚動人民日報親自下場,相當直接地批評巨頭搶奪菜販子生意,警告他們「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在保就業尤其重要的今天,「搶別人生意」是一個敏感的話題。
  • 生鮮社區團購賽道火熱,資本燃燒的背後是什麼?
    7月上旬,美團推出美團優選,把賣菜業務拓展到社區,而後通過組織結構調整提高了生鮮業務在整個美團系統中的戰略地位。 隨後,阿里系旗下的餓了麼、零售通、菜鳥和盒馬鮮生等,分四路大軍殺入社區團購。 9月中旬,成立「盒馬優選事業部」,這意味著盒馬正式進軍社區團購。
  • 誼品生鮮C輪獲25億融資 眾多資本聚焦社區生鮮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馮櫻子 實習記者 魯哲之 北京報導8月5日,社區生鮮平臺誼品生鮮宣布獲得25億元C輪融資,由老股東騰訊和今日資本領投,鐘鼎資本跟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線下及線上業務的加速擴張、全產業鏈整合、科技研發的持續投入以及全國物流倉配的布局。
  • 社區生鮮巨頭錢大媽入駐鄭州 能否破除「過客」魔咒?
    發跡於廣州的錢大媽,如今用「社區加盟制」的商業模式,在全國開了近3000家門店,但為何將其在北方地區的首店開在鄭州?和往日曾在鄭州風靡一時卻最終落敗的社區生鮮店相比,它有何不同?社區生鮮店和網際網路生鮮巨頭究竟誰更勝一籌?
  • 火爆的「社區團購」,能否撼動社區門店的江湖地位?
    傳統社區門店的「小生意」,迎來了網際網路巨頭的「環伺」。今年5月開始,從滴滴到美團,再到拼多多,多家全國知名的網際網路企業宣布進軍社區團購,瞄準社區的流量池。網際網路企業入局的背後,既是對傳統社區門店商業模式的顛覆,也考量著數以萬計傳統經營者的「生計」問題。
  • 生鮮商家該如何利用電商小程序做生意?
    生鮮行業如果只局限在線下門店,那麼獲得的客流是非常有限的。一來是生鮮門店競爭激烈,新商家很難出頭;二來生鮮產品保質期短,商家如何快速清庫存也是個難題。生鮮店鋪要想擴大客源、進一步增加銷量、減少門店運營成本,就需要拓展新的引流渠道,而微信小程序則是打通線上線下的很好選擇。
  • 疫情之下,社區生鮮線上商城是否可以站穩腳跟?社區生鮮配送商城開發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生鮮食品作為居民生活的剛需品,在零售市場處於不可撼動的地位。社區生鮮隨著網際網路發展和疫情爆發加速了新業態的崛起,生鮮電商平臺成為新藍海市場。在疫情防控期間,全民宅家隔離,許多線下門店加入到關店潮,為滿足「宅經濟」催生到家的新需求,生鮮電商平臺開始異軍突起,讓線上購買生鮮成為了一種「必然」。
  • 網上買生鮮雖然紅火 但居民離不開社區菜店
    晚8點後生鮮店內的貨物所剩無幾。如今在網上買菜的人越來越多,不但讓新興的電商生意越來越紅火,傳統的超市也相繼推出了送貨上門的服務。這可苦了那些原本開在社區裡的小店,價格上缺乏優勢,種類又比不過超市。在重重壓力下,這些小店使出渾身解數,壓低成本、增值服務、大打親情牌……面對線上生鮮銷售模式的擠壓,社區小店在艱難中頑強地生存著。
  • 生鮮案例:社區貨倉生鮮超市設計示意圖
    ,眾多行業內外的人士紛紛搶灘進入,新一輪的的社區生鮮熱潮已經開始上演,怎麼才可以在這場生鮮大戰中脫穎而出呢?建立自己的生鮮店面模型。設定自己的品類,經營蔬菜水果,生鮮肉品,調味雜糧,南北乾貨,凍品水產,部分休閒以及菸酒飲料和日雜。基本固定各類商品的前後分區,符合社區消費的品類佔比,甚至可以細化到具體的商品sku數。再就是店面的基本布局模型,可以是100平方或者200平方,選用符合與自己品牌和經營定位的各類陳列道具和冷藏設備。
  • 美團滴滴拼多多殺進了最難啃的生意
    (原標題:美團滴滴拼多多殺進了最難啃的生意)當巨頭決定快速切入一個新戰場,它們的戰鬥力可以有多猛?
  • 誼品生鮮VS生鮮傳奇:同一條賽道上跑出了不同的精彩
    同類對手生鮮傳奇亦不遑多讓,自成立以來,5年喜提4次融資。毗鄰社區,為周邊社區居民提供一日三餐食材需求的社區生鮮是此前最火熱的賽道,既有永輝、大潤發等商超巨頭入局,也不乏自帶網際網路屬性的美團買菜、每日優鮮等到家平臺。能在眾多強勁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獲資本青睞,誼品生鮮與生鮮傳奇究竟蘊藏著何種發展潛能?同為「家門口菜市場」定位的它們又有著哪些區別?
  • 年尾·走街|藏在社區裡火爆爆的「錢大媽」,到底在賺誰的錢?
    生鮮,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佔據著零售消費市場C位。並以萬億巨大市場容量、高頻剛性需求,成為諸多巨頭搶灘的重鎮。目前的生鮮市場暗流湧動,網際網路新業態來勢洶洶,老玩家不動聲色暗地擴張,共同吹響了社區生鮮賽道衝鋒號。今天,跟著金妹兒,走進藏在社區裡的生鮮店,了解一日三餐背後的行業擴張密碼。
  • 生鮮電商肉搏戰
    2015年,當大部分生鮮電商都已經主動或被動放緩擴張步伐時,每日優鮮決定要重資產布局前置倉,並且是「ALL in」,當時很多人沒有看懂這種路數。然而,每日優鮮的創始人兼CEO徐正似乎有更高的視野。他曾經在聯想控股做農業投資時,看過很多的生鮮創業項目,發現了它們身上存在一個共性的問題:「一些創業團隊衝進生鮮市場後,在幾萬億的市場裡做不到幾千億的規模,其實跟路邊擺攤一天賣幾百幾千塊錢的夫妻店沒有本質區別。」當時也有很多生鮮電商在做建倉的事情,但大部分選擇的是前店後倉,這在每日優鮮看來就是個偽命題。「倉是倉的庫存,店是店的庫存,很難共享。
  • 「做夢也沒想到,小賣部搶了我賣菜的生意」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5日電(記者 吳濤)你家門口的小賣部老闆可能做夢也沒想到,他們突然站在了社區團購的風口——申請成為團長,幫助賣菜,坐等收錢。背後發生了什麼?未來靠「賺差價」的小菜販還能生存下去嗎?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社區團購為何這麼熱?「就這麼幾個月,小區都有十幾個團長了。」這是當下社區團購的現狀。
  • 【經濟觀察】社區團購,還是要練好真功夫
    這種依託真實社區的區域化、小眾化、本地化的團購模式,通常的操作是居民通過社區裡的「團長」預訂生鮮食品、日用百貨等商品,次日送達或者居民自提。  全新的團購模式帳面上有著明顯的優勢。對於平臺而言,一方面,由於採用先拼團後採購、送貨的類預售模式,基本不佔用周轉資金,可以迅速擴張;另一方面,通過招募社區「團長」,利用「團長」的人緣優勢拉新人,加上拼團自帶社交裂變屬性,能夠以較低的獲客成本收割社區用戶,緩解平臺的流量焦慮。  對於居民而言,拼團購買的價格相對較低,「團長」一般都是熟識的人,品質上可以相對放心。同時,「團長」送貨或者小區附近自提的方式也比較方便。
  • 兩年融資22.4億,獲騰訊入股的誼品生鮮有哪些「絕技」?
    科技自媒體 / 莊帥誼品生鮮2013年7月創立於合肥,花了兩年時間在合肥實現規模化。2015年11月入駐成都,並於2017年起加速擴張,同年7月入駐武漢,2018年進駐南京、北京、貴陽、 杭州、南昌,2019年已進入上海和福州。